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37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不明白,好多年来差不多上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公司如此的做法明显是不对的,为了保密能够将文件依照实际情形按密级分类保管。

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专门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操纵。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操纵〞的〝质量治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操纵。

〞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3】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某人要求关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并说假如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那么不给标预备案。

该厂无奈,因此就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GB/T2828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实际上由因此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全然无法按照GB/T2828抽样。

关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GB/T2828进行抽样,那个地点违反了标准〝8.工总那么〞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那个地点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检测前关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平均。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案例4】

某厂质量目标规定:

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

〝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

他回答:

〝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

〝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却说:

〝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关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职员的明白得和沟通,这势必阻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操纵。

违反了标准〝5.4.1质量目标〞的〝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及〝5.3质量方针〞的〝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明白得〞的规定。

【案例5】

某线路板焊接加工企业,客户差不多上带料加工。

审核员问检验员:

〝是否对客户送来的物料进行检验?

检验员说:

〝我们没有检验手段,客户送来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反正是他们提供的,我们只负加工的质量责任,物料质量我们没法负责,这是客户自己的责任。

即使企业没有检验手段,也应按规定进行外观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

关于顾客送来的质量可疑的产品,也应在与顾客签定的合同上予以泣明,分清责任。

本案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组织应识别、验证、爱护和爱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

〞的规定。

【案例6】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专门相似,因此询问项目经理:

〝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

〞项目经理说:

〝是资料员填写的。

〝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说:

〝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

〝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这种情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

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房子里补填记录。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治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

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及〝4.2.4记录操纵〞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

求和质量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案例7】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职员负责。

因此该车间成了该厂要紧生产原料的供方。

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录时发觉,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你们如何样操纵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说:

〝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尽管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职员负责,然而它仍旧是工厂的一部分,不应把他仅仅当做一个供方来治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治理体系中来治理。

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5.4.2质量治理体系的策划〞中b〕在对质量治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治理体系的完整性。

【案例8】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

〝进物资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l0个单位以上抽检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承诺有几个不合格,能够判定该批物资为合格批?

〞检验员回答:

〝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

〝如此如何判定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

〞检验员说:

〝不明白。

只是我们进货一样差不多上合格的,没显现过您说的情形。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旧存在,如此做不太科学。

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显现不合格如何办的处理规定。

一样来讲应该优先采纳国家关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例如,«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828——1987»

,假如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能够规定:

〝进物资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不承诺显现不合格,否那么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拣用或全部退、换货;

……〞

本案违反了标准〝8.1总那么〞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案例9】

在三车间审核员看到有两台设备丢弃在车间角落,设备上落满尘土,旁边堆放着许多杂物。

〝这是做什么用的?

〞车间主任说:

〝这设备是我们过去的试验产品,放在那个地点快两年了。

具体什么缘故,我也不太清晰。

你们能够去问技术科。

在技术科,审核员连续查问关于三车间那两台设备的情况。

技术科长说:

〝去年上级下达任务让我们试制Q3型设备。

当时由于时刻较紧张,设备试制出来后一直工作不正常。

我们开了好几次分析会,会议一直没取得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能是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适。

后来由于我出国考察去了,上面没有催,我们一忙这事儿就拖了下来。

我们打算最近再次讨论那个问题。

这两台试制出来的样机,半途而废,这种处理态度已超出了对〝设计和开发〞操纵的范畴,属于对发生的不合格如何处理的问题。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10】

某厂程序文件规定:

〝工厂在一年的时刻间隔内最少应组织一次治理评审。

〞审核员在质量治理部审核治理评审实施情形时,治理部经理说在最近的一年内只组织了一次治理评审,是在6月15日召开的,并出示了一份«

治理评审报告»

,报告内容仅涉及了该厂近期要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的讨论情形。

治理部经理说:

〝由于最近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因此这次评审要紧讨论了新生产线的有关情形。

审核员要求查看治理评审会议的讨论录,经理说:

〝记在笔记本上。

审核员查看笔记本,看到在6月15日召开的是总经理办公会。

〝我们就把这次办公会当作了治理评审。

按照标准的要求〝最高治理者应按策划的时刻间隔评审质量治理体系,……〞然而一些组织还停留在应对认证机构的检查上面,走走过场、形式。

那个地点说明了关于标准〝5.6.1治理评审〞的要求明白得远远不够。

治理评审并不是经常举行的,因此应该在最高治理者的主持下,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这确实是标准〝5.6.2评审输入〞规定的七个方面,都应该讨论到。

而评审的结果那么应该满足标准〝5.6.3评审输出〞的规定。

本案违反了标准〝5.6治理评审〞的规定。

【案例11】

某印刷厂承接客户彩色印刷业务。

客户定货依据工厂提供的色卡确定所需要的颜色。

审核员在车间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色卡,便问车间主任:

〝关于色卡的使用有什么治理规定?

主任回答:

〝用脏了到销售科领新的。

审核员再问:

〝关于色卡的照明观看条件及对检验员视力有无要求?

车间主任表示没有要求。

在销售科审核员询问关于车间使用的色卡有何治理规定,销售科长说这不属于自己管,应该问技术科。

技术科说他们关于色卡也没有治理。

色十尽管只是一些颜色纸片的集合,但作为颜色的标准样品,它是客户定货和验收产品的重要依据,关于印刷厂操纵质量是专门重要的。

然而专门多印刷厂关于色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治理,从车间到有关科室都随便放着许多色卡。

因此作为一种产品的验收标准,应该对色卡的储存、使用、发放和回收等各方面作出规定。

本案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想一致的方式实施。

【案例12】

工厂产品企业标准规定,每批产品出厂检测项目为十项,然而有两项参数工厂没有检测条件,因此隔一段时刻就送到另一个大厂的检测站检测。

检验科长说那个工厂是通过了计量认证的单位,出具的数据专门可靠。

审核员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厂检测记录,发觉该月共生产了三十批产品,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检测项目的报告。

因为企业标准规定了出厂产品应该检验10项内容,但企业只检验了8项,明显在检验方面有章不循。

自己没有检验条件,说明资源配置不足,应该予以纠正。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进行。

〞及〝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案例13】

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部正在建设一栋20层办公楼。

审核员问项目经理:

〝关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如何进行操纵?

〝除了上个月内审时发觉的三项不合格均已采取了纠正措施外,平常没有发觉什么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因此就没必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了。

该公司的审核取证时刻是由本次审核前一年算起,而工程已开工十个月了。

一个二十层楼的建筑工地,在十个月的时刻内,除了内审发觉的三项不合格项外,就再也没有发觉问题,这是不合实际的。

只能说明企业关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没有进行操纵。

标准〝8.5改进〞中关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操纵,专门是预防措施的操纵,许多组织往往提供不出操纵的证据来。

那个问题的答案有两种选择:

或者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或者对这方面全然没有操纵。

假如是后者,那么可能导致判为严峻不合格,因为完全漏掉了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非组织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什么问题也没发生,否那么是不可能显现这种情形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8.5改进〞的有关规定。

【案例14】

某塑料门窗厂,角焊接机通过操纵焊接温度、压力和时刻来操纵产品的焊接强度。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关于焊接机上的温度、压力显示外表是否进行校准?

车间主任回答:

〝我们没校准过,然而机器是由电脑操纵的,因此可不能有什么问题。

在机器或生产线上显示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外表,属于监视外表,假如它们与操纵产品质量紧密相关,那么应该进行校准。

有些外表是不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校准的,这能够采取其他比对的方法来校准,为此必须编制自校准规程,而比对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能够追溯到国家相关标准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a〕对比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刻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案例15】

某化学试剂厂进货检验规定:

〝关于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就不需要再送化验室进行小试,而假如更换供应商那么应送小试,合格才能使用。

审核员问。

〝那么关于老供应商进货的产品,还有其他检验方面的规定吗?

〞检验科长回答:

〝没有,我们只是进行外观验证。

〝这些老供应商的产品是重要物资吗?

〞检验科长:

〝是重要物资,然而因为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固,因此我们就不想太苦恼了。

检验科长回答的理由不能成立。

既然能够进行小试,说明工厂有检验能力;

这些产品又是重要物资,因此应该进行进货检验,而不是单纯的外观验证。

这不能由供应商的新老来推理是否检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7.4.3采购产品的验证〞规定的〝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案例16】

某公司程序文件«

生产和服务提供操纵程序»

规定:

〝本公司不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因为生产中没有专门过程。

〝什么是专门过程?

质管部长说:

〝指生产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或使用后才能发觉问题的过程。

我公司产品均能够进行测量,也没有仅在使用后才能发觉的问题,因此不存在这种专门过程。

按照我们对ISO9001标准〞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的明白得,我们没有标准所说的那种过程,因此也就不存在过程的确认了。

那个地点专门容易产生误解。

实际上关于不是标准7.5.2所指的那种过程〔常称为〝专门过程〞〕之外,其他的生产过程,专门是对产品质量有直截了当阻碍的关键工序,同样存在着对过程的确认,这确实是按照标准〝7.5.1生产和月良务提供的操纵〞的要求,对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必要时的作业指导书、适宜的设备、获得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进行监视和测量及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及有关的人员要求等的操纵要求;

而且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也存在着再确认的要求。

因此,严格来讲,本案程序文件的写法违反了标准〝7.5.l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操纵〞的有关规定。

【案例17】

某试剂厂产品包装盒上注明,产品储存温度为2~SC,产品有效期为1年。

审核员看到许多差不多包装好了的产品堆放在走廊里,温度计显示走廊温度为25C。

审核员问保管员:

〝这些产品放在那个地点多久了?

保管员说:

〝不一定,快的时候1天就运走,但有时后可能放置1周时刻。

因为我们冷库条件有限,放不下这么多产品,只好堆放在走廊里了。

〝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放这么久,对产品会有什么阻碍?

〝我们的产品在室温条件下,实际上放置两周也可不能坏,我们往常做过试验,没问题的。

审核员要求查看有关的试验记录,治理员说:

〝我们做过试验,确实是没有记录。

本案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

假如往常确实做过在室温下储存时刻的试验,应该储存试验记录,并在该产品的贮存治理规定中说明在室温下储存所承诺的最长时刻。

因此没有提供试验记录,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应保持符合接收准那么的证据。

【案例18】

某厂生产混凝土搅拌站,属大型设备,总重量达数十吨。

其中要紧的一道工序是框架的焊接,框架承担的重量专门大,而且工作时震动专门强。

审核员检查了5台电焊机,其中焊接电流指示有3台是用电流表,2台没有电流表,只是用摇臂指针表示。

由于焊接电流大小直截了当阻碍到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审核员询问工人:

〝电流指示通过校准吗?

工人说:

〝没有,然而应该没问题,我们都有体会,凭体会就明白电流是否合适。

工厂的«

焊接检验规程}〕上规定,关于焊接只是用肉眼进行外观检验。

由于焊接电流大小直截了当阻碍焊接质量,因此应该关于焊机上的电流指示进行校准。

那个地点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a〕对比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刻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规定。

由于框架承重专门大,因此检验规程上只规定了进行外观检验是不够的,应该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例如超声波探伤仪等进行检验,以保证焊接质量。

那个地点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案例19】

审核员在工厂销售科看到顾客来信反映上个月采购的产品包装盒内的说明书给错了。

销售科长说:

〝我们查了一下发觉是印刷厂给印错了,为此我们赶忙把仓库里尚未发出的那批产品说明全部进行了更换。

同时我们对供应科的采购员也进行了批判,还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

〝那么关于上批产品发出的去向是否进行了跟踪,并把说明书进行了更换?

〝没有,因为我们的用户差不多上老用户,他们关于产品专门熟悉,一样可不能出问题的。

销售科如此做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关于发出去的产品进行追溯,并把正确的说明书给顾客寄去。

否那么,专门可能产生严峻的后果,我们不能靠椎测顾客可不能错用来决定处理方式。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埋怨〕;

同时,由于对发出去的产品没有追踪,也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操纵〞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案例20】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径为:

产品合格证――随工单――领料单。

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日期。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

〝如此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

〞科长说:

〝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

〝假如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能做到吗?

〞科长:

〝能够做到。

领料人应该在领料单上注明原料的批次号或进厂日期,如此做可能苦恼一些,然而当产品发生问题时,能够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实现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案例21】

某厂产品声称执行国家标准,标准规定:

〝产品的检测温度为25C士1º

C,湿度<60%〞。

然而审核时发觉检验室并没有温湿度操纵手段。

〝温湿度问题如何解决?

〝上次审核时已给我们开出了不合格报告,由于考虑到资金紧张,而且同行业其他厂对该产品的检测也不考虑温湿度的阻碍,另外该标准是举荐性标准,我们能够参照执行,进行一些改动,因此决定将该条件删除。

〞检验员出示了厂经理办公会的决定,取消对温湿度的要求。

在销售科,审核员看到与顾客签定的销售合同上,填写的产品执行标准仍旧是该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和举荐性标准。

关于举荐性标准,是建议企业采纳,没有强制要求。

然而假如企业对外声称是执行的GB/TXXXX,那么该标准关于企业确实是强制性的了,即要求企业百分之百执行该标准,否那么不能声称执行此标准。

因此,能够说是〝参照执行GB/TXXXX标准。

【案例22】

某乡办企业承接开关厂开关柜箱体的焊接加工,审核员发觉焊点间距分布不平均,问工人:

〝工艺指导书关于焊点间距有没有规定?

焊工回答:

〝工艺没有规定,我们差不多上专门熟练的焊工,凭体会就明白应该把握的焊接间距。

审核员在查看«

焊接工艺»

时看到关于箱体每边有焊接点数的规定,但没有间距要求。

然而在检验科查阅«

焊接检验规程»

时看到规定:

〝焊点应该分布平均,两点之间距离应为10cm土2cm。

〞上述两份文件均由总工程师批准。

本案的«

和«

对焊接的要求不同,说明文件之间没有和谐一致,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操纵〞的〝a〕文件公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这种情形在审核中经常发觉,缘故在于领导在审批文件时,只是履行形式,没有认真地把文件审查一遍,以便将不合理或矛盾的地点排除。

【案例23】

审核组在审核某铸造厂时,在稀土铁硅合金熔炼车间的检验记录中看到,记录的〝出炉温度〞栏内填写的差不多上1100º

C。

现场操作没有看到测温外表,审核员问:

〝关于温度你们是如何检测的?

〝应该用红外测温仪,然而我们觉得温度测的不准,因此我们的记录是凭体会写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测温仪的校准记录,检验员由办公室取来检定证书,证书说明该仪器是上个月刚刚送到区计量检定所校准完毕,结论是〝合格〞。

〝你们使用红外测温仪多长时刻了?

检验员不行意思地说:

〝也就这次为了认证才买的,大伙儿使用不适应,就没有用。

审核员进一步查看«

熔炼检验规程»

,上面规定:

〝使用测温仪检测温度,应在熔炼温度达到1100º

C时出炉。

既然测温仪是刚刚校准完毕,说明仪器是好的,检验员不使用仪器测温,违反了«

的规定,是检验的有章不循。

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进行。

检验记录上的记录栏〝出炉温度〞与«

所说的〝熔炼温度〞不同,文件矛盾,这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操纵〞的〝a〕文件公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案例24】

某建筑装饰构件公司对外承接楼宇室外的装修设计和饰品加工任务,在设计室审核员看到职员们正在使用CAD软件进行装修成效图的设计。

设计室内有工作电脑十余台。

审核员问工作人员:

〝你们公司有多少台电脑?

工作人员回答:

〝有30多台吧〞。

〝全公司都哪些部门使用电脑?

〝技术档案、财务、销售、车间统计、工艺等部门都有电脑。

我们正在打算建立公司内部的局域网,以便实现治理的自动化。

〝你们经常上网吗?

工作人员:

〝各科室都有人上网。

〝你们公司对电脑有没有主管部门?

关于电脑的使用,例如上网下载文件、查杀病毒等有什么规定没有?

〝我们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