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59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docx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

摘要:

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对横摆力矩的有效控制,能够显著改善整车在转向条件下的横向稳定性,是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目前,在国外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作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产品已经开始大量的装备于中、高档轿车上。

而在我国,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就横向稳定性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分别对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器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典型工况的离线仿真,最后进行了实车试验,对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分析。

通过对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1、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充分说法文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准确可行。

2、通过控制横摆角速度和汽车质心侧偏角能够有效的改善汽车的侧向稳

定性。

3、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离线仿真平台可以极大的提高控制算法开发的速度。

采用DSPACE/AutoBox工具箱,可以快速实现控制算法的试验验证,这对指导算法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轿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离线仿真;逻辑门限值

Vehiclelateralstabilitycontrolbasedonslipratio

Abstract:

Lateralstabilitycontrolsystemofthecar,throughtheeffectivecontroloftheyawmoment,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lateralstabilityofthevehicleinthesteeringconditions,automotiveelectronicstabilitycontrolsystem(ESP)isanimportantpartoftheautomotiveinitiativeKeytechnologysecurity.Atpresent,foreignvehiclestabilitycontrolsystemasavehicleactivesafetytechnologyhasbecomeahotresearch,relatedproductshavestartedalotofequipmentformediumandhigh-endcars.InChina,theresearchvehiclestabilitycontrolsystemisinitsinfancy.Thepaper,basedonresearchresults,proposedtechnicalsolutionslateralstabilitycontrolsystemsonlateralstabilitycontrolalgorithmsandcontrolstrategyresearch,andwerechargedwiththecontrolsystemandcontrollermodeling,Onthisbasisatypicalprofileoff-linesimulation,andfinallytheactualdrivingtest,thecontrolsystemverificationanalysis.

    Thesimulationstudyofthelateralstabilitycontrolsystems,toobtainthefollowingconclusions:

    1,throughsimulation,analysisandtest,fullFrancophoneproposedtechnicalsolutionaccuratelyfeasible.

    2,bycontrollingtheyawrateandautosideslipangl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vehicle'slateralstability

Qualitative.

3,carlateralstabilitycontrolsystemoff-linesimulationplatformcangreatlyimprovethespeedcontrolalgorithmdevelopment.UseDSPACE/AutoBoxtoolbox,youcanquicklyachieveverificationtestcontrolalgorithms,thisalgorithmtoguidethedevelopmentof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car;lateralstabilitycontrol;offlinesimulation;logicthreshold

1.绪论

1.1研究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对横摆力矩的有效控制,能够显著改善整车在转向条件下的横向稳定性,是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在制动工况下的防抱死控制系统,在驱动工况下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以及在转向工况下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即横摆力矩控制系统)。

由于车辆横向稳定性直接受横摆力矩的影响,所以进行横向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减小驱动力来增大轮胎侧向附着力,从而增强车辆抵抗外界侧向力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减小发动机输出扭矩(方法有减小节气门开度、延迟点火或减小喷油量等)来实现;二是通过施加外部横摆力矩来改善车辆行驶的方向险和稳定性,这可通过方向盘转角控制、驱动力控制和制动力控制来实现。

但因车辆丧失横向稳定性时,多是在侧向力已接近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极限情况下发生的,此时很难再通过控制方向盘转角来产生改善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驱动力控制是指在驱动条件下减小驱动力来增大侧向力潜能,它在制动行驶条件下是无法应用的,而且它的控制效果也不明显。

制动力控制在驱动行驶条件下是指在驱动轮上施加一定的制动力,在制动行驶的条件下是指减小制动力或合理的分配制动力,制动力控制在各种工况下都具良好的应用潜能,所以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控制可以通过制动力控制实现。

据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一1998年期间,德国汽车事故死亡人数虽然从1991年的7000人左右降至1998年的4700人左右,但事故总伤亡人数始终保持在30万一35万。

大约25%的汽车事故都是因为汽车的侧滑和甩尾导致的,而这种事故的单车事故率达60%。

Aud1公司的调查表明随着汽车车速的增加,汽车发生侧滑和甩尾故的数量也急剧的增加。

车速在80kmlh和100km/h之间,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有40%与汽车的侧滑和甩尾有关。

而当车速达到160km/h时,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由于汽车的侧滑和甩尾造成的。

Toyata公司也指出由于汽车失控而导致的事故大部分是因为不能够对汽车的侧滑运动进行控制而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驾驶员会通过调整方向盘转角来修正汽车的侧滑和甩尾。

但是,这种情况下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情况达到了极限,如图1.1,侧向力变化甚微,改变方向盘转角对汽车的运动影响不大,甚至会加剧汽车的侧滑和甩尾。

图1.1前后轮胎侧偏力曲线

即使是安装的ABS系统的汽车,在这种极限工况下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控制也是无能为力。

而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能通过实时监控汽车的运动特性参数变化来主动修正汽车动态特性,使汽车运动轨迹能跟随驾驶员的意图变化,即汽车始终可控。

因此,车辆的横向稳性控制系统能够防止汽车甩尾,侧滑等事故的发生,提高极限工况下汽车操纵稳定性,对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伤亡人数有重要的意义。

1.2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ABS和ASR系统得发展成熟和成功的应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对车辆稳定性的理论分析[2],提出了直接对汽车横摆运动进行控制的概念,(如DYC:

DirectYawControl)它通过采集方向盘转角的信息来判断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并通过制动力或驱动力在车轮上的分配来调节汽车的横摆运动,直接保障汽车的横向稳定性,这标志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概念的出现。

但考虑到本系统得成本,最早出现的稳定性控制所用的传感器很少,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大多是通过内外轮的轮速差间接估计得到的,因此在一些汽车行驶的复杂工况下很难保证汽车的稳定性。

1995年之后相继推出了使用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新一代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集成了该系统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形式得到了确认。

BMW公司与BOSCH合作从1992年开始致力于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开发,并在当年推出了第一代(DSC)系统,该系统安装在BMW850Ci上,它只是通过监测横摆角速度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扭矩来阻止汽车进入非稳定性的工况。

1995年,BOSCH公司提出的ESP的概念,该系统集成了ABS/TCS以及VLS(VehicleLateralStability),它能独立于驾驶者对车辆行驶特性进行控制,该系统采用多个传感器,如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可直接测量汽车行驶中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信号,同时采用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对汽车进行控制,能够综合的控制汽车纵向和侧向稳定性。

两年后,他们又推出第三代产品,从最开始的只对横摆角速度控制,增加到也对侧偏角进行控制,从而使汽车稳定性控制更加完美。

此外,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仿真于1995年提出了其BSS(BrakeSteerSystem)的基本构想,是用横摆角速度作为反馈控制来实现自行转向的制动力矩控制。

丰田汽车公司开发出了通过主动差动控制来改善汽车在转向极限时操纵稳定性和方向稳定性的动态稳定性控制系统BSC。

天合集团将横向稳定控制与防抱死系统和牵引力系统结合,调节制动压力和发动机扭矩,达到防止车辆打滑和侧滑、保持稳定行驶的效果,其集成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将转矩控制系统与电动助力转向相结合,保证驾驶员在多种驾驶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控制车辆。

目前全球共有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大陆Teves、美国德尔福、日本爱信精工和美国天合(TRW)这六家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生产集成了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主动安全系统。

博世公司自1995年研制出了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到2002年底,该公司已为全球提供了800万套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从2006天津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上获悉,博世集团去年开始在苏州生产的博世ESP全球销量已超过2000万套。

Knorr-Bremse在2002年生产出第一个具有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功能的EBS2.3,2003年推出的EBSS也具有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功能。

天合集团通过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电机稳定性控制系统(ESC),满足市场对更小巧、更轻便、性能更出色、更具燃油经济性的安全系统的要求。

为顺应混合动力的发展趋势,为再生能源型的制动系统提供稳定性控制,TRW前不久推出了防滑控制助力系统SCB(SlipControlBoost)既提高了安全性,又更节省燃油。

该系统将于2007年在北美某大型整车企业投产。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汽车横向稳定性分析的数学基础;

2、滑移率在横向稳定控制中的用途分析;

3、基于滑移率的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设计;

2.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的数学基础

2.1车辆系统基本模型

为模拟计算,车辆模型采用一种四轮模型,制动系统采用物理建模。

为了分析轮胎的动力学特性,我们以简单的单轮车辆模型为例进行分析:

符号

含义

M

车辆质量

V

车辆减速度

l

路面附着系数

N

车轮对地面的压力

J

车轮转动惯量

R

车轮滚动半径

Mb

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

k

车轮角减速度

h

峰值附着系数

So

最佳滑移率

g

车轮抱死时的附着系数

S

车轮滑移率

车轮滑移率S在制动的情况下可定义为:

S=1-kR/V[6]。

2.2防抱控制基本方法

目前针对ABS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经典的逻辑门限的方法,即根据车轮加、减速度和参考滑移率门限进行增压、减压、保压,使车轮滑移率在最佳滑移率点附近波动。

这种方法系统可靠,构成较简单,但控制参数的调整需要较多的经验,附着系数的利用率由于存在速度波动也不是最高的,但由于其简单实用,所以大多数的实用产品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控制。

另一种控制方式是基于滑移率的方法,即使实际滑移率控制在最佳滑移率点或它的附近。

理论上讲这种系统是最佳的,但它的实施难度较大,特别是最佳滑移率点不易确定,所以这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及模拟工作比较多,但鲜有实际系统的实施。

由此可见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下面介绍这两种控制方法。

2.3逻辑门限控制方法

传统的逻辑门限的控制方法是一组以参考滑移率和车轮加速度为门限的控制。

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Ka=CsSref+Ca,式中:

Ka——车轮综合加速度;Cs——参考滑移率的加权系数;Ca——加减速度的加权系数;Sref——参考滑移率;A——车轮加速度。

控制逻辑可以表达为:

Ka<-a1系统减压Ka>+a2系统保压Ka>-a3,  系统增压式中:

a1、a2、a3分别为加、减速度门限值。

2.4 PID控制

采用增量PID算法比较容易实现抗积分饱和,稳定性好,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PID参数,即增益调度。

控制变量为实际滑移率与目标滑移率差值,即e=-(S-ST),式中:

e——滑移率误差;ST——目标滑移率。

PID控制器根据误差e计算出控制压力,将压力命令传给车辆的作动系统,即制动系统,它们促使车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再把这种变化反馈给PID控制器,这样就构成了一种闭环反馈控制滑移率的系统。

增量式PID可以用下式来表达:

Pk=Pk-1+DPDP=Kiek+Kp(ek-ek-1)     +Kd(ek-2×ek-1+ek-2)式中:

ek——滑移率误差值Ki、Kp、Kd——PID控制中的积分和比例和微分系数,在不同的误差区域取不同的值;Pk、Pk-1——两个连续时间步的压力控制量;DP——压力增量;k——k瞬时。

本文试图将这两种控制方式结合起来。

逻辑门限控制鲁棒性强,用这种方法控制车轮的滑移率处于稳定区域并接近最优滑移率,用PID滑移率控制方法控制滑移率稳定在最佳滑移率点或它的很小的邻域。

这样在滑移率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就可以使车辆滑移率状态较长时间停留在最佳滑移率附近,使制动距离较短,并保持制动稳定性。

2.5最佳滑移率辨识方法

用上面的方程可以简单地分析制动过程车轮减速度及滑移率特征。

图2.1轮胎制动过程受力图

在制动初始阶段,轮胎处于特性曲线的稳定区域内,随着制动压力的上升、车轮减速度增加,当超过最大附着系数点后,附着力开始略有减小,制动力再增加,则车轮减速度会急剧增加。

同时车轮的滑移率也会急剧增加,因为此时车轮速度会急剧减小,但车辆整车速度仍会按原来的制动减速度制动,这一过程可以从前面式分析出。

很显然用这一特征可以在制动过程中确定出最佳滑移率点的位置,并为滑移率控制提供目标滑移率,采用两种判定标准即车轮减速度与滑移率变化,其判定准则为定义目标滑移率,用减速度的变化率,即k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判定标准,但在实用中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减速度变化率,它与系统计算k值的方法有关,且包含更多的噪声在里面。

由于车辆制动系统包含许多非线性因素,所以很难用一个解析式来表达车轮由稳定区域向不稳定区域过渡的临界点,通过数值计算及经验可以总结一种确定最佳滑移率点的方法。

在这一方法中最主要的原则是必须使车轮处于不稳定区域才能用上述准则去判断,这要求制动初始使车轮运动到不稳定区域,激发出这种不稳定状态,然后进行识别,找出最佳滑移率,再进行滑移率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采用逻辑门限的控制方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可以辨识和估计一个最佳滑移率,并把它定义为目标滑移率。

一旦控制进入稳定滑移率区域,则切换控制方式,即用PID控制。

在控制过程中如果估计的最佳滑移率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