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281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 第九单元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docx

高考地理第九单元第29讲认识地区欧洲西部

第29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

 

考试内容

选考要求

核心素养

认识地区

①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c

d

区域认知:

描述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

要素

地理要素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

位置

背靠亚欧大陆,西临大西洋,农业发达

地形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山地分布于南部和北部,深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冰川地貌广布

地形平坦,有利于发展耕作业

气候

深受大西洋影响,海洋性特征显著。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南部分布有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乳畜业发达,产值高。

南部地中海沿岸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河流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等

流速慢,流量大且稳定,人工运河的开通使欧洲内河航运非常便利

2.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

(1)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①区位优势

A.煤炭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

B.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②发展概况

A.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B.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2)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①衰落时间:

20世纪50年代后。

②衰落原因

A.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鲁尔区爆发煤业危机。

B.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③具体表现

A.传统产业衰落:

煤炭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由于技术发展,工业需要劳动力减少。

B.环境污染严重:

酸雨、水污染等严重。

(3)鲁尔区的新发展

①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②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③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④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考点一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特点

2.欧洲西部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欧洲西部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温和湿润,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其西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分析如下: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把握递进的三个观念。

(1)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活动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制约作用。

例如,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较为湿润的或有足够灌溉水源的平原地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

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作物熟制等也不同。

(2)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类可以并且必须对不利于活动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坡地不适宜耕作,改造成梯田就可以耕作了。

但是要注意,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是有限度的,例如,较陡的山坡也不适宜建梯田。

(3)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

而劣势因素的制约也不断弱化,如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如下图所示:

【深度思考】

(1)欧洲河流有哪些特点?

成因如何?

(2)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河网稠密,欧洲降水较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量丰富、较为稳定、水流平缓,欧洲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数河流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欧洲面积不大,轮廓较破碎,又受分水岭的限制。

(2)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光照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有喜食乳畜产品的习惯,市场广阔。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

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

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解析 第

(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大小等角度分析,要结合图中信息材料作答。

(2)题,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可推测该湖泊的形成过程应主要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下沉地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主要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并且结合所给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具体分析,同时答案的组织要注意题目的限定词,与甲河段相比。

第(4)题,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杰尔为中心的周边城市。

由材料可知,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应好;同时据图可知,汽车工业分布城市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答案 

(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

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图的判读

(2017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特拉维夫高度集中了以色列大部分高科技产业,许多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设有研发中心,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

(1)图中A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特征是________;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

(2)意大利多火山,火山灰为当地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地________和柑橘等园艺作物种植较多。

2017年3月16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来自________层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

(3)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数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经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B________海峡进入欧洲。

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拉维夫集聚,说明这种布局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以地中海区域为背景,考查该区域基本的特征和工业集聚的影响。

(1)题,由图2可知,A城市夏季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少,天气晴朗,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且气温温和。

(2)题,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合发展葡萄等水果的种植;火山的爆发属于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

第(3)题,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为: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图中B为土耳其海峡。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欧洲经济发达,收入高,政治环境稳定,是吸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4)题,考查了工业集聚的意义。

工业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加强彼此之间联系,有利于开展协作,促进创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

答案 

(1)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2)葡萄(橄榄) 软流

(3)土耳其(黑海) 经济 政治(可互换)

(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考点二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项目

区位优势表现

影响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水源充沛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原因

表现

影响

内因

生产结构

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②高度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子、机械、化工等少数重工业部门

衰落的内因是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基础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

外因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

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降低

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世界性钢铁过剩

①产钢国、钢出口国增多;②经济危机、钢替代品广泛应用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

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导致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之一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3.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整治措施

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煤炭、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剧减,生产规模扩大,社会经济结构比例较协调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减少运费,少占土地,降低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运输便捷,提高生产效益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促进了传统工业部门的现代化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节约资源,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其产量分别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0%和90%,并大量输送到俄罗斯其他地区及欧洲多国。

下图为西西伯利亚地区图。

(1)简述石油、天然气输出对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图中信息,概括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类型,并简述该地区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 第

(1)题,积极影响从资源输出对经济、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社会就业等方面回答。

(2)题,结合图例即可分析判断出资源类型;开发不利条件主要结合西西伯利亚地区寒冷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答案 

(1)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及国家间经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2)资源类型:

矿产、土地、水、森林。

开发不利条件:

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自然条件不利于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不便。

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

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以下要素: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

资源的种类及组合状况;资源的数量、地位;水源条件等。

(2)位置及交通状况。

优越的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利于与外界的联系,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

一般要从水陆交通两方面具体分析。

(3)科技、市场、政策等。

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率、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

素养

 综合思维: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

1.(2018·江苏地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

图1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图1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

图2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图2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

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

图3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图3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________,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________。

(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________(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________。

(4分)

解析 第

(1)题,仔细读图1,提取与我国相关的流向和流量信息,比较后可以得出答案。

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世界主要铁矿石源地中距离我国相对较近,运输成本低。

(2)题,根据材料二分析可知,就研究结论来看,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

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粗钢生产产能过剩;总产量大,但是高端产品少,对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低;污染重。

第(4)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可从去产能、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方面分析。

答案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图的判读

2.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经济衰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答案 

(1)接近煤炭产地;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2)煤炭工业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

(3)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

常见的统计图有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饼状)统计图以及一些变式统计图等,是高考试卷中极为常见的图像之一。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2005年至2012年能源消费变化图。

左纵坐标①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的消费量比重,右纵坐标②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③表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各自的比重,④表示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

解读信息

(1)某个区域能源消费是由不同的能源种类组成的。

能源类型受区域内能源生产类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

如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种类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

(2)区域内各类能源消费比重之和为100%。

比如上图中2012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各自消费比重的和为100%。

(3)根据柱状图中柱状长短高低判断出各种能源在当地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以判断出区域能源消费特点。

(4)根据各种能源不同时期比重的变化,判读出能源消费的变化及原因。

(5)结合能源消费特点判断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环境问题。

[类图通法]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

阅读图名,读懂坐标

观察纵坐标、横坐标的内容,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的关系。

一般同一区域统计图可反映不同时期能源构成的变化;不同区域可比较某一时期各自构成的特征。

第二步:

运用图例,读懂构成

结合能源图例,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

表示不同能源的图例中既有常规能源,又有新能源;既有可再生能源,又有非可再生能源,注意比较差异。

第三步:

总结趋势,分析问题

分析能源构成变化的原因、意义。

由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能源结构构成及变化情况,分析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不同的能源构成反映不同的问题,注意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学以致用]

考法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单位GDP能耗在2004~2005年略有上升,其余时间均在下降,因此其变化趋势是下降。

原因主要有:

能源利用率提高、高能耗产业减少等。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煤炭比重最大,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比重较低。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除了煤炭资源还有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

因此,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方向应减少污染严重的煤炭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水电和天然气的比重。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有20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德国鲁尔区位置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对德国鲁尔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平坦的地形B.廉价的劳动力

C.温和多雨的气候D.丰富的矿产资源

2.鲁尔区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A.靠近煤炭产地B.降低运输成本

C.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工资支出

解析 第1题,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故答案选D项。

第2题,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海外,通过莱茵河输送到鲁尔区,因此将钢铁工业建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可以接近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答案选B项。

答案 1.D 2.B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能实现“碳的零排放”。

读图,完成3~4题。

3.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B.极地东风强盛

C.季风环流旺盛D.盛行西风强盛

4.与萨姆斯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

解析 第3题,丹麦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强劲的西风影响;而飓风出现在低纬地区;极地东风分布在高纬区域;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丹麦位于亚欧大陆西岸,不受季风环流影响。

选D。

第4题,丹麦属于西欧发达国家之一,与之相比,我国西北地区科技水平较低,制约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较强,土地面积广;劳动力与新能源样板区的建设关联度低。

选D。

答案 3.D 4.D

读下面两个区域略图,回答5~6题。

5.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6.为促进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继续增加原煤的开采,提高经济效益 ②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③将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④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生产附加值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D.④

解析 第5题,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且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水能资源不丰富;鲁尔区地势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水土流失不严重。

第6题,继续增加原煤的开采,虽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忽视了生态效益;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寻找绿色替代能源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忽视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将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会加重当地的大气污染;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答案 5.C 6.D

读“世界某区域图”(虚线为该地一月0℃等温线),回答7~8题。

7.甲地一月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东西走向,地形

B.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C.东西走向,太阳辐射

D.东北—西南走向,洋流

8.关于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往北,封冻期越长B.含沙量较大

C.短小流急D.水位季节变化小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甲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应该为东西走向。

导致等温线呈东西走向的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

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径流量变化小,水位季节变化小,该地西部北部全年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比较平缓。

答案 7.C 8.D

读“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从水循环角度看,莱茵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降水主要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④使西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海陆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10.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与莱茵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形成于海洋生物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海洋运输条件改善

D.通过管道输送到英国及美国

解析 第9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流域的降水主要源自西风;莱茵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