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73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docx

北师版数学教案三上认识小数

第8单元 认识小数

第1课时 文具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买东西的经验吧?

说说自己都买过什么,多少钱呢?

(找3个学生回答)

师:

嗯,真不错!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吗?

(学生应该汇报出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货币单位“元”“角”“分”,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师:

现在老师特别高兴,一方面能和有知识、爱思考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另一方面,老师的小文具店开业了,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二、自主观察,解决问题

(一)问题1:

填一填,说一说。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情境图)观察柜台里陈列的第一种文具笔记本,它的单价是多少?

指名汇报:

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师板书:

3.15元=3元1角5分)

思考:

3元15角对不对?

(如果学生没有这样说,老师要问一下)

2.其他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先在书上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既要汇报正确答案,还要汇报和同桌的答案是否一样),全班订正。

师追问:

老师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3.15元和0.50元中都有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谁像老师一样,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呢?

引导学生找出并说出1.06元、6.66元中的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建构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元”“角”“分”一一对应模式。

你有什么发现吗?

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师小结:

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前面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元,后面第一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角,第二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分。

4.(出示卡片)认读几元几角几分。

(1.11元,15.36元,10.10元,50.05元)

(二)问题2:

认一认,读一读。

1.(PPT课件出示)3.15,0.50,1.06,6.66,…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指名汇报,说出小数。

(师板书:

小数的初步认识)

2.关于小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小数的定义。

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4.了解小数的来历。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你知道吗”)找一生读一读。

5.认识小数点,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

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写错位置,把3.15元写成了31.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

6.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7.小数的读法。

请学生试读3.15,说说小数应该怎么读。

师点拨:

小数点“.”读作“点”,整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读法相同,小数部分只要按顺序读出数字即可。

8.请小老师到黑板前展示。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9.自己动笔写一个小数,并写出它的读法。

(找一生板书)

10.小数的写法。

出示“零点五零”,写出这个小数0.50。

(三)问题3:

想一想,填一填。

1.板演如何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以2元2角2分写成小数形式为例。

注意“元”“角”“分”与数位一一对应。

2.其他两题怎么做呢?

独立填到书上。

3.投影展示错题,说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写。

特别是有0的情况,要强调。

4.全班订正。

让学生总结一下改写小数的要领。

三、课堂小结

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时,几元就在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写几,几角就在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写几,几分就在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写几。

四、练习巩固

现在就要检验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敢接受挑战吗?

自主完成教材第81页三道题,要求认真答题,仔细检查。

最后全班订正,同桌互批、互教。

1.第81页第1题:

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2.第81页第2题:

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3.第81页第3题:

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在判断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五、思维训练

用2,0,3写一位小数,可以写几个?

两位小数呢?

设计意图:

分层次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既巩固了小数的含义,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很多知识,如价签上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写法,有些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老师就大胆采取同桌讨论的自学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个别环节花费时间较多,练习题较多,可适当删减。

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机会把所有的想法表达出来,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时间。

[再教设计] 对于元、角、分学生已经能够利用生活实际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再次教学时应该缩减元、角、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间,将时间用在转换单位上。

第2课时 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设疑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在黑板上贴出两组正方形卡片:

□□ □□□)

提问:

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那么你觉得哪个整数大?

为什么?

预设生:

我认为右侧的整数大,因为两个整数比较大小,要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师分别在两组卡片中点上小数点,提问:

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大?

□.□ □.□□(学生猜测大小)

师:

到底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地衔接,有效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三个文具店的情境图)提问:

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并说一说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预设生1:

从图中我知道了这是三家文具店,店中有很多文具,而且价格都不一样。

生2:

我知道了奇奇文具店中的橡皮是1.80元,也可以写成1.8元,表示1元8角;文具盒是4.90元,也就是4元9角。

生3:

我知道了丁丁文具店中的文具盒是5.10元,也可以写成5.1元,表示5元1角;橡皮是2.00元,也就是2元。

生4:

豆豆文具店的剪刀是4.25元,橡皮和前两家的橡皮是相同的,但是价格却不同,是1.90元,也就是1元9角……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那么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探究,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1:

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所以4.9元<5.1元。

生2:

4.9元=4元9角=49角,5.1元=5元1角=51角,49角<51角,所以4.9元<5.1元。

生3:

4.9元是4元多,5.1元是5元多,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师: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

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们。

2.巩固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

淘气想买橡皮,去哪家文具店买比较便宜?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进行比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师: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最好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得有条理些。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

1.8元和1.9元都不到2元,丁丁文具店的橡皮是最贵的。

1.8元=1元8角=18角,1.9元=1元9角=19角,所以奇奇文具店的橡皮最便宜。

3.回顾,验证。

师:

要想知道□.□和□.□□的大小关系,可以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

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师:

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先翻开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一样,再依次翻开小数部分)

学生翻开的整数部分都是9。

师:

比出来了吗?

为什么?

那么应该怎么做?

学生自由回答。

对于小数部分的翻牌设计如下:

让一名学生先翻牌,翻之前问:

你希望自己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是几?

翻牌后再询问另一名学生:

你现在希望自己第一个数位上翻到几?

翻开的第一个小数部分的数字是8,第二个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字是7。

师:

游戏结束了吗?

为什么?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

9.8 9.7□

师向第二名学生提问:

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

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

如果是9结果会怎样?

(第二位是多少都会输的)

4.归纳总结。

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大小比较的?

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后老师指名汇报,根据汇报整理板书: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字,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5.比较大小。

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位数多就大,小数的大小比较却不是这样,位数多不一定就大)

设计意图:

借助翻牌游戏,巧妙地将游戏过程转换成比较小数大小的研究过程。

让学生在比较商品价格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动态翻牌游戏中巩固新知。

既感悟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体验了思维的有序性,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或“=”。

3.1○4.13      5.1○5.1       12.1○12.01

0.4○0.610.30○10.407.20○8.02

2.在下面找出最大的小数和最小的小数,有相等的小数吗?

最接近8的小数是多少?

最接近9的小数是多少?

1.50 15.0 50.1 5.10 5.1 0.10 8.90 5.00 8.10 51.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贱也有所了解。

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中,老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个别环节花费时间较多,练习题较多,可适当删减。

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机会把所有的想法表达出来,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时间。

[再教设计] 学生对于元、角、分和用小数表示钱已经掌握很好了,所以可以适当缩短教学时间,小数比较大小是新知,而元、角、分是旧知,可以让学生将小数转换为元、角、分,待学生能熟练解决后,再转换为小数比较大小。

第3课时 存零用钱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笔算:

35+52         168-27

想一想:

(1)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位开始算起?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汇报。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情境图)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

(2)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用加法解答,列式为11.5+3.2)

(4)探究算理和算法。

师:

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组织学生各自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集体交流后个别汇报。

预设:

生1:

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11.5元=115角      3.2元=32角

115角+32角=147角   147角=14.7元

生2:

用竖式计算。

生3:

用小数计算。

(5)组织学生讨论:

①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不对齐就不能直接相加)

(6)集体评议:

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老师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1)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计算?

(可以用减法计算)

师: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并尝试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汇报)

预设:

生1:

我是这样算的,29.9元=29元9角,14.7元=14元7角,29元9角-14元7角=15元2角。

生2:

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2)说一说: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

3.小结。

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这样才能保证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师总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2+5.7  6.8-5.1  2.2+10.7  17.8-0.4

2.花店里一枝菊花的单价是1.30元,一枝满天星的单价是2.40元。

(1)各买一枝,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枝满天星比买一枝菊花贵多少元?

(3)买2枝满天星要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比较算法中发现其中隐含的本质,理解算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算理。

[不足之处] 整数计算方法学生都已掌握,小数的计算相对简单了许多,个别学生在书写时不够规范,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不计算,直接看算式就能很快地算出结果,说明学生的头脑是很灵活的,但是计算准确率还要提高。

[再教设计] 与生活实际相连的知识,个别同学掌握得非常好,能够正确计算,但还是有个别同学需要提醒,所以这一部分同学还是要加强换算的练习。

第4课时 寄 书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

135+86  123-57

(2)想一想:

计算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时从哪位开始算起?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2.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师:

妙想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用零花钱买的课外书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可是当她来到邮局,邮局的叔叔告诉她“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时,妙想有些着急,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一共需要的钱数,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先通过复习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进行知识储备,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小数加法估算的方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情境图)

(1)提出问题: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2)学生认真思考后尝试独立估算,然后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预设:

生1:

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所以总钱数一定比13元多。

生2: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所以总钱数一定比15元少。

……

(只要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2.探究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

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应该如何正确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与同桌交流并汇报。

(2)交流:

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运算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习的都是整数运算,而这道题是小数运算)

(3)提问:

整数加减法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

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

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哪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

(4)组织学生探究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

我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

所以在列竖式计算时,1.6的6和12.8的8要对齐,1.6个位上的1和12.8个位上的2要对齐,计算结果是14.4。

生2:

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对齐,所以可以这样笔算:

师小结:

用整数加法计算的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

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PPT课件出示问题)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3)指名汇报。

预设:

生:

我是这样想的,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相同,也是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然后再算。

(老师板书竖式写法)

师:

谁能说说把15写成15.0有什么好处呢?

(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容易出错)

师:

从个位5借1后是怎样算的?

(1元就是10角,就是10个0.1元,减去4个0.1元,剩0.6元,整数部分都是14,相减没有剩余)

老师小结:

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4题。

2.拓展训练。

35元能买到哪些文具?

找回多少元?

书包24.8元   墨水2.7元   卷笔刀3.6元   铅笔0.5元   文具盒13.4元   钢笔10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通过“寄书”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老师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把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不足之处] 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在检查时不要出声,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另外,老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和细致,如小组合作完,老师要及时对其评价,引导学生以后怎样进行小组交流。

[再教设计] 第一个问题是估算的问题,学生对于估算掌握不好,而且培养估算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再教学时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5课时 能通过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加深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生:

从图中可以知道,此处的限制高度是3.50米,而汽车的高度是3.25米。

师:

面对这样的情境,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

汽车能通过吗?

师:

是啊,汽车能通过吗?

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呢?

生:

要想知道汽车能不能顺利通过,就是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

对,与我们学过的小数有关,可见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小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

3.25米有多高?

3.50米呢?

汽车到底能不能通过呢?

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3.25元是3元2角5分,那么3.25米就是3米2分米5厘米。

·3.5米应该是3米5分米。

·3米2分米5厘米比3米5分米小,所以大卡车应该能过去。

师: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生活中有许多小数,请大家看一看,读一读,跟同学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学生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