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86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复习笔记Word格式.docx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64位处理机。

奔腾系列为32位。

INTER8080-8位。

INTER8088-16位。

复杂指令系统CISC。

精简指令技术RISC。

网络卡主要功能:

2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讯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

3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4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软件就是指令序列:

以代码形式储存储存器中。

数据库软件是桌面应用软件。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任务。

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2计划阶段。

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3开发阶段。

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运行阶段。

主要是软件维护。

在编程中,人们最先使用机器语言。

因为它使用最贴近计算机硬件的2进制代码,所以为低级语言。

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2进制代码,成汇编语言。

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成为汇编程序。

把反汇编程序。

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

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的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机结果。

解释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成为整个目标程序。

多媒体技术就是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对文本,声音,图象和图形进行处理,传输,储存和播发的集成技术。

多媒体技术分为偏软件技术和偏硬件技术。

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

1.CD-ROM。

2.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

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

4.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JPEG:

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

MPEG:

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

2芯片和插卡技术。

3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

4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一种适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的技术就是基于超文本技术的多媒体管理技术,及超媒体技术。

当信息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

1结点。

2。

链。

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2编辑器。

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

3导航工具。

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4超媒体语言。

超媒体语言能以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结点和其他各种属性。

三级网络复习第二章操作系统

软件是为了使用户使用并充分发挥计算机性能和效率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的统称。

软件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所有用户使用的为了解决用户使用计算机而编制的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特定的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操作系统是硬件与所有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操作系统两个重要作用:

1.管理系统中各种资源。

所有硬件部分称为硬件资源。

而程序和数据等信息成为软件资源。

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

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

在单CPU上,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

程序并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发执行。

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的并发。

2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操作系统程序和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资源。

3随机性。

随机性指:

操作系统的运行是在一个随机的环境中,一个设备可能在任何时间向处理机发出中断请求,系统无法知道运行着的程序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操作系统是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

操作系统的功能:

1进程管理:

主要是对处理机进行处理。

随着系统对处理机管理方法不同,其提供的作业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有批处理方式,分时方式和实时方式。

2存储管理:

主要是管理内存资源。

当内存不够的时候,解决内存扩充问题,就是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的多的虚拟存储器,这是操作系统的存储功能的重要任务。

3文件管理。

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外存储器上的。

4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外的所有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

5用户和操作系统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分类:

1批处理操作系统。

两个特点:

一是多道,一是成批。

多道是系统内同时容纳多个作业,这些作业存放在外存中,组成一个后备作业序列,系统按一定的调度原则每次从后备作业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作业放入内存中运行,运行作业结束并退出运行和后备作业进行运行均由系统自动实现,从而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

而成批是系统运行中不允许用户和他的作业发生交互关系。

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大作业吞吐量以及作业流程的自动化。

2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连机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每个用户的服务请求。

特点:

多路性。

交互性。

又叫交互操作系统。

独立性。

及时性。

分时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的是响应时间,是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与应答的时间。

通常计算机系统采用批处理和分时处理方式来为用户服务。

时间要求不强的作业放入后台批处理处理,需要频繁交互的作业在前台分时处理。

3实时系统。

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实时系统作为一个特定应用中的控制设备来使用。

分为两类:

1.时控制系统。

2.时信息处理系统。

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

4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交互的单用户操作系统,它提供的联机交互功能与分时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很相似。

5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的各自计算机系统操作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

6分布式操作系统。

从资源管理观点:

把操作系统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等5个主要部分。

虚机器观点。

用户不再直接使用硬件机器,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和使用计算机,从而把计算机扩充为功能更强,使用更加方便的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称为操作系统虚机器。

操作系统所涉及的硬件环境:

2特权指令与处理机状态。

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是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而不允许一般用户使用的指令。

非特权指令之处的指令称为非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的执行不影响其他用户以及系统。

3CPU状态。

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

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状态分为管态和目态。

管态又叫特权态,系统态或核心态。

CPU在管态下可以执行指令系统的全集。

通常,操作系统在管态下运行。

目态又叫常态或用户态。

机器处于目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用户程序只能在目态下运行,如果用户程序在目态下执行特权指令,硬件将发生中断,由操作系统获得控制,特权指令执行被禁止,这样可以防止用户程序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

从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

从管态到目态可以通过修改程序状态字来实现,这将伴随这由操作系统程序到用户程序的转换。

4中断机制。

中断机制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在系统中起着通信网络作用,以协调系统对各种外部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中断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必要条件。

中断是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

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

中断源向CPU提出处理的请求称为中断请求。

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的暂停点成为断点。

CPU暂停现行程序而转为响应中断请求的过程称为中断响应。

处理中断源的程序称为中断处理程序。

CPU执行有关的中断处理程序称为中断处理。

而返回断点的过程称为中断返回。

中断的实现实行软件和硬件综合完成,硬件部分叫做硬件装置,软件部分成为软件处理程序。

中断装置和中断处理程序统称为中断系统。

一般将中断源分为两大类:

强迫性中断和自愿性中断。

强迫性中断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所不期望的,它们是或发生,何时发生事先无法预料,因而运行程序可以在任意位置处被打断。

2输入输出中断:

这是来自通道或外部设备的中断。

3硬件故障中断

4时钟中断

5控制台中断

6程序性中断

自愿性中断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有意识安排的,通常是由于程序员在编制程序时,因要求操作

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使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从而导致中断的,所以又称其为访管中断。

系统为每类中断设置一个中断处理程序。

每个中断处理程序都有一个入口地址PC及其运行

环境PSW,它们被称为中断向量,保存在内存中固定的单元。

中断响应是解决中断的发现和接受问题,是由中断装置完成的。

中断响应是硬件对中断请求

作出响应的过程,包括识别中断源,保留现场,引出中断处理程序等过程。

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便去扫描中断寄存器,查询有无中断请求。

若有中断请求,则通过交换中断向量进入中断处理程序,这就是中断响应。

系统根据引起中断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由硬件将中断源分为若干个级别,称为中断优先级。

中断屏蔽是指在提出中断请求之后,CPU不予响应的状态。

它常常用来在处理某一中断时防止同级中断的干扰或在处理一段不可分割,必须连续执行的程序时防止任何中断事件的干扰。

CPU是否允许某类中断,由当前程序状态字中的中断屏蔽位决定。

屏蔽中断源相当于关中断,处于关中断状态下执行的程序段因尽量短,否则可能会丢失信息,也会影响系统的并发性。

中断反应过程:

1保存被中断程序的现场。

2分析中断源,确定中断原因。

3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

4恢复被中断程序现场,继续执行被中断程序。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两类接口:

一类是用于程序级的,另一类是用于作业控制一级的。

1程序级接口。

它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

与机器指令不同之处在于系统调用命令由操作系统核心解释执行。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的程序一级的服务,用户程序借助与系统调用命令来向操作系统提出各种资源要求和服务请求。

一般系统调用可分为几类:

设备管理类,文件管理类,进程控制类,进程通信类,存储管理类。

2作业级接口。

这类接口是系统为用户在作业一级请求系统服务而设置的,用户可利用这组接口组织作业的工作流程和控制作业的运行。

这类接口分为联机接口和脱机接口。

1联机接口。

联机接口由一组键盘操作命令组成,是用户以交互方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手段。

键盘操作命令的作业控制方式灵活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运行情况随时干预自己的作业,但是系统利用率不高。

2脱机接口。

由一组作业控制命令组成,供脱机用户使用。

这种接口主要是用于批处理方式操作系统,其优点是作业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调度或系统操作员干预,因而系统利用率高。

处理机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是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衡量系统效率的尺度是系统吞吐量。

所谓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处理作业的道数。

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运动,进程是系统核心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可以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

系统进程的优先级通常高与一般用户进程的优先级。

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是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三部分组成。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是程序是静态的,而进程是动态的。

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一个程序也可以构成多个进程。

被创建的进程成为子进程,创建者称为父进程,从而构成进程家族。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和共享性正是通过进程的活动体现出来的。

1并发性2动态性3独立性4交往性5异步性。

进行中的进程可以处于以下三种之一:

运行,就绪,等待。

运行状态是进程已经获得CPU,并且在CPU上执行的状态。

显然,在一个单CPU系统上,最多只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就绪状态,是一个进程已经具备运行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获得CPU而不能运行所处的状态。

等待状态,也叫阻塞状态或封锁状态。

是进程因等待某种事件发生而暂时不能运行的状态。

在任何时刻,任何进程都处于且仅处于以上3种状态之一。

为了便于系统控制和描述进程的活动进程,在操作系统核心中为进程定义为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成为进程控制块PCB。

PCB信息可以分成为调度信息和现场信息两部分。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专用的工作存储区,其他进程运行时不会改变它的内容。

进程是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三部分组成。

系统中进程队列分为3类:

1就绪队列。

2等待队列。

3运行队列。

在单机系统中整个系统只有一个。

实际上,一个运行队列中只有一个进程。

进程同步是进程之间一种直接的协同工作关系,是一些进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进程之间间接相互作用构成进程同步。

各个进程互相排斥使用这些资源,进程之间的这种关系是进程的互斥。

进程之间的间接相互作用叫做进程的互斥。

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个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一段程序称为临界区。

系统对临界区的调度原则归纳为:

当没有进程在临界区时,允许一个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

若有一个进程已经在临界区,其他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必须在有限时间里得到满足。

信号量。

被P和V操作使用。

原语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构成的一段程序,用以完成特定功能。

原语在执行过程中不可分割。

高级通信原语,解决大量信息交换问题。

目前高级通信机制有1消息缓冲通信,2管道通信和3信箱通信。

2实现信息缓冲通信,要利用发送原语和接受原语。

3管道通信以文件系统为基础。

实质是利用外存来进行数据通信,故具有传送数据大的优点。

4信箱通信。

分为单向信箱和双向信箱两种通信方式。

进程控制通过原语来实现。

1.创建原语。

进程的控制是通过原语实现的。

创建一个进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进程控制块PCB。

撤消进程的实质是撤消进程控制块PCB。

3撤消原语。

4阻塞原语。

5唤醒原语。

进程调度是处理机调度。

1记录系统中所有进程的执行状态。

2根据一定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个进程来,准备把CPU分给它。

3把CPU分给进程。

进程调度一般在下面的情况下发生的:

1正在执行的进程执行完毕。

2正在执行的进程调用阻塞原语将自己阻塞起来进入等待状态。

3正在执行的进程调用了P原语操作,从而因为资源不足而被阻塞,或调用了V原语操作击活了等待资源的进程。

4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用完。

在CPU方式是可以剥夺的时候,还有:

12就绪队列中的某个进程的优先级边的高与当前进程的优先级,从而引起进进程调度。

进程调度算法解决以何种次序对各就绪进程进行处理机的分配以及按何种时间比例让进程占用处理机。

1先进先出算法。

2时间片轮转算法。

3最高优先数算法。

静态优先数。

动态优先数。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一组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均无限期的等待被该组进程中的另一个进程所占有且永远不会释放的资源,这种现象处于死锁状态。

处于死琐状态的进程称为死琐进程。

发生死琐时,死琐进程至少有两个。

所有死琐进程都有等待资源,其中,至少有两个死琐进程占用了资源。

永久性资源和临时性资源。

产生死琐的原因是:

3系统提供的资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个进程的使用。

4多道程序设计时,进程推进次序不合理。

产生死琐的4个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2不可剥夺条件3部分分配4循环等待。

资源分配图(注意40页B图有问题)

三种预防措施:

2采用静态资源预分配,破坏“部分分配”条件。

3允许进程剥夺其他进程占用的资源,从而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4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法,破坏“环路”条件。

安全状态是没有死琐的状态。

什么时候进行死琐检测主要取决于死琐发生的频率和死琐所涉及的进程个数。

死琐的解除:

1资源剥夺法。

2撤消进程法。

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线程。

每个线程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一张线程描述表。

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序。

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共享该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

线程是处理机的独立调度单位,多个线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引入线程的好处:

1创建一个新线程花费的时间少。

2两个线程的切换时间少。

3由于同一个进程内的现成共享内存和文件,所以线程之间互相通信必须调用内核。

4线程能独立执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处理机与外围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

存储管理主要是对内存空间的管理。

内存空间分为:

系统区;

用户区。

内存共享是两个或多个线程共用内存中相同的区域,其目的是节省内存空间,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提高内存空间的利用率。

存储共享的内容可以是程序的代码,也可是数据,如果是代码共享,则必须是纯代码,或叫做“可再入程序”,既它在运行过程中不修改自身。

代码共享的目的是节省内存。

存储保护:

1防止地址越界。

2防止操作越权。

实存储器:

内存,外存,高速缓存。

虚存储器:

1.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构成的地址空间。

2.当内存容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时候,采用一种将内存空间与外存空间有机结合的在一起,利用外存自动调动的方法构成一个大的存储器。

地址影射:

为了保证CPU执行程序指令时候能够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化为运行时可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

分为:

静态地址影射和动态地址影射。

内存扩充:

在硬件支持下,将外存作为内存的扩充部分供用户程序使用。

虚拟存储技术:

利用内存扩充技术,由操作系统处理内存与外存的关系,统一管理内外存,向用户提供一个容量相当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1静态等长分区的分配。

内存空间被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叫做一个页面。

2动态异长分区的分配。

系统用空闲区表管理这些区域。

包括:

空闲区首地址和空闲区长度。

碎片:

内存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间区域。

利用:

紧凑。

紧凑技术。

分区管理是满足多道程序运行的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案。

分区分为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

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用户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用户程序的长度。

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方案:

对单道系统。

页式存储管理。

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发分为等长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个物理页面,有时也称为内存块或块。

内存的所有物理页面从0开始编号,称做物理页号或内存块号。

每个物理页面内从0开始编址,称为页内地址。

页面大小一般为2的整数次幂。

联想寄存器(相联存储器):

由高速寄存器组成,成为一张快表。

快表用来存放当前访问最频繁的少数活动页的页号。

查找快表和查找内存页是同步的。

每个物理段在内存中有一个开始位置,称为段首址。

逻辑上连续的段在内存中不一定连续存放。

进程运行时,在一段时间里,程序的执行往往呈现高度的局部性,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是一旦一个指令被执行了,则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再被执行。

空间局部性是一旦一个指令一个存储单元被访问,那么它附近的单元也将很快被访问。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是虚拟存储技术引入的前提。

虚拟存储的实现原理是,当进程要求运行时,不是将它全部装入内存,而是将其一部分装入内存,另一部分暂时不装入内存。

虚拟存储管理分为虚拟页式,虚拟段式,虚拟段页式。

页面淘汰:

当内存空间已被占满而又要掉入新页面时候,必须把已在内存的某个页面淘汰掉。

如果被淘汰的页面曾经被修改过,还要将此页面写回外存,再换入新的页面。

颠簸是由缺页率高而引入。

系统规定缺页率的上界和下界。

交换技术是:

进程在内存空间与外存空间之间的动态调整,是缓解内存空间紧张的一种有效方法。

文件是具有符号名的,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项的有序序列。

信息项是构成文件内容的基本单位。

读指针用来记录文件当前文件之前的读取位置,它指向下一个将要读取的信息项。

写指针用来记录文件当前的写入位置,下一个将要写入的信息项被写到该处。

按性质和用途分类:

系统文件。

用户文件。

按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为:

流式文件。

记录式文件。

按信息的保存期限分类:

临时文件。

永久性文件。

档案文件。

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分类:

顺序文件。

链接文件。

索引文件。

HASH文件。

索引顺序文件。

按文件的存取方式:

顺序存取文件。

随机存取文件。

UNIX系统中文件分类:

普通文件。

目录文件。

特殊文件。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为实施文件管理所需要的一些数据结构的总称。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文件的外部组织形式。

3流式文件。

基本单位是字符。

流式文件是有序字符的集合,其长度为该文件所包含的字符个数,所以称为字符流文件。

4记录式文件。

基本单位是记录。

定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

文件的存取方式是由文件的性质和用户使用文件的情况决定。

1顺序存取。

2随机存取。

磁带是顺序存取。

磁盘是随机存取。

文件的物理结构:

1顺序结构。

2链接结构。

3索引结构。

如果是三级索引,文件长度最大为:

256*256*256+256*256+256+10

文件系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按名存取”

文件目录是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

目录文件是长度固定的记录式文件。

大多数操作系统如UNIX,DOS采用多级目录机构,称为树型目录结构。

从根目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