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79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义工服务知识Word下载.docx

”,老人家觉得被重视了,会高兴很多。

3、尊重老人的习惯:

不要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它物品,比如有老人爱把剪刀、药油摆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

4、不要随便给老人吃你带去的东西:

如糖尿病人要低糖,肾病和高学压患者要控制盐等。

5、在老人院搞活动的离房前的准备:

让老人上厕所;

给老人多准备几张纸巾;

在空调环境下和冬天,要给老人多带一件外套,坐轮椅的带条小毛巾被。

6、时刻留意老人变化,如冷、热、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时作出理。

7、不要嫌弃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关怀备至。

志愿者去敬老院可以做哪些服务?

<和老人们谈心聊天>

这是去敬老院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一般都会通过和老人们聊天,来了解老人情况和让老人了解你

<给老人做个人清洁>

其中包括和老人梳头,剪指甲,洗脸等等

<室外锻炼>

一般建议两个会员陪同,一个做示范,一个做安全保护

<室内锻炼>

在天气情况不佳时,可以在室内,利用器械做锻炼

<行走锻炼>

对于连基本锻炼也不能进行的老人,义工可以搀扶着他们,在室内做漫步行走

<喂食>

喂食时需要非常的小心,以免老人发生噎食,建议只由有经验的义工才能做此项服务

<

和老人一起弹琴唱歌>

对于一些喜欢文艺活动的老人,义工可以和老人一起放声高歌

陪老人下棋打牌>

要求有一定的水平,喜欢此道的老人一般都是高手。

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3、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4、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与老人沟通的原则

亲切胜于亲热

态度胜于技术

多听胜于多说

了解胜于判断

同理胜于同情

理喻胜于教训

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老人的服务技巧在沟通上的守则

1、保持尊重、友善和诚恳的态度。

2、要有耐性,有充足的时间,避免作仓促的解释。

3、在分析老人话语时宜小心谨慎,在老人未完成表达时不能胡乱下判语。

4、避免与老人争辩,因为此举会促使对方沉默不言及趋向自卫。

5、尽量选择较少受干扰的地点与老人交谈。

那么,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1)、态度:

(2)、位置:

(3)、用心交流:

(4)、语言:

(5)、了解情况:

(6)、话题选择:

(7)、真诚的赞赏:

(8)、应变能力:

(9)、有耐心:

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我们与老人接触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安全:

轮椅,老人坐上去时,一定不要让轮椅动而导致坐空,推轮椅动作要缓慢,老人的叫要放好,双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离开扶手的范围!

(2)、老人记性行多数不好,避免问:

(3)、尊重老人的习惯:

不要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它物品,如老人院扶婆婆就爱把剪刀、药油摆在床上,提醒她注意安全就行啦,有一个婆婆爱把钱夹在报纸里等等。

(4)、不要随便给老人吃你带去的东西:

(5)、在老人院搞活动的离房前前准备:

(6)、时刻留意老人变化:

如冷、热、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时作出理。

(7)、不要嫌弃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关怀备至。

(8)、义工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

与老人谈话的艺术

1、如何展开话题在这里的生活习惯吗?

平时有什么活动?

近来身体如何?

2、如何引导出老人的感受?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觉得如何?

你为何这样想?

你是否觉得…….?

3、如何打破老人的沉默当老人讲完时,答以“唔唔”,然后等待老人继续下去。

重复老人最后讲的话或其中几个字,然后等老人继续下去。

与老人沟通技巧(要)

1、谈话要简短,多听少发言,做一定的笔记。

2、在谈话的同时,留意老人说话的语气、表情及非语言上的讯息,为了解老人而听

3、当你不明白老人在说什么,应该坦白询问。

4、运用非语言的方法与老人沟通。

例如:

拍拍老人的肩膀、点头表示认同、握住老人的手等等。

5、给老人适当的欣赏及鼓励。

6、当老人说话时,不要东张西望,宜目注老人并表现出你是乐于聆听他们所讲的事物。

7、在谈话结束后,应就老人所谈的内容作适当的整理,以便在下次谈话时能采取主动并吸取老人所谈的经验。

什么话题不能与老人谈论

家人、儿子女儿、疾病、死亡等,可引导聊些新鲜事、健康积极向上的话题谈论。

令老人反感的语句(不要)

1、命令式“你不要哭”、“再努力些”……会令老人抗拒、逃避、自卫,因为老人们在过去是惯于做主的。

2、说教式“你应该这样”……会令老人羞耻、内疚及不满。

3、争辩式“事实是这样”、“你这样不对”…….会令老人自卫、反驳及不敢坦言心曲。

4、批评式“你自己破坏了”…….会令老人自卑及反抗。

5、分析式“你都是因为怕。

才会这样做”……会令老人愤怒、不安及自卫。

6、逃避式“我们不要说这些了”……..会令老人感到被拒绝而不敢坦言。

7、责问式“你为何不这样做”……会令老人觉得你对他或她不信任、不尊重.

当然了,有很多工作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的,希望大家的应变能力能强一点,也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有更多更好的心得体会与我们分享!

志愿工作者在探访老人前的准备

1、清楚了解此次探访的目的、内容及对象资料;

(需要组织者作些活动的介绍)

2、探访前保持身体健康,心境开朗,维持稳定情绪,并作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付探访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

3、保持仪表整洁

 

二、儿童义工服务能力要求

1、孤儿服务能力要求

注意去的人的亲和度,不要找一些脾气急躁的人去,还有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同情和爱心等,自然一点就好了。

还有就是可以带一些小礼物去,这个看孤儿院的需求,还有小朋友的喜好。

我曾经问过孤儿院的阿姨,她们说小朋友其实都很敏感的,不喜欢外来人表现出很特殊的关爱的。

请微笑面对他们!

主动拥抱他们,孩子们基本都是被遗弃的,缺少关爱,您的微笑会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如果有的小朋友在您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扑上来拥抱你,请不要惊慌,更不要推开他们,拥抱他们的同时用手轻抚后背,并轻声鼓励他们说:

“好孩子,你是个好孩子”。

让他们感受我们的爱,在他们苍白的童年里点缀一丝光彩!

 

一些小朋友因为脑瘫或者身体残疾,样子可能会引起您的不安,您要有心理准备。

您可以带一些小食品,不要带不好咀嚼或者大块的滑的食品!

如:

花生米、果冻之类的,小朋友有可能会贪嘴而卡到喉咙里!

谈话的时候请不要涉及到他们的家庭和父母,以免勾起小朋友伤心的过去

带孩子去的志愿者请注意,参加活动时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孤儿院有些孩子因各方面原因在兴奋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可能会有过激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注意自身安全等。

去孤儿院应该注意的事项

初次参加活动的朋友,不要介意先做一个聆听者,保持微笑,即使不说话也能让对方感受你的善意。

如果你能够很快地进入交谈者的角色最好,如若不能请保持耐心倾听即可。

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快乐~只有你快乐,对方才能感受到快乐。

探访儿童原则:

孤儿院的孤残儿童,没有预约不允许探视,以往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去孤儿院“献爱心”时,带了许多薯片之类的小零食,孩子们看见这些诱惑,就忘记了培训多时的饮食规范,放开大吃,弄得一片狼藉,由于孤儿院的孩子们大多数是因身体残疾而被遗弃,故这些孤残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极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吃药打针,而且还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起居规律。

孤儿院要求听从接待人员的安排,未经许可,不应随意进入婴幼儿房间和孩子的卧室。

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摄影、拍照,不应做与慰问活动无关的事。

与孤儿院的孩子交谈,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个人隐私,尽可能回避和不谈有伤自尊的话题(有些孩子不希望外人知道自己的“孤儿”背景)。

他们有了健全的人格,将来才能融入社会。

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与孤儿接触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问起他们的身世和过去﹐以免再度引起他们的伤心。

2.那些孤儿大都是身体有缺陷的﹐各种各样的都有﹐当他(她)向你扑过来的时候﹐脸上可能挂着鼻涕或身上有点脏﹐大家不要有嫌弃的表情和动作。

3.带孤儿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让他们远离你的视线范围内。

4.在带他(她)玩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牵着手带他们玩﹐也可以教他们一些这种年龄段的相关知识及作心灵上的沟通。

5.可以走路的小孩﹐尽量不要老是抱着他们﹐虽然他们很想我们抱。

6.身上尽量不要佩带首饰﹐像项链﹑耳环﹑戒指或小件物品等﹐因在与小孩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可能会被他们抓到﹐令小孩或本人受伤。

2、服务智障儿童技巧

●认识智障儿童: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 

(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

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

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

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

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

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

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怀孕期间:

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

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

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响智力。

后天培养:

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

应用能力较低;

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

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

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

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

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

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

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

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

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

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智障人士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

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3、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4、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

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5、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各种活动所带来乐趣,亦能发挥天赋的才华,丰富个人生活。

6、工作:

轻度和中度智障人士,若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拥有一技之长,贡献社会。

以下便是一些智障人士能做的工作:

快餐店/餐厅侍应、速递/信差、超级市场仓务、办公室清洁、抹车、精品店/文具店售货,及工厂/庇护工场加工、包装。

事实上,只要获得机会,智障人士也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不致成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智障人士的需要基本上与一般人无异,整体来说,他们的需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般需要:

物质上,他们有衣食的基本需要。

精神上,智障人士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接纳,也需要自我表现的机会,以确立自信心。

同时,他们也需要朋友及群体生活。

学习机会:

由于智障人士学习能力较为迟缓,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及稍长时间的学习机会。

因材施教:

个别智障人士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不但需要公平的对待,而且要按其个别能力而教导,使他们发挥潜能。

志愿者可为智障人士提供的服务:

志愿者可为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包括生活技能、社交康乐活动、提供技术性支持等。

策划及推行社交及康乐活动:

智障人士需要适量的康乐活动,现在在服务智障人士的社交及康乐中心内,可按智障人士的能力,由志愿者协助设计一些体能性、户外或竞技活动、兴趣小组等,使他们能发挥所长;

生活技能训练:

志愿者可为低中度或严重智障人士提供日间训练与照顾,志愿者可在个别训练(如自我照顾、简单家务、实用生活常识)中予以协助;

协助智障人士学习:

志愿者可协助训练智障人士学习职业培训技巧,如运用一些简单的机械或人手操作等。

辅导服务:

志愿者可作陪伴、探访及护送工作;

家庭支持:

了解智障人士家庭的需要及困难,协助转介往其它适切服务;

提供技术性的服务如修理用具、家居清洁等;

社区教育:

以身作则,教导社会人士接纳智障人士;

与智障儿童相处的态度:

客观及正确地认识智障儿童;

接纳他们;

应当作一般人看待和尊重;

提供学习机会,增加其独立性;

适当的期望;

对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

给他们多一点耐性,关怀和爱护。

误解:

智障是会传染的,

事实:

智障是不会传染的,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其性质与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不同。

智障人士有暴力的倾向, 

其实,每个正常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而智障人士的暴力倾向并不比一般人大。

智障人士有时会以大叫,推打东西...... 

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弱。

误解 

智障人士永远要依赖别人, 

不少智障人士都有能力独立。

据一些统计显示,有八成以上的智障人士 

(即轻度以至部分中度智障人士),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但能自我照顾,出外工作,亦可帮助别人。

童服务培训初阶——让孩子喜欢你

●主题一:

志愿者——施与者+受益者

一、 

了解受助者的需要(福利院小朋友一般为5-14岁)

3-6岁 

特征:

主动与内疚

积极去支持小孩从事的智力活动,赞扬与鼓励为主,少一点批评

6-12岁

勤奋与卑逊

主要影响对象由父母过渡至同伴、朋友与学校、老师

如果缺少自信,容易产生自卑感

12-18岁 

认同角色混乱

“自我同一感”开始建立

充满焦虑与不安,多方面的影响综合

容易认同的同时,也容易反叛

需要记住的:

给他最好的,不如给他最需要的

需要的类型:

1)、社会需要:

(福利院/康复中心)封闭、单一的环境;

因此,集体活动变得很需要

2)、家庭需要:

(服务对象多以单亲、孤儿为主)同时,志愿者很多本身是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团队的志愿活动,本身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受益者身份)

二、引起共鸣

打开小孩心扉,寻找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

童年:

志愿者首先要尝试打开你自己的心扉,试着回顾你的童年

一般地,小孩是很容易满足的。

三、关爱与责任

怎样去表达你的爱,需要你付出时间与精力,去持续你的志愿者活动.----付出

建立信任、促进了解,需要时间。

责任:

你不需要带着很多的激情去开展志愿者工作,平静的心态更值得提倡。

坚持很重要,有时,中断会给服务对象带来伤害。

如果你不能坚持,建议你保留他/她内心的宁静,不要轻易去触动他的心弦。

(如果你只是他/她面前一匆匆过客)

沟通技巧

说话简单:

以浅白的字句交谈,需要时应说慢一些或重复;

可尝试请他们重申要点,以确保他们理解交谈内容;

用动作或示范,如身体语言,具体地表达;

用正面意思表达;

勿要求猜度,因智障人士的抽象思考能力较弱;

明确、具体的沟通,给孩子明确的指令。

"把杯子拿过来″,指的是那一个杯子?

要说清楚如:

"在餐桌上的黄色杯子,请拿过来″,这样就具体多了,讯息要明确到能让孩子了解。

计划分工化的活动或游戏:

配合他们的实际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