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7991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docx

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

成都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AB卷)

  内容预览:

成都市2019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题一

语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100分,B卷5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qiǎo)然潜(qián)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B.有时流到很逼狭(xiá)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zhé),极其险峻。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C.使人想起:

晦(huì)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ì)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郧落了。

但他是永生的。

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着作,还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B.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姿睢而生活。

D.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惯通。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学生过于强调自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不讲责任,教育他们志存高远,懂得感恩,自觉奉献,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B.近日,一些网友疯传美国校车PK悍马完胜的新闻图片,甚至有不少人说“北美校车比装甲车还坚固”、“撞毁悍马轻而易举”,其实,这多少有点夸大其辞。

C.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夸夸其谈如行云流水。

D.因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妄曰:

?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长,这里指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偏爱

C.时时而间进间:

按时间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

没有,没有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以美于徐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

B.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C.邹忌的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D.学了这一课以后,让我们感到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第Ⅱ卷(其它类型题共82分)

三、诗文名句的翻译与积累(10分)

7.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分)

8、用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2句)(2分)

①,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②关关雎鸠,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在杜甫的《春望》和韩愈的《早春呈张水部十八员外》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9-12题(12分)

草原不都是绿色的

刘夙

⑴曾经有朋友去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旅游,回来之后气愤地说,当地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草原根本不是绿色的,而是枯黄的一片。

这也难怪,很多人印象中的草原,就是漫无边际的一大片绿色,牛羊像珍珠一样点缀其间。

显然他们不知道一件事:

一年中充其量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草原才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色;在其余更漫长的时间里,草原并不是绿色的。

⑵以坝上草原为例,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

雪化后,草才开始返青、生长;五月中下旬第一批野花开放,标志着草原恢复了生机,这时,绿色才如人所愿地铺满大地。

六月至八月是坝上最美的季节,但进入九月后,大部分的植物已经完成了当年的生命周期,又渐渐枯黄了。

这种枯黄的面貌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直至冬雪再度降临,草原再次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成白茫茫的一片。

因此,单论时间长短的话,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

⑶在枯黄和被大雪覆盖的季节,草并没有死。

它们只是放弃了地上的部分,但地下部分还顽强地活着,通过休眠挨过漫长的冬日。

这些借以越冬的草的地下部分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针茅、冰草等丛生禾草以缩短肥厚的茎基越冬,羊草等根茎禾草以细长的根状茎越冬,葱类、山丹以球状的鳞茎越冬,等等。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植物完全死亡,靠种子越冬,不过它们在荒漠性不强的草原上通常不占主要地位。

⑷如果说冬季的严寒造就了草的越冬本领,那么气候的干旱则使草能在草原上占据优势。

一些针叶树也可以耐受严寒,如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它们构成了西伯利亚广阔的森林。

但是庞大的身躯使得它们再怎么想办法节约用水,也还是不可避免要消耗大量的水分。

因此,在草原这样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乔木难以生存,灌木通常也很少(荒漠草原例外);在森林中屈居第三位的草于是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⑸不过,今天广阔的欧亚草原实际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可谓是相当年轻的植被。

两千多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末,气温普遍比今天高,气候也普遍比今天湿润,欧亚大陆中部在当时还是森林,许多在今天只能见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树种,当时都能在那里茂盛地生长。

但是在早第三纪结束,晚第三纪开始时,地球“变脸”了,这片地区的气候逐渐由暖湿向冷干发展,森林也就不得不节节败退,最终撤离。

青藏高原的隆起,更是加剧了这个过程。

到五百万年前的晚第三纪,欧亚草原和其他地区的草原均已大为扩展,由此使哺乳动物中的偶蹄类也广为扩散、分化,一举成为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型之一。

进入第四纪,全球气候更趋干冷,于是在草原的中部又出现了荒漠,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欧亚草原带东部随经度从草甸草原经干草原、荒漠草原逐渐变化到荒漠的地带性景观。

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冬季的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风,以及总是干燥得令人郁闷的空气,造就了夏季草原绚烂而短暂的美景。

草原,就是这样的一个残酷和美丽完美结合的世界。

(选自《青年文摘》)

9.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1.第二段中“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

”中的“一般来说”“几乎”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12.结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五、作文。

(60分)

14、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江城子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

(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②《本草》:

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

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

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着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

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佑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

删除。

⑧历三十年: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

表多次。

⑩厘:

订正。

⑾出产:

产地。

⑿成:

完成。

⒀遽(jù):

突然。

⒁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

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

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

喜欢

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

或者

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

不久

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译文:

5.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4分)

答:

三、名着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着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着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其内容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拴车人气的洋车夫。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7.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A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A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本故事节选自(书名)A是(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8-11题。

(18分)

注意!

段落前加上序号带扫帚的小鸟

迟子建

①去年冬天,老天也不知有什么喜事,把大兴安岭当做了欢庆的道场,每隔七八天,就向那里发射一场礼花般的雪花。

我在哈尔滨,一早一晚给母亲打电话请安时,她常常对我说:

“咱这儿又下雪了!

”她从来都用“咱”来形容我自幼长大的地方。

②她最初报告雪的消息时,语气是欣喜的;可是后来雪越来越大,她就抱怨了。

她足不出户,可她的儿女们要上下班,雪天行路的艰难,她是知道的;而且雪来得频了,寒流入侵,室温开始下降,这对于腰腿不好的她来说,实在不美妙。

更重要的是,大雪封山后,鸟儿找不到吃的,成了流浪汉,一群群地在窗外盘旋。

③我们在故乡的居室,靠近山脚。

山下有河流、树丛和庄稼地,春夏秋三季,它们就是飞鸟的乐园。

鸟儿喜食的粮食和虫子,在那里都可觅到。

想必吃得美吧,这时节的鸟儿,活泼明丽极了。

可是大雪封山后则不一样了,鸟儿可吃的东西,都被掩埋住了!

别看雪花是柔软的,它们一旦形成规模,积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墙,鸟儿尖利的喙儿,也奈何不了它。

④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

自从撒了谷物,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窗前,看外面的小米是否还是原样。

⑤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

“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

飞来飞去的,也不知低头看看窗台!

你说它们眼睛不好使了,鼻子也不好使了?

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

⑥我在电话这端直乐,逗她:

“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

⑦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正美美地睡回笼觉呢,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

“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

⑧母亲说,天还没亮,她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以为它们不过如往日般一掠而过,哪想到是在享用窗台的小米呢。

⑨打这天起,小鸟就成了我们家族的一员,母亲在电话里,几乎每天都要聊到它们。

母亲说,来吃米的鸟儿的队伍逐日扩大,想必这是它们互相吆喝的结果。

她还虚拟着鸟们之间的通话:

“哎,这家有米吃,快去吧!

”说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鸟越来越多。

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

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

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

母亲豪迈地说:

“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

多年以前,姐夫喜欢张网捕鸟。

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铰了它们的腿,用盐渍了,油炸吃了。

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

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

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大兴安岭很少有这样的奇寒,连续多日,气温都徘徊在零下四十度。

由于每天早晨开窗给鸟儿撒食,而室内外温差有六十多度,母亲受了风寒,咳嗽起来。

从此后,她撒米时,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母亲告诉我,小鸟儿很胆小,总是天不亮就过来吃食。

等人们起来,它们就无影无踪了。

我说在它们的经验里,居民区里的粮食,都是诱饵,贪吃后往往丧失自由,所以警惕性高。

兴许再过一段,它们白天也会来的。

还真被我说着了,没过多少日子,母亲欣喜地说小鸟白天也来吃食了,它们吃饱了,还在窗台蹦蹦跶跶的,朝窗里望呢。

有一天,母亲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

爱洁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鸟粪,实在麻烦。

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粪,差不离都消失了!

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

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

我说不大可能,因为鸟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

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鸟粪。

母亲感慨地说:

“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

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阳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8.妈妈最初报告雪的消息时,语气是欣喜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她就抱怨了呢?

答:

9.作者整篇文章都在写母亲冬天喂鸟,为什么在第(10)自然段写很多年前姐夫冬天捕鸟?

试分析其作用。

答:

10.这篇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堆起辞藻的痕迹,作者在描写母亲和鸟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纯真,请你选出你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答:

11.小鸟带了“扫帚”吗?

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答:

四、语言运用(12分)

12.新华社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对辖区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执法和市场巡查的针对性、有效性。

(1)未了解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心情况,工商部门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人员发现:

食品安全隐患高残留(农药有毒有害物质)非法使用添加剂使用转基因不注明散装食品卫生问题

最担心的问题40%40%7%1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4分)

(2)临近年底,多个有关食品安全的举措到了集中“兑现”期。

“国办要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年底前将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县级以上政府年底前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年底前出台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各级监管部门推动食品安全的密集脚步,集中考验食品安全体系,全力打造放心食品成为年底各大企业生产经营的空前着力点。

除了这些举措,你认为还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分)

答:

(3)锦江区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区食安办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准备采取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深入社区设点宣传,现在区政府准备在各社区悬挂食品安全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

(4分)

答:

A卷(共100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C

2.B3.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3分)

第Ⅱ卷(其它类型题共84分)

三、诗文名句的翻译与积累(10分)

7、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分)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分)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的奖赏。

8、用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2句)(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关关雎鸠,__________。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斜晖脉脉水悠悠。

(2).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赵翼的《论诗》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四、说明文阅读(12分)

9.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是白色的,六月到八月才是最美的季节。

10.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坝上草原的例子,说明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白色的,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1.第二段中“一般来说,一年的前四个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积雪才渐渐融化。

”中的“一般来说”“几乎”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一般来说”“几乎”这两个限制性词语表明了在草原上多数的时候是这样,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时候。

如果删去,表达就不准确了。

12.结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在草原上,冬季时间较长,而且有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风,以及总是干燥得令人郁闷的空气,这些原因使草原上的草通过休眠挨过漫长的冬日,所以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绿色的。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

答:

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

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

(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

(2分)

答:

往事虽然美好,但已成过去,现在人隔千里关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

苏词以旷达的态度,自我安慰并安慰对方,带有祝愿的意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谢词侧重诉说离情,表达了人不能相见,徒然共照同一月亮的惆怅、无奈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

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译文:

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

5.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4分)

答:

反映其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

【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爱好读医学书,医书《本草》,从神农传下来的药物有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添的药物数量与神农的差不多,唐朝苏恭增加了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加了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这一辈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八十种,当时认为很完备了;但是品类分得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