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6333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docx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1)目镜:

放大物像

(2)物镜:

放大物像

(3)转换器:

可以转动,方便不同倍数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4)通光孔:

圆形,光线通过的通道

(5)遮光器:

可以转动,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6)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7)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8)反光镜:

能转动,由平面镜和凹面镜组成,能反射光线

(9)镜座:

稳定镜身(10)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调节焦距

(11)镜臂:

握镜部位(12)镜柱:

支持作用

(13)镜筒:

安放镜头,把目镜和物镜结合起来

2、显微镜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3)观察(4)清洁收镜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目的是:

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3、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例:

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玻片标

本上写的是“p”。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

例:

目镜为10X,物镜为30X,则10X30=300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越少,每一个细胞很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越多,每一个细胞很小

5、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6、区分污点的位置:

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

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

点在物镜上。

◆二、观察植物细胞

1、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细胞2、切片、涂片、装片

3、实验一: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

(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碘液染色。

(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3)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

(4)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5)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6)叶绿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观察动物细胞

1、实验二: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4)盖上盖玻片。

(5)碘液染色。

(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

(2)细胞质(3)细胞核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上的区别: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无机物:

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有碳(水、无机盐、氧等)

2、有机物:

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粮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3、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

4、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中的能量属于光能;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属于热能

5、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

细胞的动力车间,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只有植物细胞含有:

叶绿体

◆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结构:

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

4、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六、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体积增大是:

细胞的生长;细胞数目增多是:

细胞的分裂

2、细胞分裂:

核分裂—质分裂—膜分裂—(壁分裂)

十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步骤:

暗处理(耗尽叶片中有机物运走耗尽);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放入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

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

该实验说明: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条件:

光能、叶绿体  原料:

二氧化碳、水  产物: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能

(2)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氧氧来源、能量来源

◆十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质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也是有机物。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线粒体

4、公式: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6、影响呼吸作用的外在因素:

(1)温度

(2)氧的含量(3)二氧化碳的浓度(4)水

7、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保存蔬果:

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

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

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

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十三、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

2、血液的功能

(1)血浆

形态: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

形态: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特性和功能: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

形态: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

特性: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功能:

防御和保护作用

C、血小板

形态:

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特性:

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功能:

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十四、血流的管道—血管

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十五、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房室瓣

动脉瓣

房室瓣

1、心脏肌肉发达,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

心脏其实相当于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两个“泵”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分隔开。

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分的血液。

2、心脏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肺静脉连左心房,左心室连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右心室连肺动脉,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2、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体循环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肺循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的血液循环途径。

4、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十七、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

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

脑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脊髓

神经系统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

4、小脑的功能: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十八、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实验:

膝跳反射 

目的要求:

(1)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知道什么是反射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方法步骤:

快速叩击一下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

3、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的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有的,如:

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

望梅止渴、谈

梅分泌唾液等。

谈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十九、激素调节

1、外分泌腺:

有导管  如:

唾液腺、汗腺、皮脂腺

内分泌腺:

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如: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

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2、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状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

胰岛素

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卵巢、睾丸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

分别促进男、女性器官的发育,并促使人体出现其他性别特征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

◆二十、细菌

1、细菌培养步骤:

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2、生活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生存空间,有的还有特殊条件

3、细菌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

4、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巴斯德向世人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细菌的形态:

杆状、球状、螺旋状

6、细菌的结构:

没有成形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域,没有叶绿体,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有的细菌有鞭毛和荚膜。

7、生活方式:

异养。

8、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9、环境不好时,细菌便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10、常见的细菌:

乳酸菌:

制泡菜、制酸奶等醋酸菌:

制醋等

◆二十一、真菌

1、常见的真菌:

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霉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

2、青霉:

绿色曲霉:

黑色它们都是多细胞生物,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4、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5、真菌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孢子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6、酵母菌:

用于酿酒、做面包、蒸馒头

◆二十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1)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等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蒸馒头、包子、面包等。

(2)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如制酸奶、泡菜等。

2、食品的腐败原因:

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方法:

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

巴斯德消毒法等。

3、制药:

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4、抗生素: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这些物质称为:

抗生素,如:

青霉素

5、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从而大量生产胰岛素

6、净化环境:

甲烷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而且净化了废水

◆二十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

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

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性状:

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耳垂、舌头、眼皮、酒窝、鼻尖、大拇指。

5、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番茄的红果与黄果、家兔的白毛与黑毛、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6、转基因生物: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

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二十四、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2、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NA上有许多基因。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5、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6、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

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7、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因为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会增加。

◆二十六、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男性排出的精子有两种:

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

它们与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二十七、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的变异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2、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

(2)杂交育种(3)诱导基因突变育种(太空育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