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513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

全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到XX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

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

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

城区常住人口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

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

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

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

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

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

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础。

我镇XX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住、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

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

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

“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

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

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

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

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

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

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

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

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

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

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

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

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

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

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反之,欲速则不达。

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

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

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

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

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

中心镇的规划亦然。

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

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

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

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

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

二是提升工业园区。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

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

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

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

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

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

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

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

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

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

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

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

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

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

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

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

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

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

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

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

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XX]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

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

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

XX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

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

仅XX年全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

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

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

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

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

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

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

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

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

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

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

  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