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232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docx

高二地理上册大综合测试题

高二地理大综合测试【鲁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貌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读我国两个地区略图,回答4~7题。

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

5.平原P、Q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低平的三角洲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6.下列关于平原P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黑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稻种檀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7.关于图乙所示地区农业发展及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地势平坦,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D.该地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

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9.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  )

A.北部的五大湖区B.东北部工业发达区

C.东西沿海平原区D.南部和西部地区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则是人类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此回答10-11题。

10.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

11.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类活动是

A.围湖造田B.毁林开垦C.竭泽而渔D.清洁生产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

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12-14题

12.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B.AC曲线

C.AD曲线D.AB曲线

13.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

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14.某商场销售的下列产品,有可能获得环境标志的是()

A.一次性木筷B.蟒蛇皮背包

C.含磷洗衣粉D.无氟冰箱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5~16题:

15.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6.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据此回答17——20题。

17.东北地区的农作物与地形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稻——辽西丘陵B.甜菜——辽河平原

C.冬小麦——三江平原D.大豆——松嫩平原

18.有关东北森林资源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树种丰富B.三江平原应加快退耕还林

C.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D.大兴安岭落叶松分布普遍

19.东北“玉米带”能够分布在松嫩平原上,主要是因为()

A.玉米是喜凉作物B.夏季该区高温多雨

C.土壤肥沃D.多沼泽,水分条件好

20.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1.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

22.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B.多瑙河交通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3.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

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

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

据此回答24~25题。

24.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

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

C.科技水平高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25.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A.不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C.不会对苏南、苏北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D.促进苏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降低了苏南的城市化水平

二、综合题: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

⑵南水北调东线需要逐级抽水直至过了___才能自流输水,该处地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⑶试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

⑷缓解华北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______________.

27.读甲乙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甲图地形区名称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业;B地适合发展_______业。

⑵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___,该基地著名的经济作物是______,该区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⑷甲、乙两图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冻土广布B.河流都有两个汛期C.都有小麦种植D.黑土肥沃

28.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太湖平原

东北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07

0.31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12414

4916

⑴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⑵说出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

 

⑶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转变的原因。

29.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978年

2018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⑴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⑵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18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

⑶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⑷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

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

A.资源的游览价值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D.旅游环境承载量

⑸试分析图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BD6—10ADADC11—15DDCDC16—20BDDBD

21—25BABDB

二、综合题

26.⑴南方雨季长,雨量大,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北方雨季短,雨最少,河流少且径流量小

⑵黄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

⑶东线的优点是有现成的大运河可以利用、投资小,工期短,但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成本较高;中线虽可自流引水,但需修建新的渠道,投资大,工期长;西线需凿通巴颜喀拉山脉,工程浩大,还是远景.

⑷发展节水产业,合理分配水资源,积极治理水体污染,循环用水等

27.⑴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业;种植业;⑵三江平原;大豆;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⑶A、C⑷C

28.⑴相同点:

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不同点:

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

源短缺。

⑵太湖平原纬度低、热量充足、可以一年两熟。

⑶太湖平原:

①城市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②城郊农业的发展、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③人口数量的增多,粮食需求量增长;(任意答出2点即可)

东北平原: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粮食种植条件好;②人均耕地占有量多,粮食商品率高;③工业能够为农业提供大量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机械化程度高;

④科技投入,增产潜力大;(任意答出2点即可)

29.⑴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⑶钢铁森林⑷A

⑸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