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908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

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

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

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

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

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

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二)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

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

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

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三)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

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

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

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

(”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

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

为什么?

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2.小结:

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

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二)出示投影片。

(”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

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

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

  2.小结:

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三)出示投影片。

(”看一看”中的图3)

  1.全班交流:

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2.小结: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

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

  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儿歌总结

  1.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

  2.小结:

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学习好。

希望你们都按照课堂要求去做,人人争做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篇二】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大家排好队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

  1、游戏《钻山洞》,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分别准备三个山洞:

由两名同学来当拱门,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钻山洞,”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不能漏掉每一个山洞。

  ”刚才在钻山洞的时候你都发生了什么事?

你看见了什么事情?

  小结:

刚才同学自由的钻山洞,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现象。

  2、讨论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的方法。

  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

  小结:

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乐,再次玩《钻山洞》的游戏。

  同学还是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同学排队的行为。

  小结:

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动延伸:

  和同学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篇三】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东西不乱扔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

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

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

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

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

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

(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

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

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

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

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

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

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

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

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

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板书: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

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 不耽误时间 不耽误事 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