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8119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

考点54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2017·牡丹江)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铁丝伸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D.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的表面有铜析出

【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产生白烟,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C、将铁丝伸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变成浅绿色,选项说法错误.

D、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的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

2.(2017湖南省永州市,题号10,分值2)下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上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是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

A.根据图示可知,铜片A在空气中加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方法2中现象是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片B的氧化铜又转化成了铜,与A质量相等,但铜片C氧化铜变成了硫酸铜,质量减小,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

3.(2017广安市,题号10,分值1.5)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结合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和酸反应越剧烈,故相同条件下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铝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可以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①说法正确;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不适用于钾、钙、钠)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根据铁能和硫酸铜反应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②说法正确;

活动性强的金属易和氧气反应,故根据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故③说法正确;

铝的活动性比锌强,但铝更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对铝起保护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

4.(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8题,2分)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答案】C

【解析】A由于钢比铝硬度大,铝制品表面常用钢刷擦洗会造成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损坏被腐蚀,错误。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溶液反应使铁桶被腐蚀,错误。

C焊锡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受热易熔化常用来焊接金属,正确。

D钢的含碳量为0.03—2%而铁含碳量为2-4.3%,因此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错误。

5.(2017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题号4,分值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准确规范叙述现象。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的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淡蓝色火焰;

B铝的化学活动顺序性排在铜的前面,能置换出硫酸铜中铜,铜的颜色是紫红色,而不是黑色;

C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2017湖北省宜昌市,题号15,分值1)某同学为了测定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60g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盛有4g该样品的烧杯中(样品中只有铁已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次和第2次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B.第2次和第3次剩余固体中均有铁

C.第3次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3D.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7.5%

【答案】D

【解析】A.第一次加入20克稀盐酸反应掉的铁质量为4g=2.6g=1.4g,第二次加入20克稀盐酸反应掉铁的质量为2.6g-1.2g=1.4g,所以,第一次和第二次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A错误;

B.第三次加入20克稀盐酸,剩余的0.1g固体是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杂质,因此,第三次剩余的固体中不含铁,B错误;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于样品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所以,三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亚铁(FeCl2),C错误;

D.第三次剩余的0.1g固体是杂质,所以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D正确。

7.(2017陕西省,题号11,分值2)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答案】D

【解析】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这是因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A正确;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空气)和着火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B正确;

铝在常温下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铝制品的作用,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C正确;

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并不是洗洁精能溶解油渍,D错误。

8.(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题号5,分值2)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

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

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

【答案】D

【解析】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变大,作为制造飞机的材料,还需要密度小,因此A正确;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B正确;铝能与酸反应,而题干中告知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因此锂也能与酸反应,且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热、生成氢气,所以C正确;Li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计算出锂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D错误。

综上D符合题意。

9.(2017山东省烟台市,6题,2分)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含量,变成钢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成存在

【答案】C

【解析】“花气袭人”是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地运动的结果,A正确;

“百炼钢”是生铁不断煅烧、锤打氧化,变成含碳量低的钢,B正确;

“烈火焚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

黄金“沙中浪底来”说明黄金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以单质存在,D正确。

10.(2017重庆市,题号13,分值2)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答案】B

【解析】A选项,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

B选项,铁钉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绿化亚铁是浅绿色的,选项错误;

C选项,木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会将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选项正确;

D选项,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铜能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蓝色的硝酸铜,选项正确。

11.(2017湖南省郴州市,题号9,分值2)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A.CuB.ZnC.MgD.Fe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在这四种金属中,只有铜排在氢后,因此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选A。

12.(2017浙江省丽水市,3,4)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A.延展性好B.导电性好C.导热性好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金属活动性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镁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故D选项符合题意,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13.(2017甘肃省庆阳市,7题,3分)自2011年我省实施找矿战略行动以来,在铜、铅、锌、金、铁、铌、钽等金属方面取得找矿新成果。

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可以用铁桶盛放硫

酸铜溶液

C.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与金属相关的知识。

A.铁生锈的实质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潮湿的空气中水分和氧气都很充足,故易生锈,故正确。

B.铁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铜的前面,故它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而影响药效,故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的前面,铜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的后面,因此稀硫酸和锌能发生反应,和铜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可以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正确。

D.黄铜属于铜的合金,合金黄铜要比组成成分金属铜的硬度大,故错误。

故选B

14.(2017益阳市,题号1,分值3)铝、铁、铜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AlSO4+Cu

B.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单质铁三种物质可探究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C.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器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相关知识,结合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使用分析。

A.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A说法错误;

B.通过铁和氯化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通过铁不能和硫酸铝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铝弱,故可以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铁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说法正确;

C.铝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铝在常温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可以对铝起保护作用,故C说法正确;

D.在商代就开始了铜的使用,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故D说法正确。

15.(2017甘肃省武威市,题号7,分值2)自2011年我省实施找矿战略行动以来,在铜、铅、锌、金、铁、铌、钽等金属方面取得找矿新成果。

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C.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答案】B

【解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而生锈,A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位于铜的前面,所以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给置换出来,B错;在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能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对;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D对。

16.(2017江苏省南京市,4题,2分)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B.银C.铜D.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题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金,活动性最弱的是金,A正确,B、C、D错误。

17.(2017江西省,题号4,分值2)我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B.铜C.铁D.锌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A.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金、铜、铁、锌四种金属中金的位置最靠后,其金属活动性最弱,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铁和锌的后面,金属活动性没有铁和锌强,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锌的后面,金属活动性没有锌强,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铜、铁、锌四种金属锌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正确。

18.(2017江西省,题号9,分值2)根据反应事实能推导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以下推理中错误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物的性质

B

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温度

C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反应物的浓度

D

分别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到锌片和锌粉中,锌粉反应更剧烈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木炭是否充分燃烧与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银不能是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故推理正确;

B.木炭是否充分燃烧与氧气的量有关,与反应温度无关,故推理错误;

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氧气浓度高,故推理正确;

D.锌粉与酸接触面积大,锌片与酸接触面积小,故推理正确。

19.(2017山东省东营市,题号7,分值4)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有关知识。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大火反复煅烧也不会氧化,正确;

B.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错误;

C.虽然自然界中存在天然的铜、银、金,但由于铁常温下易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自然界没有天然的金属铁,正确;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要金属铜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正确。

20.(2017浙江省杭州市,题号19,分值3)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

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

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根据现象①可知,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银的活动性,选项A、D正确;根据现象②可知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气,选项B正确;根据现象①②可知,镁投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时,不仅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还有生成氢气的反应发生,选项C错误;

21.(2017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题号4,分值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的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淡蓝色火焰,正确;

B铝的化学活动顺序性排在铜的前面,能置换出硫酸铜中铜,铜的颜色是紫红色,而不是黑色,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故选B。

22.(2017广西省玉林市,题号8,分值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铜能导电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点。

A.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作为导线,故正确;

B.氢前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银是氢后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

C.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所以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正确;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被氧化,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故正确,故选B。

23.(2017海南省,题号14,分值3)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

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的“可燃空气”是氢气。

A.“可燃空气”是金属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氢形成的氢气,故说法错误;

B.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故说法错误;

C.氢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说法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24.(201

7贵州省六盘水市,题号4,分值2)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之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溶液不会变成蓝色。

也不会产生大量气泡,A错误;

镁是活泼金属,所以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正确;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正确;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D正确。

二、填空题

1.(2017•南通)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已知:

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

X

Y

Z

W

对应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8

12

13

17

电子层

第一层

2

2

2

2

第二层

a

8

8

8

第三层

3

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表示原子,a= 6 .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MgCl2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将稀硫酸与烧杯中Fe、Cu两种金属相混合,微观变化情况如下图:

未参加反应的金属:

 Cu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答案】

(1)①6;得到②MgCl2

(2)Cu;Fe+H2SO4═FeSO4+H2↑

【解析】

(1)①若X表示原子时,a=6;氧气和铝反应时,铝原子失去电子,氧原子得到电子.

②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gCl2.

(2)由图中信息可知,未参加反应的金属是铜,烧杯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14.(2017江苏省淮安市,题号14,分值4)我国化学家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学只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给我们智慧”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期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火药起源于唐朝。

为使烟火产生耀眼的白光,可在其火药中加入▲(填一种金属名称)。

(3)十八世纪,化学家们研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被喻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对上述反应原理的认识加快了推翻燃素学说的进程。

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制造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4)现代以来,人们对金属的认识不断深入,助推多种新材料的研制与使用。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试飞成功的大型客机C919使用了多种新材料,其中有锂铝合金,在飞机制造中使用该材料说明其具有的优点有▲(填序号)。

①硬度大②密度小③易导电④耐腐蚀

【答案】

(1)Fe+CuSO4=FeSO4+Cu(1分)

(2)镁(1分)

(3)2H2+O2点燃2H2O(1分)(4)①②④(1分)

【解析】

(1)“曾青”指铜盐,铁和可溶性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金属铜,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2)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为使烟火产生耀眼的白光,可在其火药中加入镁粉;

(3)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空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

(4)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应具备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等特性,而锂、铝都属于轻金属,密度小,合金的硬度大,铝本身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且合金比纯金属更耐腐蚀,所以,①②④选项正确。

3.(2017山东德州,题号10,分值3)(3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依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