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46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docx

学前心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回忆”、“思考”等,属于人的()

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

思维过程D.

情感过程

2.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属于(

A.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

3.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A.0〜1岁B.0〜3岁

C.0〜5岁

D.0〜6岁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C•问卷法D.观察法

5.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

二、填空题

1.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撰写的

《儿童的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脑机能。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活动

性原则。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试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三、概念解释

1.心理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学前儿童心理学: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3.观察法: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

劳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4.测验法:

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心理

学研究方法。

四、问答题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

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情感。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怎样才能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要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无论心理过程还是个性,都是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

这种变

化称为()

A.前进B.发育C.发展D.进步

2•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D.遗传因素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盖赛尔B.华生C.高尔顿D.霍尔

4.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客观原因B.主客观原因C.根本原因D.相关原因

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A.讲故事B.唱歌C.绘画D.游戏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3.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4.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5.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三、概念解释

1.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

度和水平。

2.“成熟论”:

成熟论,又称为“成熟优势论”。

格赛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

认为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之前,训练儿童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3.相互作用论:

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

这种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4.儿童心理内部矛盾: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需要总是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倾向,它是矛盾中比较积极活跃的一面。

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

两者构成心理内部不断发生的矛盾。

5.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或协作关系。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简单到复杂。

具体表现在:

a.从不齐全到齐全;b.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主要表现在:

a.从无意向有意发展;b.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

(2)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

(3)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

A.0〜1岁B.6〜12月C.1〜6月D.0〜1月

2.有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

人的语言。

因此学前期被看做是儿童学习口语的()

A.关键期B.转折期

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

3.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是在()

A.先学前期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1〜3岁B.4〜5岁C.5〜6岁D.3〜4岁

5.具体形象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这种特点在()

A.先学前期尤为突出B.幼儿中班尤为突出

C.幼儿小班尤为突出D.幼儿大班尤为突出

、填空

1.在处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问题上,要反对的两种倾向是过分夸大稳定性和过分强调可变性

2.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或危机期)

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3.整体来说,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4.4.个性初具雏形是在5〜6岁。

5.3〜4岁儿童的认知活动是非常具体的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三、概念解释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

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危机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敏感期:

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问答题

1.简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5岁儿童,是幼儿园中班。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变化。

主要

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

(1)更加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4—5岁儿童更为突出。

(2)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中班尤为突出。

他们主要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活动。

(3)开始接受任务。

小班幼儿还不能理智地接受任务要求,中班则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游戏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游戏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化。

2.试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1)“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a.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B.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主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一定条件或范围内是可以变化的;“可变性”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从细微的量变到本质的变化、从局部的暂时的变化到普遍的稳定的变化都不是一年两载所能见效的。

一般就一个群体来说,心理年龄特征发生“质的”变化至少要经过一个世代才有所反映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2.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3.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4.幼儿自始至终地听教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5.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言语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有密切联系的。

6.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7.多动症又称为_轻微脑功能失调。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选择性的表现。

错误。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

的范围。

2.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

正确。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范围会缩小。

3.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需要。

错误。

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是心理活动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即注意。

4.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维持功能。

正确。

注意的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

5.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随意注意。

错误。

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6.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

错误。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三、概念解释

1.注意: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

3.注意的选择:

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的反应,使儿童在一定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应,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四、问答题

1.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②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

①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③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

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

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_

整体属性的反映。

2.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_眼手探索活动_的协调。

3•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_伸手能抓到东西_。

4.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感觉的对比_,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_两种。

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

概念联系起来。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幼儿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

正确。

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可以认识物体。

2.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错误。

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母亲的声音。

3.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及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正确。

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及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4•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听觉。

错误。

味觉是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5.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正确。

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方位知觉。

错误。

“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深度知觉。

三、概念解释

1.感觉: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联,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

2.知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四、问答题

1.幼儿观察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

低级、中级、高级。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与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

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

2.简述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

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反映时间的。

任何变化速度均匀的现象都可以作为时间的标尺,其中包括外界的变化,也包括人体内部的一些生理状态。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如:

“生物钟”即以生物节律周期来反映“时间”,到点感到饿,想要吃。

幼儿期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

(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

(3)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是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开始能辨“大前天”、“大后天”,并能学

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包括_识记_、「保持_、_恢复—三个环节,其中恢复又分「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

记忆的保持有其相反的过程是遗忘。

2.记忆广度是单位时间内能够识记的材料的数量,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为

_7±2一个信息单位,其增长受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

3.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4.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形象,思维的概括用的是_^语!

词_。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

西,这种现象叫做_偶发记忆_。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压抑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

错误。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机械记忆。

正确。

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记忆都是机械记忆。

3.记忆潜伏期指的是回忆时间的长短。

错误。

记忆潜伏期指保持时间的长短。

4.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增大。

错误。

幼儿以形象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其差距逐渐缩小。

5.幼儿能够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1〜2岁以后。

错误。

3〜4岁以后,幼儿的某些记忆可以保持终生。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1天内进展最快。

错误。

遗忘过程在学习后20分钟内进展最快。

三、概念解释

1.幼年健忘: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和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连接突触的功能成熟水

平有关。

2.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德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揭示遗忘规律的图像表示方法。

其基本内容是:

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简单说就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四、问答题

1.幼儿常用的记忆策略是什么?

幼儿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语义识记。

2.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经验的作用,特别是知觉恒常性和空间知觉,更和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

(2)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像、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

(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都需要记忆。

(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

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想象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象是()思维的核心。

A.开放性B.直觉行动C.形象D.创造性

2.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

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3.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A.目的性B.特定性C.创造性D.方向性

4.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的极端形式。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

5.()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想象形式。

A.理想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

6.幼儿初期,()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7.创造性想象发生的标志是()。

A.抽象性B.独立性C.形象性D.联想性

二、填空题

1.想象的构成方式包括:

黏合、夸张与强调、拟人化和典型化。

2.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材料。

3.按照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4.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和经验来体会和想象现实,这就使想象具有特殊

的夸大性和缩小性。

5.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的发展。

三、概念解释

1.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2.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表征功能:

表征功能指的是运用信号(实际物体、形象、语言、数学符号等)来象征或代替其他物体。

四、问答题

1.想象在幼儿心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

游戏离不开想象

(4)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选择题

1.3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思维类型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2.以语词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3.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之中的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概念B.分析C.综合D.比较

4.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

A.准备B.酝酿C.阐明D.证实

5.幼儿的通过()方式获得概念。

A.实例B.推断C.语言理解D.操作

6.学前儿童的判断以()为主。

A.直接判断B.间接判断C.形象判断D.抽象判断

二、填空题

1.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

2.按照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推理的两种主要形式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4.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发散性。

6.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

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

三、概念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2.概念:

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3.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

(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力逐渐增强

2.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不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

(2)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

(3)开展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