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37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挺水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

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

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

2.沉水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叶多为狭长或丝状,能吸收水中部分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浑浊会影响其光合作用。

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

3.浮叶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上。

常见种类有睡莲、萍蓬草、芡实、荇菜等。

4.漂浮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池水提供装饰和绿荫。

又因为它们既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漂浮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能更快地提供水面的遮盖装饰。

但有些品种生长、繁衍得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

2、陆生植物

陆生植物即陆地上生长植物的统称,它包括湿生、中生、旱生植物三大类。

受精过程中出现花粉管才算真正的陆生植物。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

1、变水植物:

维管束不发达,没有良好的而保护组织,受外界影响大,可以适应干旱环境,生产力低。

变水植物依靠很强的抗旱能力,广泛分布于时节各地,尤其在其他植物几乎绝迹的干旱生境。

如北非荒漠中的地衣。

2、旱生植物:

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干旱,并且能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区。

其适应干旱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减少水分丢失或提高水分吸收与储存能力。

如,骆驼刺、芦荟、南美的瓶子树、西非的猴面包树等。

3、中生植物:

适应中度湿润的生境,抗旱能力不如旱生植物,但是在过湿环境中不能正常生长,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

如,垂柳、合欢、毛竹等。

4、湿生植物:

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抗旱能力最低。

具有明显的湿生结构,如根系发育不良、叶片薄而大、叶片柔软、细胞间隙大、保护组织不发达等。

如、水稻、小灯芯草等。

1、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60多米;

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

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

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生殖器官一般有单细胞构成。

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主要生活在水里,也有的生活在潮湿的岩石、树干、土壤表面或内部,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

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

①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

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

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2、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绿色自养性的陆生植物,植物体是配子体,它是由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再由原丝体发育而成的。

苔藓植物一般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体(配子体)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苔类,保持叶状体的形状;

另一种是藓类,开始有类似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没有真根,只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单细胞或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其支持固定作用。

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没有真正的维管束构造。

叶多数是由一层细胞组成,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

1.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裏,常见长于石面、泥土表面、树干或枝条上。

体形细小。

2.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

假根"

3.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输水能力不强,因而限制它们的体形及高度。

有假根,而没有真根。

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

 4.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

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

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

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5.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

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

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

原丝体产生芽体,芽

3、种子植物

 现有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大类。

实际是指与以花为分类标准的分类群的显花植物为同一范围。

但由于蕨类植物中也有把孢子叶球作为花的,所以今天通常都采用种子植物这一名称。

然而,化石蕨类植物中少数也具有种子的,为了有所区别,恩格勒(H.G.A.Engler)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称为有胚有管植物;

相反地把苔藓、蕨类植称为有胚无管植物。

但这一名称尚未普及。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概括生活史中形成种子的所有植物的一个大的分类单位。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种类,世界上已分化出20余万种,是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

4、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发达,占绝对优势。

多数种类为常绿乔木,有长枝和短枝之分;

维管系统发达,网状中柱,无限外韧维管束,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除买麻藤纲植物以外,木质部中只有管胞而无导管和纤维。

韧皮部中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

叶针形、条形、披针形、鳞形,极少数呈带状;

叶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呈带状分布。

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

成熟的雄配子体(花粉粒)具有4个细胞,包括1个生殖细胞、1个管细胞和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

多数种类仍有颈卵器结构,但简化成含1个卵的2~4个细胞。

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裸露。

裸子植物的雌、雄性生殖结构(大、小孢子叶)分别聚生成单性的大、小孢子叶球,同株或异株;

大孢子叶平展,腹面着生裸露的倒生胚珠,形成裸露的种子。

种子的出现使胚受到保护以及保障供给胚发育和新的孢子体生长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使植物度过不利环境和适应新的环境。

小孢子叶背部丛生小孢子囊,孢子囊中的小孢子或花粉粒单沟型、有气囊,可发育成雄配子体,产生花粉管,将精子送到卵,摆脱了水对受精作用的限制,更适应陆地生活。

少数种类如苏铁属(Cycas)和银杏(Ginkgobiloba),仍有多数鞭毛可游动。

由此可以说明,裸子植物是一群介于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

花粉成熟后,借风力传播到胚珠的珠孔处,并萌发产生花粉管,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分裂成2个精子,其中1个精子与成熟的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具有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的胚。

原雌配子体的一部分则发育成胚乳,单层珠被发育成种皮,形成成熟的种子。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

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

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

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在此之前出现的藻类和蕨类则都是以孢子进行有性生殖的。

裸子植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用种子繁殖上。

3、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分布区内各种植物一代一代地接受所处环境影响与选择,每一种正常生存的植物其个体都具有特定形态外贸与解剖构造、生活方式与生理功能,借此得以占有必须自愿或有利时机,忍耐或适应不利条件。

植物的环境因子包括植物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可把生态因子分为两大类6各基本类型: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

光、温度、降水、风等。

土壤因子:

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地形因子:

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生物因子

植物因子:

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动物因子:

摄食、传粉、践踏等。

认为因子:

垦殖、放牧、采伐等。

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成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

植物的生态幅受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并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表现为:

第一,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三,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植物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第四,同种植物对同一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在不同的而环境中也不同。

(三)植物特征描述

此处以两种植物为例,按照植物志的行文习惯进行详细介绍。

1、荠菜

荠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apsellabursapastoris(L.)Medic.[ThlaspibursapastorisL.]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荠荠菜属,荠菜种。

别名:

荠、靡草、花花菜、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上e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西西。

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荠菜根白色。

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埃地,莲座状、叶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

茎生叶狭披针形。

  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

花小,白色,两性。

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

短角果扁平。

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

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

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气温低于10℃、高于22℃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

荠菜的耐寒性较强,-5℃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的短期低温。

在2~5℃的低温条件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

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

2、栀子花

栀子花,【拉丁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生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目,茜草科,栀子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

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4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线,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

花冠高脚碟状,6裂,肉质。

果实卵形,具6纵棱;

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栀子花

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

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

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

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

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

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

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

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生态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的照射,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

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但又要避免阳光强烈直射,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

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

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栀子花原产中国。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栀子花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

属茜草科、栀子属。

常绿灌木。

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

花腋生,有短梗,肉质。

果实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

5—7月开花,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

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四)几种校园常见植物:

1、樟树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

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树皮幼时绿色,平滑;

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

冬芽卵圆形。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

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

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

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

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

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

樟树喜光,稍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萌芽力强,耐修剪。

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

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学校地处以樟树作为“市树”的黄石,樟树分布极广,校园内随处可见,且树干茁壮,枝繁叶茂。

一方面由于当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充沛、水源丰富,十分适宜于樟树生长;

另一方面,对于改善黄石当地的环境很有帮助。

2、小叶黄杨

小叶黄杨(学名:

Buxussinica(Rehd.etWils.)Chengssp.sinicavar.parvifoliaM.Cheng)是大戟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

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

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

主要产地为中国安徽、浙江、江西和湖北。

树姿优美,为绿篱布景的重要树种,也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高0.5-1米,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

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有短柔毛。

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

没有花瓣,有香气。

葫果卵圆形。

叶薄革质,阔椭圆形或阔卵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叶面无光或光亮,侧脉明显凸出;

表面有柔毛,背面无毛,9-10月成熟。

分布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作为绿化带、花坛等处常用的植物,学校里的小叶黄杨极为常见,覆盖率很高。

3、刚竹

刚竹,拉丁名Phyllostachysviridis(Young)McClure.。

禾本科,刚竹属。

分布于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有栽培

刚竹秆高10-15米、径8-10厘米,淡绿色。

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

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无毛,微被白粉;

老竹仅节下有白粉环。

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

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黄色。

  刚竹属是我国的乡土竹属,在该属已发表的43个竹种中,有39种原产我国。

刚竹属由于种类多、栽培广、用途大,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有十几年到上百年的营养生长期。

但一旦开花,就引起整片竹林的自然枯败。

  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毕生开花一次,花后营养体自然死亡。

竹子开花由内部计时机制所控制,这种计时机制对环境干扰有强大的缓冲能力。

同步开花是刚竹属开花的基本特征。

不同竹种的开花周期有很大差异,短的不足20年,长的可超过100年。

开花周期的不稳定性可用基因突变和天然复壮来解释。

刚竹抗性强,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能耐-18℃的低温。

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

生于低山坡。

竹材强韧。

4、日本晚樱

日本晚樱,拉丁名PrunusyedoensisMatsum,蔷薇科,樱属。

我国有栽培,花繁多、美丽,供观赏。

樱花一般是指蔷薇科梅属(Prunus)中樱桃亚属和少数桂樱亚属植物。

全球共有100余种,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温暖地带,我国产45种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

全球有50多个野生樱花品种,中国占38个。

阳性,喜温湿气候,较耐寒。

落叶乔木,少数为常绿或灌木。

树皮带银灰色。

叶片椭圆状卵形、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边缘有尖锐的单或重锯齿,多少带刺芒状,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

花3—6朵成伞房状总状花序,花序梗短;

花先于叶开放,初放时淡红色,后白色,直径2—3厘米;

花柄长约2厘米,有短柔毛;

萼筒管状,带紫红色,外有短柔毛,萼片边缘有细齿;

花瓣顶端内凹;

花柱近基部有柔毛。

核果近球形,熟时由红色变紫褐色,直径约1厘米。

花期3月底或4月初。

樱花花色丰富,花期整齐,常常一夜之间就能繁花满枝,但花期很短,大多数只能维持1周左右。

一般先于叶或者与叶同时开放,春季萌发的新叶有嫩绿色和茶褐色两种,这也是鉴别樱花品种的重要特征。

樱花属浅根性树种,喜阳光、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樱花单叶互生,叶有锯齿,叶柄和叶片基部常有腺体。

单瓣樱花的花瓣、萼片常为5枚。

雄蕊30~40枚,雌蕊1枚。

5、紫薇

紫薇,拉丁名Lagerstroemiaindica,千屈菜科,紫薇属。

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

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

喜光,稍耐阴;

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

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

萌芽性强,生长较慢,寿命长。

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

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

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

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

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

花径2.5~3厘米;

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

花瓣6,红色或粉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

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

子房6室。

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

种子有翅。

花期6~9月,果期7~9月。

树干愈老愈光华,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故又称为入惊儿树、痒痒树。

三、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课本所无法学到的东西,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科、属的植物。

并了解了它们的分布形态特征,及其价值。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在野外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帮助的必要性。

虽然在野外仍有很多植物无法辨识,但是相互交流就可以取长补短增长见识,另外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积累非常不够,因此在这方面我会更加注重,为经后的下一次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