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60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

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

(预设:

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

预设:

A色美:

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

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过渡:

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

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

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

脚的样子:

位置、形状、颜色。

预设:

位置:

长在茎上。

形状:

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

嫩红的。

2、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

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

3、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4、过渡:

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

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

C演示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

师朗读给以提示。

师小结:

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问: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5、过渡: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生分句读。

交流: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6、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段)

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齐读这两段)

3、理清顺序,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再次欣赏课文录像。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学科:

语文

2、课时:

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植物的审美意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植物的审美意识。

三、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激发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笔和画纸

四、教学方法: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

这个重难点要突破,让学生充分了解,用讲授法或其它教学方法来完成可能难度会很高,而且时间也会很长,唯有选定直观性的图片观察法和动画演示法。

在本课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XX收索,收索了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长大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及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亲身感受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出示词语。

生:

认读词语。

师:

请同学们回忆:

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

同学们,这两位同学读得怎样你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继续指名)

2、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课文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两部分。

(板书:

叶子、脚)

3、师:

我们来看一看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XX搜索】爬山虎的刚长出的叶子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文怎么写的呢,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4、师:

书上说爬山虎长大的叶子怎样【XX搜索】爬山虎的长大的叶子的图片(新鲜)新鲜这个词我们常用来形容什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造句看看(学生造句)课文里用这个词形容颜色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在告诉我们叶子的什么

师:

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板书:

叶尖朝下、铺得均匀)

5、(出示)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一阵风吹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拂过”和“吹来”进行比较指导,)

师:

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出了静态的美,进而写出了动态的美,下面同学们听老师读这段话,谁能读得比老师还好。

(二)、学习(3、4、5)段

1、师:

这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了爬山虎的样子,谁能来说说。

(非常细、像蜗牛的触角)这都是你们观察到的,现在咱们来观察它脚的样子

【XX搜索】爬山虎的脚的图片

你们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上,形状是怎样的,看一段文字。

(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也是嫩红的。

师:

请大家看这段话如果这样写你们看好吗请你们轻声地把这两段读一读,比较一下,体会一下“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伸出细丝,也是嫩红的。

”(学生讨论)

2、汇报发言。

3、师:

大家看作者不仅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准确、生动对吗让我们一起

来读读作者的这段话。

(学生齐读)

4、师:

爬山虎的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会爬墙。

(板书:

爬墙)谁愿意读一读,看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指名读)

6、师:

现在老师让大家观察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注意它在向上爬的过程中脚有什么变化。

【XX搜索】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师:

谁观察到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变成了小圆片,那小圆片把它的茎拉了一把。

师:

它的细丝刚一触到墙的时候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小圆片了。

师:

它变成小圆片对它的脚向上爬起什么作用(它会巴住墙,不容易掉下去。

师:

在墙上巴的怎么样(牢固)

师:

大家再看,当它的细丝触到墙的时候,它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什么(再演示一遍课件)

师:

还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脚原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

师:

它的脚由直变弯,它的茎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视频)【XX视频】师:

它的茎被它的脚拉了一把,长了一块,爬山虎就是这样往上爬的,大家仔细想想,请你再次思考,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一边说一边画出爬山虎是怎么向上一脚一脚爬的。

(全班同学讨论)

7、指名同学到黑板前边画边说。

(老师的指导)

8、师:

作者通过连续不断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因,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段话用笔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来。

(触、变、弯、拉、贴)

9、师:

同学们说的很准确,那谁能看着老师的屏幕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同时用上这几个词,它做哪个动作,你说哪个动作。

师:

好,大家把你手中的练习纸拿出来,你看看,老师都让你们填的是什么词(动词)“爬山虎的脚触到墙使它紧贴在墙上。

”教师指名读,要求:

动词要读得重一些。

师:

大家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触”字换成“贴”,你们看好吗

生:

“触”字表示刚碰到墙,而“贴”是碰到很久了。

师:

“触”字触到墙就变成小圆片了,说明速度快,“触”换成“贴”不行,那“巴”换成“贴”好吗

生:

“巴”是特别有力,而“贴”没有力气。

师:

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词很准确,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换成比喻句的形式来说一说。

(三)学习(6)段

师: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脚一个有趣的特点,谁来读最后一段。

(指名)师:

这段介绍它的什么特点

师:

从哪个词看出牢固(休想)

师: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三、归纳写作方法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观察仔细,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按顺序,具体描写)

四、观察植物并练习写作。

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六、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

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

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

“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

”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

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

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新的课程理念,给了我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我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辽宁省学校:

铁岭县新台子中心小学姓名:

余晓光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通信地址:

辽宁省铁岭县新台子中心小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

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参加教师培训,我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虽然在这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

平时的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

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

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使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

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篇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任汝清

教学简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课前我布置了观察任务:

(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

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均匀、漾起、嫩茎、空隙、痕迹、拂过、休想、叶柄”

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

三、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精当的语言把它描写清楚的。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屏幕上的画面,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

(边看画面,边背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

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

但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那同学们能不能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请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五段,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直奔重点段,精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读了三——五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认真读就一定能解决。

先在小组内把刚才你读书的结果交流一下,等会儿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向大家汇报学习情况,可以画一画、做一做、背一背、写一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这几段(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三——五自然段)

3、分组汇报学习结果。

相信同学们通过共同学习都有收获。

我们各小组分别利用画、背、做、写等方法学习了写爬山虎的脚的几段,下面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汇报得妙。

现在我们就开始汇报吧。

各小组推荐代表上来汇报。

汇报第3自然段(可以用画的形式汇报):

①读了第3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②出示句子投影: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③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④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⑤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⑥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⑦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汇报第4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②听老师范读,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③多媒体显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④用“▲”划出写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触--→巴--→拉--→贴

⑤齐读

⑥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⑦指导朗读

⑧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⑨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⑩谁能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汇报第5自然段:

①请生朗读。

②说说从这段读懂了些什么

③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三)总结后三段,学习写作方法

1、学了3——5自然段,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它的特点的吗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作者特别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观察认真细致,才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写得这么详细具体,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2、同学们,学完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自由谈体会))

(四)质疑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篇三: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实录[1]

让人文精神在语言文字中闪光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理念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精讲课文。

作者叶圣陶老先生用细致的观察和形象的描绘让静态植物爬山虎充满了勃勃生趣。

那么,怎么设计才能讲好这节课呢

我首先看了阅读提示中布置的自学任务,也仔细地看了本课书后面的思考练习。

阅读提示中的自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找到文中写“爬山虎脚的段落”,后面的思考练习要求学生将“2-4自然段背诵下来”。

我意识到课文的学习重点在“爬山虎脚的分析”和“第二自然段叶子特点的分析”两个方面。

于是,我逐步确定了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研究“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如何爬的内容。

教学重点确定后,我又阅读了几遍课文,思考如何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

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叶老先生写“爬山虎的脚”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比喻手法上。

当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点都确定后,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名作《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都冒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呀

生:

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生:

我想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小老虎吗

生:

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生:

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

同学们的问题不仅提得好,而且体现出你们会思考。

那么下面你们就打开

书,找找答案吧。

如果找到了就在书上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一会请你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开始自由读书,老师游走学生之间,看学生勾勒的语句并简单问问为什么勾勒下来的原因。

学生谈收获开始,老师提醒学生说话要有理有据,让文中的句子帮你说话:

生a:

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文中说到“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师:

对。

这句话肯定的告诉我们爬山虎有脚。

生b:

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文中说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

对。

这句话点明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什么

生:

位置。

生c:

老师我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书中写到“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见爬山虎是植物不是动物。

师:

对,你的分析很正确。

……

师: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收获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真为你们高兴。

下面我也出一个思考题:

请你们再读读书,看看文中的哪个段落会引起你新的发现和思考

(学生再次读书,寻找新的问题。

生:

老师,为什么作者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它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关系师:

这个问题提得好。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二自然段,你们把这段读一读,看看写了叶子的什么特点

【以上这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提问的第二个层次:

深入读书,挖掘深层问题。

从第一个层次:

看题目提问,继而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探究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的教学思想。

从揭题开始,教

师始终都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思考。

实现了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学文、质疑、解惑都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这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教育思想。

生:

我觉得这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嫩红的。

文中这样说到“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老师板书:

刚长出来嫩红

师:

这是叶子刚长出来的特点,不过作者更加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你们看颜色有变化吗

生:

长大了的叶子很绿。

文中写到“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