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848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

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织金县沟沟寨煤矿

 

二采区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

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

沟沟寨技术科

编制日期:

2014年9月16日

 

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主持人

会审内容

参加会审人员签名:

会审意见:

 

二采区运输下山揭M16煤层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采区运输下山布置于二采区M16煤层顶板岩石中,位于+1521m-+1400m标高之间,按315度方位-26度倾角掘进280米至设计位置。

现已掘进至+1432m标高处,根据探明的地质钻孔情况,工作面距M16煤层法线距离还有5米,为保证揭煤作业安全,特编制二采区运输下山揭M16煤层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施工概况

二采区运输下山设计全长280m,巷道为半圆拱形巷道,巷道施工方式为炮掘,巷道采用锚网喷和锚索联合支护,巷道掘进断面为:

12.68m²,净断面为:

10.98m²。

从主平硐Z1点位置处开口,按-26°坡度,315°方位掘进。

二、预揭煤层情况

M16煤层走向方位335º,巷道与煤层呈13°左右的夹角。

位于煤组中段中部,煤层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不大,以中厚层煤为主。

厚度0.82~4.4m,一般2.2m左右,局部含1~3层泥岩夹石,一般为一层,厚度0.2~0.4m,为复杂结构煤层。

为确保安全顺利揭穿M16煤层,决定在M16煤层顶板留设2m(法线距离)的安全岩柱,然后采用远距离爆破方法揭开M16煤层。

第二部分揭煤组织管理

一、领导组织

为确保揭煤工作有条不紊安全地进行。

特成立揭煤领导小组,指挥、落实揭露M16煤层工作:

组长:

李昌林(矿长)

副组长:

董永海(总工程师)周登友(通防副总)、柴正喜(安全矿长)、刘登昌(生产矿长)陈德云(机电矿长)

成员:

周瑞宏(技术员)王建(防突队长)陈天勇(防突队技术员)杨阳(通风队长)胡海根(地测技术员)谭德贵(监控室主任)吴志辉(调度室主任)各掘进队长、井下跟班队长、安全员、瓦检员。

 

二、职责划分

姓名

职责范围

李昌林

总指挥,负责揭煤全面工作

董永海

负责揭煤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有关资料编制

周登友

负责设计措施编制工作及配合组长工作

柴正喜

负责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监管工作

刘登昌

负责组织现场措施落实工作。

陈德云

负责机电安全安全排查与停电送电工作

周瑞宏

参与瓦斯参数测定与制图与资料整理工作

王建

现场总指挥负责防突措施具体布置工作

陈天勇

负责瓦斯参数测定、资料整理、现场指导工作

杨阳

负责通风系统全面排查整改工作

吴贤官

负责地质预报工作与法向距离控制工作

谭德贵

负责瓦斯监控系统全面排查工作

吴志辉

负责调度室全面调度工作

掘进队长跟班队长

负责现场安全监管工作与揭煤工作

安全员、瓦检员

负责现场安全监管工作,执行措施相关规定

2、揭煤队伍人员素质要求及部门职责

(1)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揭煤设计的编制;揭煤工作人员、材料、设备的准备;揭煤前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揭煤施工地点及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不留任何安全隐患;揭煤期间负责揭煤工作的组织协调。

(2)施工队:

严格按照规程、措施的要求施工,负责工作面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电气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在放炮前,负责警戒撤人。

负责工作面的放炮工作;放炮前后工作面的洒水灭尘工作。

建立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面供风量符合规程要求;加强工作面的防尘、防灭火工作。

(3)防突科:

突出危险性参数指标的收集管理工作,负责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和效果检验等工作。

负责施工各类钻孔,施工时要有详细的钻孔参数记录并绘制成表报有关部门;

(4)技术科:

负责对规程、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及时收集和掌握工作面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对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构造情况及时预报,并负责绘制成图报有关部门和领导。

(5)生产组:

负责揭煤措施的实施。

(6)安全科:

负责本防突设计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

(7)机电科:

落实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电器设备管理,杜绝电器失保、失爆;确保工作面供风、供水、供电安全;

(8)监控组:

在工作面安装与调度室的直通电话、在揭煤放炮站安设与调度室的直通电话,确保通讯的畅通,做好瓦斯监控工作与监控“三闭锁”测试工作。

第三部分揭煤程序

一、运输下山揭穿M16煤层,从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5m岩柱开始,直至穿过煤层到煤层底板的全过程。

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以K1值作为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判断。

实测得到的任一指标(Smax值、K1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表1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指标临界值

煤样

Δh2指标临界值/Pa

K1指标临界值/[ml·(g·min1/2)-1]

干煤样

200

0.5

湿煤样

160

0.4

 

二、运输下山揭煤实施流程图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本次揭煤采用五步揭开M16煤层,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赋存位置、形态,在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10m时,探明M16煤层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一、探明M16煤层

当运输下山掘进至距煤层法线距离10m时,即停止掘进,由杂工队清理好钻场,防突队进场施工2个穿透M16煤层全厚的地质兼测压钻孔,且进入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探明前方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瓦斯情况等。

表2二采区运输下山地质钻孔设计参数表

孔号

孔径

倾角(°)

方向角(°)

预计见煤点

孔深(m)

备注

1

Φ75mm

-28

315

31.5m

36.5m

穿过煤层全厚

2

Φ75mm

-34

315

24m

28m

穿过煤层全厚

图1:

超前探测钻孔布置示意图

采用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1)实测瓦斯压力P≥0.74MPa;瓦斯含量W≥8m3/t;前探,预测等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有喷孔、顶钻、吸钻及其他突出预兆的为突出危险区,必须区域防突措施。

(2)如果实测瓦斯压力P<0.74MPa,瓦斯含量W<8m3/t,且钻孔施工中无喷孔、顶钻、吸钻及其他突出预兆,即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二、收集地质资料

施工钻孔时施钻人员必须认真收集该下山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地质构造的资料(重点是断层、褶皱等),作好记录,并根据钻孔资料绘制剖面图,为揭煤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封孔测压

采用玛丽散作为封孔材料,封孔方式为手工操作,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运输下山揭煤的瓦斯压力测定。

(一)待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完成后,防突队必须立即将所有地质钻孔注浆封孔测定M16煤层原生瓦斯压力。

(二)封孔技术要求:

a封孔深度不小于8米;b测压导管采用直径6mm的铜管或无缝钢管,测压导管长度大于9米,插入测压室段的铜管每5cm必须开一直径为3mm的小孔;c铜管外露长度为10cm,且在入井前必须先加工好连接压力表的连接头,并确保连接头不漏气。

(三)待水泥、石膏混合物凝结后,方可安装压力表。

(四)测压前三天,必须每班观测一次煤层瓦斯压力变化情况,以后每天观测一次,并向总工汇报并作好记录,待压力表的压力稳定后,方可以撤出压力表,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四、掘进时,必须严格按本措施的边探边掘措施掘进。

第二步:

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7m时,在运输下山采取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采用ZY1250型全液压钻机施工区域防突钻孔,孔径为Φ75mm,钻孔在整个预抽控制范围区域内均匀布置,根据16号煤层实际抽放有效影响半径,本次抽放半径取2.5米,终孔间距取5米。

共布置36个抽采钻孔,每排布置6个,布置6排。

具体详见运输下山抽采钻孔设计图。

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

揭煤处巷道轮廓线上下帮外各12m,揭煤点前后各12m;

二、针对运输下山瓦斯抽放由采用地面固定抽放泵进行抽放,管路敷设、抽放钻孔记录、封孔情况记录、抽放及有关参数(抽放系统中的瓦斯浓度、流量、负压)的观测工作由通防科完成。

三、瓦斯抽放总量的计算:

从打地质构造孔开始,到抽放钻孔施工结束,必须测定钻孔瓦斯自由排放量和钻孔喷孔瓦斯量,瓦斯抽放总量为钻孔瓦斯自由排放量和钻孔喷孔瓦斯量加上预抽瓦斯量之和,由通防科负责收集资料并计算。

但作为效果检验依据时,只取抽放量之和。

四、对运输下山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验证时,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1号测点布置于预预抽区域内的中部,2号测点布置于揭煤点上部5米处,3号测点布置于巷道轮廓线外侧上帮10米处,4号测点布置于巷道轮廓线外侧下帮10米处。

详见区域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设计图

 

表3区域校检孔设计参数(距煤层法线距离7m时)

孔号

孔径

倾角(°)

方向角(°)

孔深(m)

备注

1

Φ75mm

-28

315

25m

穿过煤层全厚

2

Φ75mm

-25

315

30.5m

穿过煤层全厚

3

Φ75mm

-28

293

27m

穿过煤层全厚

4

Φ75mm

-28

337

27m

穿过煤层全厚

经检验,当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大于0.7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大于8m³/t时,则为危险区,继续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当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时,则为无危险区,视为区域性防突措施有效,方可继续掘进。

五、效果检验有效后进行掘进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生产矿长必须指定专人分三班现场值班,掌握探眼情况及岩柱厚度。

现场值班人员下班后,必须及时到调度室,并向当班调度员汇报,调度员作好记录,调度室必须将运输下山揭煤列为重点调度项目。

(二)运输下山掘岩柱前,必须在紧靠工作面两帮腰线位置作好标记,(用红色的喷漆在帮上喷注)在测量岩柱进度时,以紧靠工作面的标记线为准,并将标记线至工作面的距离向矿调度室汇报。

(三)为防止误穿M16煤层,必须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具体严格按边探边掘措施掘进。

(四)瓦检员必须严密监测工作面的瓦斯变化情况,严禁空班、漏检、假检,每班瓦检员应最先进入工作面,下班时最后离开工作面。

(五)若工作面出现岩壁偏帮异常、瓦斯忽大忽小、顶卡钎子及喷孔等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必须及时将现场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待采取措施处理后,检查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恢复工作。

(六)岩柱掘进时,在围岩松软稳定性差的地段,要按照措施规定,搞好支护,且经常进行敲帮问顶。

(七)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5m时,施工队停止掘进,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第三步:

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5m时,采用钻屑指标解析法预测M16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一、钻屑解吸指标对M16煤层的K1值的测定(距煤层法线距离5m时)

(一)在掘进至距煤层法线距离5m时,停止掘进,施工3个穿透M16煤层全厚的预测钻孔,其中1#钻孔沿巷道方向施工,2#、3#孔终孔位于巷道左右帮轮廓线外2m外,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其布置和参数见附图)

 

表4局部防突校检孔设计参数(距煤层法线距离5m时)

孔号

孔径

倾角(°)

方向角(°)

孔深(m)

备注

1

Φ50mm

-25

315

32.5m

穿过煤层全厚

2

Φ50mm

-21

315

49.5m

穿过煤层全厚

3

Φ50mm

-32

315

24m

穿过煤层全厚

(二)岩石段用ZY1250型钻机施工眼子,见煤后立即停止钻进,用压风将孔内岩屑吹干净,改用风煤钻继续施工钻孔,并穿透煤层全厚。

煤层段孔径Φ42mm,打钻速度控制在1.0m/min左右。

(三)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以K1值作为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判断。

实测得到的任一指标(Smax值、K1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表5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指标临界值

煤样

Δh2指标临界值/Pa

K1指标临界值/[ml·(g·min1/2)-1]

干煤样

200

0.5

湿煤样

160

0.4

(四)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应采取施工排放孔作为补补充措施直至措施有效后方可作业。

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采用边探边掘远距离放炮掘至工作面距M16煤层法线距离2m。

第四步:

在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2m时,采用钻屑指标解析法预测预报M16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并将岩柱刷成斜面。

一、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一)在掘进至距煤层法线距离2m时,停止掘进,施工5个穿透M16煤层全厚的预测钻孔(其布置和参数见图),1#沿巷道掘进方向施工,2#孔终孔位于巷道揭煤位置上方5m处,3#钻孔沿巷道底板见煤点下方2m方向施工,4#、5#孔终孔位于巷道左右帮轮廓线外2m外,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表7校检孔设计参数(距煤层法线距离2m时)

孔号

孔径

倾角(°)

方向角(°)

孔深(m)

备注

1

Φ50mm

-27

315

11

穿过煤层全厚

2

Φ50mm

-23

315

16

穿过煤层全厚

3

Φ50mm

-34

315

7.8

穿过煤层全厚

4

Φ50mm

-26

299

14

穿过煤层全厚

5

Φ50mm

-26

331

14

穿过煤层全厚

图5:

距煤层法线距离2m时的校检孔布置示意图

(二)打钻人员用风钻打Φ50mm的钻孔,见煤后清孔,再用风

煤钻打Φ42mm的钻孔,穿透全煤层,取样测定K1值和Smax。

见煤后打钻速度应控制在1m/min左右。

并根据钻孔长度准确确定岩柱。

(三)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以K1值作为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判断。

实测得到的任一指标(Smax值、K1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参考表1。

(四)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应采取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措施,然后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措施有效方可继续掘进。

措施无效时,继续进行排放瓦斯,至止措施有效后方可作业。

二、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方可将岩柱刷成自然倾斜面(走向垂直于煤层、倾向平行于煤层,并保证煤层与斜面垂距不小于2m),便于揭煤眼施工,并加强支护。

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应采取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措施,然后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措施有效方可将岩柱刷成自然倾斜面(走向、倾向平行于煤层,并保证煤层与斜面垂距不小于2m)

第五步:

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M16煤层。

应一次性揭开全煤层,如遇工作面留有门槛等其他没有一次性揭开全煤层的情况,在进行掘进作业时,必须采取远距离放炮,直至全断面揭开M16煤层为止。

一、爆破

1、爆破选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及煤矿许用8号安全毫秒段

延期电雷管(Ⅰ~Ⅳ段)。

2、起爆电阻的计算及起爆器的选择:

a、回路电阻计算

R回=TL/S

b、R串=R电×电雷管个数

c、R总=R回+R串

d、电流I=U/R

其中:

U为MFB-100型放炮器的峰值电压。

根据上述计算,选用MFB-100型放炮器可满足要求,∮6mm两芯胶质电缆作放炮母线。

3、采用大串联的联线方式。

4、炮眼布置、装药结构及爆破说明书见附图。

附图:

《炮眼布置图》、《装药结构图》、《爆破说明书》(附后)

二、打眼、装药、放炮作业

1、打眼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并严格按照《炮眼布置图》中的方位、角度、深度施工,不合格的眼要重新补打;

2、装药时要严格按照《装药结构图》的要求进行;

3、爆破时必须严格按《爆破说明书》起爆顺序及要求进行爆破;

4、爆破采用全断面一次打眼、一次装药、一次起爆的作业方式。

5、放炮点设置

在法向距离5米之前,放炮点设置在防突风门外安装二采区运输下山局部风机通风机外主平硐新鲜风流处。

在法向距离5米之后至解除揭煤程序期间,放炮地点设置在地面主平硐井口外20米处。

6、放炮撤人警戒要求

在法向距离5米之前,放炮前,撤出二采区运输下山及回风流所经线路所有人员,禁止任何人进入井下回风流中,在井下与地面每个能进入回风流的入口设置警戒绳与打上栅栏,指定专人现场警戒,每班由跟班矿长班前会布置落实到位并向调度室指挥中心汇报。

在法向距离5米之后至解除揭煤程序期间,每次放炮前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撤出地面并清点入井人数,指定专人在副平硐入口、主平硐入口、风井行人通道外20米处设置警戒,具体由当班跟班矿长落实到位并向调度室指挥中心汇报。

7、放炮断电要求

在法向距离5米之前,放炮前,断开二采区运输下山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局部风机动力除外),井下动力开关把手打到零,由工作面安全员、瓦检员、值班电工具体落实并向调度室指挥中心汇报。

在法向距离5米之后至解除揭煤程序期间,每次爆破前,由地面变电所断电,断开井下所有动力电源。

机电矿长负责指定专人落实并向调度室指挥中心汇报。

8、爆破进入工作面检查作业时间要求

在法向距离5米之前,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检查作业时间为30分钟,在法向距离5米之后至解除揭煤程序期间,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检查作业时间为8个小时,具体由跟班矿长、现场安全员、瓦检员、跟班矿长共同落实到位。

二、揭煤眼施工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必须保证揭煤眼质量。

(二)揭煤眼施工时,瓦检员应随时检查瓦斯,掌握其变化情况,工作面瓦斯浓度小于0.8%才能施工,如果瓦斯浓度超过0.8%,必须停止作业,找到原因,处理好后方可恢复作业。

(三)工作面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征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全部撤到地面,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待矿制定处理措施后方可重新打眼。

(四)装药、联线

1、选用近期出厂的3类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1-5段,雷管的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禁止跳段使用。

爆破使用的电雷管在爆破前,由开拓工区负责进行精选及雷管导通测试,雷管间的电阻值偏差不得超过±0.4Ω。

2、安全科、通防科、跟班领导必须现场值班。

3、装药、连线、平衡电阻工作中,瓦检员必须在现场随时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发现瓦斯超限必须停止作业。

掘进工作面采用风筒全负压导风。

在实施导风之前,通防工区先要进行导风试验,确定导风风量。

只有当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在0.8%以下,CO2浓度在1.5%以下时,方能进行工作。

4、装药前,必须将炮眼内煤、岩粉吹干净;所有炮眼都必须靠炸药装填1~2个水炮泥,水炮泥外必须用黄泥填满封实。

装药结束后,工作面原打的非揭煤用的孔、眼必须用水炮泥或黄泥堵严。

5、加长的雷管脚线要有区别标记,防止装药联线过程中错接雷管脚线,从而引起短路造成瞎炮。

雷管的段数应严格分清,药包一律采用正向装填,装药、联线只能由爆破员完成。

6、雷管的分组和平衡电阻工作由现场指挥负责。

对每组的电阻用电雷管导通表进行检查和测定,使每组的电阻基本平衡。

7、电雷管串并联线完毕(尚未与放炮母线联结前)必须再用电雷管导通表进行检查,确认网路导通,电阻值符合规定,方可与放炮母线相接,并在起爆点,用电阻仪测定爆破网路总电阻,要求电阻值不得超过计算电阻的30%。

8、调度室监测班必须在放炮执行点安设一部电话机,并保证线路畅通。

9、装药、分组、平衡电阻、联线等工作完成,由现场指挥在放炮执行点向揭煤指挥组长(在调度室)汇报。

10、装药前,生产矿长刘登昌应安排人员将工作面附近50m内的各种设备、材料运走,防止飞石打烂材料、设备。

(六)爆破执行地点及停送电撤人范围

1、爆破执行地点:

副平硐井口(地面)。

2、撤人范围及要求:

由调度室负责安排撤人,将井下人员全部撤出地面。

3、凡负责撤人人员只能走在最后面,确认人员已全部撤出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对各警戒点核实漏岗。

4、停送电范围

(1)机电部门必须制定停送电措施,报机电矿长批准。

(2)停电范围:

远距离爆破前,机电队必须安排变电所专门负责人停运输下山、主平硐、副平硐电源。

待撤人、站岗工作完成后,揭煤指挥组长即可下达命令切断上述所有电源。

(3)送电范围:

远距离爆破30min后,经瓦检员检查瓦斯,运输下山无煤与瓦斯突出等异常情况,工作面停8h后方可恢复供电。

(4)运输下山在恢复供电前,必须先开盖检查电气设备内的瓦斯浓度:

开启局扇前,必须先检查局扇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小于0.5%时,才能启动局扇,否则禁止送电。

(七)爆破

1、在执行远距离爆破的工作人员、值班瓦检员等所有人员撤至地面放炮执行点后,揭煤指挥组长在接到撤人、警戒、停电和全部爆破准备工作已完成的报告后,方可下达爆破命令。

2、若未起爆成功,现场指挥应立即责令将联接发爆器的放炮母线摘下,并扭接短路。

同时,指派专人在放炮执行点守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放炮警戒区域。

并派施工队有关人员查找原因,瓦检员检查瓦斯。

到工作面检查时,在存在缺氧或瓦斯浓度超过0.8%,必须立即向揭煤指挥组长汇报,请示恢复供运输下山局部通风机电,待工作面瓦斯排放完毕后,方能进入工作面检查母线及联线情况。

在查出原因并处理好后,必须向揭煤指挥组长汇报,重新进行停电工作和爆破作业。

3、爆破后必须立即将爆破母线摘下,并扭接短路。

并至少等待30min后,由值班的瓦检员由主斜井→运输下山检查,检查后在运输下山口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指挥小组汇报。

4、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其恢复工作范围由指挥小组研究确定。

(八)揭开M16煤层后

1、第一次未揭开煤层时,必须再次按远距离放炮要求进行施工,第一次揭煤与第二次揭煤时间必须相隔不得少于8h,以此类推,直至揭穿煤层为止,超过煤层底板2.0m的厚度方可视为揭煤成功。

2、在运输下山石门揭开M16煤层8h后,方可进行清理浮煤矸和支护工作(严禁清理原生煤体)。

如要清理原生煤体,必须先对原生煤体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在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防突工必须填写突出危险效果检验单,报矿长、总工程师批准后,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方可清理原生煤体。

第四部分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1、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主要是:

地压方面表现为煤炮声、煤岩开裂、煤壁外鼓、片帮、掉渣、钻孔变形、顶钻、夹钻等;瓦斯方面表现为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煤和气温变冷,打钻喷瓦斯、喷煤,有哨声、风声、蜂鸣声等;煤层方面表现为结构变化,层理紊乱,强度松软或不均匀,黯淡无光泽,煤体干燥,煤层产状变化,断层构造等。

2、通风系统

(1)运输下山揭煤的通风系统、安全装备必须可靠。

(2)工作面有独立可靠的回风系统,在其进风侧的巷道中,已安设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反向风门的设置位置见通风系统图。

3、避灾路线:

水灾顶板避灾线路:

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防突风门-主平硐-地面。

瓦斯火灾避灾线路:

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防突风门-主平硐-地面。

附:

运输下山炮掘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4、整个揭煤过程中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防突队长必须现场值班。

防突队每次均必须派2名防突工各用1台WTC同时检测,取其中1台测得的最大K1值为该工作面预测或效果检验的最大K值。

打钻人员必须按预测孔或检验孔设计参数施工,防突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测定K1值和Smax。

预测或效果检验结束后,防突工必须认真填写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单,并及时报矿长、总工程师审批。

5、在打钻过程中,若出现卡钻、顶钻、喷孔、瓦斯增大等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