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889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x

三四五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

水是由是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石”字旁)

如: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磷是由磷原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氖气是由氖原子构成的等。

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NaCl)

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从分子角度比较两个概念

1 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有不同分子构成

2 物理变化:

分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

分子种类改变

3.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性

体积和质量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1

电子

中子

原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原子不显电性原因:

原子中原子核核电核数和核外电子数数值相等,电性相反。

(2)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

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分层排布

(1)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两2个电子)

(2)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最外层一般<4个电子,易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一般>4个电子,易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书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

3.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真实质量

计算公式:

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或者说单位为“1”。

3、元素

1.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适用范围

宏观概念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概念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怡个氧原子构成

意义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2.元素之最

1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氧、硅、铝、铁

2 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

3 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5 生物细胞中前三位元素:

氧、碳、氢。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钙。

6 海水含量前两位的元素:

氧、氢。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钠。

7 空气中含量前两位的元素:

氮、氧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某元素②表示一个某原子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Fe、Cu、C、S、P、Si、He、Ne、Ar等还可以表示某物质)

4.元素周期表

(1)编制者:

门捷列夫

(2)七个横行,叫做周期;18个纵列,16个族

(3)信息

(4)规律:

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质子数)依次增大

2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3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 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5 同一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1、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核电核数(质子数)决定

2、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核数或质子数不同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注意:

氦的电子层结构,虽是2个,但是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4、质子数或核电核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和Ne

5、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6、不带电(呈电中性)的粒子:

中子、原子、分子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爱护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小于1%。

2.我国水资源:

总量多,人均少,且分布不均匀。

3.爱护水资源的两个方面: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

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

(2)水污污染包括:

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农业污染(农业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谁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等。

(4)防止水体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在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检测。

2、水的净化(实验室净水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自来水厂生产流程:

(p74)

(1)药品:

絮凝剂是明矾;吸附剂为活性炭;消毒剂为氯气Cl2(还有漂白粉、二氧化氯)

(2)发生化学变化:

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加消毒剂

2.净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最低的是静置沉淀。

3.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1)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操作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上。

(3)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

仪器不干净、倾倒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

处理方法: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4.蒸馏操作

(1)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暴沸

(2)简易装置中盛冷水的烧杯:

冷却水蒸气。

5.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容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影响人体健康。

(3)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

有较多浮渣、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4)硬水软化:

煮沸(生活中)、蒸馏(实验室)

3、水的组成

1.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可燃性H2+O2

H2O(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

(3)纯度检验操作:

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暴鸣声表明气体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若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2.电解水(用直流电,加入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1)H2O

H2+O2(记忆:

正氧负氢(敬仰父亲),氢二氧一)

(2)结论:

水是氢、氧元素组成的。

(原理: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纯净物简单分类

1.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关键词:

纯净物)

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关键词:

纯净物)

3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或纯净物)。

5、化学式

1、化学式包含的信息:

(宏观)表示某种物质,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微观)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①X型的(化学式=元素符号):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如:

铁的化学式:

Fe磷的化学式:

P氦气的化学式:

He

②Xn型的(化学式=元素符号+数字):

非金属气体单质

如:

氢气的化学式:

H2氧气的化学式:

O2氯气的化学式:

Cl2

化合物:

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知价求式)

步骤:

①排序:

读在前的写在后,读在后的写在前;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氧化物氧在后;

金属与非金属金前非后

②标价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该元素的化合价

③约简④交叉⑤检查(利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化合价

(1)化合价规则: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化合价为零。

(2)五个原子团:

氢氧根OH-、硝酸根NO

、硫酸根SO

、碳酸根CO

、铵根NH

(3)化合价规律: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汞)正二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

氢氧硝酸负一价,硫酸碳酸负二价,唯有铵根正一价。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

(1)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2)注意:

化合价为1时,须写+1,但离子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

如:

钠的化合价为正一价可表示为:

(1不能省略)

而一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则应表示为:

(1省略不能写)

5.各种数字的含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几个某原子”

(2)元素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元素符号下面的数字: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5)离子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离子的个数

(6)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分子的个数。

6、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Mr:

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插×该原子的数目)之比。

3.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符号右下方数字之比(即角标比)

4.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个数×100%

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5.计算物质中某元素

(1)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2)物质的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不变”、“变”和“可能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

(1)一定不变(六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推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2)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变:

分子个数可能改变

4.实验小结

实验

实验分析

红磷燃烧的实验

(1)气球的作用:

缓冲(红磷燃烧放热,先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加,然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细沙的作用:

防止瓶底炸裂。

(3)玻璃管作用:

加热使红磷燃烧。

(4)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5)天平平衡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1)胶塞的作用:

防止锥形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影响实验。

(2)现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天平平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现象: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2)由于产生的CO2,逸出到空气中,导致天平指针片右;

镁条燃烧的实验

(1)现象: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2)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因此固体的总质量增加,导致天平指针偏左(但有时会出现偏右的情况,原因是:

成的氧化镁飘散在空气中,留在坩埚钳上,导致称量时指针偏右)。

2、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体现在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化学计量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注——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四标——标好气体或沉淀符号。

(注意:

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用标箭头:

反应物有固体,生成的固体不用标沉淀符号)。

3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1)质的关系:

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2)“量”的关系:

①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数量比),即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描述时要有“每”字;

②各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质量比),即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计量数,描述时要有“每”字。

4.学过的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5.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

(1)设未知:

未知量不带单位。

(2)化学方程式:

要特别注意配平;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化学计量数要乘相对分子质量。

(3)找相关:

有关的量标在对应的物质正下方;已知量要带单位。

(4)列比例:

上下比、列方程;交叉乘,求结果。

(注意:

习题中,数据往往可以约简,要先约简)

(5)要写答

三、1-5单元设及的化学方程式(1-10要牢记)

1.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

2H2O6.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2Mg+O2

2MgO

7.电解水:

8.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2H2O2

2H2O+O2↑

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2KClO3

2KCl+3O2↑

10.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MnO2+O2↑

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Cu+FeSO4(仅了解)

1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仅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