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810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docx

下游技术总结题库

下游技术重点技术

一、下游技术:

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凝聚:

中性盐)作用下,胶粒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凝聚作用:

就是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中异电离子作用下,胶粒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粒子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凝集的现象

絮凝:

在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细胞、胶粒等聚集成粗大的絮凝团。

絮凝作用力:

由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等吸附于胶粒的表面。

凝聚和絮凝的共同点:

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的分散状态,使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还能有效地去除杂蛋白质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絮凝剂:

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具长链结构(含许多活性官能团)

混凝:

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助滤剂:

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流速增大

细胞破碎:

采用一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产物最大程度释放到液相,将破碎后的细胞浆液经固液分离除去细胞碎片

溶剂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将物质从一相溶剂转移到另一相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目的产物的方法。

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压力的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活度之比为一常数(稀溶液中,活度可用浓度代替)应用条件:

稀溶液;溶质对溶剂之互溶无影响;是同一种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分离因数:

萃取剂对溶质A和B的分离能力的大小,=Ka/Kb

单级萃取:

单级萃取即使用一个混合器和一个分离器的萃取操作

多级错流萃取流程的特点是:

每级均加新鲜溶剂,故溶剂消耗量大,得到的萃取液产物平均浓度较稀,但萃取较完全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的特点是:

料液走向和萃取剂走向相反,只在最后一级中加入萃取剂。

和错流萃取相比,萃取剂消耗少,萃取液产物平均浓度高,产物收率最高。

乳化:

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

是一类分子的一端具有亲水集团另一端具有亲油集团,而且能降低,而且能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结晶:

从均一的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操作

过饱和度S:

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饱和溶液浓度之比

离子交换原理:

借助于固体粒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除去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

是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物质,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的一种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

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临界温度:

当气体的温度高于某一数值时,任何压缩都不能使它变为液体。

临界压力:

在临界温度下,气体不能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反胶团:

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

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能形成反胶团的最小浓度

反胶团含水率W:

指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之比。

W=C水/C表

反胶团萃取:

是被萃取物以反胶团或者反胶体形式从水相被萃取到有机相的溶剂萃取方法

双水相:

当两种聚合物或一种聚合物与一种盐溶于同一溶剂时,由于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盐之间的不相容性,当聚合物或无机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分成不互溶的两相。

双水相萃取技术:

利用双水相的成相现象及待分离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组分分离及提纯的技术。

道南电位:

双水相系统中有电解质,当这些离子在两相中分配不平衡时,则两相间产生电位差。

正负离子之和越大,电位差越小

交错分配法:

对不同的盐系统其等电点时的分配系数应相等,两条pH和分配系数关系的曲线必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pH值即为该特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根据这一原则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即交错分配法

膜分离技术:

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份,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膜:

在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渗透:

膜(不能透过溶质)两侧压力相等时,在浓度差作用下,溶剂从溶质浓度低的一侧向溶质浓度高的一侧透过的现象。

微滤:

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

反渗透:

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施加超过渗透压的压力,使溶剂透过膜的操作。

用于海水脱盐,纯水制造以及小分子产品浓缩等

超滤:

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的膜分离过程。

纳滤(NF)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300~1000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膜分离过程。

电渗析:

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透析:

是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溶液中分离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截留率:

是指对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膜能截留的程度。

截留分子量(MWCO):

在截留曲线上截留率为0.90的溶质分子量

浓差极化:

在膜分离过程中,膜表面上溶质浓度高于主体溶质浓度的现象。

易造成3种情况:

提高渗透压,降低水通量;降低膜的截留率;产生结垢现象,造成物理阻塞,使膜逐渐失去透水能力。

水通量:

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水体积流量,其大小取决于膜的物理特性和系统的条件。

膜的污染:

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和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离子交换剂:

是一类能与其他物质发生离子交换的物质

离子交换分离法:

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

一种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态高分子化合物。

化学稳定性良好,有一定孔隙度,有离子交换能力。

交换容量:

是表征树脂性能的重要数据,它用单位质量干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所能吸附的1价离子的毫米摩尔数来表示。

离子交换原理:

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者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色层分离:

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的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配在两相中。

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使之分离。

吸附色谱分离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由于混合物中不同溶质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合力而将它们分离

凝胶色谱以凝胶为固定相,是一种根据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

分配系数K: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阻滞因子是在色谱系统中溶质的移动速度和流动相的迁移率之比

等温曲线: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分离因数:

是某一瞬间被吸附的溶质量占总量的分数。

层析剂:

用于色谱分离技术中的固定相活分离介质的总称。

二、萃取溶剂CO2的性质:

无毒,无腐蚀性,不可燃烧,纯度高且价格低。

有优良的传质性能,扩散系数大;粘度低,与其他超临界流体溶剂相比,CO2具有相对较低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适于处理热敏性生物制品和天然物产品。

反胶团萃取的优点:

有很高的萃取率和反萃取率并具有选择性;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过程简便;能解决蛋白质(如胞内酶)在非细胞环境中迅速失活的问题;由于构成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往往具有细胞破壁功效,因而可直接从完整细胞中提取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反胶团萃取技术的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等

通过三步分离操作分离了核糖核酸酶a、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

在pH=9时,核糖核酸酶的溶解度很小,保留在水相而与其他两种蛋白质分离;相分离后得到的反胶团相(含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与0.5mol/L的KCl水溶液接触后,细胞色素C被反萃取到水相,而溶菌酶留在反胶团相;含溶菌酶的反胶团与2.0mol/LKCl,pH值为11.5的水相接触后,将溶菌酶反萃至水相中。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优点:

①系统含水量多达75%~90%,两相界面张力极低,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②分相时间短(特别是聚合物/盐系统),自然分相时间一般只有5~15min。

③双水相萃取技术易于连续化操作。

④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一般大于3,大多数情况下,目标产物有较高的收率。

⑤大量杂质能够与所有固体物质一起去掉,与其它常用固液分离方法相比,双水相萃取技术可省去1~2个分离步骤,使整个分离过程更经济。

⑥设备投资费用少,操作简单,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1)聚合物的影响在PEG—Dex系统中,PEG的分子量减小,会使分配系数增大

(2)体系中无机盐离子的影响:

盐离子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因而在两相间形成电位差,由于各相要保持电中性,对于带电荷的蛋白质等物质的分配产生显著影响。

(3)体系PH的影响(4)体系温度的影响(5)体系中微生物的影响

要成功地运用双水相萃取的方法,应满足下列条件:

欲提取的酶和细胞应分配在不同的相中;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使在一定的相体积比时,经过一次萃取,就能得到高的收率;两相用离心机很容易分离。

为什么离子交换树脂对有机大分子的吸附会存在假平衡?

1.树脂的活性中心受空间排列的影响不能全部吸附有机大分子即树脂上的活性中心排列过密,其中一部分活性中性被有机大分子遮住,影响其吸附量;2.树脂颗粒度影响对大分子的交换颗粒大,颗粒大,有机大分子在树脂内部扩散慢,颗粒度减小时,交换速度和交换量都会增加。

生物产品所需固定相或分析剂应具有的特性:

1,不溶于流动相,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经受使用,清洗和再生时的各种环境条件,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还必须能耐受生物降解作用  2,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且粒度,孔径分布均匀  3有较高的回收率和负载量,能达到所需的分离效率,且重现性好   4有些分离过程,层析剂使用前后需要高压消毒,此时层析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5无毒性,分离过程不因其目的产物的变性或失活   6成本较低,价格合理

如何测定滴定曲线:

分别在几个大试管中各放入1g树脂,其中一个试管中放入50ml0.1mol/lLNaCL溶液,其他事关叶放入同样体积的溶液,但含有不同量的0.1mol/lLNaOH或者0.1mol/lLHCL,静置一天或七天(弱,酸碱树脂),令其达到平衡。

测定平衡的PH值,以每克干树脂所加入的NaOH或HCL的量(mmol)为横坐标,平衡PH为纵坐标,就得到滴定曲线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

a)发酵产物浓度较低(1~10%)悬浮液中大部分为水;发酵液是组分非常复杂的混合物;b)发酵液是组分非常复杂的混合物;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c)固体粒子的可压缩性大;e)液相粘度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发生变化.

溶剂应具备的条件:

有很大的萃取容量;有良好的选择性,理想是只萃取产物不萃取杂质;与被萃取的液相互溶度要小,粘度低,界面张力小或适中,以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和两相分离;溶剂的回收和再生容易;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经济性好,价廉易得;安全性好,闪点高,对人体无毒性或毒性低。

生物工业上常用的溶剂有:

酯类、醇类和酮类等。

杂蛋白去除方法:

1沉淀法。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形成沉淀。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2+、Zn2+、Fe3+等形成沉淀.2变性法,加热,大幅度调节pH,加酒精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3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吸附作用: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变性法的局限性:

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极端pH也会导致变性法的局限性:

某些目的产物失活,并且要消耗大量酸碱;而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作为萃取溶剂的超临界流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化学稳定性,对设备无腐蚀;临界温度不能太低或太高;临界压力不能太高;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物的分解温度;选择性好,溶解度高;容易获取,价格便宜。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生物活性物质和生物制品的提取、超临界状态下的酶促反应、SC—C02的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

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浓缩α-淀粉酶;从发酵液中提取胞外酶;直接提取胞内酶;用于蛋白质复性

反胶团的微小界面和微小水相具有两个特异性功能:

具有分子识别并允许选择性透过的半透膜的功能;在疏水性环境中具有使亲水性大分子如蛋白质等保持活性。

反胶团萃取原理:

在有机溶剂相和水相两宏观相界面间的表面活性剂层,同邻近的蛋白质分子发生静电吸引而变形,接着两界面形成含有蛋白质的反胶团,然后扩散到有机相中,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萃取。

膜的基本特性: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是均匀的一相或是由两相以上凝聚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厚度应在0.5mm以下,具有两个界面;膜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渗透选择性;面积可以很大,也可以非常微小

膜污染的处理(清洗方法)物理方法清洗:

等压冲洗;反冲洗;脉冲流动;静置浸泡加水力反冲洗,采用泡沫塑料软球或海绵球去除污物;超声波等化学清洗方法: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酸、碱、酶、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螯合剂起切断离子结合作用的方法:

改变离子强度H2O2、次氯酸盐起渗透作用的物质:

磷酸盐、次氯酸盐

对有实用意义的离子交换树脂有何要求?

外观:

多为球形交联度:

指合成树脂时单体中交联剂的含量百分数。

须具有一定交联度,使其不溶于一般酸、碱及有机溶剂。

化学稳定性:

应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分解破坏。

机械强度:

有一定的物理稳定性避免或减少破损流失。

交换量:

指实际应用中具有多少可以交换离子的能力

常按以下几方面来选择不同色谱方法:

目的产物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及分子量的大小;主要杂质,特别是分子结构、大小和理化特性与目的产物相近的杂质的成分与含量;目的产物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生理活性的稳定性。

三、晶体质量:

主要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均匀度),纯度三个方面

成核现象:

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二次成核

细胞破碎的主要阻力:

连接细胞壁网状结构的共价键

相似相溶原理:

分子结构相似,相互作用力相似

制备反胶团的方法:

注入法、相转移法、溶解法。

下游加工过程四个原则:

时间短,温度低,PH适中,严格清洗

下游技术发展历史:

古代酿造业,第一代生物技术,第二代生物技术,第三代生物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初步分离纯化技术高度分离纯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膜过滤

下游技术四个阶段:

预处理(初步分离),精致(高度纯化)成品制作

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操作集成化(减少步骤,提高收率);方法集成化;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方法的相互渗透;亲和技术的推广使用和配基的人工合成;优质层析介质的开发;基因工程对下游过程的影响;发酵与提取相耦合

下游技术研究内容:

产品的分离纯化,从混合物(发酵液等)中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产物的高得率、高纯度

发酵液的特点:

含水多,产物含量低,含菌体蛋白,溶有原来培养及成分,相当多的副产物和色素,易被杂菌污染,或是产物进一步分解,易起泡,粘性物质多

产品提取分离提取工艺与下列情况有关:

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

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理化性质和差异,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产品的市场价格,废液的处理方法

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新型分离介质的研究开发(膜树脂和凝胶)子代分离技术(膜萃取技术、膜蒸馏及渗透蒸发技术离子交换色谱、等电聚焦色谱)双水相萃取,超临界CO2萃取,反胶团萃取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包括三方面内容:

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预处理目的:

改变发酵液的性质,利于固液分离。

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性质,利于提取精制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菌种不同、发酵液特性不同,预处理方法选择也不同。

胞外产物:

经预处理使目的产物移至液相,经固液分离,除去固相;胞内产物:

收集菌体或细胞,进行破碎,使目的产物移至液相,进行细胞碎片分离。

改善发酵液的方法:

降低液体粘度,调整PH,凝聚与絮凝,加入助滤剂,加入反应剂

降低液体粘度的方法:

加水稀释法:

↓ρ,过滤↑,会增加悬浮液的体积,加大后续处理任务。

加热法:

提高温度,有效↓一般加热温度控制在65~80ºC。

;蛋白质凝聚成较大颗粒凝聚物。

•适用于对非热敏感性产品发酵液预处理;•使用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调整PH: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整PH值可以改善其过滤性

高价无机离子去除方法:

Ca2+——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

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Na5P3O10+Mg2+=MgNa3P3O10+2Na

Fe2+——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

3K4Fe(CN)6+4Fe2+=Fe4[Fe(CN)6]3+12K+

发酵液固液分离的方法:

1,离心分离,利用转鼓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分离。

优点:

分离速度快,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等。

缺点:

设备投资高,能耗大2过滤,悬浮液经过过滤介质时,固态颗粒与溶液分离(板框过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

离心机按照作用原理分为:

1.过滤式离心机转鼓上开小孔,有过滤介质,离心力下,液体穿过过滤介质经小孔流出而得以分离。

用于处理悬浮液固体颗粒较大、固含量较高的物料。

2沉降式过滤机转鼓上无孔,离心力下,物料按密度大小不同分层沉降分离沉降分离,用于液-固、液-液、液-液-固分离

板框压滤机:

优点:

传统设备,广泛应用结构简单、装配紧凑、过滤面积大,适应性强,过滤推动力能大幅调整等。

缺点:

设备笨重,间歇操作、辅助时间多,效率低,卫生条件差,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制备的过滤及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适合于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自动板框压滤机:

自动板框压滤机在板框压紧;卸饼、清洗等操作中可自动完成,劳动强度小,辅助操作时间短。

自动压滤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

碟片式离心机:

是沉降式离心的一种,应用较广泛;适应于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悬浮液及细胞碎片分离

细胞破碎的方法机械法:

高压匀浆法、速研磨或超声波破碎等非机械法:

酶解法、渗透压冲击法、冻结—融化法、干燥法和化学法溶胞等。

机械法的特点依靠专用设备,利用机械力的作用将细胞切碎;优点:

设备通用性强,效率高,操作时间短,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

缺点:

细胞碎片细小,胞内物质全部释放,料液黏度大,成分复杂;非机械法的特点利用化学试剂或物理因素等破坏局部的细胞壁或提高壁的通透性;优点:

胞内物质释放的选择性好,固液分离容易;缺点:

细胞破碎率低,耗费时间长,些方法成本高,一般仅适合小规模

酶溶法:

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的特殊键,从而达到破壁目的,分为外加酶法和自溶法,优点:

选择性释放产物,条件温和,具有高度专一性,细胞外形完整,缺点:

溶酶价格高,通用性差,存在产物抑制

化学试剂法:

优点:

对产物释放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使一些较小分子量的溶质如多肽和小分子的酶蛋白透过,而核酸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仍滞留在胞内;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缺点:

通用性差;时间长,效率低,一般胞内物质释放率不超过50%,有些化学试剂有毒

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法,目的产物测定法,导电率测定法

破碎技术研究方向:

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

与上游过程相结合:

在上游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基成分、生长期、在上游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基成分、生长期、操作参数等使细胞破碎变得容易;用基因工程对菌种进行改造。

与其他下游操作相结合:

破碎条件应与后步分离相关;破碎操作与纯化过程结合。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可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1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2溶剂A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B质点的空位3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

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压力的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活度之比为一常数(稀溶液中,活度可用浓度代替)(分配系数)K=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C1/C2。

常用破乳化方法过滤和离心分离:

加热:

稀释法:

加电解质:

吸附法:

顶替法:

转型法:

加入去乳剂

乳浊液稳定性和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界面上保护膜是否形成,液滴是否带电,介质的粘度

萃取操作包括三个步骤:

混合,分离,溶剂回收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

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晶体生长

过饱和溶液形成方法:

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蒸发部分溶剂化学反应结晶盐析结晶

决定晶体大小的因素:

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和杂质。

得到晶体大小取决于晶核形成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影响晶体形状的因素:

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PH和杂质

影响晶体纯度的因素:

母液在晶体表面的吸藏,形成晶簇,包藏母液,晶习(即晶体外形)

拖带剂的作用:

添加拖带剂以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和萃取选择性。

常用的双水相体系是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extran)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

相图:

水性两相的形成条件和定量关系常用相图表示。

双节线下方为一相区,上方为两相区;上相主要含PEG,下相主要含Dex

膜的分类:

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荷电膜、液膜、微孔膜、动态膜

膜的制造方法:

相转变法.烧结法.核径迹法.拉伸法.复合膜的制备膜分离的特点:

无相变、低能耗;高效率、污染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浓缩与纯化同时进行;设备易放大,可分批或连续操作

影响截留率的因素:

溶质分子量、分子特性、吸附作用、温度、浓度、错流速度、离子强度。

防止或减轻膜污染的措施:

对料液进行预处理;对膜进行预处理;改变操作条件。

影响膜的使用寿命的因素:

膜的压密作用、膜的水解作用、膜的浓差极化、膜污染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1.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构成的树脂骨架,使树脂具有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2.是与骨架相联的功能基团;3.是与功能基团带相反电荷的可移动的离子,称为活性离子,它在树脂骨架中的进进出出,就发生离子交换现象

分类:

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3、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4、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

离子价数、溶液浓度、离子的水化半径.树脂物理结构、有机溶剂、树脂与交换离子间的辅助力

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

树脂颗粒、树脂的交联度、溶液流速、溶液浓度、离子的大小、离子的化合价、温度。

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

分类名称、骨架名称、基本名称排列组成

软水:

利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Ca2+、Mg2+后的水

无盐水:

将原水中的所有溶解性盐类、游离酸、碱离子去除。

无盐水的制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