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662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docx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专题四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电视新闻节目究竟能不能策划?

对此业界有着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新闻节目一旦进行了人为的策划就偏离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我国新闻节目是宣传手段的一种,为了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精心的策划是可行的。

电视新闻节目能不能策划?

首先要区分两组概念

新闻与宣传

狭义宣传:

是指党和政府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措施,需要媒体配合向民众解释、说明。

广义宣传:

是指所有的新闻报道。

它们都有改变和影响受众思想,心理和情感的企图,并通过带有议程设置目的的报道促使他们按照宣传者的意志行动。

新闻是客观的,宣传是主观的,如何把二者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就要通过“把关人”机制和议程设置机制

新闻策划与新闻造假

新闻策划内涵:

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策划。

(新闻策划是在不改变基本的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方式、形式等的策划。

例如:

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专题类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策划;访谈类新闻节目演播室策划,嘉宾策划,话题策划;电视直播节目中整体策划和构思。

新闻价值的组成:

一是新闻信息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实质影响

二是人们对这种实际影响的认识

由此新闻信息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对客观事实的观念性陈述,二是对所含新闻价值的理念性判断,两者不可或缺。

因此,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并非否定新闻的真实性:

因为报道者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分析判断客观存在的事实,再据此决定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

同时,策划和组织报道的本质意义在于报道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新闻传播获得报道者所期望的效果。

新闻需要策划的背景

由于现代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不段更新,就电视来说,受众对信息需求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受众强烈的参与意识逼迫电视人重新选择报道方式,改进报道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策略。

从国内外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各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断涌现。

而且各类型的新闻节目在节目要素、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将按照新闻节目的分类来论述电视新闻的策划。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

消息类节目的特点:

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

以消息为主,辅以连续报道、新闻点评等节目样式。

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也是电视台最为常见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

这类节目也因其内容的广泛包容性被称为“综合类”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经常安排在整点、半点播出。

2003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每逢整点都会有综合类新闻节目的播出,使信息类新闻节目无论是在播出信息量还是在时效

7月17日,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

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

》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传播。

在更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下,“史上最恶毒后妈虐童事件”被广泛传播。

【真相】7月24日,江西省鄱阳县公安局向公众通报了丁香小慧被虐事件情况权威调查通报:

现在事实已查清:

一、陈彩诗没有虐待丁香小慧的行为;二、丁香小慧体表初始伤是自己跌倒造成的。

【点评】事实上,“后母虐童事件”的真正黑幕根本没有揭开,其诡异之程度,令任何一部好莱坞悬念电影都逊色不已——整个事件的背后操纵者究竟是谁?

最先在网上传播“恶毒后妈”的神秘发帖人是谁?

为何江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还未播出的镜头却已全部上网,而且截图异常清晰?

丁香小慧为何要撒谎……

当然,“炒作”能够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一个有一定水准、在受众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媒体一定不是靠“炒作”取胜的,甚至不需要有多大的传播范围。

如近年来一个小小的半岛电视台,在世界范围内造就了极高的知名度,原因就是其报道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坚持自己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美国、英国政要的访谈还是极端恐怖分子的讲话,都予以发布。

当然,新闻具有不可回避的舆论导向性。

所有的媒体都难以回避其所代表的阶级发言的实质,同时媒体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所以媒体往往会对新闻事实和报道分寸加以选择。

但新闻必须客观公正,才能有公信力,有生命力。

(2)编排

编排是将所有本不相干的信息进行有机串联,使之最终成为一个节目整体。

成功的编排能凸显节目个性,并形成整体的传播效果;反之对单个的出彩的新闻由于没有恰当的编排,整个节目也是散沙一盘。

因此,新闻节目的策划就经常具体落实在编排上。

体现重要性

一般来说,新闻按其重要性依次次排列的做法曾经被各电视台广泛采用。

这对观众来说是有益的,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收看到所有重要的新闻。

如头条的选择是综合类新闻节目编排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犹如报纸的头版,它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收看趋势。

特别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从电视获取信息也已经不是受众的唯一选择,对于综合类新闻节目来说,精心挑选的头条还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有效手段。

因此在节目编排时应对头条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头条的选择和节目定位又密切相关。

《新闻联播》定位国内,头条多是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或重要经济报道。

省级台如《江苏新时空》则定位于江苏,头条是来自省内的重大新闻。

凤凰卫视定位与两岸三地、面向世界,因此《时事直通车》头条的选择以新闻的重要性作为标准,少了具体地域的限制。

同时,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和观众的兴趣点也是影响头条选择的重要因素。

如当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失事时,《新闻联播》就将这条国际新闻放在了头条。

除了要考虑内容的重要性,目前编排要考虑的还有新闻报道的播出次序对受众整体收看的意义。

对电视台来说,重要新闻结束后他们将面临流失观众。

因此,一种新的编排方式出现了,它除了将头条以外的重要新闻散布在整个节目中,并在内容提要理予以介绍,给观众以收视期待。

这样能持续调动观众的热情,锁定观众。

如央视体育频道18点整的《体育新闻》,节目将当天的重要体育新闻按类别(足球、篮球、网球、田径等)散布在节目中,体育迷要想比较完整的看到所有的赛事报道,就只能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锁定《体育新闻》了。

在进行综合类新闻节目的结构策划时,各电视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选择适当进行调整。

如《新闻联播》主要面向国内观众,所以国内要闻分量较大,文体、国际新闻的内容则相对较少。

《中国新闻》是国际频道的新闻节目,因此国际新闻的信息比较详尽,此外还增加了对国际重大事件的述评。

而对于省市台来说,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内容又要进一步压缩,以重点突出本省(市)内的新闻。

体现节奏

一般来说,综合类新闻节目时长大多为30分钟,大时段新闻信息的堆积,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观众收视疲劳,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线性播出,也不方便他们有选择地收看。

因此,综合类新闻节目一般会将节目分为几个板块,不同性质的内容往往会集中在不同板块中播出。

如《新闻30分》由国内新闻、文体新闻、国际新闻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不同的版块之间,《新闻30分》、《新闻联播》都采取了插播一个小片头的方式,使节目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而不给相应的版块命名。

也有个别的节目是60分钟,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新闻60分》,由于其超大容量的内容构成,于是节目中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综合要闻”“国际新闻”“财经报道”“综艺在线”“体育时空”等。

3.节目风格

同样是综合类新闻节目,节目风格可以有着明显的差异。

《新闻联播》严肃,《新闻30分》明快,《南京零距离》贴近、平和。

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传播效果。

在进行节目风格策划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前面提到的编排理念,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新闻报道的形式

新闻报道的形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节目风格的确定,如果在前期策划中确定了节目的风格,就意味着相应的新闻报道形式的确定。

《新闻联播》每条新闻处理都是中规中矩,格式严谨,这些新闻的组接,最终形成严肃风格。

《新闻30分》报道形式多样:

记者暗访、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并安排一定数量的趣闻轶事的报道,形成了轻松明快的风格。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台的综合类新闻节目则注重新闻报道的口语化,以唠家常的方式播报新闻,形成了其“贴近”的风格。

(2)播报时段

节目播出时段的不同,意味着潜在观众群的不同,从而也会影响节目风格的定位。

早晨一般是上班族——听电视鲁豫《凤凰早班车》“说新闻”

上午多半是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娱乐休闲、老年节目

中午多半是上班族休闲——边看边休闲,节目风格轻松明快《新闻30分》

晚上是中老年观众——严肃、正统《新闻联播》

晚上十点以后是新闻节目的有一个黄金时段,这一时段在以前是被各电视台所忽视的。

近几年,各电视台都加强了十点档新闻节目的制作力度,如央视《晚间新闻报道》、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

这一时段的观众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的上班族,他们此时需要大容量的新闻节目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因此这一时段的新闻要简短明快、信息量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播出时段的不同决定了节目风格的选择。

因此在前期策划中确定节目风格时,就应考虑节目的播出时段。

(3)播报者

播报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和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主播。

播报者的风格与形态也是信息类新闻节目策划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也是节目形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播音员是公众形象,是节目的直接代言人。

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李瑞英、张宏民等端庄大方、体现出大家风范;《南京零距离》的主播“光头孟非”极具亲和力,给人以“邻家大哥”的感觉。

再如《新闻30分》在筹备阶段的时候来北京广播学院挑选主持人,他们的要求是形象清新、声线明快,最终选择了郎永淳,这和《新闻30分》的节目风格也是一致的。

而曾经担任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主播胡紫薇,创造了流行一时的紫薇播音语式——准确、机灵、干净利索,这其实也是《北京特快》节目整体风格的体现。

隐形采访

涉及个人的隐私权问题的主要在于群众关心和普遍存在两个原则上,策划者如果不得已需要动用隐性采访,首先要清楚以下几点:

(1)被采访对象有没有违法,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但是不保护犯罪。

以通过隐性采访报道的强奸案为例,违法者原则上应该可以报道,但受害者没有违法,其姓名、住址就不宜报道。

(2)被采访对象是否公众人物,就享受隐私权的范围而言,公众人物要明显小于非公众人物,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一些党政高级官员的隐私,一般都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加强对他们的监督也是理所当然的(3)采访场合是否公开化。

如果采访场合是公开的,尽管采用的是隐蔽的采访手段,报道不应该被视为侵害隐私权。

根据《宪法》第39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如果秘密闯入私宅进行偷拍偷录就会被认为是违法。

《焦点访谈》在2001年1月至4月,正好是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播出的《违法收缴违民心》、《触目惊心注水肉》、《谁给私盐开绿灯》等通过隐性采访制作的节目,不仅符合了“三原则”,也没有侵犯个人的隐私,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问题迅速的得到解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可见,选题的策划是必要的。

隐性采访时还要注意不可泄露国家机密,我国《保密法》第20条规定:

“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采访策划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现场画面和同期声,需要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策划出最佳采访方案。

隐性采访中,采访策划一是为了降低危险度,二则是避免发生侵害隐私权的官司。

要做到后者,关键的是要注意两点:

首先,充分准备好特定的隐性采访工具,经常使用的包括微型摄像机、无线话筒、超长焦镜头以及记者的乔装工具等。

《国家安全法》21条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这就是说,隐性采访只能使用专用的新闻摄录设备,而不能使用专用的间谍器材。

其次,采访前最好先与当地的公安、工商、海关等相应执法部门联系配合其行动,更能从法律上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值得一谈的就是涉入式隐性采访中,记者也可以以普通人的面目出现,或者含糊其辞地以一些人人都可以具有的身份,例如过路人、顾客之类来掩盖记者的真实身份。

但是记者假冒身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警察、法官、检察官、工商、税务、军人等身份、职务是国家法律规定不得假冒的,如果假冒要负法律责任的。

而且,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更不能违法,比如暗访社会色情服务问题时,就不能亲历“三陪”后再进行报道,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但是同样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评论类新闻节目

评论类新闻节目——就新闻事实发表评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

报道某个事实,通过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舆论。

典型《焦点访谈》

评论类节目策划重点体现在以下四点:

选题、节目形式、评论员、内容——思辨

1、选题

评论类节目,表达偏于理性,因此要求选题必须有吸引力,否则将会造成节目的枯燥乏味。

从选题范围:

1抨击腐败现象和社会阴暗面——吸引力强

2衣食住行、子女教育——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性,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如衣食住行、子女教育)

从展开评述的可行性看,越是错综复杂、难辨是非的选题,越具有辨析的价值。

评论节目的选题范围大致有以下四类

弘扬提倡的——主要是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重在正面表述;

解疑答惑的——对一些新鲜事物或国家的政策法规的阐述;

批评监督的——针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评和监督;

社会警示性的——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焦点访谈》选题标准分析:

政府重视:

强调选题的政治标准和操作性。

往往是政府重视的选题,才能够在报道之后,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在这样的选题中,媒介议题与政府议题在报道中得到统一;

群众关心:

作为新闻报道贴近性的一个体现,是此栏目获得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一个基础;普遍存在:

是新闻报道选题典型性的一种体现。

舆论监督节目要让“二老”满意。

所以焦点访谈的那只眼睛是三方力量的汇聚。

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一方是民意,一方则是以媒体经营为代表的具有强烈使命感和改革意识的知识分子。

06年8月1日生死五小时社会呼唤能工巧匠理论热点面对面“欣弗”问题出在哪儿如此“就业”“草帽书记”的百姓情怀塌陷引发特大煤矿事故腾飞的海峡西岸一痛再痛“奥美定”超强台风“桑美”来袭树立干部选拔的正确导向中了土豆,毁了草原不该垮的水库山西运城乙脑疫情防控纪实这里还在卖盗版打盗版,出重拳冲在一线的新闻记者丧事上挑起脱衣舞沉重的门票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警惕肺结核新技术扮靓新媒体好人林秀贞今年天气怎么了被套取得天保工程资金松花江防控污染最新情况村里来了博士团警惕药品不良反应如此迎接参观团汽车抢行,列车脱轨“无红包医院”调查晒私盐,损公利问题炉子何以出炉吃药吃出了“毒”瘾北京奥运,备战反恐创“四好”班子促国企发展07年3.4——3.16两会县乡财政脱困关注社会保障问题1养老保险2残缺的社会保险世博会向我们走近屡叫不停的污染关注社会保障问题3“明星企业”的社保黑洞4招聘会上社保难求共享欢乐

《焦点访谈》在2001年1月至4月,正好是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播出的《违法收缴违民心》、《触目惊心注水肉》、《谁给私盐开绿灯》等通过隐性采访制作的节目,不仅符合了“三原则”,也没有侵犯个人的隐私,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问题迅速的得到解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可见,选题的策划是必要的。

批评监督性的选题最具有吸引力,也最具思辨性,所以迅速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他们也采取了和《焦点访谈》相似的选题原则。

但是不少台在经过一段时间热播以后(选题多为事先储备)却突然发现,真正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异常艰难,最后很多节目由日播改为周播,甚至有的最终只能选择停播。

实际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批评性报道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尤其突出,甚至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制作播出。

往往,事件本身的错综复杂性使问题的解决,是只具有监督功能的媒体力所不能急的,中央台尚且如此,更何况省市级地电视台。

另外一方面是出于社会效应的考虑,如果只是批评报道,不但不会帮助实际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因此,批评性报道应把握适度的原则。

评论节目应该做到既要鞭挞不正之风,更要讴歌新风尚,既有重大事件的述评,也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一哄而上,“骂”字当先。

评论节目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刻理解国情和民情,把握政策,正真——解疑答惑,引导舆论。

2、节目形式

评论类新闻节目形式多样: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评论—《焦点访谈》

主持人+专家—新闻访谈—《国际观察》《时事开讲》

多人共谈—杭州电视台《加入我是人民代表》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

在进行评论类新闻节目的策划时,应根据节目意图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的电视评论形式灵活,短小精悍,倾向性强,适合事件挖掘,可以作为新闻报道后续或补充。

对一些大是大非的新闻事实进行述评,适用于社会对这些新闻事件的是非判断基本趋同的事件。

主持人作为公众的代言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引导舆论。

主持人+专家的新闻访谈,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在这类节目中,专家们可以针对一个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大,或分析新闻背景或展望事件的发展趋势。

央视《国际观察》水均益+几位专家对国际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共同进行分析。

通过专家阐释,为观众释疑解惑,引导观众透过新闻事件的现象看到本质。

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请来军事专家以增强军事专业性与权威性,主持人董家耀和军事专家马鼎盛二人的迷彩服装扮更增添了趣味性。

多人座谈突出广泛参与性,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同观点、阶层、利益、角度的代表,具有贴近性。

但权威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

内容决定形式,确定选题,就确定形式。

《焦点访谈》关注国计民生的选题决定了它的主持人新闻点评的形式。

《国际观察》对于国际重大事件的分析必然要求众多专家参与,而多人座谈的形式也是家长里短的平常事相应。

3.评论员

评论类新闻节目的评论员来源两种:

1节目主持人

评论类新闻节目主持人身兼播报员和评论员的双重职责。

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主持功底,更要求其具有解读新闻事件的专业眼光。

在节目中能有效的引导专家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评述。

水均益——新华社编辑、记者,中央台战地记者采访过安南、普京、克林顿、布莱尔、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阿拉法特、卡尔扎伊、基辛格等国际著名政治家。

②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国外一些电视台有自己的专职评论员,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他们便及时发表评论,在观众中很有权威性。

目前国内的电视界也正逐步出现专家型的评论员,但专职的很少,往往是由电视台邀请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节目的制作,在人选上相对固定。

《中国播报》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和军事问题专家张绍忠,他们或许没有新闻从业的经验,但他们对于本领域的了解可以提升节目的权威性,让评论变得专业而透彻。

因此,评论新闻节目策划时,一方面要寻找一位高素质主持人,一方面要建立与专家评论员的联络机制,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事件时能迅速联系到相关专家,或进行采访或来到演播室担任节目评论员——有助于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节目权威性的树立。

4.内容思辨色彩

电视评论要考虑叙事、采访、评论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思辨性,让观众在生动的形象背后看到深刻的道理,这是评论类新闻节目策划的根本所在。

①用事实说话,图文并茂

新闻事实部分包括:

新闻事件的现场资料、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讲述、记者的现场报道

前期采访应结合论点获取具有说服力影像资料

②述评结合,分析画面

述——画面和背景的一手资料,现场画面和背景资料与评述的有机组合最终可以产生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述”是为“评”服务的,“评”是主体——根本。

评论节目应“用事实说话”的同时,加强主持人、评论员评论的力度,要评得准、狠、精彩,真正做到“述”与“评”融合、纪实性与思辨性结合,角度多样,且最终观点鲜明。

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包括背景、分析解释、归纳预测与评论。

深度报道的使命、作用和意义:

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详细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

《新闻调查》《社会记录》

1、选题

①热点

社会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收视率的保证。

社会热点成为报道选题——体现出选题价值。

其实在电视台或网络媒体的新闻中,观众对热点新闻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深度报道带来是对热点事件的全方位展示,是对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背景的系统报道,故事性强,富于悬念,具有一定深度。

如:

《新闻调查》推出“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在其他电视新闻已经报道很多了,但是这两期节目的收视效果还是很好。

2难点、疑点

对于社会“难点、疑点”的阐释是深度报道的优势,而且这也是深度报道的社会责任。

比如:

政府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民主选举、国企改革、惩治腐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等等问题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疑点”,也是老百姓急于了解的新鲜事物。

[新闻调查]看病难

·[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常死亡

·[新闻调查]天价医疗费

·[新闻调查]开平违法批地案调查

·[新闻调查]温岭黑帮真相

·[新闻调查]国资流失之谜

[新闻调查]黑哨内幕

[新闻调查]“问诊”京藏高速大拥堵

③故事性

深度报道要求内容有深度,而要有深度,必须有一定的节目长度来保证。

实际上对于深度报道来说,一期节目就是讲述一个故事,因此要想在较长的时间里锁定观众,故事自身必须居于很强的故事性。

《新闻调查》的选题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社会记录》——强调故事性

选题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凡人小事,事件新奇曲折,故事性强。

《社会记录》是一个讲故事的栏目,一个描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的栏目。

每晚《社会记录》提供的可能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凡人小事;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都是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十三级大风》

“娱乐化”也是新闻表达中非常敏感的问题,从选题和表达的原则上讲,新闻内容不可“娱乐化”,但其富于趣味性的表达效果却不该回避“娱乐化”的“故事性”内涵。

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可以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如《文涛拍案》——故事化的深度报道

2、调查方式

深度报道都是对事实的本质进行理性的揭示。

“挖掘深度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

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

”——孙玉胜: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版

深度报道对事实的占有是通过在新闻现场的采访获得的,“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新闻调查》的片头语,强调了记者在现场调查采访的重要性。

要想了解事件的真相,必须深入采访,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才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最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如《看病难》:

1、是否真的难,采访来自不同地方的病人,内蒙、安徽;提着箱子,几点来排队,看病容易么,来了几次了。

住在哪里?

票贩子,等等。

2、同仁医院的副院长,原因,医院的数量的增加,看病人数的增加;采访出诊的专家,工作的常态;3、附近的普仁医院,门庭冷落,采访院长;体育馆路医院,采访院长,医院的生存,人才的流失。

4、采访路人,是否会到体育馆路医院,原因,药品的短缺、设备、医疗水平,或随大流。

临床经验。

结论:

竞争压力。

5、对体育馆路医院院长的采访,社区医院的优势,人群就医观念。

大病进医院,小病去社区。

不同级别的医院能解决什么问题。

冠心病、高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