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430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docx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

内容

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一米有多长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体会厘米和米认识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5、发展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

教学

重点

1、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

教学

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

课时

安排

教室有多长1课时

课桌有多长1课时

一米有多长2课时

练习四2课时

机动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

课题

教室有多长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同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建立同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

方法

探索发现法、观察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1、谈话:

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

(引出课题:

教室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1、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

(用什么工具?

如何合作?

怎么分工?

2、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活动。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活动一:

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

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

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

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

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4、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

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归纳: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引导预设:

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

如:

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四、巩固拓展

活动三: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

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

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

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尺子、书本、脚印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相同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有必要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二课

课题

课桌有多长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理解厘米的含义,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

方法

通过观察情境图,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的内容,发现了那些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

准备

教师

直尺

学生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坐在课桌旁认真地学习,你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吗?

有两位小朋友测量了自己的课桌,看,他们分别是怎么测量的?

测量结果是什么?

(女孩用拃来量,她量的课桌有6拃长;男孩用铅笔测量,他量的课桌有4支铅笔长)

思考: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选择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用一样的工具)

如果让你选一个同样的工具,你选什么?

——尺子,——尺子上有我们统一的测量标准,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尺子交朋友。

(板书:

尺子)

(二)活动感知,形成表象

1、认识尺子

尺子上有什么?

请大家拿出直尺认真观察。

(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尺子放大了)

①有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最小的数字是什么?

——0——0表示什么?

——开始、起点

②有格——什么把尺子分成一格一格?

——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刻度线下写0,叫作“0刻度”,谁来大声叫叫它的名字?

③有字母cm——读作:

cm,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cm就是厘米的意思,1厘米就是1cm。

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1厘米

①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

从0到1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拿出的小棒,你估计小棒有多长?

把它放到尺子上量一量,——它有1厘米长。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再把小棒轻轻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

手指不动,才能比的准。

请学生不用小棒,比出1厘米,然后用小棒检验。

(比好的收,看谁的动作最快)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当没有尺子时我们就可以估计

④生活中,我们指甲盖的宽、橡皮的厚大约有1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图钉的钉长、小正方体的边长等)

⑤从0到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那一段也是1厘米长?

(从1到2一大格的长)

你发现了什么?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怎么样——都是1厘米)

⑥认识几厘米

你知道尺子上从哪到哪是2厘米长吗?

(从0到2两大格的长是2厘米)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2厘米的?

——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

指给同桌看一看。

从0到3的长是几厘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3个1厘米

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是5厘米?

——从0到5的长是5厘米。

——你是怎么找到的?

——有5大格,也就是有5个1厘米。

⑧小结: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的?

——尺子上从0到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从0到几,几大格的长就是几厘米。

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找到几厘米。

3、测量

认识了尺子,大家会用尺子测量吗?

我们来试一试

①请你估计这个纸条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么估计的?

量出彩条的长。

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量的。

尺子放平,把尺子压上去,一端对其0刻度,看另一端对齐几。

(谁听清了,他刚才是怎么量的?

师小结:

通常,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②判断:

大家量得都很准确,有四只小熊也迫不及待地想量铅笔了,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

图1:

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

图2:

规范

图3:

从刻度1开始量,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

图4:

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但从5到10一共有5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5厘米。

4、量一量、画一画

①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量时要注意什么?

——一端对齐0刻度

量完后,把线的长写在这条线下面。

②学会了测量,你们会画线吗?

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画线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

画线时,要注意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彩石

2、想一想,怎样用“断尺子”量铅笔?

淘气遇到了问题,他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要量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

——数格子

3、估一估,量一量(机动)

(测量时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齐的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看物体另一端离哪个数最近,就大约是几厘米)

(四)回顾反思,概括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数学活动?

你有收获和大家分享吗?

(五)作业设计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

厘米cm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三课

课题

一米有多长(认识米)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

方法

实物演示法、观察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米尺、投影。

学生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

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

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

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

观察得真仔细!

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

1米到底有多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

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

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

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

同学们都挺好的。

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

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

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一米有多长

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m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四课

课题

一米有多长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重点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

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米尺、卷尺

学生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

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尝试体验

1.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大约有多高?

(数学书54页试一试1题)

2.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数学书54页试一试2题)

3、巩固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1、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55页练一练4题)

2、练一练第6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之间互相量)

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

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

3、练一练第5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5、课后作业:

回家完成数学书第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五课

课题

练习四

课型

练习课

学习

目标

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情境创设。

师:

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一般情况下,“厘米”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

2.巩固练习

1、数学书56页1题。

学生看尺子图,正确读出刻度,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数学书56页2题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3.学生先独立完成3题,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57页第5题,小组合作完成。

3.课后练习

1.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57页4题。

2.把数学书57页的6题读给爸爸妈妈听。

请爸爸妈妈帮忙测量你睡的床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