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88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Word格式.docx

3、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飞行质量控制措施、摄影质量控制措施、航摄结束飞机返场后,摄影员要采用飞行管理软件,立即对获取的摄站点GPS坐标数据作技术处理,当天评价飞行质量,若有不合格航线立即组织补飞。

存储航片影像数据的介质在做妥善包装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基地做数据后期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在第二个飞行日前将航片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送交现场人员,以便及时修改作业方案;

4、成果资料的检查;

5、安全生产的风险规避;

五、基础控制

1、控制网的布设:

埋石尺寸、选点埋石:

平面控制网按E级GPS点进行布设观测,E级GPS控制网在国家四等及其以上等级大地点基础上,按点对布设成由三角形组成的多边形网。

2公里左右布设有一对相互通视的E级GPS点,实际埋设时可以采用手持GPS测定距离,以保证GPS点对的距离;

GPS点选择在相对固定位置,E级GPS点的布设,需满足后续像控测量、施工设计、风机位测量建设要求且最终不少于20个。

1.1埋石尺寸

上部尺寸为10cm*10cm,下部尺寸20cm*20cm,桩高60cm。

桩顶面中间布置直径为16mm、长度为10cm、顶端刻划十字的钢筋,作为基础控制点标志。

1.2选点、埋石

A、选点

GPS点应选在点位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易于寻找到达、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和大面积水域,便于扩展利用和便于GPS观测的地方,禁止选在耕地中间或易破坏的地方。

不应埋设在山顶及山脊处;

点位尽可能避免选择埋设在路面上。

GPS点点位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

电视塔、微波站等)不宜小于200米;

距离高压输电线路不宜小于50米。

B、埋石

选点完成后,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预购标石(尺寸为底面20×

20厘米、顶面10×

10厘米、高60厘米)或刻石三种方法进行埋石作业。

开挖口径约30*30cm、深60cm的桩坑,并把水泥沙子埋入坑中搅拌并捣实,埋设钢筋十字丝标志,注意桩顶面与地平或略高于地面,以便寻找使用。

点位也可选择在长期固定的岩石表面,当选择在岩石表面时,需在岩石上刻绘十字丝标志,并以红油漆标识记号和点名。

岩石等凿刻标志的规格为:

点位中心凿刻垂直正交的“十”字,其“十”字线凿刻长度不得小于5cm,凿刻深度不得小于5mm,凿刻宽度不得大于2mm,凿刻标志面要平,四周范围用红色油漆绘15cm-20cm的正方形,内填写点号。

并在就近明显处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示出点号和方位(栓桩)。

严禁不经凿刻绘标志。

硬地面所钉钢钉规格:

其长度不得小于20cm,直径不得小于15mm。

钉入地面后在钉顶的横截面上凿刻或用钢锯锯出正交的“十”字,其“十”字的凿刻深度不得小于1mm。

水泥地面布设钢钉标志,要先钻孔,灌入混凝土后再镶入钢钉。

硬地面钉、镶钢钉后,四周范围用红色油漆绘15cm-20cm的正方形,内填写点号。

并在就近明显处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示出点号和方位(栓桩),便于甲方施工使用时寻找。

当利用既有控制点时,应对控制点标石的稳定性、完好性、通视要求、仪器观测条件等进行逐一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

埋石完成后要拍摄现场照片远景、近景各一张,作为成果之一提交;

同时方便后续空三加密工序准确量测。

现场采用手持GPS测定埋石位置的概略坐标(WGS84格式),以便于后续寻找。

现场完成点之记的绘制。

2、GPS观测与计算:

2.1GPS观测

A.观测仪器采用标称精度为10mm+5ppm的双频GPS接收机,所有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安置天线采用三脚架和对中精度小于0.5mm的光学对中器。

作业开始前统一对仪器进行参数配置,项目进行期间不得随意改变参数。

B.GPS观测按静态定位模式观测,采用大地四边形或三角形形式连接,GPS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

静态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1.6

时段长度(min)

≥40

采样间隔(s)

10~30

闭合环边数

≤10

GPS双频接收机控制点观测时间,基线长度小于5km时不低于45min,10km以内不低于60min,10km以上不低于90min,联测已知点不低于90min;

单频接收机观测时间在双频基础上加长1.5倍。

C.GPS观测前做好星历预报和编制观测计划书,严格按调度任务单规定时间观测,保证各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未按规定时间开机者,应及时通知外业观测负责人,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不得无故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D.测站观测注意事项:

a.接收机天线用光学对中基座对中、整平,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互差≤3mm时取平均值。

b.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要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然后用铅笔逐项填写GPS观测手簿,严禁事后补记。

c.仪器观测过程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注意观察仪器工作状态;

在施测过程中,不得改变天线位置,防止人员或其他物品碰动天线和遮挡信号;

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必须使用时,应距天线10米以外。

d.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模糊度和电池余量等等,并作必要记录,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e.每日观测完毕,作业人员应及时上交观测手簿、点之记和记录介质给数据处理人员。

f.GPS网一般应与附近收集到的国家四等及以上大地点联测一次,测区计划联测平面已知点2~3个,特殊情况下联测点的总数不少于二个。

网的两周围应有国家大地点,其它点宜在网中均匀分布,且能有效控制本控制网。

g.每天观测作业完成后,及时对当天数据进行传输和数据预处理,检查数据有无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2.2GPS观测数据计算

基线处理采用中海达公司的专业软件行进静态处理或TGO1.6版本进行,基线处理输入观测数据时应对照观测手簿核对点号、天线高等参数,对每日符合要求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有效观测时间不足40分钟的卫星,然后进行基线处理,处理基线时要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闭合差和异步环闭合差的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的基线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计划安排重测。

具体基线处理要求如下:

A.同一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不应大于±

22(5mm+1ppm×

D)

B.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

Wx≤sqrt(n)/5*σ

Wy≤sqrt(n)/5*σ

Wz≤sqrt(n)/5*σ

W≤sqrt(3n)/5*σ

C.由若干条独立边组成的闭合环,其闭合差应满足:

Wx≤3*SQRT(n)*σ

Wy≤3*SQRT(n)*σ

Wz≤3*SQRT(n)*σ

W≤3*SQRT(3n)*σ

D.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应满足:

ds≤2*SQRT

(2)*σ

上面各式中:

σ—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环平均边长由下式计算:

Σ=SQRT[(a*a+(b.d)*(b.d)]

E.在各项质量检核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WGS-84坐标系中的无约束平差,并输出所有GPS控制点的WGS-84坐标及其精度信息。

在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的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核查和分析,决定舍弃和重测,参加无约束平差的观测值不得有异常值存在。

F.约束平差使用的大地点应采用边长比长法进行可靠性检验。

方法是先进行GPS网无约束平差,将得到的GPS点间斜距经投影变换与边长的反算值比较。

G.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基础,在国家坐标系下进行三维/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

dvx≤2σ

dvy≤2σ

dvz≤2σ

平差完成后,查看平差报告,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20000。

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分析原因,进行补测。

最后输出国家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参数和精度信息。

3、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通过观测不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平差。

拟合高程应通过对多余控制点进行检核,高程检查点较差应小于5CM。

六、像控测量

1、像控点的布设:

A、像控点布设:

航向方向按照10-15条基线,旁向方向按照每隔1-2条基线进行布设。

布点时应注意,所布点应能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测段接头处不得有漏洞,点位不少于70个点。

检查点布设:

一个区域网内的检查点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点位选取应充分满足像片条件,选刺在像片航向及旁向重叠六片(五片)范围内,并确保在相邻各片都清楚。

B、像控点两人一组,一人刺点,一人检查,测量作业时,区域网角点原则上布设双点,避免点位刺错等问题。

C、像控点编号原则:

像控点编号原则为P+像片号+序号,如:

P5341:

P表示为像控点类型(平高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像控点高程点编号原则为G+像片号+序号,如:

G5341:

G表示为像控点类型(高程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检查点编号原则为J+像片号+序号,如:

J5341:

J表示为像控点类型(检查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D、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

2、像控点的点位和目标要求:

A、应选在线状地物的交点、明显地物拐角顶点处、影像大于0.2mm点状地物中心(如:

小灌木中心),交角必须良好。

电杆、弧形地物、不固定的地物(如:

阴影、活动门、汽车)、点状目标影像大于0.2mm不得作为刺点目标。

B、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不应选在狭沟、尖山头或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上。

C、当像控点与基准面在不同平面时,应标注比高,量注至0.1m;

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应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

如:

接收机放在房角时,像控点的高程应是房角的高程(平面位置应是房角得外角的位置),外业需注明房高到0.1m,计算时只需减掉接收机天线的高度即可。

像控点的高程应是房角的高程,不是减掉房高后的高程,但外业需注明房高。

D、像控点刺点目标的影像必须清晰、明显。

E、应满足GPS观测的要求:

点位上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对空视野开阔,周围无大的水面,无较大遮挡。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米;

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米。

F、观测后要拍摄现场照片远景、近景各一张,作为成果之一提交;

3、像控点的整饰及刺点要求:

A、在像片上找到相应位置用直径1mm红色图块“

”标记。

B、点位说明要画出周围地物相对关系。

略图方位与实地相对应,文字描述应确切说明点的位置,不得产生歧义。

点位附近有高程变化的,应注明比高,注至分米。

C、刺点者和检查者须签注姓名和日期。

七、调绘补测

1、调绘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A、调绘原则:

调绘参照《1:

5001:

10001:

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执行。

图式符号执行《1:

2000地形图图式》,补充说明如下:

1、测区的高压电杆、电线、铁塔必须调绘;

2、测区等级公路都必须调绘;

3、林地需要调注树种、树高及所属林场。

正确认识各种影象所反映的地物、地貌,恰当地运用图式符号,准确表示。

各种数字和文字注记以及符号、线型等应准确无误,并做到清晰易读。

地物、地貌的综合取舍以满足选址设计的需要为前提,以既能适应图面允许荷载量,又能反映实地特征为原则。

同一位置不能同时按真实位置描绘两种以上符号时,则应分清主次或将次要的移位表示,但移位后的地物、地貌,其相对位置不得改变。

外调完成后及时用图式符号或简化符号整饰,整饰完毕后进行接边和签名。

B、调绘方法:

采用综合判读调绘法,也就是先室内判读调绘、后野外检核、调查和定性,最后室内清绘整饰的方法。

线路性质、道路名称、道路材质、村庄注记等由外业调绘。

C、调绘工作基本要求:

调绘工作基本要求是“走到、看到、问到、绘准”。

不能随意定性或任意标绘。

外业调绘后清绘采用红、黑、兰、三种颜色。

红色:

简化符号表示的道路、地类界,独立地物、片外各种注记、自由图边线等。

黑色:

各类正规表示的地物、大车路、小路、桥梁、道路附属设施、人工地貌、植被符号、地理名称注记等。

兰色:

水涯线、单线沟渠及宽度注记、流向、干沟、水井、泉、输水槽、水系名称等。

2、调绘面积划定要求

A.调绘范围必须略大于测图范围。

B.调绘面积线在1:

2000DOM(分辨率为0.2米)纸质打印图上划定。

3、调绘内容

A.居民地:

居民地的调绘:

居民地采用简化调绘,只调名称。

房屋不绘轮廓,不注建筑材料,不注楼房层数,楼层数可由内业立体判读。

B.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如:

打谷场、烟囱、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由内业判读。

无线电发射塔由外业实地调绘。

地下建筑物一般不表示。

独立坟及坟群外业均应调绘。

C.道路及附属设施:

外业只调绘等级、等外公路及附属设施

等级公路必须调绘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如G312沥;

等外公路、大车路调绘路面性质和宽度。

道路实地位置可不用标绘。

通往自由图边的公路应注明通向。

道路附属设施如桥、涵、挡墙、里程碑等均须按实地位置调绘。

大车路、乡村路要外业不调绘,由内业判读。

D.管线及垣栅:

高压电力线、低压线、通信线等均应调绘。

在工矿企业、城镇、电力排灌区等电力线、通信线较多时,调绘可以综合取舍。

居民地内的低压线以及通往乡村的地上通信线可以不表示,其余线路全部表示;

当同一杆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线路。

电杆、铁塔和工矿区的管道支架等杆位影象不清楚时要逐杆调绘并连线,不能取舍,杆位影像清楚时可只调转点。

地下光电缆、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有明确标志的应准确表示,量取与明显参照物的相对距离。

电力线调绘区的变压器要逐个调绘。

调绘需调出测风塔实际位置,并标注尺寸。

E.水系及附属设施:

由内业判读,外业不调绘。

F.地貌和土质:

所以地貌外业不调绘,由内业判读测绘。

G.植被:

植被应详细调注林地、旱地、有关经济作物的种类和范围,如“果园”及“苗圃”外业要调绘准确。

林地需要调注树种、所属林场,树高可由内业立体判读。

H、地理名称调查和注记:

居民地、县市街道、厂矿企业、学校、医院、山名、沟名、河流、水库、沟渠和道路等名称必须实地核查正确,标注在像片上。

3、外业高程点补测

外业点在测区内要均匀分布,(像控点及基础控制点也充当外业高程点)最终平均每一幅1:

2000比例尺的标准图幅里要有2—3个外业高程点。

八、空三加密

航测内业技术要求执行GB/T7930-2008《1:

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

2000地形图图式》,采集要素分类码执行《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8.1空中三角测量

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空中三角测量,量测计算软件为MatchAT。

8.1.1空三加密精度要求

内业加密点对最近外业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地形等级

 

地形图

比例尺

III

平面(mm)

高程(m)

1:

2000

0.55

0.8

8.1.2空三作业要求

A.作业前认真检校仪器和检查软件配置,确保仪器性能良好,软件配置正确。

B.检查影象是否是畸变差改后的航片、外业控制点文件和相机文件输入的正确性,以航摄单位提供的相机内方位鉴定元素和航测外业控制成果为准,确保空三加密原始输入数据的完整无误。

C.量测过程要认真、仔细、准确,对于外业点要根据刺点片点位、略图及说明仔细判读,避免点位量测错误。

E级GPS控制点作为高程控制点加入量测进行定向。

D.量测中如发现外控点离各类标志太近,加密时注意处理此类问题。

外控点量测时应量测主要的、影象清晰的像对。

对外控点处于外插位置、影象不清晰的像对不要量测,否则会降低加密精度。

E.由于无人机航片重叠度大,单个外控点涉及到的航片较多;

因此像控点的量测一定细心且必须有第二人进行并相互检查。

F.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结算,并利用外业高程点进行检查。

或利用部分外业点作为空三高程控制点参与平差计算。

G.由于航测制图的工期很短,为了提高空三加密的生产效率,空三加密的作业流程可以采用先完成内业加密点量测等工作,等外业控制点成果提交后,再量测外控点,最后进行平差计算,平差结果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将成果提交采集工序并上交资料室存档。

8.1.3内业加密点的分布要求

A.内业加密点尽量布满像片全部范围,六度重叠的航带连接点每张像片不少于3个。

按3*3标准位置选点每个区域连接点数量不少于3个。

应加强图形构网强度的检查,在少点位置予以补点。

B.大的河流、水库上要量测一定数量的水位点。

8.1.4数据量测和处理

A.设备、软件:

仪器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量测计算采用空三加密程序MatchAT,数据平差模型为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B.数据处理时,首先应将物方标准方差权减小,进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探测全部探测出来,必要时,采用patb进行二次平差专业验算。

C.对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经处理改正后,必须把一系列成果改为正确值,方能将文件传下工序使用。

九、立体采集

9.1作业环境准备

数据采集在全数字摄影测量MapMatrix工作站完成。

采集前,仪器保证处于良好的作业状态,鉴定合格后方可作业。

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采集作业要求。

9.2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采用空三自动恢复模型进行立体测图,尽量不进行二次定向作业。

模型接边:

相邻像对地物和等高线接边误差不得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中误差的1.5倍,个别不得大于2.0倍。

9.3数据采集原则

A.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按编码分层进行采集,各要素编码要求使用正确,在有二级码的情况下,不允许用大类码、用大类码+小类码组成的要素编码进行采集。

一般地物、地貌要素的分类码执行《1:

10001:

B.数据采集范围应在定向点连线以内,最大不得超过定向点连线外10mm(像片上)。

如果相邻航线或像对,在接边处有阴影等缺陷,在本像对补测时,测绘范围可酌情放宽,并做记录。

C.地物与地貌要素应先依据外业调绘片进行采集。

原则上是外业定性、内业定位。

如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应根据立体模型进行改正并有相应的记录(如:

调绘片说明、手簿记录等),备查。

测绘地物地貌做到无遗漏、变形、移位。

注意,高压电杆、通讯杆、低压杆、地下光电缆、水渠、天然气管道等应认真判读调绘,对外调不合理的地方,应在仪器上进行处理并记录。

D.地物与地貌的采集,严格按实际立体采集。

地物采集注意处理地物间的相互关系(如:

道路和桥等地物关系),重点做好公路、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采集。

地貌采集要注意微型地貌的表示。

E.点状地物和非比例表示的线状地物,按照地物中心采集;

有方向的点状地物第一个点采集定位点,第二点为方向点;

依比例尺表示的线状地物严格按照实地位置采集;

有符号的线状地物根据符号左生成原则采集。

另外,采集线状地物时注意点的密度,确保地物几何形状的真实。

F.数据采集的范围依据甲方提供的作业范围为准。

G.保证采集成果的唯一性,绝不允许出现文件数据的重复问题。

特别是采集后切图要准确,确保地物、地貌接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出现重复参考或镶嵌的数据应在本工序自行删除,不得将重复数据问题移交给下工序。

H.采集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检查员严格检查,对于隧道口、立交等重点工点应在立体上仔细检查地貌采集情况,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9.4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

测区内没有成片居民地,房屋极少:

参照相应图式规范要求表示。

A.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的采集依据外业调绘片分层采集。

外业散坟的调绘是示意性的,采集时注意定位和增补。

打谷场、烟囱、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无线电发射塔等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必须采集。

B.交通及附属设施

a、公路的路肩线宽度图上小于1mm不表示,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宽度图上大于1.3mm用双线表示,否则用狭长灌木(9323层)采单线表示。

b、公路的附属建筑物(如:

桥、桥墩、立交桥、平交道、涵、上下挡墙、里程碑、铁丝网、行树等)全部表示,路堤、路堑等人工地貌禁止使用等高线表示;

另外,桥头的加固路堤和对应的坡脚线应与桥梁套合、对称。

坡脚线的采集使用8524层。

c、公路统一按等外公路层码采集,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

d、道路相交处路宽变化较大时,需按实际立体影象采集,不能使用平行线表示。

e、通过散列式居民区的道路采集要连续,不宜中断。

f、采集时注意区分依比例尺表示的大车路和乡村路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乡村路和小路。

g、内部道路只表示厂矿企业内部铺装路面的道路。

C.水系及附属设施

a、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物的水涯线按立体模型的水边线依比例尺采集。

b、河流、沟渠的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依比例尺采集,否则,用单线按中心线不依比例尺采集。

居民地内的干沟用排水沟采集。

c、水塘一般只采集水涯,当水涯线和坎边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大于1mm时可只采集陡坎。

d、外业漏调的单线渠、冲沟,内业采集时要补充采集。

沟底宽度在图上大于5mm的冲沟应加测等高线。

e、水系附属设施(如水井、泉、水闸、拦水坝、输水槽、倒虹吸等)必须采集。

f、大的机井应标注出来。

D.管线及附属设施

a、电力线、通信线、输油输气管道等管线的采集按照调绘片作业。

b、电杆、铁塔、管线支架等要素全部采集,采集原则是以立体模型为准,根据调绘片认真判读和量测。

c、变压器、变电室全部采集。

电力线或通信线入地时按相应层码加注入地符号。

E.境界和植被

根据外业调绘片采集境界,调绘时注意区分植被范围界限。

F.地貌

a、大面积的梯田坎应采集最上、最下的坎,中间的坎先采集高大的坎,再采集其它坎,坎的采集密度控制在图上8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