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7129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名师导学案剖析

第1章 生命的世界_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走入生命的世界,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形成生物学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重点与难点:

以交流资料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多样性。

以演示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教学方法:

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填空

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有等方面。

小猫长成大猫属于;大猫生小猫和蜻蜓点水属于;小猫会呼吸属于;

(二)、选择题

5、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

A、生殖和发育 B、生长C、新陈代谢   D、应激性

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B、小鱼在水里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

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B、陆生动物和人C、昆虫和鸟D、动植物、微生物和人

10、森林中,有土壤、阳光、空气,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A、生活环境B、环境因素C、生态系统D、生态平衡

11、一猪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绿豆C、兔D、珊瑚礁

二、讨论:

如何区别一滴河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知识反馈

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

16、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

A、能生长和繁殖B、应激性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由细胞构成

17、民俗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

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

19、你听说过捕蝇草吗?

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

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

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

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

几天后,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

(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四、拓展延伸

20、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

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

()

精题精讲

21大千世界,变化多端。

下列的变化现象中,属于生物现象的是()

A.海水的涨潮和退潮B.铜器上长出锈斑C.蚕蜕皮化蛹D.钟乳石不断地变大

解析:

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生物生长发育不是简单地变化,海水虽然会涨潮和退潮,但是海水是没有生命的;铜器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不是生命现象;蚕蜕皮化蛹是一种生命现象;钟乳石是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不属于生命现象。

答案:

C

22.能够延续生命的生物特征是()A.繁殖B.生长C.应激性D.新陈代谢答案:

A

23.下列哪一特征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

A.能进行呼吸B.需要营养物质C.能生长繁殖D.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进行呼吸、需要营养物质属于新陈代谢,这是所有生物都具备的基本特征。

同样,生长繁殖也是所有生物都有的基本特征。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属于新陈代谢,但这只是绿色植物才具备的,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

答案:

D

 

_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学习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讲解.怎样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实验方案设计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一个可变因素的作用,即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都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要有对照实验,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照类型常见的有: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空白对照组能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采用相互对照,能较好地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学习目的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方法讲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

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类: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学习

活动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结论: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

互助:

企鹅孵卵竞争:

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

狮捕与班马

共生:

海葵与蟹寄生:

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壁虎、北极熊  拟态:

竹节虫警戒色:

胡蜂、河豚、夹竹桃

活动2: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1、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课堂自测: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A、空气新鲜B、温度高C、阳光充足D、水分多

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蝗虫啃食庄稼B.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

C.蝗虫具有保护色D.鹿、兔遇到敌害时快速奔逃

6、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B.森林净化空气

C.多植树沙漠变绿洲D.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的形态差别很大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

()

A.一块草场B.沙漠C.生物圈D.一群羊

8、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呈刺状,茎绿色且含有大量的水分,是对下列哪一因素的适应?

()

A.寒冷B.缺水C.大风D.强光

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

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决定人口数量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决定生物的形态

10、秋天凋落的枯叶之所以不是生物,主要原因是()

A、它已经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了B、它已经不能再生长了

C、它已经没有绿色了D、它已经不能再繁殖了

11、“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

1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命现象B、形态C、遗传和变异D、结构

13.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

14..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温度B.土壤C.草D.水分

15.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A.二氧化碳.水.昆虫青蛙等B.耕牛.农民.农业害虫等

C.空气.阳光.水.杂草等D.空气.阳光.水.土壤.肥料等

1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影响螳螂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A.蝉.黄雀B.蝉.黄雀和其他螳螂

C.树.蝉.黄雀和其他螳螂D.树.蝉.黄雀.其他螳螂和水.阳光等

18.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

19.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提示:

裸地上没有植被,是最佳对照组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任意一组

二、非选择题

20.某校园的一株柏树靠近楼的北面,常受偏北风的影响,而很少接受南风,枝条同刀削般向南倾斜,这说明环境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

21.裸地空气湿度,而灌丛的空气湿度,说明生物对环境的。

2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你的困惑是____

课外阅读:

植物品种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有花植物,大约有30000种。

能直接或间接供人吃、穿、住、用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中光是能吃的就有2000多种。

我国地形复杂,各种植物都可以找到生长的地方。

精题精讲

1.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有(  )

①青蛙 ②蛇 ③黏虫 ④黄鼬 ⑤蚯蚓 ⑥鹰 ⑦田螺 ⑧猫头鹰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

解析:

在农田中,对田鼠有最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它的食物和天敌。

在所列生物中,②④⑥⑧都是它的天敌,对其生存有直接影响,所列其他生物都是间接影响。

答案:

D

2.某地高温、干燥、少雨,下列能在该地生活的植物是(  )

A.毛竹B.柳树C.仙人掌D.葫芦藓

解析:

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分析所列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可知,只有仙人掌能在高温、干燥、少雨的地方生存,利用它变态成刺形的叶减少水分散失,利用它变态成掌形的肥厚茎储藏水分,从而适应环境而生存。

答案:

C

3."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  )

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争夺者D.寄生者

解析:

草与豆苗会争夺阳光、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等生存条件,它们属于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对于豆苗来说,草属于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答案:

A

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海洋深处仍有各种虾和蟹,但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那里(  )

A.温度太低B.没有阳光C.没有二氧化碳D.没有有机物

解析:

对于植物而言,阳光是很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因为它们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海沟太深,阳光照射不到,就不会有植物生存,而海洋动物因能到处运动,就有可能到达各个地方。

答案:

B

5.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

A.环境因素B.生物因素C.非生物因素D.生态因素

解析:

有些生物概念是不可随便定义的,选项B、C只是生态因素中的一方面,不全面,选项A望文生义,它不属于生物的专有名词概念。

答案:

D

_第二章 探索生命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学习目的:

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学习方法:

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结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预习解答

1.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A.界B.种C.目D.科

2.参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个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法国D.德国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导学案

自主学习-课堂自测

1.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A.听觉B.视觉C.嗅觉D.体温

2.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中需要几只死老鼠()A.1B.2C.3D.数量不限

3.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4.鼠妇生活的环境是()A.干燥的B.阴暗潮湿的C.有光的环境D.水中

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6.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研究生物科学,其中___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7.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_________。

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恒量有______和_______等。

阅读解答:

活动1:

阅读教材P27-28后讨论:

9、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10、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11、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巩固练习

12.下列有关响尾蛇的信息资料中,正确的是()

A.响尾蛇没有眼,因而看不见物体

B.响尾蛇是用鼻来感受空气中的气味的

C.响尾蛇的视力极强,在夜间也能看清物体

D.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

13.在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_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第1节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

2、能力目标: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初步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

重难点:

归纳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学生阅读课本P43软木塞的秘密到细胞发现的相关内容:

讨论:

1.显微镜的发明者?

_____________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____构成的。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对光——放标本——观察——收放

3、制作临时装片:

擦、____、____、展、____、____

一、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用“√”表示有,用“×”表示没有)

细胞结构的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作用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叶绿体

相同部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他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叶绿体⑤细胞核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⑤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通常是将观察的标本制成()

A.装片B.涂片C.切片D.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5.字母"p"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  )

A.qB.pC.dD.b解析:

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  )

①液泡 ②细胞膜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细胞质 ⑥叶绿体

A.①②③B.②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⑥

解析:

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四部分,其中细胞质中含液泡动物细胞结构中没有①③⑥,选项D正确。

7、画出p39细胞结构简图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导学案

学习目的1、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重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观察变形虫。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

知识链结

1、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学习过程

设疑讨论:

(一)、人每天都要吃和喝,这些营养素被身体吸收后到什么地方去了?

变形虫

是如何摄取食物的?

1.变形虫的运动和摄食是靠()

A.足B.翅C.伪足D.鳍

2.人每天都要吃和喝,这些营养素被身体吸收后最终到达()

A.全部排泄出去B.细胞C.肠道D.胃里

(二)、人的生命如果不能从外界获得水分细胞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在生活中哪些需要的能量更大?

(三)、细胞是如何与外界沟通(物质交换)的?

3.变形虫的()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既有保护作用又能进行物质交换。

4.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能进入植物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植物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的作用B.细胞膜的作用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核的作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四)变形虫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3种供能物质是什么?

5.下列物质中,能供给细胞能量的物质是()

A.水B.糖类C.无机盐D.氧气

(五)细胞核的作用是什么?

看图P48变形虫实验进行讨论

6.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壁D.线粒体

7.植物细胞中,能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A.细胞核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膜

8.细胞中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六)练习课本P50

 

_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学习指导

难点讲解

1.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体积为什么不能无限大?

请用数据例证说明。

剖析:

要说明上述问题需要创设数据情境进行解答。

假设甲、乙两细胞皆为正方体,甲细胞边长为1mm,乙细胞边长为4mm。

由计算结果可知,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在下降,即表面积在相对缩小,而表面积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接触面,因此说明细胞大小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当细胞体积增大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势必增加,细胞产生的废物也会增多,细胞需要加大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但是,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表面积却在相对缩小,即从表面积(如细胞膜)交换的物质不能满足体积增加的需要,从而限制了细胞的生长,所以细胞不能无限大。

试题要求用数据例证说明,就一定要创设一种数据情境,设置的数据既要方便计算,又要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

要说明细胞大小即体积的大小能否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问题,首先要算出几个数据,一是细胞体积的大小;二是细胞表面积的大小(即接触面);三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大小。

其次要弄清几个关系:

体积大小要靠外界物质来填充;表面积大小决定进出细胞的物质多少。

要说明细胞体积为什么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就要明确细胞生长的需要,细胞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又需要细胞膜(表面积)来决定物质的交换量,若细胞膜的功能不能满足需要,生长就只能停止。

所以从数据计算的结果去分析能否满足这些需要,就能说明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2.人的身体中大约有20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形态各异,功能也不同,但是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却一样多。

你知道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吗?

剖析:

人体的20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都是由同一个细胞即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形成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的染色质,变为明显可见的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每个细胞就获得了与分裂前的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

所以,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

要解释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相同数量染色体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

变化的特点是数量经过复制而倍增。

其次要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是散乱的丝状物质,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个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最后还要了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配到产生的新细胞中。

只有理解了上述这些变化、关系等问题,才能正确解释其中原因。

议一议

问题: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细菌就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的。

假设一个人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条件正适宜,细菌每30分钟就分裂一次,在没有洗手等情况下,4小时后细菌细胞分裂了多少次?

他手上的细菌数目又是多少?

这是一道计算探究题。

首先要计算出分裂了多少次,其次要知道分裂一次,细胞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