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726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泥砂清洗利用加工产品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油泥砂清洗项目

(二)项目产品

原油、混凝土砖

(三)建设单位简介

**--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油泥砂回收处理,职工人数20人。

(四)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将使用震荡、清洗等工艺,使油泥砂中的油、水、沙三相分离达到清洗油泥砂的目的。

项目拟建设油泥砂清洗车间一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设办公楼240平方米;建设宿舍120平方米,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处理油泥砂4万吨,产出原油1000吨,混凝土砖2万方。

(五)项目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总投资:

2000.00万元;

自有资金投入:

2000.00万元;

项目销售收入:

550万元;

项目利润总额:

377.26万元;

投资利润率:

18.86%;

投资利税率:

23.84%;

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18.07%;

财务净现值:

574.72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

9.55年;

静态投资回收期:

6.09年;

全投资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23.33%;

财务净现值:

1142.32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

7.22年;

静态投资回收期:

5.30年。

二、项目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符合以下原则要求

1、场址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宜选在市政设施完善的地段,应避开车站、码头、高速公路、铁路、过境公路等人流集中、车流量大或噪声、震动和电磁辐射强的公共场所;

2、场址宜选在交通、通讯便利的地段,且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

3、场址选择应符合市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条例的有关规定;

4、场址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高压走廊和无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二)项目具体位置的确定

山东**市++区中海工业园,北面和东面是中海油化工厂,南面和西面是荒置芦苇地。

中海工业园交通方便,配套设施完善,适合建设本项目。

三、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工业建筑设计规范》(JGJ37-87);

3、《**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建设工程预算手册》;

5、《山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

6、现场调查、踏勘资料;

7、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四、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该项目以“处理污染物,达到环保目的”为目标,依据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制定先进的工艺方案,设备选型、工艺流程布置合理,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项目总投资20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年份可达到年均收入550万元,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收益率为18.07%,全投资财务净现值为574.72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9.55年,静态投资回收期6.09年。

该项目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具备较强的可行性,投资利润率高,投资回收期合理,综合技术经济评价效果优良。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市场分析

油泥砂是含油污泥的一种。

含油污泥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其中的油分不能直接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含油污泥主要产生在油田和炼油厂。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含油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多。

含油污泥,即油泥砂,是指在原油开采、集输、炼制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固体废物,一般分为油田含油污泥与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是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

油田含油污泥包括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落地含油污泥、联合站生产运行中产生罐底含油污泥和污水站运行中产生的含油污泥。

含油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

含油污泥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四周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伴有恶臭气体产生,而且对四周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伴有恶臭气体产生,污泥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使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石油石化行业的一大难题。

含油污泥是宝贵的二次资源,如不进行处理而随意排放不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完善,含油污泥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将成为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石油企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油泥砂既是生产中的废物,又是可贵的二次资源,如果对这些油泥砂进行有组织的收集,并开发研究出适当的方法工艺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如回收其中的原油、泥砂),那么不仅可回收大量的能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轻污染,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国内市场分析

据估计,我国年产油田含油污泥近300万吨,仅大庆、胜利、辽河三大油田每年产出的含油污泥就达200万吨以上;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包括罐底含油污泥与污水处理场的“三泥”两部分,此部分污泥,我国年产生量约为30万吨。

按含油15%计,每年产生的油泥砂中含油量便可达34.5万吨,若加以回收、利用,仅回收油的收入就可达到10亿元。

二、胜利油田市场分析

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的底泥,炼厂含油污水处理设施、轻烃加工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砂、油泥,钻井、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

含油污泥的组成主要是油、泥和水,给环境造成危害的是油。

含油污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原油开采产生含油污泥。

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细菌(尸体)等组成了含油污泥。

此种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外输原油质量,还导致注水水质和外排污水难以达标。

二是油田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炼厂含油水处理设施、轻烃加工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沙、油泥,钻井、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

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

在3-6年的油罐定期清洗中,罐底含油污泥量约占罐容的1%左右。

罐底含油污泥的特点是碳氢化合物(油)含量极高。

据调查测试发现,油罐底泥中大约25%为水,5%的无机沉淀物如泥砂,70%左右为碳氢化合物,其中沥青质占7.8%,石蜡占6%,污泥灰分含量4.8%。

三是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俗称“三泥”,这些含油污泥组成各异,通常含油率在10%-50%之间,含水率在40%-90%之间,同时伴有一定量的固体。

经污染源调查知,油田各接转站、联合站每年清沙量约在15万吨左右,再加上落地原油回收后剩余的油泥,全油田每年至少产生30万吨的油泥(沙)。

对这些油泥(沙)的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其含油量在10%-30%(干重)之间,含水量在50-90%之间,按平均含油量以20%(干重)计,每年约有4万吨原油沉积在油泥(沙)中,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若加以回收,可产生1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三、混凝土砖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造砖行业迅猛发展,生产能力快速扩张,市场需求旺盛,供需衔接好,价格稳步回升。

新型混凝土砖是为替代烧结粘土实心砖及烧结粘土空心砖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国家的重视、人们认识的提高、新型混凝土砖技术的引进,混凝土砖在我国己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本项目产品是把油泥砂清洗处理后的混凝土经机械振动压制成形,使用专用设备生产,是一种用于砖混和框架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

可依据需要用于各种建筑内外墙、承重墙、填充墙、围护墙,其外型尺寸一致性好,强度稳定、离散性小,自重轻,施工方便。

达到减轻墙体重量、降低建筑物综合造价,增加建筑套内使用和销售面积的目的。

我国市场上,以“处理污染物,达到环保目的”为目标的企业相对较少,所以本项目建成后,竞争对手不会很多;产品的原材料中有较大比例为油井污泥,不需另行购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同类产品中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项目区自然环境状况

++经济开发区所处的++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山东省**市,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

东、北两面临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东南面与垦利县毗邻。

地跨北纬37°45′~38°10′,东径118°10′~119°05′。

南北长43公里,东西宽79公里,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是胜利油田主要产油区之一。

一、气候

++区境域北、东两面临渤海,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

由于黄河泥沙淤积,近海浅水域宽阔,热量吸收能力小,又因境域地势平坦,大陆性季风影响甚于海洋,故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一)温度与光照

大陆性季风影响甚于海洋,故而形成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的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3.2℃,年平均地温为15.0℃,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8小时,全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冻土期44天。

(二)季节降水与蒸发

++区雨季的起止与冬、夏季风交汇形成的锋面进退一致。

年平均降水量为598.1毫米。

境内降水的季节分布,具有季风气候特点,降水四季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一般秋季多于春季。

春季(3、4、5月)平均降水量为71.7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0%;夏季(6、7、8月)平均降水421.2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70.4%;秋季(9、10、11月)平均降水量88.4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14.8%;冬季(12、1、2月)平均降水量为19.6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2%。

由于降水量不均匀,致使境内时常出现春旱,春季降水量仅能满足小麦需水量的1/3,春播作物需水量的1/2;夏季降水量时间集中,多在7、8月份,常有内涝出现;秋季降水多在早秋,有早秋成涝,晚秋则多旱现象;冬季降水稀少。

因秋、冬、春三季降水量偏少,常常形成大旱。

(三)湿度

区内绝对湿度各月份分布特点与气温相同,高温月份绝对湿度大,低温月份绝对湿度小;历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2.0百帕,最大平均绝对湿度出现在7月,平均值为26.9百帕,最小平均绝对湿度出现在1月,平均值为3.1百帕。

相对湿度,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相对湿度8月出现最大值,平均为77.9%,春季气候干燥,相对湿度4月最小,平均为55.5%,全年平均65.6%。

二、地形地貌

项目区所在的++区境域属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

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内地向沿海平缓降低,向海缓倾,其坡度内侧较大,外侧较平缓,自然比降为1:

10000~1:

15000。

海拔一般6~5米,近海3~2米,义和庄南部黄河故道处为境内最高点,最高高程7.6米(黄海基准面)。

(一)地貌类型及分布

境域地表浅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是黄河冲积物。

由于历史上黄河在境内不断改道、积淤,河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多种地貌类型。

据有关资料调查,境域主要地貌类型有缓岗和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海滩地。

(二)缓岗和河滩高地

主要因黄河改道,由泥沙积淤而成。

主要分布在韩家垣子至四段下毛丝坨,小口子至神仙沟,利津李家呈子至老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利津铁门关至肖神庙、牡蛎嘴,罗家屋子至钓口与洼拉沟之间,八里庄至钓口河东,盐窝至老鸦嘴和韩家屋子以北7条黄河故道上。

每条河道河唇至大堤之间地段和故河道滩唇高地互相连接形成缓岗地和河滩高地。

土壤多为沙土、沙壤土,地下水深一般在2米以下,矿化度1~2克/升之间,地下拥有一定的淡水资源。

面积约26000公顷,占总面积的11%。

(三)浅平洼地

多在缓岗区之间,黄河故道两侧,由黄泛区静水沉降形成。

分布凌乱,呈封闭状,易内涝,不易灌溉,洼地内部相对高度小于1米,表层土质粘重,不易返碱。

主要分布于济军基地、孤岛镇、仙河镇等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极少。

面积约57000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4%。

(四)微斜平地

多在黄河故道之中,由黄河水漫流沉积形成,分布全境,坡降在1/3000~1/5000之间,土质为轻壤,矿化度相对较低,地下水埋深2~3米,易盐渍化。

面积约110500公顷,约占总面积的47%。

(五)海滩地

分布于境域沿海滩涂范围,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纵深8~12公里。

土质为海侵盐积母质,矿化度60克/升以上,海拔高程1~1.5米,比降1/16000,面积约43000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

由于东部和北部沿海修筑海堤,将滩涂分为内外两部分,东部沿海只残留小部分滩涂面积。

三、水文

(一)地表水

++区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两大部分:

一是自然降水,二是引黄河水。

本区年均降水量为598.1毫米,全区地面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

境内主要排水河道有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郭河、羊栏河、挑河、神仙沟等。

河流以雨水、上游客水及黄河引水为主,每年平均约接受客水1亿立方米。

但因降水绝大部分产生在汛期,易形成内涝,故年均利用率较低。

全区工农业及人畜用水主要由引蓄黄河水解决,在黄河水有保障的情况下,年引水能力为1.14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全区5个乡镇每年可用淡水资源总量为2亿立方米。

但各引水渠系水位随黄河水及降雨量大小而变化,一般7~9月份为丰水期,有时水位瀑涨成洪。

1~3月份为蓄水期(马新河、沾利河、挑河、草桥沟均建拦河闸),所蓄径流作为工、农业及人畜用水。

4~6月为枯水期,河道有时干涸,入海径流受潮夕影响,时有海水涌入,未建拦河闸的河道水成咸、淡混合水。

但根据近几年黄河水量情况,本区基本可得到保障。

然而,工业及油田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供需矛盾仍在加剧。

(二)地下水

区域内河床相冲积层巨厚,具有一定的贮水能力,但因受海水的侵入影响,地下水质矿化度较高。

地下水总量12199.2  万m3,人均648.5 m3 ,每公顷占有量为8572.5m3 。

但本区属淡水资源缺乏地区(地下基本无淡水),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之路。

1、水质分布

++区境域古为渤海水域,在黄河泥沙淤淀成陆过程中,长期受海水侵渍,深层土壤为含盐度很高的重盐土,无淡水资源。

浅层地下除黄河故道部分地段埋有少量淡水外,其余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其中一大部分为盐水和高浓度盐水区。

总的趋势是由南向北,矿化度逐渐升高,距海愈近,矿化度愈高。

淡水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部分地段,矿化度小于0.5克/升,面积仅有约2.5平方公里。

弱矿化水区主要分布于沿黄河故道一带,矿化度0.5~2克/升,面积约65平方公里。

中矿化度水区,分布在境内西部和东部孤岛、仙河地区,矿化度2~5克/升,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强矿化水区,分布在境内中部,矿化度5~10克/升,面积约260平方公里。

盐水区呈带状分布于境内北部、东部沿海地区,矿化度10~30克/升,面积近1060平方公里。

高浓度盐水区,分布于沿海滩涂,潜水埋藏浅,矿化度大于30克/升,最高可达109克/升,面积约860平方公里。

2、埋藏分布

境内地下潜水埋藏较浅。

埋藏深度小于1米的地区约140平方公里,呈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带。

1~2米的地区约1000平方公里,分布于东部和北部;2~5米地区约1200平方公里分布于义和、四和、六合、太平等乡镇;5~7米的地区约25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南部。

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与地面坡降一致。

3、变化规律

地下水一年的变化规律为:

1月份在上年秋季的基础上,潜水位缓慢下降;2~3月随着气温的增高,蒸发加强,潜水下降速度加快;4月份以后,灌区春灌,潜水位上升较稳定;5月下旬至6月,由于地面强烈蒸发失水,潜水位又迅速下降,进入一年中的第二次枯水期;7月初至9月下旬,雨季到来,潜水位达到一年中的最高位,因潜水被淡化,虽水位较高,但对返盐威胁不大;10月份以后,潜水又进入下降阶段。

一般年份,潜水埋深变幅在1.2~1.5米。

综上所述,该区地下水类型为壤中潜水型,地下水就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受地表灌溉水的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地下水位随年内降水量的大小而呈现出升降变化。

由于受地形和海水的双重影响,其地下水含盐量较高,且排泄不畅,地下水水平运移缓慢。

因此,在项目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四、土壤和植被

(一)土壤

根据2++区土壤普查资料,土壤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3.7%。

境内土壤以黄河沉积泥沙为主要成土母质,发育于退海之地,成土年龄晚,受海洋作用强烈,具有土体厚、类型少、盐化程度重、矿物养分含量高的特点。

据调查,++区境内共有2个土类,3个亚类,8个土属,59个土种。

1、土壤类型

潮土土类:

占土壤总面积的25.13%。

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和南部,因受潜水作用而形成,地下水埋藏浅。

成土过程主要是潮化过程,颗粒粗细不同,土壤剖面中的质地层次复杂多样。

有潮土和盐化潮土2个亚类,6个土属,35个土种。

盐土土类:

占土壤总面积的74.87%。

主要分布于近海,地形低平,潜水位高,矿化度大,含盐量高。

顺海呈带状分布,在境内新户、四扣、++办事处、仙河、孤岛等乡镇分布较大,与潮土类中的盐化潮土相互穿插,地面植被以黄须菜、马绊草等盐生植物为主。

表层质地多为轻壤和沙壤,兼有中壤和重壤,土体构型多为厚砂层。

该土类在境内只有滨海潮盐土1个亚类,含滨海氯化物潮盐土和滨海滩地潮盐土2个土属,18个土种。

2、土壤物理性状

其主要表现在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等方面。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本区表层土壤质地主要为砂质和粘质,以砂质为主,其中粉砂壤土占很大面积,约占土壤总面积的30%。

其特点是结构松散,粒间毛管孔隙度大,毛管性能强烈,易于土壤的水、盐垂直运动,保水保肥能力差,土质瘠薄,不耐旱,易于返盐。

这是全区土壤肥力低和易发生盐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是土壤外部形态的基本特征,土体构型不仅制约着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盐分的运行,也影响着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

土体构型以砂质较多,呈粒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毛管孔隙保存完好,毛管水运行迅速,地表蒸发的水分能较快得到补偿,毛管水上升快且高,比较易于积盐。

(3)土壤孔隙:

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与空气的通道和贮存所。

土壤中孔隙的大小与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变化与供应状况,和农业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区土壤的各种孔隙配合比例基本合理,但变幅较大。

说明通过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可以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这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重要措施。

3、土壤养分状况

本区土壤中缺乏有机质,普遍缺氮,严重缺磷,氮、磷比例失调,钾较为丰富。

(二)植被

++区在植物地理分布上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省级区划中属鲁北植被区的滨海平原植被小区。

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本区植被以草本为主体,木本植物很少。

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

1、农田植被

境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地瓜、绿豆、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在低洼盐碱农田内种植有蓖麻、向日葵、苜蓿等;蔬菜主要分布于六合、义和等地。

木本栽培植被主要有苹果、桃、梨、枣、葡萄、杏、花椒、石榴等。

2、自然植被

自然植被与本区成土年限和土壤含盐量关系极大,按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

自然木本植物除柽柳外,其余均很少。

柽柳在含盐量较高地带(土壤含盐量0.5%以上)仍生长良好,只是由于连年砍伐,植株低矮丛生,多在沿海地带成片分布。

草本植物以多年生根茎禾草为主,其中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著地位。

主要有芦苇、白茅、马绊草等,约占70%以上,且多为群丛。

(三)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境内植被的形成、发展和演替与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并互为影响。

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引起植物群丛组成、结构的改变。

同样,植物群落的演变也影响并反映土壤环境因素的变化。

五、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60-2001),项目区的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由于属于冲击平原,越过了地质活动剧烈地带,地应力小,近年来无震情和带来的灾害情况。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

地震动反应周期为0.55s。

六、土地利用

根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及其他相关规定,本项目所使用的土地按规划场地土地属建设用地。

其选址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七、资源

++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千米。

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2021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2411人。

++区属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市市辖区,成立于1984年,土地面积2600平方公里,辖辖1个街道、3个镇、3个乡,178个行政村,23万人。

++区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储量170亿立方米,境内油气年产量占胜利油田的47%,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

这里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高浓度囟水储量,有储量近6000亿吨的巨型盐矿,发展盐业和盐化工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区临河濒海,三面环水,东、北两面为大海环绕,南临黄河。

具有宛延绵长的黄金海岸线,属我省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县区之一,人均占有海岸线居全省之首。

黄河冲积使这里拥有广阔的滩涂面积和浅海海域,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的美称。

黄河水滋润着++大地并在此大量蓄集,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淡水养殖渐成气候。

“海上++”已成为“海上山东”这一我省跨世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水草丰茂,芦荻森森,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昭示着这里发展畜牧业所具有的广阔前景。

黄河故道,百里沃野,林木葱郁,稻荷田田,盛产的黄++大米、金丝小枣、冬枣等一系列名优产品声名远播,“绿色食品”的生产在++已形成规模。

数十万亩的芦苇使这里成为华北最大的芦苇生产加工基地,小小芦苇发展成了大产业。

++区内通车里程1235公里,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规模初具;拥有独立的电网系统;全区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2.5万门。

区属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石油、石油化工、盐业、建筑建材、树脂化工、木器制造、水产加工、电子、纺织、交通运输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拥有38大类1800多种工业品,年产值以30%的幅度递增。

第四章工程地质与地基处理

工程地质勘测与地基处理是基础性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的首要基础性工作。

油泥砂清洗项目所实施的工程都工程地质地基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报告将着重调查项目区的工程地质状况和地基处理。

油泥砂清洗项目所处的**市++区,位于现代黄河三角洲部位,沉积地层主要由第四纪新近沉积土和一般沉积土组成,以含水量大,结构性强,各向异性和成层性为其主要特点。

由于建筑物是否能长久维持其稳固性多与地基基础问题有关,同时基础工程费用与建筑物总造价的比例视其复杂程度和设计施工的合理程度可以变动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之间,因此要使项目建设达到优质标准,准确地提供地质资料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一、地质背景

(一)地质演变

++区境域位于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北部,由沾化凹陷、车镇凹陷,埕子口凸起、义和庄凸起和孤岛凸起组成,广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

境域的地质构造发展经历5个阶段,即:

褶皱运动阶段(前震旦纪)、振荡运动阶段(包括早古生代、海西运动时期、印支运动时期及早、中侏罗世)、断陷阶段(包括晚侏罗世-白垩纪)、断坳阶段(早第三纪)和坳陷阶段(晚第三纪)。

1、褶皱运动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