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471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docx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比表格版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

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注意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确定课程理念、设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为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服务。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以初中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的成长服务;从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的发育奠定基础。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加工。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要求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要素。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

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序调整为:

1-3-4-2-5-6-7)

●热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前后顺序有变化)。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前后顺序有变化)。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崇尚)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有权利与责任意识,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有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

(二)能力(顺序调整为:

4-1-2-3-5-6-)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积极能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选择与处理的意识与技巧。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理解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必要性,领会法律的意义,遵纪守法,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国策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初步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

(一)认识自我成长中的我

目标: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心理的美好与烦恼。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1.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了解自尊、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并和老师一起分析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组织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

(二)自尊自强

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前后顺序做了调整)

2.2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前后顺序做了调整)

2.3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2.1-2.6的顺序调整:

1-3-5-6-2-4)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设计形式多样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以增强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三)权利与义务

目标: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2[改为3.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3[改为3.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部分内容并入3.2)

3.5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部分内容并入3.2)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财产问题不是重点)

3.7[改为3.4]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增加:

3.5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

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讨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理由。

就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进行讨论。

搜集因侵犯学生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并讨论学生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一)交往与沟通

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养成诚实、热情、开朗的性格。

1.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把握尺度与原则,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了解老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勇于创新的品质。

1.7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以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体会学校幸福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说明当时自己和父母的表现、感受,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左边内容的顺序调整为:

5-3-2-1-4-6-7

(二)交往的品德

目标: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亲子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3关心和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与人为善。

2.4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2.5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与上面重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公共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交流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它方式来化解矛盾。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以诚信为题展开讨论。

(三)法律与秩序

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意识。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3[改为3.2]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知道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3.4[改为3.3]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加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或:

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

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或:

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题活动。

搜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受到法律处罚的案例,说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前后顺序有调整),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4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5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树立发展与稳定的辩证意识。

2.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2.5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顺序调整:

3-4-5-1-2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

就“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

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三)学法用法

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与原3.5合并)

3.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3.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4懂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或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或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班级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并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搜集相应的案例,讨论和说明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

结合本地实际,以生活中的案例,讨论和说明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本地实际,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与自信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了解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意义。

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