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46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docx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

 

银行信用评级方法

(2011)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GoldenCreditRatingInternationalCo.,LTD.

 

一、银行信用评级概述

评级对象: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之银行信用评级对象主要有两类:

一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等(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二为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人民币债券。

评级目的:

本评级方法之目的是为了让评级结果使用方、监管机构等充分了解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的标准、关注的风险要素;同时,本评级方法也反映了东方金诚在银行信用评级过程中所遵循的主要评级理念、原则。

评级理念及原则:

银行信用评级是通过对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偿债意愿所进行的评估,是对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

东方金诚对银行信用评级一般至少采用了评级对象3-5年及以上的财务历史数据,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法,对受评对象的信用状况做出客观、科学、公正的判断。

评级分类:

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主要包括主体评级、债项评级(金融债、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

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主要阐述了银行主体评级方法,同时也兼顾了对债项评级方法的描述。

评级关注要素:

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主要从受评银行的运营环境、竞争能力、管理素质与发展战略、内控与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负债结构、流动性、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以及支持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每个方面分别找出相应的评级关键要素以及评级指标。

同时,我们对于每一关键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分析要点也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评级方法法律依据:

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主要依据但不限于以下相关法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商议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与监管原则》、《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相关附件》、《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提高中资银行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等等。

同时,东方金诚将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于资本管理、杠杆率管理和三大类风险管理),并对相关评级指标进行及时更新。

评级方法说明:

首先,本评级方法是针对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之信用评级。

其次,本评级方法系仅对银行信用质量的评价,没有考虑市场价格和投资者偏好等其他投资决策因素,信用评级结果不能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东方金诚也不承担投资者采用评级结果后的法律责任。

二、银行业风险特征

(一)银行业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又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高杠杆经营是银行业的普遍特征。

银行作为社会信用网络的中枢在配置金融资源的同时也容易聚集并传导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

如银行对风险防控不当,则可能引发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动荡,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这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历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由于历史的原因,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金融体系惯性的影响,我国的银行在国内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聚集着全社会绝大部分金融资源。

尽管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直接融资方式的增长,但间接融资的支配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受到动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国内非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占外部融资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在80%以上。

鉴于银行业的系统重要性,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并设立了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使银行业牌照成为稀缺的资源。

(二)银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各行业企业/机构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收入、盈利状况造成影响并最终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业绩和信用状况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三)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从事货币资金经营的企业法人,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均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的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承担社会信用中介职能使得各种经济风险向其渗透和集中。

故,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识别、计量、控制和转移风险的能力。

从微观上看,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效益)性是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大目标,并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其中安全性是首要目标,流动性是必然要求,盈利性则是建立在风险管理屏障的基础上。

从宏观上看,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经济职能、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

(四)银行改革有效地释放了存量风险,但体制因素仍是主要风险诱因

1978年以来中国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以增量促存量的改革道路,各行业改革进度、进程差别较大。

与国民经济中多数行业相比,我国的银行业改革相对较晚,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时间较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背负和承揽了其他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导致其在本世纪初形成了高达数万亿元的巨额不良资产,同时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积累了很大的金融风险。

2001年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当期只有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的最低监管要求。

另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尽管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但截至2003年6月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仍达19.6%,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

到21世纪初,除国有商业银行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部分城市信用社/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比例高、支付风险突出。

为有效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从20世纪90年度末到本世纪的前十年时间,中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

对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了剥离不良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措施;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完善公司治理,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有效化解历史包袱;通过托管、依法实施关闭、合并、产权改革等措施有效地处置了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问题。

上述改革措施有效地释放了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积累的存量风险,使行业整体运营状况明显改善。

《中国银监会2010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3%;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16%,高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所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8%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为217.7%;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达到1.03%和17.5%。

同时也应看到,由体制因素决定的中国银行业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在可预见的将来体制因素仍将是导致行业风险的主要诱因。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的挑战。

作为尚未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我国30余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拉动,投资拉动的特征往往导致经济出现较为剧烈的波动。

在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活动仍将主要依赖银行贷款。

由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政绩型扩张驱动,近年来各地固定资产、“铁公基”、“三高”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高达近10万元的银行增量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上述领域的风险目前已经逐步凸显,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不良资产显著增加、经营风险加大的风险。

2、行业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尤其是银监会成立以来的8年,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监管理念、措施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明显提高,有效地化解和防范了金融风险。

但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相对较少、国际化程度较低,包括银行在内的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相对传统、单一,这是我国金融机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重要客观原因。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产品、尤其是对个性化、精细化、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乃至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已出现了混业经营的态势,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来源日趋复杂。

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环境发展的要求,即便仍维持分业监管的格局,监管的细致程度、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待提高。

(五)在中短期内规模和渠道仍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经营较为粗放,业务模式普遍单一而雷同,近年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利息收入尤其是贷款利息收入仍占据银行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拉存款、吃利差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方式。

201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并表后的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的占比仍然高达79%,其中存贷款利差收入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为66.52%。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规模和渠道在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时具有关键作用。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其历史上形成的网点多、渠道广、客户存量大的基础在传统的各条业务线上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多是依靠特色业务(如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民生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获得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则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靠地缘优势取胜。

三、银行信用评级框架

东方金诚银行信用评级框架结构图如下:

主体评级主要包括个体财务实力分析和支持分析两个方面;在主体评级的基础上,结合债项特定条款形成债项评级,评估银行对特定债务的偿付能力,评定的等级反映了其违约可能性及预期损失程度。

东方金诚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基本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四、银行信用评级关注因素

(一)运营环境

银行面临的营运环境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营运环境主要包括:

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旨在考察经济环境变化对银行业运营可能产生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周期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考虑到中国经济兼有转型和发展的特征。

体制性因素在中长期内对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也是须关注的要点之一,地方投融资平台信用风险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佐证。

考察的因素包括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致力于改善这些问题的政策可能给经济带来的不利或有利影响,相关指标有:

国内国民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总量)、资产价格(包括股市、房地产市场)、财政收支、利率政策、汇率波动、进出口情况等;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体制改革进展,居民消费与储蓄倾向等;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对于区域化经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应对其主要经营区域的经济金融环境进行分析。

2、行业环境

(1)行业竞争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行业集中度(包括资产、存贷款、收入、利润);股东背景、金融深化、混业经营、协同效应的影响。

(2)行业风险

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包括信用风险(信贷资产整体质量及变化趋势)、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资本充足率水平;盈利能力状况。

(3)行业监管

评价银行业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程度,监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以及监管力度和处理行业危机的能力;监管动向及监管重点的转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

(二)管理素质与发展战略

1、公司治理

有无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对于银行的总体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这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本保证。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再到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高效;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结构是否合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各专设委员会实际履行职责情况,是否具备独立性;外部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情况。

同时,还要从以下方面判断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性:

一是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包括银行对运营和财务绩效以及公司治理实践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的及时性、充分性和完整性,对其进行财务审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师的独立性和知名度。

二是股权结构及关联关系的影响。

分析银行的股权结构,判断银行的实际控制人;分析股东的构成以及股东对银行经营的支持与限制;银行股东及关联方是否有占用银行资产行为,是否有关联交易或内幕交易,评估关联交易对银行的影响。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试点应本着“资本约束、风险隔离、制度先行、稳步推进”原则,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因此,对于综合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还应考察其母行(母公司)与其控制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实体间的风险隔离机制、防火墙制度以及集团管控的情况。

2、内部管理

良好的内部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保障银行高效率运营、银行发展战略的充分贯彻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等最终要靠内部管理来实现。

3、战略规划

公司战略决定着银行长期发展方向和途径。

东方金诚主要关注银行决策层对行业的认识,对自身的优势、劣势的认识以及对公司定位的合理性。

具体包括银行是否制定了较为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有无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进行产品、技术或制度创新的能力和规划。

此外,银行历史上所制定战略能否得到切实的执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偏离目标的原因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竞争能力

本部分的重点在于能够用具体的一些纵向和横向的量化指标揭示出银行的业务经营特点和竞争力。

1、总体市场地位

从品牌、资产规模、资本实力、收入、利润、客户群、渠道等方面对评价银行总体市场地位。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银行的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中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正经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传统业务的阶段,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客户结构和收入来源的角度看,银行的业务又可归为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及其他业务三大类。

此种划分标准下的三大类业务均涉及到前一种标准下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东方金诚在本评级方法采用后一种标准划分银行业务类型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2、根据业务模块/条线对营业收入或利润的贡献度,对业务进行分类评估

(1)公司业务

分析银行公司业务产品组合,业务品牌知名度以及客户群构成,评价受评银行在公司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对公的存贷款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资产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结算与清算业务等。

其中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对公理财业务是含金量较高的非传统对公业务,且可与传统形成协同效应。

对公存款业务分析包括存款营销方法和手段,存款规模与结构,存款稳定性,市场占有率以及增长速度。

对公贷款业务分析包括贷款总体规模与结构;贷款的行业、地区分布;贷款市场占有率。

中国银监会规定:

银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2)个人业务

分析银行个人业务产品组合,业务品牌知名度以及客户群构成,评价受评银行在个人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主要包括居民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

个人业务中的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私人银行业务属高端业务范畴,其发展状况是衡量银行个人业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居民存款业务分析包括存款营销方法和手段,存款规模与结构,存款稳定性,市场占有率以及增长速度。

居民贷款业务分析包括贷款总体规模与结构;贷款业务品种;贷款市场占有率。

(3)资金及衍生品业务

包括以银行自有资金进行的货币市场交易(短期资金拆借、回购)、投资组合管理、资产证券化业务、代客资金交易等。

(4)海外业务(可选)

对银行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经营概况进行评价。

(5)其他综合化经营业务(可选)

概要分析采取金控集团模式的银行集团或者银行母公司的非银行金融业务。

中国银监会对银行综合经营提出了明确的退出机制,规定试点商业银行所投资对象的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在达到一定宽限期时,应高于或至少达到商业银行良好经营平均水平,并高于其母行(即试点银行自身)及其所在具体行业良好经营平均水平,否则主动退出相关投资。

因此不仅应分析其他综合化经营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总体地位,还要分析其在各个相关子行业的行业地位和成本与收益水平。

3、渠道资源

主要分析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点数量及其有效性、信息科技运用情况、非传统分销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以及交叉销售能力。

(四)内控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中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使银行所面临风险来源变得极为复杂,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及其监管机构的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在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全球银行业已进入了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时代。

资本是银行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吸收损失和冲抵风险的重要手段。

不论从监管的角度还是银行经营的角度看,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水平必须受到资本的约束。

常用的资本概念包括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

账面资本由股东权益和具有资本属性的次级银行债务组成,是一个会计概念。

监管资本是金融监管当局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对银行提出的资本要求。

经济资本指在给定的风险容忍度下,银行需要的用来吸收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基于银行自身经营的需要测度的资本,它来自于账面资本、其需要量可能不同于账面资本,此外经济资本的运用、配置和管理对银行管理水平要求很高。

监管资本是强制性要求,是所有银行都必须遵照的最低资本标准;国际先进银行还做到了较为熟练的经济资本管理。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在尝试进行经济资本管理。

考虑到现实情况,本评级方法主要关注银行基于监管资本要求进行的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银行实施成功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原则、审慎原则、有效性原则及独立原则,其基本目标应兼顾安全性和效益性。

分析银行的内控体系首先应对其内控的治理架构进行考察。

董事会及其下属各专门委员会、总行级的内部审计部门、各级经营机构的合规部门间的权责关系。

第二,要考察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员工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三,评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总体的建设情况和对各项业务的控制措施。

第四,衡量银行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性,重点是其IT治理手段。

最后,要看银行内控的监督检查机制及其落实情况以及内外部审计单位对银行内控情况的审计结果。

2、风险管理分析

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基于法律及规章确立风险管理参与者(股东、董事会、观察、审计人员和利益相关者)履行风险管理责任和义务时相互补充与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1)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治理架构

分析银行的风险管理应首先关注其风险治理的基本理念(风险偏好)和框架。

董事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全面承担责任,其风险偏好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风险目标。

风险治理基本架构指从监管部门、股东、董事会、高管层直到最下面的执行层面对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决策的传导、落实和反馈路径和机制。

(2)实施监管要求的情况

分析银行实施包括新资本协议在内的监管要求的总体规划和落实进展情况。

(3)信用风险管理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或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

信用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偏好、治理结构(包括机制设计、组织结构、流程、政策、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授信风险分析、风险建模、内部评级、风险监控预警、信用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资本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授信限额管理、业务授权管理、风险缓释技术、风险报告机制、风险信息披露);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

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主要针对其贷款资产的信用风险,主要从信用风险集中度、关联贷款、贷款保证情况/风险缓释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经常采用资产抵押、质押和保证等信用风险缓释措施,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要关注银行采用的风险缓释工具以及对某类抵押资产的依赖度。

评级还要考察银行债券投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券的品种,信用等级分布;信用风险涉及的担保、承兑、贷款承诺以及衍生品业务等。

(4)市场风险管理分析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导致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

我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这对我国银行业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利率和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将对银行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

市场风险管理分析主要考察银行是否构建了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它包括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分工、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政策、市场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市场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市场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市场风险资本的计量等内容。

分析银行市场风险的方法主要有:

缺口分析、外汇敞口分析、久期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压力测试、事后检验等。

(5)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

流动性揭示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情况以及从外部融资的能力(包括可能性和融资成本),反映了商业银行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本评级方法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定量指标主要体现在财务状况的流动性分析部分。

(6)操作风险管理分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应从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管理系统和资本计量等方面考察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分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成效和问题可以通过考察其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度,近年有无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客户及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信息系统事故等)及其严重程度、有无受到监管当局通报批评等。

(五)财务状况

财务分析主要分析商业银行财务表现,包括资产质量、负债来源及结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流动性。

1、财务基本概况

评价银行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现行会计准则的差距,以及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价银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报表编制的规范性、报表披露的透明性。

分析银行近三年和最近一个报告期的主要财务指标,或一个经济周期内的主要数据和变动情况。

2、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其资产组合承载了不同性质和类别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