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26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生物科(高二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丙酮酸、Ca2+载体D.葡糖糖、氨基酸、HPO42-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呼吸氧化酶位于组织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葡糖糖、氨基酸、HPO42-均可以进入内环境。

选D。

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pH的稳定与HCO3-有关

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

【答案】C

【解析】结构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结构②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A项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C组织液吸水力相对增大,使组织液增加,B项错误;③组织细胞中pH的稳定与HCO3-有关,C项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在组织细胞中进行,D项错误。

3.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血管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外溢,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答案】A

【解析】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液增加,出现局部水肿现象。

选A。

4.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解析】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A项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

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以及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进而运输氧气的能力增强所致,B项正确;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乳酸与NaHCO3反应,D项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的某人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为情境进行考查。

熟记并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血浆PH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前提;以题意中的“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结合细胞呼吸的知识分析曲线是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答案】B

【解析】内环境正常状态下可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通常检测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是否受到病毒侵染,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项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项错误;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但题干事实不能说明内环境的变化影响细胞代谢,D项错误。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前提条件,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故A错误,B正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故C正确。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7.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B.②→③

C.③→②D.④→①

【答案】D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是外正内负,受到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分析图中所给图形,静息状态应是④,A、B、C错误。

兴奋时是①,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答案】A

【解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正确;一个神经元由于末端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分别可以与突触后膜形成突触,B错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C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穿过突触后膜,D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和作用

【名师点睛】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类型及简化图:

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A正确;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C错误;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节控,D错误。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千手观音”聋哑人

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10.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例如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

C.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b产生的激素③可以作用与a、c,则b为甲状腺,c为下丘脑、a为垂体,C正确;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①②激素减少,B正确;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它是作用器官是甲状腺,不是垂体,A错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智力低下而患呆小症,D正确。

考点: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解读分级调节基本类型(虚线为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

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3)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4)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12.烟台冬泳爱好者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祌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B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D正确。

考点:

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1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C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

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A正确,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小,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判断:

一般依据反应速度的快慢和参与的机体结构或物质。

1.依据反应速度的快慢:

反应快速地为神经调节,反应较慢的为激素调节。

2.依据参与的机体结构或物质:

只有神经元参与则为神经调节,只有有内分泌腺或激素参与则为激素调节。

15.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项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项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C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项错误。

16.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细胞b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能将抗原呈递给细胞C,说明b是T细胞,c是B细胞,因此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周期变短,C错误;④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正确。

17.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而导致人患风湿性心脏病。

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自身免疫病

B.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C.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答案】C

【解析】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不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不属于遗传病,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抑制人体自身的免疫力,D错误。

18.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

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B正确;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C错误;

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D错误.

故选:

B.

19.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差

【答案】D

【考点定位】生长素作用两重性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曲线理解不清

有关“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曲线”的思考:

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生理效应不同。

Ⅱ.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大小关系是根>芽>茎。

Ⅲ.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弱。

20.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乙烯的作用相同

C.脱落酸既能促进叶片衰老,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D.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起调节作用,故A错误;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故B错误;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衰老,抑制细胞分裂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故C错误;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C

【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缩短其休眠时间不利于储存,B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幼果,可促其成熟,C错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只能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应用。

22.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下图处理:

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若用单侧光照射,则①直立生长;②弯曲生长;③不生长;④弯曲生长;⑤不生长AC正确;给予右侧光照,则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不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⑤不生长;B正确;若把4放在匀速转盘中心,并给予右侧光照,此时受光均匀,故直立生长;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及其作用特点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生长素的产生及其作用特点理解不清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

(1)判断“长不长”:

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

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23.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A错误;由①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B错误;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错误;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D正确。

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4.现将去胚的大麦种子分别放在赤霉素溶液、防线霉素D(转录抑制剂)溶液以及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溶液(两种溶液均为适宜浓度)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α-淀粉酶的生成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与实验不符合的是()

A.实验前种子去胚的目的是排除干扰

B.该实验自变量是赤霉素和防线霉素D

C.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翻译过程来影响α-淀粉酶的合成

D.赤霉素能解除防线霉素D对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自变量为赤霉素和防线霉素D,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影响需要去掉大麦种子中的胚,AB正确;第四组加赤霉素和防线霉素D,结果淀粉酶合成减少,说明赤霉素不能解除防线霉素D对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25.为研究乙烯和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离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处理和结果如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I组可知拟南芥不产生生长素

B.IAA的作用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C.3组时的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

D.乙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影响根生长

【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对拟南芥幼苗的处理,因变量是根伸长区细胞长度,其余都为无关变量.分析表可得:

由第一组分别与2、3组实验对比可得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第4组与2、3组实验对比可得:

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抑制作用增强,C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26.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跳蝻属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所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正确;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7.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