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659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石场复垦方案.docx

采石场复垦方案

xx采石场

矿山复垦方案

 

采矿权人名称:

xx采石场

年报编写单位:

二O一二年九月

xx采石场

矿山复垦方案

 

报告提交单位:

xx采石场

单位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单位: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主编:

参加人员:

报告审查人:

报告提交时间:

2012年9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进行土地复垦。

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根据xx采石场建设施工占地特点,提出本项目施工区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规划设计、措施和计划等,为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1.2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及复垦相结合。

项目建设从源头抓起,优化设计和施工布置、尽量减少施工占地。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国家及湖南省相关政策,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合理确定复垦用途,统筹安排复垦计划。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被破坏的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项目区土地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土地复垦用途,宜农则农,宜建则建。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6)及相关规划相协调。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土地复垦规划的土地用途;其次,土地复垦规划及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部门规划相协调。

1.3编制依据

《xx采石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和湖南省对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具体执行的国家规定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如下:

一、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4)《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89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1999年1月1日);

(6)《湖南省土地管理条例》(1997年4月2日);

(7)《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管理局,1995年7月);

(8)《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划》(SL204-98);

(9)《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划》(SL204-98);

(10)《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3月29日);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2005]169号);

(1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13)《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2010年4月)。

二、技术资料

(1)《xx采石场开采方案设计》;

(2)《xx采石场勘查地质报告》

1.4目标

土地复垦目的在于通过土地复垦措施尽量恢复原有土地的功能,减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社会稳定,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佳。

本项目已破坏土地面积为1.38hm2,主要是破坏植被及地貌景观,其中旱地0.55hm2,灌木林地0.83hm2。

通过编制xx采石场土矿复垦方案,实现以下土地复垦目标:

(1)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土地面积。

(2)项目建设和生产破坏土地面积为1.38hm2,其中旱地0.55hm2,灌木林地0.83hm2。

(3)因地制宜确定复垦方向,以恢复项目区生产和生态环境为重点。

根据项目立地条件分析,作为建筑用地保留0.02公顷,本项目确定土地复垦总面积1.5公顷,其中复垦为旱地面积为0.12公顷,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1.01公顷,复垦为人工草地面积为0.35公顷。

土地复垦率达到98.67%(土地复垦率=复垦区土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100%)。

1.5服务年限

根据《xx采石场采矿许可证》,xx采石场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采矿证有效年限2年(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目前已经开始生产。

所以矿山剩余生产年限为三个月,即从2012年9月到2012年12月。

本矿扩能前已经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扩能后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边生产、边复垦”的原则,尽快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同时生产结束后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本土地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预计为3年,即2012年9月-2015年9月。

1.6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

公顷

长度:

公里

体积:

立方米

单价:

万元/公顷

金额:

万元(人民币)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xx采石场属于私营独资企业,位于涟源市xx乡,行政区划属xx乡管辖。

矿场距涟源市区9km,交通方便。

矿区面积为0.0075km2。

据《xx采石场开采设计方案》,xx采石场属于露天开采矿场。

2.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采石场;

(2)项目地点:

xx;

(3)企业性质:

私营企业;

(4)建设单位:

xx采石场;

(5)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6)生产规模及能力:

矿区范围内建材石灰岩资源量为32.73万t。

扣除开采预留边坡资源量16.72万t。

矿区内可采石灰石资源量为16.01万t。

矿山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

矿山服务年限为3年。

(7)方案服务年限:

本方案服务年限3年,即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

2.1.2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的四边形,矿权面积0.0075km2。

 

表2-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面积和开采高标

拐点

X

Y

1

3073968.21

37567898.20

2

3073979.21

37567974.20

3

3073888.21

37568016.20

4

3073878.21

37567935.20

矿区总面积0.0075k㎡

开采高标+25m——+205m。

矿区所涉及土地权属:

xx采石场矿区内的土地为xx乡村民集体所有。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

2.2.1自然环境概况

(1)气象、水文

本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温多变、盛夏酷热、秋季常寒,年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488mm。

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且4~6月降水集中,易导致山洪,诱发地质灾害。

(2)地形地貌

矿区内由壶天群组壶天群灰岩组成的构造低山——丘陵地形。

最高点海拔标高为250.0米,最低点为海拔205米,基岩大面积裸露,溶洞、溶槽、漏斗、落水洞发育。

大气降水为本矿区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

地下水位埋深大,地表露头少,且流量很小,一般都未超过0.5升/秒。

(3)地质

1)地层

矿区内地层是EN~WS方向展布,倾向一般为50°~60°,倾角一般为28°左右,出露地地层为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组,第四系主要在区内低洼地带分布。

壶天群组(C2+3):

该组出露甚广,为灰白色巨厚层状、细晶~粗晶质灰岩、质纯、夹燧石条带。

底部灰白色微红色石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产长似纺缍蜓。

层厚700米左右

第四系(Q):

由土壤、碎石、红色粘土及亚粘土组成,厚度由0~5m,一般厚4m。

2)地质构造

矿区内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断层褶皱均不发育。

3)水文地质

矿区内由灰岩组成的构造低山——丘陵地形,基岩大面积裸露,溶洞、溶槽、漏斗、落水洞发育,大气降水为本矿区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位埋深大。

地表露头少且流量很少,一般都未超过0.5升/秒,矿区内无地表河流,其冲沟多呈“V”字型。

综上所述,矿床赋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为此,本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类型。

4)工程地质

矿区为山坡露天矿床,矿区除地表、表层有一定的第四系残积土外都为厚层灰岩矿层,没有软弱夹层存在,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基本上均匀一致,有利于采区边坡的稳固性,同时矿体开采是从山顶上往下开采,留下的边坡高度较低,有利于边坡的稳定,但因矿层中存在无一定规律的暗藏溶洞,对开采构成一定的危害。

综上所述,xx采石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5)环境地质

通过实地调查,矿区范围内未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但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边坡,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因此在开采过程时应引起注意,留足边坡角,对开采形成的边坡上的不稳定岩体应及时应及时清除,以免形成安全隐患。

(4)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石灰土,黄壤主要分布于缓坡、平台,土壤PH值偏弱酸性。

(5)植被

采场内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大部分原生植被为灌木和草本,草丛分布于黄壤地区的土山上,灌丛和灌草丛均分布于岩山之上,植被条件好的山体中下部是灌丛草,中上部是灌丛。

植被覆盖率近12%。

2.2.2社会情况

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工业主要为采场开采业。

本项目所在地新民村有1300人,其中旱地8.7hm2,水田13hm2,人均耕地面积0.25亩/人,人均耕地面积小。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局批复准予划定的矿界和项目区所在县1: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号为G-(29))。

参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技术标准以及结合GIS软件分析,采场开采占用土地总面积1.38hm2,其中矿界内0.40hm2,矿界外0.98hm2。

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0.55hm2,灌木林地0.83hm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2。

表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

hm2

土地利用类型

合计

矿区内

矿区外

农用地

耕地

旱地

0.55

0.55

林地

灌木林地

0.83

0.40

0.43

合计

1.38

0.40

0.98

2.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分析

由于项目区位于丘陵地形,,地形坡度起伏相对较大,耕地主要以旱地分布在地形坡度较平缓的缓坡和沟谷处。

生产条件差,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PH值偏弱酸性,主要种植作物种类有玉米、水稻、等为主;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因而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的现象非常严重,其中作物平均产量,玉米为4500kg/hm2。

根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暂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项目区由于受地形坡度、灌溉设施等因素影响,其耕地质量等级适宜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中的三等地。

2.4项目生产工艺

1.矿区资源储量及特征

根据湖南威宇地质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提交的《xx采石场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简评报告》,矿区范围内建材石灰岩(122b)资源量为32.73万吨。

2.矿产资源赋存形式及分布状况

矿体原料为壶天群组壶天群灰岩,矿石颜色为灰色,矿石结构为致密块状,矿区内地层是EN~WS方向展布,倾向一般为50°~60°,倾角一般为28°左右,出露地地层为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组,第四系主要在区内低洼地带分布。

3.矿井生产工艺

本项目为露天开采,大部销售矿石原料块石,不需选矿。

生产流程为:

打眼、装药—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装载机装块石外卖。

2.5生产破坏土地的环节、顺序和方式

由于本矿山是地上开采,对地表土地资源占用较大,本项目生产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工业场地对土地的压占,被压占土地直接遭破坏;

(2)生产期间矿山开采造成对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构成破坏,降低原地表土地生产力;(3)排土对土地的压占,被压占土地直接遭破坏。

1.工业场地对土地造成的压占和污染

工业场地已造成部分土地的压占破坏,因开挖地表使土地遭到破坏,使土地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不仅削弱了该区域的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在施工中挖方及弃方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

另外,工业场地中大部分生产区对地表造成的破坏还表现为污染,部分部位如选矿场、堆矿场会对地面造成一定污染。

2.石灰石开采造成矿区地表扰动、土壤结构构成破坏

根据岩体赋存特征,石灰石埋藏较浅,适宜山坡露天开采。

所以开采方式采用露天开采,开采造成对土壤结构构成破坏,降低原地表土地生产力,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功能。

3.排土对土地的压占影响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项目设置了排土场地,随着开采的范围扩大,排到地面堆积弃土越来越多,压占了排土场所在位置的土地,改变了自然景观,若遇降暴雨或人工加载,存在失稳向下滑动的可能,严重者可引发泥石流。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根据《xx采石场开采设计方案》(以下简称《开采设计》)以及结合设计人员现场查勘,矿区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条件较稳定。

xx采石场为露天开采矿场,目前项目区已破坏土地面积1.38hm2,包括矿场工业场地、采掘场、连接道路以及渣土堆放场四个区域。

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北面,工业场地破坏土地0.53hm2,破坏类型为压占,全为灌木林地。

渣土堆放点:

表土堆放点位于工业场地西北面,破坏土地0.10hm2,全为灌木林地。

连接道路:

连接道路将工业场地连接到乡村道路,长40m,道路宽5m,破坏土地0.02hm2,全为旱地。

采掘场:

采掘场目前破坏土地0.83hm2,全为灌木林地。

表3-1矿区已破坏土地面积类型统计表

项目区名称

破坏土地类型

面积(hm2)

原土地利用现状

工业场地

压占

0.53

灌木林地

渣土堆土点

压占

0.10

灌木林地

连接道路

压占

0.02

旱地

采掘场

挖损

0.73

灌木林地

合计

1.38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矿层赋予的条件的实地调查的结果,结合项目业主的要求,露天开采项目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将会改变被占土地的利用类型,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拟破坏土地包括采掘场土地的破坏和客土点对土地的破坏。

1.采掘场

矿区面积为0.75hm2,采掘场已破坏土地为0.83hm2,全为灌木林地。

2.客土区

经业主方及当地村委会及土地权属人共同协商下,当地村委会及土地权属人同意矿山开采结束后在靠近工业广场西北面处一黄土山上取土。

根据实地调查分析,客土点旱地坡度在120~150间之间,土层平均厚度在约3m,土壤为黄棕壤,占地面积约0.5hm2。

预计取土3500m3,挖损破坏土地面积0.12hm2。

由于在矿山开采结束后才对客土点进行取土,本方案视其为拟破坏。

3-2项目区拟破坏土地面积类型统计

项目区名称

破坏土地类型

占地面积(hm2)

破坏前地类

采掘场

挖损

0.73

灌木林地

客土区

挖损

0.12

旱地

3.3破坏程度分析

根据3.1-3.2节分析,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分为压占、挖损2种方式,本方案对矿区破坏土地程度的评价主要建立在土地复垦的前提上。

破坏程度的分析从被破坏土地是否还适宜农作物、林木、牧草等植物的生长角度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复垦时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占地0.53hm2,工业场地的建设,导致砾石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下降。

同时,由于生产的需要,在其区域修建附属建筑、安装设备,导致土地用途改变。

建筑及矿上工人生产和生活对地表压占,原土壤表面已被硬化,地表主要为砂砾石,没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这部分土地没有直接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可能,因此本方案视其为重度压占破坏区。

渣土堆放点:

渣土堆放点堆积的土壤中参杂着许多砾石,其不能作为复垦用土壤,因此堆土场对土地破坏除压占原有土地外,对其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本方案视其破坏土地程度为重度破坏。

连接道路:

道路硬化地面直接改变了地表土层,没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因此本方案视其为重度压占破坏区。

采掘场:

地面露采场对土地的破坏,采场内表层物质主要为裸露岩石、沙砾石、弃土等,没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这部分土地没有直接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可能,同时坡度为60°边坡区域的复垦难度极大,因此本方案视其为重度破坏区。

客土场:

由于客土点土层较厚,且在对客土源进行剥离时,先将剥离的表土层堆放在一侧,待复垦土壤剥离后又将其表土回填在破坏土地地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在土壤挖填的过程中原有土壤结构等性状受到破坏,故本方案视其破坏程度为中度。

3.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矿区现为剥蚀山地地貌,现有自然景观表现为绵延起伏的山峦。

该矿生产是以露天开采的形式开采,不仅影响原生态的环境,对采矿区原有地貌景观造成较大的影响。

2.对土壤和生物产生的影响

(1)露天开采因开挖地表使土地遭到破坏和土地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使被占用土地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不仅削弱了该区原有水土保持能力,而且在施工中挖方及弃方将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将使施工区内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使项目区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物理性作用方面,产生了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2)矿山开采期间排出一定量的废弃矿石及渣土,废弃矿石及渣土的排弃将占压和掩埋排土弃渣场地表,同时排土弃渣场原地表生物的活动也受到影响。

3.5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5.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露天开采待复垦土地单元的形成,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址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重塑地貌形态和利用方式等。

这就要求在进行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是,必须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对土地各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在特定条件下某要素所起的主导型作用,尤其要注意同一参评单元类型在复垦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的转换。

这也是及原土地适宜性评价显著不同、且要求更高的一点。

(3)效益最佳原则

露天采矿若随机排弃、堆置,将会出现若干个土地单元类型,在若干个土地类型中,应该筛选出通过复垦可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的单元类型,而且应及该区域的土地生态环境相协调一致。

即此单元的复垦还应充分考虑矿山经济条件承受力,以最小的复垦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值。

同时还得考虑矿区环境改善,减少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5.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是评价的基本单元,同一评价单元类型内的土地特征及复垦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应基本一致。

将矿山破坏土地划分为两个单元,即压占和挖损。

 

表3-2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表

破坏类型

评价单元

土地面积

压占

工业场地

0.53

渣土堆放点

0.10

连接道路

0.02

小计

0.65

挖损

采掘场坡面

0.35

采掘场坑面

0.38

客土区

0.12

小计

0.85

合计

1.5

3.5.3破坏土地复垦初步方向的确定

确定土地复垦初步方向,该方向应及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及项目区相关政策相一致,要有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改复垦项目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根据我国土地复垦行业标准中的各种土地复垦的技术指标要求,工程项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耕地方向、林地方向和草地复垦方向及其他农用地复垦方向。

工业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矿山建设时,工业场地内表土未经剥离,只对地表采取硬化等措施处理。

所以在闭坑对其进行复垦时,考虑到工业广场地表相对平缓,地表采取了硬化,且原地表表土未经剥离,但是工业场地石砾含量高,没有复垦为旱地的可能,因此复垦为有林地。

渣土堆放场:

矿山开采结束后,由于渣土堆放场就位于采掘场旁,并且含砾石率较大,因此复垦为灌木林地。

连接道路:

路系统的修建不仅为本矿山生产运输提供服务,也为当地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起到了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作用,因此,矿山服务年满后将其作为乡村公路保留。

采掘场坡面:

由于采掘场坡面土地完全被破坏,坡度>40°,没有复垦为旱地和有林地的可能,本方案将其复垦为人工草地。

采掘场坑面:

采掘场坑面土地完全被破坏,但其坡度较缓,本方案拟将其复垦为有林地。

3.6复垦方案的确定

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土地破坏状况、立地条件、复垦资源及适宜性等综合分析。

本项目区土地复垦范围为压占、挖损破坏土地。

复垦方案主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结果进行确定。

(1)由于本矿项目区内土层较薄,剥离表土量较少,为矿山土地复垦时有需从客土点取土。

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剥离表土堆积于预先设计的表土堆放场。

在生产建设期还将对表土堆放场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如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墙等措施;还需采取播撒绿肥等生物措施对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进行保护,存放期间也可考虑交给当地老百姓进行耕种。

(2)复垦时将本矿的道路系统作为乡村公路进行保留。

(3)压占、挖损地复垦:

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村民签订协议,在矿山服务期满后需对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治理。

因此本矿在现有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客土点复垦为旱地;工业场地和采掘场坑面复垦为有林地,采掘场坡面复垦为人工草地。

表3-3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

评价单元

评价面积

破坏方式

破坏时间

破坏前地类

复垦方向

工业场地

0.53

压占

临时

灌木林地

有林地

渣土堆放场

0.10

压占

临时

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

采掘场坡面

0.35

挖损

永久

灌木林地

人工草地

采掘坑面

0.38

挖损

永久

灌木林地

有林地

客土区

0.12

挖损

临时

旱地

旱地

合计

1.48

3.7复垦标准

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管理局,1995年7月)文件规定,复垦成农林牧是复垦标准如下:

一、耕地复垦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平整的标准为,土地平整后坡度小于5度,覆土层厚度不小于0.5m,其中耕种层厚度不小于0.25m,表土沃土层厚度不小于0.10m,覆土层内不含障碍层,耕作层砾石含量不大于10%,土壤pH值6.5-7.5。

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二、林地复垦技术标准

对于规划范围内的破坏土地复垦为林地时,地面覆土0.3米以上,采用坑栽时,坑内放少量客土或人工土。

林地复垦,以水土保持为主,也可改变环境条件,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标准》。

三、草地复垦技术标准

对规划范围内的破坏土地复垦为草地时,覆土厚度为0.3—0.5米之间沉实土壤,覆土厚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不超过25度,覆土的土壤PH值在5.5—5.8范围内,含盐量不大于0.3%,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标准》。

4预防控制及复垦措施

4.1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成区原有的设施,减少土地破坏的面积和程度。

根据矿区特点、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及工程建设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