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515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离骚

屈子形象

1.只因你纵身一跳,那条江在历史的五月里,哇的一声哭了,石破天惊。

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汨罗江睁开了眼睛,哭出了你的声音。

人们还是没有找到你的身躯,江水一下深了两千年,却刚好容下你那道凛凛傲骨的诗魂。

青衫与发须都作了漂流,原来除了披肝沥胆的《离骚》,你可以什么都不要。

有人在你的眼中撒网,却捕来了在水中的叹息,落了那一秋的叶;又有人见你在深夜,借月色从江心踏水而来,在菖蒲之巅抱头痛哭。

一个答案,你在江底摸索了千年,世人在你眼里,也摸索了千年。

于是我听见,无数唤你的声音:

三闾大夫。

你沉入水中的思想,何时才能骤然站起,挺立如荷。

汨罗江畔,举起酒,不为风光也不为历史,只为与你同饮,同饮满怀的忧国情愁。

三闾大夫,请,我先干为敬!

2.屈原的形象是以两种姿态在我头脑中出现的,一是芰荷为衣、芙蓉为裳、高冠长佩、芳草在手而飘然云中的浪漫,一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忧愁幽思、泽畔行吟的无奈。

而这两种姿态也就分别被演绎为清高圣洁的品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们说你是一位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个忧郁的灵魂

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象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

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湿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等待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上的阳光

 

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他的作品主要篇目有《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创作背景有争议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

“屈原放逐,著《离骚》。

”《报任安书》里也说: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倾向《史记》说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一、文学常识

楚 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

楚辞是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跌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

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辞赋的一本诗歌总集。

二、文化常识

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

本义为舟缝。

引申为迹象、征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朕”成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一、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二、古今异义

1.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     今义:

细致,精巧

2.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今义:

改正错误

3.竞周容以为度

古义:

把……作为今义:

认为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

形容色彩繁杂

三、一词多义

1.修

2.善

3.固

4.相

5.信

6.反

7.之

8.以

9.虽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束缚

②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2)名词作状语

謇朝谇而夕替在清晨,在晚上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屈心而抑志兮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使……步行,赶着

③回朕车以复路兮使……返回,掉转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使……放纵

(2)动词的为动用法

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而死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枘,圆凿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淫荡的事

(2)形容词作动词

固前圣之所厚      推重,看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加高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4)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哀民生之多艰为……悲伤

五、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岌岌”“陆离”后置,应为“余岌岌之冠”“余陆离之佩”)

2.状语后置句

(1)谣诼谓余以善淫(介词结构“以善淫”后置,应为“以善淫谓余”)

(2)步余马于兰皋兮(介词结构“于兰皋”后置,应为“于兰皋兮步余马”)

3.宾语前置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

4.被动句

(1)謇朝谇而夕替(“替”,被贬官)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被肢解)

本文节选自《离骚》,诗人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的闪念,表明自己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自己执着追求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

 

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一节,共13节。

1.第1段,屈原一生“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请结合诗歌回答。

提示:

①小人投机(“众女”“谣诼”);②君王“不察”;③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2.第2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

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

为什么?

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提示:

(1)“悔”,追悔(反省),后悔。

(2)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未悔”是表示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

(3)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诗人为何要“高余冠”“长余佩”?

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提示:

(1)高洁的德行。

(或:

崇高的品德。

(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3)“高余冠”“长余佩”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

无悔于选择。

(4)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4.本诗多用比喻,请你加以分析。

提示:

相关句子

分析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喻怀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喻奸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鸷”指鹰、雕等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比喻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1.诗歌语言的韵律感、音乐性

这首诗为了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性,主要运用了以下手法:

①押韵。

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

如“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中,“替”“茝”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

如“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

如“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2.浪漫主义风格

《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高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了俗流和现实。

它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斗争精神,最后还表达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定决心,这些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

同时,《离骚》还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首先表现在诗人驰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来编织幻想的境界。

其次,诗人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使诗句富有优美的想象;而集中的夸张描写,则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3.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比兴手法运用得十分广泛。

比兴形象丰富而又相互关联,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群,如用“蕙

”“揽茝”“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灵修”比喻君王、君心;用“众女”比喻群小;用“初服”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用“鸷”比喻自己刚烈不群。

这些比喻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用“芰荷”“芙蓉”表现自己美好的精神境界,则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

炼 字

考点对接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离骚》(节选)一诗中,“延伫”“步”“止息”等语用得很好,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又如“余独好修以为常”一句中的“独”字也用得十分精妙。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

首先,应该明确“背”的意思。

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一个“背”字写出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

最后,点出“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独”等把握诗歌情感。

参考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技法汇总

1.思维模式

(1)关注诗眼、注释等。

(2)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词、形容词。

(3)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关键字眼的含义。

(4)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模板

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课内素材

为国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

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两千年来,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河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于是,屈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应用角度:

“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

[应用片段]

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荒凉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

杯中的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

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说:

“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

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

”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

“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

就不能报效祖国了?

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如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

他像一只哈巴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

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

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

这要看‘位置’了。

”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贬,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了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

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

感悟屈原

汨罗江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着岸边,意欲紧拥着碣石,无奈却溅落,坠去,随滚滚江水东逝大海。

浪声铿锵,执着也毅然,不仅使人浮想联翩想到你,屈原。

你与激浪一般想攥住荆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但你找寻了一辈子,却伴着你的绮梦葬身汨罗。

淌过亘石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烛光中望见了你。

你无奈地脱去三闾大夫的衣袍,恨得咬牙切齿,扬起笔锋疾书,狂啸出你满腹的怨恨与牢骚。

昔日任左徒图议国事,接遇诸侯的年华不再,你粲然笑颜亦鬓微霜,大楚联齐抗秦的修明盛世渐渐地也被一心贪享贵族特权的投降派的排斥谗言所腐蚀、吞噬。

回首有恨无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烧,恨彻心扉。

但写完横世的《离骚》后。

你却问天长叹,热泪纵横凄然望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清楚,为了找寻理想的美政,“亦余心之所善”,它必将履行,“虽九死其犹未悔!

历史重重地行进着,不曾停辍,无论多少横尸碾死在它的车辙上。

那一年,怀王听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而爆发了又一场杀戮。

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大厦将倾。

数十万的将士血洒战场,载着猩红的幽叹汇成了贲张的波涛。

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中举步维艰、潸然涕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目睹了遍野衰颓后,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热忱苦心化作篇篇祭文,“魂魄毅兮为鬼雄”以奠国殇。

秋冬之绪风,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尽伤痕,但你对荆楚富强的赤诚,对庶民安泰的追寻却在累累伤痛中潜滋蔓延,汩汩喷涌。

痛哭数日,你炯然的瞳仁依旧如炬,“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帝王朝代的更迭并没使你还官,在顷襄王的残杯冷炙旁,你找寻的梦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辉薄雾,缥缈得虚无,美好得令人心碎。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你深知仕途无望,仍死死坚守着平生找寻的绮梦,行吟江畔如坠痛渊。

有人劝诫你要与世推移,你却笑笑,笑颜如苏世独立的清溪,在浊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

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最终,你还是怀石孑立于汨罗江畔。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

汨罗清清清几许,你,屈原,找寻了一辈子清白与安泰却终究不得志,在这汨罗清水的荡涤下,夙愿得以在理想中彰显,人格得以在长眠中永生。

屈原,你找寻了一辈子,虽只展现坠江时的绚烂芳华,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轻息,但也足够了,毕竟江岸的青草知晓,毕竟后代的世人为你叹息,毕竟举世的志士向你景慕。

勿颂“魂归来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静静安睡,梦中一享找寻一世的歌舞升平的颂歌。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

 

鲜活素材

对于中秋节,我们的很多“传统”由来已久:

千篇一律的“傻瓜祝福短信”、越来越趋于昂贵的月饼礼盒乃至节庆期间拥堵的交通、人满为患的商场……而今,端午节亦大有复制中秋之意。

端午节到底应该做什么?

恐怕不是随便吃几个粽子,给亲朋好友、领导上级群发短信那么简单。

端午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应该在诸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具体的社会行为中,体味到先祖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归结为一句话,是应该有文化积淀与情绪氛围。

遗憾的是,如今,伴随着“除了吃粽子还能干什么”的经久呼声,响应的却是操持着不伦不类买卖的商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粽子女体盛”。

如此打着文化旗号行恶俗之事,在我们茫然于传统节日该干什么的当下,倒也不足为奇。

[热评] 我们首先应该琢磨的是“这些拥有悠久传统的节庆,距离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远?

除了开车旅游、去打折的商场里消费之外,端午这样的节日,还算得上是全民的狂欢吗”。

如果不能够将传统节日等同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也就只能是商家逐利的手段、经济唱戏的台面而已。

既然悬挂钟馗捉鬼像、菖蒲作剑、艾叶为虎以镇宅驱鬼等习俗只能在书面得知,既然饮雄黄酒、戴五色香囊、涂雄黄以驱邪等已不再为人们所了解,端午和中秋一样沦为送礼、吃喝的法定消费日,也就不可避免了。

戴着花冠的诗人

当我们用现世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很傻。

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的。

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的生命主题吧。

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

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在黑暗中碰撞出浪漫的火花。

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坚定的诗句,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动人的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慷慨的誓言。

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祖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

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腰悬长剑的诗人。

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洁怎能和黑暗相融合呢?

然而当诗人和政治家成为一个人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他选择来到汨罗江畔。

江水。

清风。

香草。

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

既然理想已死,肉体停留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

在诗人和政治家身份的纠缠中,最终他选择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浪漫:

在满是香草的岸边,将肉体抛入水中,灵魂融入风里,留下顶花冠守候如血的夕阳!

在世界的眼中屈原疯了,可是在屈原的眼中世界疯了!

于是他毫不吝惜丢下肉体,让灵魂追逐精神的家园。

当然,如果也能作诗,屈原应当把告别作出来,给他所爱的和不爱他的人一个交代,可是灵魂终究缄默了,独留下深深的叹惋。

诗人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照亮了黑暗的路。

我想如果人生是块金黄的麦田,那么屈原就是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用他的节操收割了他自己的生命。

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用诗词开始了一条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不归路。

汨罗江在落日的余晖中翻腾着,生命在时光的车轮中轮回着,今天,回望历史仍然可以看见他作生命之舞:

头戴花冠,挥洒毛笔,蘸着自己伤口流下的鲜血,在清风拂来的馨香空气中,抒写浪漫和执着。

[美文评点] 屈原,本身就是一首长诗,是一个文化的界碑。

因此,对屈原的歌颂,人们多着眼于屈原诗人的气质和执着的理想,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但本文却能采用如诗如画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为着理想而生,也为着理想而死的屈原的心路历程,这是本文的高妙之处。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7分)

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解析:

选A B项,邑—悒,圜—圆;C项,反—返,离—罹;D项,章—彰,错—措。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谏诤)

固时俗之工巧兮(技能)

B.既替余以蕙

兮(接替)

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孤独)

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D.苟余情其信芳(确实)

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解析:

选D A项,“工”,擅长,善于;B项,“替”,废弃,贬斥;C项,“独”,只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伏清白以死直兮

D.宁溘死以流亡兮

解析:

选C A项,“浩荡”,古义为“荒唐”;今义为“水势大,广阔而壮大”。

B项,“穷困”,古义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今义为“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D项,“流亡”,古义为“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为“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的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屈心而抑志兮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 ⑥回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