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6646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docx

K12学习《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资料

  京剧锣鼓经

  ——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学科相关内容教材京剧锣鼓经音乐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核心内容:

表现领域中的演奏。

辅助内容:

表现领域中的综合性艺术表演。

相关内容: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风格与流派。

书名:

北京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上册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XX年7月是否已实施

  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  

  1

  姓名  单位联系方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锣鼓经作为教学内容,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京剧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

  20XX版《音乐课标》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课程目标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本课根据京剧锣鼓经的特点及学情,通过聆听,欣赏,试奏,合作等多种方式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京剧锣鼓经。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1.作品分析

  《京剧锣鼓经》是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两大方面:

京剧背景知识。

京剧锣鼓经京剧背景知识

  京剧距今有20XX多年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又被称为“皮黄”。

京剧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其舞台艺术涉及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

  2

  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唱、念、做、打,是京剧四大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其传统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京剧行当]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

  生、娃娃生。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文净又分正净、副净,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油花。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武丑等。

  [文场]演奏术语。

京剧乐队中除打击乐器之外。

  管弦乐器之总称。

传统文场乐器大致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南弦,笛子,笙,海笛等。

也有把云锣包括在内。

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的创作,有的还增加了其它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阮等,甚至配置西洋乐器。

  3

  [武场]演奏术语。

传统武场乐器有鼓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小汤锣,大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

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目前剧团中有时也沿用这一名词。

同“文场”相对。

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

  锣鼓经

  [锣鼓经]锣鼓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

  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锣鼓点。

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

常用的锣鼓经有【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

  [慢长锤]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或表达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

  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例如:

《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都用慢长锤。

谱例如下:

  24匡七∣台七:

ll匡七∣台七台∣匡0ll

  [急急风]速度很快的锣鼓点。

多用以配合紧张、急促的动作。

如京剧《空城计》司马懿率兵急袭西城时就用急急风伴奏。

完整谱例如下:

  4

  根据学生已有能力简化谱例为:

  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仓才∣仓O║

  学生情况分析1.基本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京剧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

有部分学生了解京剧里演绎的历史故事,但只停留在“京剧是咿咿呀呀的唱”这个层面,缺少京剧基本知识,更谈不上欣赏传承京剧。

从心理上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对京剧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京剧,演奏锣鼓经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喜爱。

  2.音乐基础知识方面

  本教学设计对象为四年级班,该班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常见节奏性等。

通过聆听能判断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表现要素。

  3.音乐技能方面

  感受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判断音乐的风格流派。

该班恒拍感较强,并能准确模仿节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听辨能力。

能较好地合作表现音乐。

  演奏能力:

该班一二年级时演奏过简单打击乐器,能按简单节奏敲击乐器。

个别学生能演奏大锣。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以体验,模仿,自主探究,合作,综合性表演等为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

  技术准备

  1.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乐谱;2.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课件;3.运用狸窝(converter)制作并截取视频。

4.运用cooledit制作音乐伴奏。

  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前期教学状况

  本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对京剧感兴趣。

之前没有接触过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合作演奏并为视频配乐有一定难度。

2.问题与对策

  对策问题  对策3通过模拟演奏乐器,边奏边念的方法,加强学生记忆力。

课前做节奏练习,强化学生节奏感。

  对策1  对策2通过“身体小乐通过模仿乐器音色记1.记谱方法记忆不牢固器”游戏的方法,忆,使学生能联想记巩固教学。

忆字谱。

教师模仿学生的演奏及正确的演奏方法,学生聆听对比后,练唱并巩固2.急急风,慢长锤节奏掌握不好。

教师提示并示范后,学生拍手模仿练习3.乐器敲击方法不正确。

引领学生观察乐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器,边教边实践,奏,全班指出问题所让学生充分地认识乐器。

在并纠正。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京剧锣鼓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锣鼓经,共同探究,合作演奏的方法学习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

  “知识与技能”目标

  6

  1.掌握“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

  2.体验运用大锣,小锣,铙钹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合作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

五、教学过程引入

  【环节目标】感受京剧,学习京剧基础知识,为学习锣鼓经做好铺垫。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京剧念白问好活动感受京剧

  1.介绍京剧起源及特点。

  ①师生互动:

你了解哪些京剧知识?

  (预设:

京剧有四大行当,京剧传统唱段等)

  ②教师总结京剧起源及特点。

  

  2.介绍选段《三岔口》故事情节,并播放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两段视频的不同,体会京剧乐队伴奏的重要性。

  3.介绍“文武场”乐器及特点。

①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a.文武场分别是为什么伴奏的?

b.主奏乐器有哪些?

  ②教师小结“文武场”乐器及特点。

  学习锣鼓经

  【环节目标】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模仿,记忆等方法学习锣鼓经。

  活动学习大锣,小锣,铙钹武场乐器。

  7

  1.介绍乐器大锣,小锣,铙钹。

  教师展示乐器并介绍演奏方法。

请学生用一个字模仿乐器音色。

2.介绍三种乐器的记谱方法。

  大锣:

[匡]  小锣:

[台]  铙钹:

[七]  

  3.小游戏:

教师指大锣,小锣,铙钹三种乐器其中一个,学生说出其所代表的字。

  4.教师按节奏依次指大锣,小锣,铙钹,学生有节奏地说出字。

  活动介绍锣鼓经概念及常用锣鼓点。

  1.锣鼓经是戏曲中约定俗成的谱式总称。

常用的有“四击头”“慢长锤”等。

  活动学习锣鼓经“慢长锤”

  1.聆听音响,感受“慢长锤”速度特点。

  

  2.展示节奏谱,学生有节奏地划拍。

  24XX∣XX:

llXX∣XXX∣XOll  

  3.展示字谱。

学生划拍练习。

  24匡七∣台七:

ll匡七∣台七台∣匡0ll

  4.学生分三组,模拟拍击“慢长锤”。

大锣为拍手,小锣为拍腿,铙钹为拍

  手背。

  5.每组选一位学生合作展示。

  6.请学生上台用乐器展示,台下学生做动作配合。

  8

  7.观看视频,感受“慢长锤”的作用。

  ①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慢长锤”在人物上场时演奏。

  ②展示第二段视频,教师介绍视频“霸王别姬”的故事。

让学生理解“慢长锤”用于渲染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

  

  8..请学生用“慢长锤”为视频“霸王别姬”伴奏。

  活动学习锣鼓经“急急风”

  1.播放音响,揭示“急急风”特点及其作用。

  ①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急急风”与“慢长锤”的区别。

  ②通过“急急风”名字启发学生“急急风”用于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

  2.聆听音响,教师给出四种基本节奏性,请学生听记“急急风”节奏谱。

  

  3.展示节奏谱,学生划拍读节奏。

  24XXXX∣XXXXlXX∣XOll

  4.复听音响,出示合奏的记谱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a.有哪些乐器演奏?

b.是单个演奏吗?

②出示合奏字“仓”,“才”。

  仓:

大锣+小锣+铙钹  才:

小锣+铙钹

  9

  5.再听音响,学生为节奏谱配器。

  6.视唱“急急风”字谱。

  ①出示谱例1,学生慢速练习。

  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才∣仓O║

  ②出示谱例2,学生加入反复记号,并用较快速度练习。

  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ll仓才∣仓O║7.学生分三组,模拟拍击“急急风”。

  8.每组选一位学生合作展示。

  9.请学生上台用乐器展示,台下的学生做动作配合。

  锣鼓经表现

  【环节目标】乐于参与京剧表现活动,形象感受锣鼓经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说明】根据锣鼓经特点,设计综合性表现活动。

活动学生用“急急风”为视频“三岔口”伴奏。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寄语,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3.京剧念白下课。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学习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形式。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鼓励性语言,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及时监听

  10

  学生的演奏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从节奏,字谱记忆,演奏乐器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判断,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互评

  学生采用相互评价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同学学习锣鼓经中的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兴趣。

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更全面地关注学生,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同类知识不同教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本课主要介绍两段锣鼓经,教师采用“教扶放”三步原则。

在介绍第一段“慢长锤”时采用聆听,模仿等先教后学的方法,巩固学生对锣鼓经概念的理解。

教师介绍第二段“急急风”时,先让学生自主听辩“急急风”的节奏,教师纠正错误,起到“扶”的作用;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为节奏谱填字,逐步完成对“急急风”的学习。

这样的教法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课堂时效性很高;同时通过自主完成学习能激发学生成就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心理基础。

  合理设计活动,学生合作进行综合性表演。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结合京剧锣鼓经特点和学情实际,通过“身体小乐器”游戏,解决打击乐器音量过大,学生间合作协调等问题,为之后的合奏打好基础。

通过为视频配乐创设表演情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音乐表现力,促使学生从“学会”到“学好”的转变。

在实践参与中体会我国京剧的艺术魅力。

  八、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选择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锣鼓经入手,整个教学过程都侧重学生体验,既

  11

  能很好地关注到个体,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调研显示,结束后学生都意犹未尽,轮番去体验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还自发组成小乐队配合演奏,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

其次本课知识量大且杂,通过课后测试,发现学生能迅速回忆所学知识,并且熟练掌握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学习效果显著。

利用京剧锣鼓经特点,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

  本课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对京剧打击乐的学习,学生的节奏感,恒拍感以及合作意识都有显著提升。

分析原因如下:

京剧锣鼓经对节奏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地方都是独奏,同时还需要合作完成。

像这种一人一下的形式就要求演奏者基础能力过关,且配合默契,稍差一点都会听得很明显。

因此学生在合奏时,心理上先产生一定的紧张感,注意力会空前集中,同时更关注节奏本身,还要分心去聆听其他合奏者的演奏,与他人节奏保持一致。

这样一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本课后,我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适当加入锣鼓经的演奏内容,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能自主听辨较难的节奏性,节奏记忆也更长更准确,能做简单的节奏卡农,从而更好的辅助音乐教学。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