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607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docx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

StudyonChinese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Enterprise'sMergerandReorganization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学号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与重组问题研究》,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作者愿意遵守浙江科技学院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允许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被查阅。

本人授权浙江科技学院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在校园网内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年月日 

内容摘要

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优化配置手段,在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活动。

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如何借鉴国外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经验;二是分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如何构建自主品牌汽车兼并重组的路径。

本文指出,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兼并重组的经验上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特征拟定相应的汽车企业框架,从宏观层面调控整个汽车工业,从而使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能让国内消费者认同,最终让全球消费者接受。

关键词: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兼并重组路径

ABSTRACT

Asakindofimportantresourcesoptimizationallocationmethods,theenterprisemergerandreorganizationisplaying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CurrentChineseautoenterpriseofindependentbrandsinm&rpresentsmanynewfeaturesandproblems,studytheseproblemsinpromotingChineseautoindustrydevelopmentisanimportantandrealisticsignificance.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China'stransformationfromplannedeconomytomarketeconomy,intheprocessof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enterprisesm&ractivities.Mainlyinthreeaspects:

First,howtolearnfromforeignautomobileindustryexperienceinm&r;Secondly,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enterprisesisanalyzed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m&r;Third,howtoconstructthe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m&r’spath.Thispaperpointsout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Chineseautomarket,Chinacorrespondautoenterpriseframeworkplanfrommacro-leveladjustmentbasedon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automobileindustry’sexperienceofm&rtheentireautomotiveindustry,thusmakeourindependentproductionofautomobilecanbeidentifiedbydomesticconsumer,finallyacceptedbyglobalconsumers.

KEYWORDS:

Chinese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MergerReorganization,Path

 

正文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与背景

2009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中国汽车业创造辉煌的想象还在继续。

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

一年:

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跃居全球首位。

2009年的我国汽车产业的状况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济

(2)经济稳定发展和政策因素是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3)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4)二三线城市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市场

(5)商用车市场增势良好

(6)汽车出口仍处于低谷,但降幅逐渐收窄

(7)汽车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8)新产品推出步伐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西方国家的经济普遍步入调整期、发展速度减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处于平稳快速发展阶段。

政治稳定与市场容量的良好预期,外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汽车内需增长,以及大量国际资本驻足中国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汽车企业是高速发展。

面对如此让人欣喜的大环境、大背景,请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让人忧伤的状况:

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

如果只看这个数据,或许让人感觉不是十分“悲壮”,请看另外一个数据——整车利润,让人咂舌,自主品牌的利润基本上是合资品牌的四十分之一,就是说我要买40辆车赚的钱别人卖一辆就够了。

所以如何壮大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

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这几十个年头来看,并且参照全球先进制造业国家的成功经验,凭个人观点,如何解决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重组和兼并问题是提高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口碑和市场占有率的根本问题。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本土企业向全球化迈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己经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而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必将随着经济的内部增长与外部扩张产生越来越多的兼并交易活动。

本人虽然是一个汽车迷,对于汽车的机械物理颇有了解,但是对汽车工业的品牌经济效益和汽车工业的框架问题更是兴趣浓厚。

因此,非常希望借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尝试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些策略,能够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大框架整合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节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本人主要将从借鉴先前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为根本出发点,以实际为本,具体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图书馆书籍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各专业网站等),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二是理论研究与经验借鉴相结合的方法;

三是比较对比研究的方法;

四是创新提议的方法。

二、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对选题的意义与背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兼并重组历史和汽车工业的相关情况;

第三部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现状和兼并重组进行了描述分析;

第四部分为全文核心点,主要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的路径。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二,学习、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历史相关行业经验;第三,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分析兼并重组的路径,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的实力,为中国汽车工业提出相关对策。

第三节创新和不足

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单纯地阐述理论的兼并与重组细节,不敢大胆提出整体框架与路径,本文摆脱了各种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的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路径问题分析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但是企业兼并重组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太多的确定、不确定性因素,还包括许多复杂的手续和过程,即使是每一个小细节都可以当成一个大课题来研究的,但本文的着重点偏向于宏观框架问题,对于细节问题提及甚少,更谈不上深入了,所以不全面性是本文最大的不足。

第四节文献综述

兼并和重组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同时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难题。

兼并和重组可以是企业危难时刻的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化学变化中的一种催化剂。

但环顾中外历史,企业兼并成少败多,特别在我国企业当中,数据尤为明显。

所以在其特殊且关键的时期,大胆创新且富有现实意义的提出在发展中壮大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方案意义尤为突出。

本节主要对汽车工业兼并与重组产生的动因、条件、机理了进行文献综述。

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现有的结构为模型,介绍了可能影响其进行兼并重组的相关的因素并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一、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企业兼并重组的研究

(一)兼并重组的概念

兼并重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合并成为一体,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法人地位同时消亡。

兼并方承担目标企业的所有债权、义务的同时取得全部对目标企业的决策控制权,交易条件在这里被专门用协议确定下来。

(二)兼并重组的动因

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理论,国内外学者不乏研究。

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兼并重组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兼并重组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兼并和重组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

迄今为止,西方国家所发生的五次兼并重组浪潮中每次都体现出新的与以往不同的特征,(高宏伟,2003),这种从实际发生的兼并重组产生的现象就是兼并重组成因的各种理论的现实基础。

熟悉兼并重组产生的动因、条件、机理,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兼并和重组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合一下主要有以下几大理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

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

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

2.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ProblemandManagerism)

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包括:

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

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

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

3.现金流量假说(FreeCashFlowHypothesis)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

在公司兼并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

詹森(Jensen,1986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4.市场势力理论(MarketPower)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兼并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

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5.财富再分配理论

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6.市场垄断理论

由于企业兼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以后,关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

从经济有益的一面来看,购并带来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对此我们前面已作了很多的说明。

从对社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带来垄断。

但是现在关于垄断也有人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

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物。

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类别等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么共谋。

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购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对现代经济发展贡献之一。

除了以上各种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购并中获利一方的收益来源是对企业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剥夺。

如股东为企业内部人,而债权人为企业外部人,在信息方面股东有优势,因此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购并来提高股票的价值,而降低债券的价值,由此来对债券持有人进行剥夺。

这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理论。

另外,按照并购的分类不同,早期的理论还包括横向兼并理论、纵向兼并理论、混合兼并理论等,此后再做阐述。

兼并重组活动是导致企业规模扩大的经济行为。

在实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也存在着通过出售和分立等方式来减小企业规模的活动。

在分析这方面的活动时,也形成了关于公司分立的理论。

几从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来看,可以说都是我们在上面讲述企业购并理论时已经使用过,因此这里不打算对关于分立的理论进行论述。

基本上可以说,在产权进论形成以后,直到它在50年代—60年代兴起,它与同时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结合在一起,对开阔人们的视野,提供新的分析工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由此资本运营理论也大量地涌现出来。

但总体上看,现代的资本运营理论大都还是一种假设或假说,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

(三)影响企业兼并和重组的因素

1.兼并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价因素

祝金荣(2006)认为当前兼并和重组目标决策中大量采用定性方法是兼并和重组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在兼并和重组的复杂决策中可将多目标体系划分成为:

战略因素、市场因素、财务因素、技术因素、管理水平、兼并风险等六个因素。

然后再将这六个因素进行再细化分配,最后进行定量分析。

类似以上这种方法,齐安甜(2001)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入实物期权的评价体系弥补折现现金流法。

还有王为民(2003)结合国内外企业并购发展现状,从企业价值确定方法的发展入手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

雷雪松(2006)在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将音响企业兼并和重组因素归结为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并购成本、财务效益、并购风险五个一级指标,然后再通过将一级指标再细分为二级指标这种方法。

2.财务状况因素

财务状况评价是衡量、评价目标企业本身状况一级兼并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Jacob,B.I,K.N.Levy,1988.赵敏。

2003),兼并财务评价包括评价范围和财务评价体系两部分,其中财务评价体系又分为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和对集团公司效果的评价途径(Steven.j.,1976)。

何强(2002)指出现金流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最有价值因素。

在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考虑的是投资者利益,即股票价值或者市场价值最大化问题,是从一个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做出能够使股票价值达到最大化的决策。

3.地域因素

地域在兼并中也显示了一定的作用。

胡峰(2005)指出距离相近的公司趋向于兼并,这也就是所谓的“当地偏爱”现象。

4.兼并企业集团化倾向因素

兼并企业集团化倾向在兼并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目标企业对于兼并企业来说有利于集团化发展而且兼并企业有进行集团化发展趋势,则此目标企业更加有利于并购的进行。

在全球化不乏加快的今天,西方企业集团化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呈现出新的发展现象(覃秀基,2005)。

5.目标企业采取反收购策略集合。

游桂云,苏健(2005)曾经分析了企业兼并与反兼并的内涵,对西方国家企业的要反兼并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如果能够得到可能的全部反受够策略集合,无疑就会极大的降低目标企业评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能更加准确的分析、评价目标企业的价值。

(四)、兼并重组后的整合问题

1.一些企业兼并扩张速度太快或成批兼并形成大量子公司使股权管理幅度过宽,母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导致最终的整合效果不佳。

2.组织机构调整力度不大。

一些企业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在兼并后没有彻底清除目标企业的低层次管理体制,这样目标企业内组织管理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兼并后期投入的资金往往在低效运行(Julian,2000)。

3.企业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停滞了创新进取的步伐。

罗良忠等(2002)从西方国家企业兼并和总体战略及其调整这两方面来探索西方企业收缩性资本经营的产生和发展。

4.一些企业重组后貌合神离,整合时期过长,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中丧失了宝贵的机会也是兼并整合失败的原因,网络环境下企业兼并绩效与传统兼并有了一定的变化,虽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企业普遍缺乏兼并的内在动力(陈元荧,1999;徐康宁,2004)。

因而勉强实施兼并导致兼并的拖延与失败。

5.企业对品牌等无形资产控股的低成本扩张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被兼并企业产品的质量控制,所以企业一方面要不断的创造机会持续的创造出新的市场和需求(朱和平,2003),另一方面更要在各种经营、管理、兼并活动中充分重视这些内在竞争要素的培育与保持,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化己方利益。

二、简要评述

以上可见,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汽车工业的兼并重组的细节理论问题已经很是深入细致,特别是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的动因和影响兼并重组的因素等问题研究更是透彻,但对于分析企业兼并重组的路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还是涉及不多,所以本文旨在站在前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大胆提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兼并和重组的路径问题分析构思,对于以期该问题的此方面研究能够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有一定启示。

第二章西方企业兼并重组历程及启示

第一节兼并重组的内涵和分类

兼并重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合并成为一体,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法人地位同时消亡。

兼并方承担目标企业的所有债权、义务的同时取得全部对目标企业的决策控制权,交易条件在这里被专门用协议确定下来。

收购则是指某一家公司通过现金购买或交换股份的方式来获得另一家公司的股份,并且所得股份份额足以构成对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

与兼并重组概念相紧密联系的是合并,包括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吸收合并,又称为有续合并,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中,其中一个企业因吸收了其它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而被吸收的企业则因丧失了法人地位而不复存在的合并形式。

新设合并,又称创新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合并在新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新企业,而原有所有相关的法人地位均消失的并购形式。

兼并、合并与收购三者作为不同形式的企业买卖行为之间存在共同的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但又各自具有不同之处,主要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参与企业法人实体地位变化不同。

在兼并中,兼并后被兼并的目标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再存在,兼并企业则保持原有的法人资格;在合并中,参与合并的企业都将丧失原有的法人资格,而另外组建一个新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在收购中,收购后不仅收购企业仍将保持原有的法人资格,被收购企业也将以法人实体存在,不论是对目标企业进行部分收购还是全部收购、收购部分股权还是全部股权都是如此。

其次,对相关企业原有债权处理方式不同。

兼并中,兼并后被兼并企业原来的全部资产、债务、收益权全部转移到兼并企业,兼并企业作为被兼并企业的新的所有者,要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务;在合并中,合并后原有合并企业的债务全部归于合并后的新企业承担;而在收购中,如果是资产收购,不论是收购部分资产还是全部资产,收购后收购企业完全不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债务。

如果是收购股权,则收购企业仅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偿债责任,而对被收购企业的原债务不负连带责任。

第三,在经营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合并中,欲取得某家企业的经营权,必须取得该企业经营者的同意,经股东会议决定后才能开始进行,因而在合并中,有保护债权人的程序和义务。

当企业决定合并时,应立即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目录,以明确其财产状况提供给债权人查阅,依据有关规定程序,股东大会的决议和资产负债的结算必须征询债权人的意见,如债权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时,即为承认此合并案。

而在收购中,欲取得某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只要收购到目标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即可达到目的,在程序上只要取得股权上的优势,再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改组即可。

另外,兼并的目标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财务危机四伏、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的企业,故兼并后兼并企业一般要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往往会进行资产的重新组合;而收购中目标企业一般财务状况正常、生产经营状况都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和重组。

对企业兼并的类型的划分,根据划分角度的不同可以有许多不同种类。

按兼并地域可分为国内兼并和国际兼并;按兼并时双方态度和兼并气氛,可分为善意兼并和恶意兼并;按兼并中企业间产业链关系可分为纵向兼并、横向兼并和纵横混合型兼并;按兼并动因来分,可分为规模型兼并、功能型兼并、组合型兼并、产业型兼并、成就型兼并等;按照兼并中的出资方式,又可分为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混合收购等等。

第二节西方企业五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一、西方企业第一次兼并重组浪潮及特点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有了明显的改进与提高,而有更强的能力来支配生产要素资源,这时就出现了对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客观要求,集中资源、做大企业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作坊并入企业,企业聚成集团,约有40%的美国公司加入兼并活动。

3000个公司消失了,而随之产生的则是几十个控制各个行业的巨型企业巨头。

铁路、电力、煤炭、钢铁、石油等工业革命的主导要素,被千百万个相关的中小企业迅速横向积聚而造就了集中的“行业”,而行业的形成又激发了巨大的向心力,进一步融合了具有相近生产工艺、相同商品及市场的企业。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兼并浪潮主要以铁路、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全美国制造业40%的公司都参与了某种形式的联合,这些兼并导致以商品为中心的行业垄断成为首次企业兼并浪潮的典型表征。

二、西方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