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49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docx

普陀中考物理三模含答案

上海市2015学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物理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满分9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檫去,重新填涂。

1.“又进球啦!

”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传播快

2.近日,一组海市蜃楼的组图被网友们疯转。

照片中,在延绵的山脉上方出现两栋高楼大厦,仿佛屹立在云端,令人惊叹。

这里的“海市蜃楼”属于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平面镜成像D.大厦的“倒影”

3.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

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

对于钓鱼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

B.鱼离开水以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C.鱼离开水以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D.鱼离开水以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4.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6.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小。

B甲车所受合力比乙车大。

C甲车的惯性比乙车大。

D运动5秒两车可能相距2.8米。

7.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厚度或体积的关系是

A.切去一定厚度,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厚度hA′可能小于hB′

B.切去一定厚度,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厚度hA′一定大于hB′

C.切去一定体积,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体积VA′一定大于VB′

D.切去一定体积,剩余质量相等,则剩余的体积VA′一定大于VB′

8.在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

A.电流表A示数与A1示数的比值一定变小

B.电流表A1示数与A示数的比值一定不变

C.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与A2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一定变大

D.电流表A2示数变化量与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一定不变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家用电热毯正常工作时,将

(1)能转化成内能,工作时耗电多少可以通过

(2)表实时记录;若它以100瓦的功率工作4小时,耗电(3)度。

10.2016上海市“同康杯”龙舟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全体划桨手有节奏的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4);龙舟到达终点后,桨手停止划水,由于(5),龙舟仍会继续向前运动。

相对于岸上的树,龙舟是(6)。

(选填“运动”或“静止”)。

11.丹麦物理学家(7)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根据图4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可以判断:

静止的小磁针(8)端为N极,电源的(9)端为正极(均选填“左”或“右”)。

12.在原子核中,原子核带(10)电。

太阳通过核聚变产生核能,并通过(11)的方式改变地球的内能。

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成功飞出太阳系,它通过(12)将信号传回地球上。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

13.体积为1×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13)牛;若物体静止在水底,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14)牛。

距水面0.1米深处水的压强为(15)帕。

14.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16)安;该导体两端的电阻为12欧,它的两端的电压为(17)伏。

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两倍,它所消耗的电功率为(18)瓦。

15.在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电键S发现小灯L不亮,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

为检测故障,现提供完好的电压表

、电流表

和检测小灯L'作为检测工具,要求在不拆除原电路的条件下,选择其一连接AB或BC两点之间。

检测过程中不会导致电源短路的工具的是:

(19);

②只连接一次就能够检测出故障的方法是:

(20)。

 

16.为安全文明驾车,公安部139号令于2016年4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交通违法扣分标准也开始正式执行。

请阅读下列两条法规内容,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回答问题。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对营运车辆核定人数的原因:

为防止行驶车辆的动能过大,必须要控制车辆的(21);

②高速上,中型以上行驶车辆限速的目的:

(22)。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7.在图6中,重为2牛的物体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

18.在图7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质量为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2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

[c水=4.2×103焦/(千克·℃)]

 

20.如图8示,物体A所受重力为10牛,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在拉力F的作用下,A在10秒内匀速上升2米,求:

①拉力F的大小。

②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和功率P。

21.如图9所示,柱形薄壁容器甲和均匀柱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2S。

已知甲容器中盛有0.3米高的水,柱体乙的质量为2千克。

求:

①求甲容器中距底部0.1米处水的压强;

②若乙的体积为1×10-3米3,求乙的密度;

③现有物体A、B、C(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只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把物体放入甲容器中(水不溢出)和放置在柱体乙上面,使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与柱体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比值最大,求这个最大比值。

物体

密度

体积

A

3ρ水

2V

B

2ρ水

V

C

0.5ρ水

V

 

22.在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且不变,电阻R1为15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50Ω1A”的字样。

闭合电键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求:

(1)当电流表示数为0.3A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2及10s内电流通过电阻R1所做的功W1;

(2)用电阻R0替换定值电阻R1,选择合适的量程,移动滑片,能使电压表变化的角度和电流表变化的角度相同,求

①替换电阻R0的阻值可能为;(此空不需要写出计算步骤)

②选定替换定值电阻R0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求电流通过R0所消耗的最小功率。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

(1)作为平面镜。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中,闭合电键前要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

(2)。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方便得出实验结论需始终使杠杆在(3)位置保持平衡;在图11,若测力计示数为2牛,将一个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杠杆的(4)刻度处时(选填“A”、“B”、“C”、或“D”),杠杆能保持平衡。

 

 

24.在图12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5)高度。

先后两次将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40厘米”刻度处,将蜡烛置于的“2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选用焦距为(6)厘米的透镜时,所成的像较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A、B、C、D中的(7)点处。

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3(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3(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

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8)有关。

②根据图13(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14所示。

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液体甲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

5

15

0.4×103

2

10

10

0.8×103

3

15

5

1.2×103

4

20

5

1.6×103

5

30

5

2.4×103

表二液体乙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

5

15

0.6×103

7

10

10

1.2×103

8

15

5

1.8×103

9

20

5

2.4×103

10

30

5

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9)。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液面的距离d成反比。

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10),理由是(11)。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12)。

 

26.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除二个待测小灯(标有字样分别为“2.5V”和“3.8V”)外,其他所用器材规格均相同。

两位同学各选一个小灯,连接电路开始实验。

①甲同学连接电路如图15示,图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15正确连接。

要求:

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13)(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连线)

 

②两位同学电路连接正确,实验步骤正确。

闭合电键,甲同学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14安和1.7伏;乙同学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08安和2.9伏。

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14)欧姆;电源电压为(15)伏。

③甲同学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的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16所示,甲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电压是(16)伏;小灯的额定功率为(17)瓦特。

 

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

物理部分答案要点和评分要求

题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16分

(每题2分)

1.A。

2.B。

3.C。

4.B。

5.B。

6.D。

7.A。

8.D。

二、26分

(第19、20、21、22空2分;其余每空1分)

9.

(1)电;

(2)电能;(3)0.4。

10.(4)相互的;(5)运动;(6)不变。

11.(7)奥斯特;(8)左;(9)左。

12.(10)正;(11)热传递;(12)无线电波。

13.(13)9.8;(14)0;(15)980。

14.(16)0.6;(17)6;(18)14.4。

15.(19)

和L’;(20)将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之间。

16.(21)车辆质量。

(22)防止行驶车辆由于惯性导致的碰撞和追尾事故。

(回答合理均给分);

三、6分

(每题3分)

17.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确各1分。

18.发射光线OB,反射角及其度数各1分。

四、24分

19.

(3分)

Q吸=cm△t1分

=4.2×103焦/(千克·℃)×5千克×20℃1分

=4.2×105焦1分

20.

(5分)

F=1/2G=5N1分

②W=Fs1分

=5牛×4米=20焦1分

P=W/t1分

=20焦/10秒=2瓦1分

21.

(7分)

1p水=ρ水gh=1×103kg/m3×9.8N/kg×(0.3m-0.1m)=1960Pa2分

ρ乙=m乙/V乙=2kg/(0.1m)3=2×103kg/m32分

选择c物体

△p甲/△p乙=(△F甲/S甲)/(△F乙/S乙)

=(0.5ρ水g×V/S)/(0.5ρ水g×V/2S)2分

=21分

22.

(9分)

(1)I=I1=I2

U1=I1R1=0.3A×15Ω=4.5V1分

U2=U-U1=18V-4.5V=13.5V2分

W1=U1I1t=4.5V伏×0.3安×10秒=13.5焦2分

(2)R0可能为5Ω或者25Ω

若R0为5Ω,则

为0-15V,

为0-3A

当U2max=15V时,U1min=U-U2max=18V-15V=3V

Imin=U1min/R0=3V/5Ω=0.6A

P1min=U1minImin=3V×0.6A=1.8W2分

若R0为25Ω,则

为0-15V,

为0-0.6A

当R2max=50Ω时,Imin=U/R=18V/(25Ω+50Ω)=0.24A

U1=I1R1=0.24A×25Ω=6V

P1min=U1Imin=6V×0.24A=1.44W2分

说明:

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

五、18分

23.

(4分)

(1)玻璃板;

(2)大;(3)水平;(4)D。

24.

(3分)

(5)同一;(6)15;(7)A或B

25.

(6分)

(8)液体种类。

(9)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0)小李。

(11)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回答合理均给分)

(12)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2分)。

26.

(5分)

(13)

 

(14)20;(15)4.5;(16)2.5;(17)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