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3113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

(征求意见稿)

1总则…………………………………………………………………………………………..2

2术语、符号……………………………………………………………………………………..2

2.1术语3

2.2符号2

3建筑设计………………………………………………………………………………………4

3.1一般规定4

3.2主体4

3.3出入口5

3.4孔口6

3.5辅助房间7

3.6防护功能平战转换7

3.7防水及内部装修8

4结构设计………………………………………………………………………………………9

4.1一般规定9

4.2材料9

4.3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10

4.4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等效静荷载10

4.5荷载组合15

4.6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18

4.7构造规定20

4.8平战转换设计22

5通风设计………………………………………………………………………………………23

5.1一般规定23

5.2防护通风24

5.3平战结合及平战功能转换24

6给排水设计……………………………………………………………………………………25

6.1一般规定25

6.2给水25

6.3排水27

6.4平战转换37

7电气设计……………………………………………………………………………………28

7.1一般规定28

7.2供电28

7.3电力与照明29

7.4线路敷设30

7.5接地、消防与通信30

1总则

1.0.1为使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工程(以下简称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符合平时及战时的功能要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人民防空物资库工程设计标准》(RFJ2-2004)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坑地道式、掘开式兼顾人防工程,工程类别共分为以下几类:

Ⅰ类:

防常规武器4级及次生灾害(地震)

Ⅱ类:

防常规武器5级及次生灾害(地震)

Ⅲ类:

防常规武器6级及次生灾害(地震)

Ⅳ类:

防常规武器6B级及次生灾害(地震)

注:

1、轨道交通工程的人民防空设计按《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执行。

2、各类兼顾人防工程具有的抗震等级由工程所在地普通民用项目的平时要求等级确定。

3、防常6B级荷载按防常6级的60%取值。

1.0.3兼顾人防工程以地下空间平时功能为主,兼顾战时功能;兼顾人防工程不进行专门的防化设计,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兼顾人防工程的战时功能可确定为人员临时掩蔽、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物资临时掩蔽、人民防空交通干(支)道等。

1.0.4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在平面布局、结构选型、通风防潮、给水排水和供电照明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平时的设备设施,完善平战转换设计,使之达到战时功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其平时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0.5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其预定的平时防次生灾害(地震)及战时对常规武器的防护要求。

1.0.6兼顾人防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平时

和平时期的简称。

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灾害,又无明显战争、灾害威胁的时期。

2.1.2战时

战争时期的简称。

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3临战时

临战时期的简称。

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爆发的时期。

2.1.4兼顾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依法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工程。

2.1.5坑道式工程

工程主体的标高和室外地坪面齐平,在山体中采用暗挖方法构筑的工程。

2.1.6地道式工程

工程主体标高低于室外地坪标高,在平原或丘陵地区采用暗挖方法构筑的工程。

2.1.7单建掘开式工程

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上部无坚固性地面建筑物的工程。

2.1.8附建式工程

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上部有坚固性地面建筑物的工程。

2.1.9兼顾人防工程的防护单元

在兼顾人防工程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2.1.10兼顾人防工程的抗爆单元

在兼顾人防工程的防护单元中用抗爆隔墙分隔的使用空间。

2.1.11防倒塌棚架

设置在出入口通道出地面段上方,用于防止口部堵塞的棚架。

棚架能在预定的冲击波和地面建筑物倒塌荷载作用下不致倒塌。

2.1.12清洁式通风

室外空气未受毒剂等物污染时的通风。

2.1.13隔绝式防护

工程与外界隔绝,室内外停止空气交换,工程内通风设备停止运行。

2.1.14个体防护

兼顾人防工程在利用平时功能具有的设备设施前提下,允许战时掩蔽人员每人适当增配个体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瓶装水等达到战时防护功能的要求。

2.2符号

d——时间单位,天;

q1——动荷载作用在结构顶板上的均布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t0——常规武器地面爆炸空气冲击波按等冲量简化的等效作用时间;

tr——常规武器地面爆炸土中压缩波的升压时间;

td——常规武器地面爆炸土中压缩波按等冲量简化的等效作用时间;

3建筑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兼顾人防工程的位置、规模、战时用途,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和城镇人民防空专项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3.1.2兼顾人防工程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不应小于1OOm。

注:

“易燃易爆物品”系指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中的甲乙类物品。

3.1.3根据战时及平时的使用需要,兼顾人防工程宜与邻近兼顾人防工程、城市地下建筑、附近重要的人防工程和人防主干道、支干道相连通;暂时不能连通的,应根据城镇人民防空专项规划预留连通口。

3.1.4兼顾人防工程的室外出入口、进风口、排风口、和通风采光窗的布置,应符合战时及平时使用要求和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3.1.5专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设备房间宜设置在防护区之外。

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污水管、雨水管不宜进入兼顾人防工程;燃气管严禁进入兼顾人防工程;

2穿过兼顾人防工程的顶板、临空墙和门框墙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500㎜;

3凡进入兼顾人防工程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3.1.6兼顾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应满足预定战时防常规武器的要求。

3.2主体

3.2.1兼顾人防工程从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不得小于2.00m;人民防空交通干(支)道的净高根据平时功能确定。

3.2.2兼顾人防工程的掩蔽人员或物资的数量按平时通风、电气、给排水设备及平时消防疏散宽度所具有的能力,满足战时隔绝防护的时间综合确定。

3.2.3兼顾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应根据平时功能布局合理划分,按下列规定划分防护单元内和抗爆单元:

1、兼顾人防工程按表3.2.3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表3.2.3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

工程类型

人员临时掩蔽

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

物资临时掩蔽

交通干(支)道

防护单元面积(㎡)

≤20000

≤20000

≤20000

不划分

抗爆单元面积(㎡)

≤1000

≤1000

≤1000

不划分

2、多层掘开式兼顾人防工程,当其上下相邻楼层划分为不同防护单元时,位于下层及以下的各层可不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3、坑地道式兼顾人防工程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3.2.4兼顾人防工程根据工程类型,按下列规定确定工程类别和防护等级:

3.2.4-1掘开式兼顾人防工程防护等级

工程类别

顶板覆土厚度小于1000㎜

顶板覆土厚度大于1000㎜小于1800㎜

顶板覆土厚度大于1800㎜

防护等级

常6B

常6

常5

对应兼顾人防工程类别

Ⅳ类

Ⅲ类

Ⅱ类

1、掘开式兼顾人防工程应按表3.2.4-1确定工程类别和防护等级;

3.2.4-2坑地道式兼顾人防工程防护等级

工程类别

土中坑地道式

岩石中坑地道式

防护等级

常5或常6

常4或常5

对应兼顾人防工程类别

Ⅱ类或Ⅲ类

Ⅰ类或Ⅱ类

2、坑地道式兼顾人防工程应按表3.2.4-2确定工程类别和防护等级;

3.2.5兼顾人防工程的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得大于该地下室净高的1/2,且其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必须满足按确定的兼顾人防工程类别所需的各项防护要求。

3.2.6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口。

3.2.7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当确需设置时,应符合有关防护沉降缝的要求。

3.3出入口

3.3.1兼顾人防工程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两个出入口(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其中至少有一个室外出入口(竖井式除外)。

当上部地面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IV类或III类兼顾人防工程,设置室外出入口有困难时,可不设室外出入口,但主要出入口的首层楼梯间直通室外地面,且其通往地下室的梯段上端至室外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

3.3.2室外出入口设计应采取防雨、防地表水倒灌措施,并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3.3.3当室外出入口敞开段位于上部建筑投影线5米之内时,应采取防倒塌措施,保证在常规武器和次生灾害作用下不被堵塞。

3.3.4出入口通道、楼梯和门洞尺寸应根据平时的使用要求兼顾战时需要,防护密闭门的门前通道,其净宽和净高应满足门扇的开启和安装要求。

3.3.5兼顾人防工程出入口人防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战时使用的出入口应根据防护等级设置最少一道相应抗力等级的防护密闭门;

2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

注:

Ⅳ类兼顾人防工程的防护密闭门按最低等级选用。

3.3.6人员临时掩蔽工程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应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0m计算确定。

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该门洞的净宽。

表3.3.7物资临时掩蔽单元物资出入口宽度

工程类型

面积小于2000㎡

面积在2000㎡-4000㎡之间

面积大于4000㎡

人防门总宽度

2500㎜

3000㎜

每4000㎡不少于3000㎜

3.3.7物资临时掩蔽单元物资出入口人防门宽度不得小于1500㎜且总宽度应符合表3.3.9要求:

3.3.8兼顾人防工程的独立式室外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长度应满足其预定的防常规武器的要求。

3.3.9掘开式兼顾人防工程宜结合通风竖井设置竖井式备用出入口,竖井的平面净尺寸不宜小于1.0m×1.0m。

3.3.12当电梯通至地下室时,电梯必须设置在兼顾人防工程的防护区以外。

3.4孔口

3.4.1室外进风口宜设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

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位于倒塌范围以外的室外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50m;位于倒塌范围以内的室外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宜小于1.OOm。

3.4.2兼顾人防工程的进风口、排风口采用一道防护密闭门加集气室的作法。

进排风竖井宜在室外单独设置,无条件时可结合平时出入口设置。

3.4.3防爆波电缆井应设置在兼顾人防工程室外的适当位置(如土中)。

防爆波电缆井可与平时使用的电缆井合并设置,但其结构及井盖应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

3.5辅助房间

3.5.1每个防护单元内应预留平战转换间,主要有临战封堵构件储藏间、抢修工具间、瓶装水储藏间、防毒面具储藏间等房间。

3.5.2人员临时掩蔽、物资临时掩蔽、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等工程内宜设厕所。

厕所宜设置在平时排风口附近,并宜单独设置局部排风设施。

3.5.3每个防护单元的男女厕所应分别设置。

厕所宜设前室。

厕所的设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男女比例:

人员临时掩蔽所可按1:

1,其它兼顾人防工程按具体情况确定;

2大便器(便桶)设置数量:

男每40~50人设一个;女每30~40人设一个;

3水冲厕所小便器数量与男大便器同,若采用小便槽,按每0.5m长相当于一个小便器计。

3.5.4每个防护单元宜设一个配电室。

3.6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3.6.1兼顾人防工程,当其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要求不一致时,设计中可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

3.6.2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采用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的防常规武器的防护要求,并应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

2当转换措施中采用预制构件时,应在设计中注明:

预埋件、预留孔(槽)等应在工程施工中一次就位,预制构件应与工程施工同步做好,并应设置构件的存放位置;

3平战转换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

3.6.3下列各项应在工程施工时一次完成: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构件;

——战时使用和平战两用的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门、防护密闭门;

——战时使用的及平战两用的通风口防护设施;

——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和防爆波地漏。

3.6.4对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平时通行口以及平时通风管穿墙孔,所采用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防护要求,并应在15天转换时限内完成。

对于临战时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平时通行口,其洞口净宽不宜大于7.00m,净高不宜大于3.00m;且其净宽之和不宜大于应建防护单元隔墙总长度的1/2。

3.6.5因平时使用的需要,在兼顾人防工程的顶板上或在多层兼顾人防工程的楼板上开设的采光窗、平时风管穿板孔和设备吊装口,其净宽不宜大于3.00m,净长不宜大于6.00m,按每2000㎡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个控制。

在顶板上或楼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

在顶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应在3天转换时限内完成;在楼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应在15天转换时限内完成。

专供平时使用的楼梯、自动扶梯以及净宽大于3m的穿板孔,宜将其设置在防护区之外。

3.6.6专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其临战时采用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并应在3天转换时限内完成。

对临战时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平时出入口,其洞口净宽不宜大于7.00m,净高不宜大于3.00m;且在一个防护单元中按每2000㎡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个控制。

3.6.7大型设备安装口的设置及其封堵措施,应满足兼顾人防工程的战时防护要求。

若大型设备需在临战时安装,该设备安装口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防护要求。

3.6.8根据平时功能要求,需要通风采光窗时其通风采光窗的窗孔尺寸,应根据兼顾人防工程的结构类型、平时的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物四周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承受战时动荷载的墙面,其窗孔的宽度不宜大于墙面宽度(指轴线之间距离)的1/3。

窗井应采取相应的防雨和防地表水倒灌等措施。

顶板开设通风采光窗时可采用水平封堵处理。

3.7防水及内部装修

3.7.1兼顾人防工程应做好室外地面的排水处理。

3.7.2兼顾人防工程防水设计不应低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防水等级的二级标准。

3.7.3室内装修应选用防火、防潮的材料,并满足防腐、抗震、环保及其它特殊功能的要求。

其内部装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7.4兼顾人防工程的顶板不应抹灰。

平时设置吊顶时,应采用轻质、坚固的龙骨,吊顶饰面材料应方便拆卸。

3.7.5设置地漏的房间和通道,其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5%,坡向地漏,且其地面应比相连的无地漏房间(或通道)的地面低20㎜。

3.7.6通风机室、水泵间及其它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房间,应根据其噪声强度和周围房间的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减震等措施。

4结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兼顾人防工程结构的选型,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要求、上部建筑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4.1.2兼顾人防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50年采用。

当上部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时,兼顾人防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上部建筑结构相同。

4.1.3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应能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对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设计时按一次作用。

4.1.4兼顾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应根据防护要求和受力情况做到结构各个部位抗力相协调。

4.1.5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在需考虑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时,其动力分析可采用等效静荷载法。

4.1.6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在需考虑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时,应验算结构承载力;对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可不进行验算。

4.1.7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当采用平战转换设计时,应通过临战时实施平战转换达到战时防护要求。

4.2材料

4.2.1兼顾人防工程结构的材料选用,应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地下水位以下或有盐碱腐蚀时,外墙不宜采用砖砌体。

当有侵蚀性地下水时,各种材料均应采取防侵蚀措施。

4.2.2兼顾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

4.2.3在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fd=rdf(4.2.3)

式中f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N/m㎡);

f—静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N/m㎡);

表4.2.3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rd

材料种类

综合调整系数rd

热轧钢筋(钢材)

HPB235级(Q235钢)

1.50

HRB335级(Q345钢)

1.35

HRB400级(Q390钢)

1.20(1.25)

RRB400级(Q420钢)

1.20

混凝土

C55及以下

1.50

C60~C80

1.40

砌体

料石

1.20

混凝土砌块

1.30

普通粘土砖

1.20

注:

1、表中同一种材料或砌体的强度综合调整系数,可适用于受拉、受压、受剪和受扭等不同受力状态;

2、对于采用蒸气养护或掺入早强剂的混凝土,其强度综合调整系数应乘以0.90折减系数。

r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可按表4.2.3的规定采用。

4.2.4在动荷载与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混凝土和砌体的弹性模量可取静荷载作用时的1.2倍;钢材的弹性模量可取静荷载作用时的数值。

4.2.5在动荷载与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各种材料的泊松比均可取静荷载作用时的数值。

4.3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

4.3.1兼顾人防工程结构承载力首先应按平时使用条件下计算,抗震类别、结构承载力、荷载确定、及荷载效应组合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同时根据本导则进行验算,并应取其中控制条件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

4.3.2兼顾人防工程在验算人防抗力等级时,按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考虑,其动力分析可采用等效静荷载法。

4.3.3兼顾人防工程应验算顶板、外墙、临空墙、门框墙、主要出入口防倒塌构件等具有防护要求的结构构件。

4.3.4Ⅰ类兼顾人防工程结构荷载确定、承载力验算、构造等要求参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4.4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等效静荷载

4.4.1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作用在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各部位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本节规定直接选用。

4.4.2兼顾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1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当兼顾人防工程设在地下一层时,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1可按表4.4.2采用。

对于Ⅱ类兼顾人防工程当顶板覆土厚度大于2.5m;Ⅲ类兼顾人防工程大于1.5m;Ⅳ类兼顾人防工程大于1.0m时,顶板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但顶板设计应符合本导则第4.7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2当兼顾人防工程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时,顶板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但顶板设计应符合本导则第4.7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4.4.3兼顾人防工程外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表4.4.2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1(kN/㎡)

顶板覆土厚度h(m)

兼顾人防工程类别

Ⅱ类

Ⅲ类

Ⅳ类

0≤h≤0.5

110~90(88-72)

50~40(40~32)

25~20(20~16)

0.5<h≤1.0

90~70(72~56)

40~30(32~24)

20~15(16~12)

1.0<h≤1.5

70~50(56~40)

30~15(24~12)

1.5<h≤2.0

50~30(40~24)

-

2.0<h≤2.5

30~15(24~12)

-

注:

1、顶板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允许延性比[β]取4.0;

2、顶板覆土厚度h为小值时,qce1取大值;

3、在结构顶板及室内出入口结构构件计算中,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考虑上部建筑对常规武器地面爆炸空气冲击波超压作用的影响,取用表中括号内数值。

①上部建筑层数不少于二层,其底层外墙为钢筋混凝土或砌体承重墙,且任何一面外墙墙面开孔面积不大于该墙面面积的50%;

②上部为单层建筑,其承重外墙使用的材料和开孔比例符合上款规定,且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土中外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可按表4.4.3-1、表4.4.3-2采用;

表4.4.3-1非饱和土中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kN/㎡)

顶板顶面埋置深度h(m)

土的类别

兼顾人防工程类别

Ⅱ类

Ⅲ类

Ⅳ类

砌体

钢筋混凝土

砌体

钢筋混凝土

砌体

钢筋混凝土

0<h≤1.5

碎石土、粗砂、中砂

85~60

70~40

45~25

30~20

25~15

15~10

细砂、粉砂

70~50

55~35

35~20

25~15

20~10

15~10

粉土

70~55

60~40

40~20

30~15

20~10

15~10

粘性土、红粘土

70~50

55~35

35~25

20~15

20~10

15~10

老粘性土

80~60

65~40

40~25

30~15

20~10

15~10

湿陷性黄土

70~50

55~35

35~20

25~15

20~10

15~10

淤泥质土

50~40

35~25

25~15

15~10

20~10

10~5

1.5<h≤3.0

碎石土、粗砂、中砂

40~30

20~15

10~5

细砂、粉砂

35~25

15~10

10~5

粉土

40~25

15~10

10~5

粘性土、红粘土

35~25

15~10

10~5

老粘性土

40~25

15~10

10~5

湿陷性黄土

35~20

15~10

10~5

淤泥质土

25~15

10~5

10~5

注:

1、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