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739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人教新课标版

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1课

一、选择题

1-5、DBCBB6、AD7、D

二、非选择题

8、

(1)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2)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的古人类遗存。

就世界范围内说,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丰富内容使远古确有直立人的存在得到了肯定,也为人类研究早期从猿到人的生物学演化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3)生产工具:

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石器,会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人工取火和磨光钻孔技术

生活方式: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生活。

第2课

一、选择题

1-7、ABDCDDD

二、非选择题

8、

(1)图一:

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长江流域——水稻

图二:

半坡氏族村落遗址——黄河流域——粟

(2)各自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

(黄土高原干旱少雨,黄土直立性好,便于建造地穴式房屋;长江中下游炎热潮湿,建造干栏式房屋。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兴起,中国远古居民告别了穴居,迁徙到平原上生活,出现了许多原始农业部落,开始建造房屋以便居住。

人们由穴居到定居,有利于以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9、

(1)生产力比较低下,群居生活利于生存。

(2)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

第3课

一、选择题

1-7、DADCABC8、DD9、C

二、非选择题

10、他们都称赞黄帝的历史功绩,说明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1、

(1)原始社会的情况。

(2)“禅让”的传说;尧、舜、禹。

12、“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首领,两部合并后逐步构成了华夏族的主题,由于他们促进了华夏族的文化发展(炎帝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等,黄帝发明修盖房屋,驯养家畜,发明文字、历法、音乐等),所以黄帝和炎帝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第4课

一、选择题

1-5、CCABB6-10、ACCCC11-12、CC

二、非选择题

13、⑴国人暴动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⑵根据个人的认识谈一谈感受即可。

14、

(1)分封制周王室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先圣王之后

(2)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

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

(3)诸侯国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割据坐大。

15、

(1)禹(或大禹)

(2)汤(或商汤)(3)商纣(4)周文王(5)周厉王(6)周平王

16、

(1)由上至下: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

(2)分封制有关;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子弟、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封区内做诸侯。

形成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

分封制对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课

一、选择题

1-7、CDCCACD

二、非选择题

8、

(1)司母戊鼎。

(2)商朝。

(3)青铜铸造业。

(4)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9、

(1)古埃及(写在纸草上)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图章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拉美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都被淘汰成为死文字。

(2)我国文字一脉相承,尽管字体不断变化,但越变越有活力。

10、

(1)奴隶,因为商代有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供品的习俗。

(2)反映了当时奴隶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悲惨。

11、

(1)文字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验证。

(2)证明了商代历史的确实存在;证明了《史记》等史书记载的可信性,《史记》是一本信史;出土文物可以纠正史书的一些讹传。

思考:

青铜,青铜铸造业。

第6课

一、选择题

1—8CACAADDD

二、非选择题

9.

(1)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勾践灭吴(卧薪尝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略

10.

(1)分封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国名)略,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造成的。

(许多弱小诸侯国被兼并,强国愈来愈强大)

(3)各个诸侯国之间长期征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苦难,但是在混乱中,一些国家变法改革逐渐强大,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11.(略)

第7课

一、选择题

1-5BDDDD6-10CBABD

二、非选择题

11.嬴政,公元前221年,中央集权。

12.

(1)实行中央集权,地方实行县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这些措施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利于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损害了贵族的特权,守旧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适应了秦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3)只要谈到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和个人要有承担历史使命的勇气和毅力等即可。

13.

(1)牛耕已经在农业生产领域使用。

(2)材料一,历史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二重印证方法。

(3)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迅速推广。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4.

(1)成都平原。

(2)李冰。

战国时期人。

(3)主要原因是都江堰修建,它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第8课

一、选择题

1-5ACACD6-10DB(CDD)BA11-14DACD

二、非选择题

15.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6.百家争鸣战国

17.儒家,法家。

18.

(1)孔子,《论语》,“仁”和“礼”。

(2)反映了孔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更谦虚;学习要经常复习等教育思想。

(3)(略)

19.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提示:

孟子的话反映了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这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一致的,可以从这一角度展开谈孟子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

21.可参见课本P37—38孔子的思想、文化成就及其影响来说明本题。

 

阶段测试

(一)

一、选择题

1-10CDBCCBDCDD11-20CBABBCCABD21-26DCDB(BA)A

二、非选择题

27.北京山顶洞28.姜尚管仲29.金文铭文30.商鞅秦国31.百家争鸣孟子荀子32.荀子33.屈原《离骚》34.都江堰商鞅变法长平之战

35.西周的灭亡,千金一笑;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桂陵之战,国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勾践灭吴,卧薪尝胆等。

(其他也可)

36.

(1)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

(2)孙子指孙膑;他采用了减灶计。

(3)使魏国大为削弱,齐国强大起来。

37.

(1)重用商鞅进行变法。

(2)(3)内容即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详见课本P33—34。

38.本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回答,参见教材P37-40。

第9课

一、选择题

1-5CBDBA6-10DBCCC11-14DDBC

二、非选择题

15.

(1)(国家的管理体制问题)焦点是对地方管理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王琯主张实行分封制,认为封王可以帮助皇帝进行管理;李斯主张采用郡县制,认为根据西周分封的历史教训,分封容易造成混乱,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便于管理。

(2)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观点。

一秦始皇也认为因为分封才导致“战斗不休”;二因为李斯的观点完全符合秦始皇强化君权的思想。

16.

(1)临洮辽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间的战争,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另一方面,也对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灵渠,史禄;利于对南方的控制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3)积极方面:

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消极方面: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言之成理即可。

第10课

一、选择题

1-5ABDCC6-10CCAAC11-12DA

二、非选择题

13.

(1)是陈胜在领导发动大泽乡起义时说的。

(2)公元前209年,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

(3)司马迁认为陈胜最重要的贡献是首先举起反对秦朝暴政的战斗旗帜,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正义事业需要之时,挺身而出。

14.

(1)秦始皇的辩词:

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进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我是千古一帝。

秦朝人民的诉状:

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你是一个暴君。

(只要所选立场与辩词一致即可)

(2)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其“功”主要表现在:

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

(政治角度)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础)。

(经济、文化角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过”主要表现在:

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意思对即可)

15.

(1)韩、赵、魏、楚、燕、齐,陈胜。

(2)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六国自身,贿赂秦国,“敝在赂秦”。

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秦不施行仁政。

看法:

六国灭亡除了六国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强大,综合国力最强。

秦朝的灭亡不仅仅是秦朝不施行仁政,更重要的是沉重的兵役、徭役、苛刻的刑罚等暴政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16.项羽:

衣绣夜行、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楚河汉界;韩信:

多多益善、背水一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等等。

第11课

一、选择题

1-5DCDAD6-10BD(CAC)DD11-14CDDC

二、非选择题

15.

(1)董仲舒。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是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

(3)汉武帝,促进了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以后2000多年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6.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的监察权;加强中央的经济权,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全国通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北部,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南部、西南部,设立郡县,金星管理。

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3)学生依据所学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7.

(1)分别反映了西汉北击匈奴和昭君出塞的史实。

(2)否定了以战争手段解决与匈奴的关系;肯定了昭君出塞和和亲政策。

(3)学生可以自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第12课

一、选择题

1-5DCACB6-9(BACC)BAB

二、非选择题

10.

(1)材料一西汉初年汉高祖时的景象;材料二汉武帝时的景象。

(2)汉高祖刘邦。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了汉初的经济破败。

他采取了减轻田租等措施。

(3)材料二中的景象是由于汉初几代帝王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休养生息的结果。

11.

(1)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未成功。

(2)因为当时汉武帝已经派军队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

(3)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学生可自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如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畏困难险阻、不辱使命、团队精神等等)。

(4)西域都护,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

12.

(1)西域;张骞、班超。

(2)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它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13.

(1)自汉运往西方的商品:

丝织品、漆器、铁器等;

自西方来的商品:

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2)南道:

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西逾葱岭,至中亚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至南亚;

北道:

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北部。

丝绸之路是当时及其后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3课

一、选择题

1-8ABBCCCCD

二、非选择题

9.

(1)中国用竹筒、帛,欧洲用羊皮纸。

(2)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时期。

由于蔡侯纸用树皮、破布等做原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提高,所以逐渐普遍使用。

(3)东汉时期在我国普遍使用,12世纪以后欧洲开始用纸做书写材料。

10.

(1)纪念的是东汉时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

言之成理即可。

(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成果,加强同外部的交流,保持中医中药的特色等等)

11.

类别

时间

人物

著作或成就

影响

造纸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数学

东汉

集体智慧

《九章算术》

我国当时已取得很高的数学成就,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学体系。

天文

东汉

张衡

地动仪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为后世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学

东汉

华佗

麻沸散

世界最早进行全身麻醉的方法

第14课

一、选择题

1-6CBBDAB

二、非选择题

7.

(1)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

(2)《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目的是希望揭示古今历史变化的规律。

(3)因为《史记》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8.

(1)秦汉时期

(2)秦陵兵马俑

(3)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

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破坏统一。

第15课

一、选择题

1-5D(CBC)AAB6-11BDACDC

二、非选择题

1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军队——袁绍军队,曹军胜利;曹操趁势北进,初步统一了北方。

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军队——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

13.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定都

被谁消灭

220年

曹丕

洛阳

被“晋”取代

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14.

(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曹军北方士兵多不习水战,且不服水土,军中疾疫流行,曹操本人骄傲轻敌,孙刘方面团结一致,指挥得当等。

(4)我国大部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西北风盛行,但特殊的天气有时也会有东南风。

15.

(1)诸葛亮;刘备。

(2)武侯祠。

(3)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第16课

一、选择题

1-5CACDB6-10B(CCC)DAA

二、非选择题

11.

政权名称

南京当时的名称

三国时期“吴”

建业

东晋、宋、齐、梁、陈

建康

12.

(1)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2)人口增加、物产丰富、经济发展。

(3)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相对稳定,统治者较为重视发展生产等。

第17课

一、选择题

1-5CCDAD6-11BDC(DBC)BB

二、非选择题

13.北方少数民族,中原汉族

14.匈奴、鲜卑、羌

15.

(1)北魏孝文帝;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改姓汉姓。

(2)促进了当时北方的民族融合。

16.

(1)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东晋谢安。

(2)前秦战败,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晋政权得以偏安江南,中国南北出现长期对峙局面。

(3)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7.见教材P89.一、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二、实行均田制;三、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四、(迁都洛阳后)一系列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官员讲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以后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18课

一、选择题

1-5BACAB

二、非选择题

6.

(1)最大成就是对圆周率的推算,《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数值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著《缀术》被我国唐代和古代朝鲜、日本的学校用作算学课本,推动了古代数学的发展。

(2)西汉、东汉、曹魏数学家研究的成果。

(3)为了纪念祖冲之在科学上的光辉成就。

(4)勇于吸收前人的成果,刻苦钻研,敢于创新,提出自己的结论等等。

7.

(1)农学知识,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本,农业;末,商业)。

(2)两本书的作者是北方人,当时中国南北割据造成了记载以北方为主。

特点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南北割据,民族融合不断发展,孕育着统一趋势。

(3)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等。

第19课

一、选择题

1-5BBCCC6-10ACBAC

二、非选择题

11.

(1)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佛教主张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主张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2)东汉时形成,尊奉老子为教主,渊源于传统的道家思想。

(3)佛教主张的是修来世,道教主张的是修现世。

12.

(1)反映了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寺、僧尼人数多的情况;

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容易接受宗教;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

(2)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变为清秀、美丽,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原因:

北魏造像体现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民族整合的特征。

(3)国家兵源紧张,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

(4)打击了寺院势力,扩大了国家的兵源和财源;但是对佛教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次打击。

阶段测试

(二)

一、选择题

1-10ACCCCABBBD11-20CBDBAADDCC21-33BADBDDABCBCCA

二、非选择题

34.

(1)焚书坑儒

(2)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3)根据个人的认识进行评价。

(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认识诗中的偏颇之处,秦始皇焚书的做法固然不对,但是对个人来说学习知识还是很重要的。

35.

(1)西汉时期江南开发不够充分,生产水平较低,但是由于江南地区物产丰富,人民生活仍有保障但不富裕。

南朝《宋书》的记载说明江南在这时得到较好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2)北方人口大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我国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吸引先进地区人士进行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等。

36.

(1)北魏孝文帝;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改姓汉姓。

(2)促进了当时北方的民族融合。

37.

(1)张骞出使西域

(2)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当时及其后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38.

(1)汉匈之间的战争,不仅仅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也造成汉朝国库空虚,汉匈两族牺牲了大量的青壮人口,家园破碎。

和亲政策,使得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较长的和睦关系,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即可。

期末自测题

一、选择题

1-10BBDBADCDCA11-20DBCBAADDCC21-30DBCCBCDBCC

二、非选择题

31.甲骨文,商朝

32.黄帝,禹,秦始皇(嬴政)

33.李冰,都江堰

34.“焚书”,诸子百家

35.勾践,项羽

36.司马迁,《史记》

37.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38.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9.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0.

(1)材料一反映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低下,仅凭极原始的工具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中无法生存。

(2)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原因是生产力较以前发展了。

41.

(1)“焚书”。

(2)虽然一时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它拑制了思想、推残了文化。

42.

(1)西汉时期江南开发不够充分,生产水平较低,但是由于江南地区物产丰富,人民生活仍有保障但不富裕。

南朝《宋书》的记载说明江南在这时得到较好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3)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相对稳定,统治者较为重视发展生产等。

43.

(1)贾思勰,北朝人,这本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是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44.

(1)建业,是吴的都城,南朝时称建康,是南朝四代的都城。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阐明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为医圣。

张衡制造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3)西汉王朝,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当时及其后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