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649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

2.相关研究

3.描述性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而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和三种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起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控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备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教育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提供各色研究方法和角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

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

4.具有个体差异性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突出表现为?

1.喜欢争论2.理想主义。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2.健康人格的建构?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指对自己各方面的了解。

自我体验指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和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三.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中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思维的很快作出反应,但出错率较高,沉思型思维的做出认知决定的时间长,错误比较少。

(3.)整体型与序列型

二.认知能力差异?

(1.)智力及其测量

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也常被视为智力。

斯坦福-比奈量表

(2.)智力的差异

个体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量和质的不同。

量的差异是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分数的差异。

IQ在85到115之间,聪明程度属于中等水平。

IQ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

IQ低于70的为智力障碍。

质的差异是指个人智力构成成分的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美国布卢姆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四.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一.我国对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1.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1.)普雷马克原理

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

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

也有人将这原理叫成“祖母规则”。

(2.)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2.消除不良行为

(1.)餍足

(2.)代价

(3.)结合消退和强化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实现意义学习主要的条件?

第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二.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

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发作用: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作用: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

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4.调节作用:

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主要表现为: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的。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受到过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过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重复出现。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然而,用个体过去所受到的强化来解释动机是不充分的,人类的动机非常复杂,还受情境制约。

事实上,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强化论只是强调了外在影响,忽视了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

三.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

海德在研究人际关系时指出,寻求理解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教师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进行归因训练

二.如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1.使任务更有趣

2.引发认知冲突

3.合理使用表扬

4.合理的反馈

第五章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迁移的几种类型?

1.正,负迁移

2.顺向,逆向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是最早的一种迁移理论。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

2.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中学习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系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讲所获得经验类化。

4.关系转换理论等。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更重视学习情境中对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在迁移中的重要作用。

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和真正手段。

二.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1.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构。

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

2.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因为内容容易忘记,而形式是永久的。

一.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2.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3.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一.现代新的迁移理论主要有?

1.认知结构迁移论

2.产生式论

3.情境性理论

第三节为迁移而教

一.影响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表现为:

(1)相应的背景水平

(2)原经验的组织性

(3)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

3.学习定势

二.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1.学习者要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二.教师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三.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

而且,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可以说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种类有?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由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1.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2.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

3.编码与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三.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含义?

1.符号学习。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

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

3.命题学习。

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

四,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

五.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一.谈谈如何评价三种(知识直观)直观教学形式?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例如:

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

各种图片,图表,模型。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这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一.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二.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

三.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二.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1.用好正,反例证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自觉地进行概括

三.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主要有以下性质?

3.广泛性

4.自发性

5.顽固性

6.隐蔽性

四.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

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五.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理解新观念

4.应用新观念

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

一.遗忘的规律及可能的原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

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就是说,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一.)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

2.干扰说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同化说

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

奥苏伯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

4.动机说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

二.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1.)遗忘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合理的复习方法包括: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

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3.尝试背诵。

三.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

所谓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主动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当中,其形式有记笔记,相互提问,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

主动参与有助于信息的保持,一方面主动参与增强了记忆的有意性,一般来说,有意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无意记忆。

另一方面,主动参与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2.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1.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合理复习

第七章学习技能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基本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三.心智技能的特点?

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

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

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四.技能的作用?

1.调节和控制动作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的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目标映像及目标期望过程。

2.操作的模仿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

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即动作方式能高度适应各种变化的条件,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自动化和完善化,几乎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在其他活动,练习者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

二.动作(操作)技能培训应该注意(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指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三.动作(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四.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

第二,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出现身体疲劳等,学习的动机下降。

第三,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7.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8.进程压缩

9.应用的高效率

二.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慨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活动对象不同

2.活动结构不同

3.活动要求不同

联系:

1.操作技能常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形成经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

2.心智技能往往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操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一.认知策略的内容包括?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的内容包括?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包括?

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

第二节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

一,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

1.复述策略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

3.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的方法?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7.试图回忆

8.画线

三.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1.记忆术

(1.)位置记忆法

(2.)缩减和编歌诀

(3.)关键词法

(4.)谐音联想法

(5.)视觉想象

(6.)语义联想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四.常用的组织策略的方法?

1.聚类组织策略

即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组织的方法,它又叫群集策略,主要用于自由回忆之类的学习任务。

2.概括法

概括法可分为:

纲要法和网络法。

3.比较法

(1.)对立比较

(2.)差异比较

(3.)对照比较

四.组织策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列提纲

2.利于图形

3.利用表格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

6.个人自我效能感

二.当前体现学习策略的操作方法有?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概述

一.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1.算法式

2.启发式

在启发式中,常用到的有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和类比法几种具体的方法。

二.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