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391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docx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

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

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

《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

《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打比方:

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以上可以回答为:

应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地说明了——)

⑤、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⑥、作比较:

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以上可以回答为:

应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科学、简明地说明了——)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

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

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

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

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看云识天气》

8、语言准确性: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限制性词语或者采用列数字、下定义的句子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

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

(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

(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11、发散创新: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

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

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再迁移到文段中来。

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

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

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

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

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

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初中的记叙文包括新闻体裁的消息和通讯,文学体裁的散文和小说

记叙文的知识

记叙六要素:

1、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2、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3、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4、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5、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6、结果(交代好结局。

要求:

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了---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记叙文中的作用衬托——,渲染——气氛)和社会环境描写(记叙文中的作用交待背景)。

记叙文的写法

  1。

时间;2。

地点;3。

人物;4。

事件与事件背景;5。

反映的道理(主题)

  6。

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小说阅读题目类型

一、故事情节的分析

1.情节梳理: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的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情节鉴赏: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等等情节的鉴赏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

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

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情节探究: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

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1.人物形象概括

(1)、结合全文,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物形象特点.

如: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温馨提示;

(1)首先尽量用短语或短句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不能丢。

(2)其次要联系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简要分析。

2、人物描写方法鉴赏

(3)、分析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作用。

(4)、人物形象意义探究:

(5)、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描写方法的作用: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任务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映射。

三、题目主题的把握

常见题型:

1、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B、点明主旨

题目的作用:

(1)设置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表现有画龙点睛作用

2、小说是怎样表现了什么主题的

主题探究的基本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3)、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4)、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锁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5)、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注意:

把握主题时,千万不可再情绪上偏激,带有偏见和个人情感,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一般是展现某种社会现状,社会风貌;展现个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美;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这种人情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暗示事件的推移。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老人环境或背景,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五、语言运用的特点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主要是某个指定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在文中的作用。

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六、表达技巧的理解

1、人称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4).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散文阅读三步曲:

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

一、如何“把握主旨”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

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注意篇首、篇中、篇末神光所聚之眼);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如何“揣摩语言”

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①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看;②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去看;③放到一定的上下文去看

2.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

①具有讽刺意义的;②运用反语手法的;③不便直接说而运用讳饰手法的

3.语言技巧的作用:

①叠音词的使用;②炼字;③引用与化用④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

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

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

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问:

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

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3、如何“赏析技巧”

1、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下: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揭示散文的神(品德、道理、志向、情感)

他人、他物的描写——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表达技巧

2、写作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3、表现手法(如铺垫、对比、象征、烘托、人称、想象、联想、引用、情景交融等)

4、重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如线索、顺序、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