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885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精备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复习强化小说知识,结合小说的知识阅读课文。

2.通过前后对比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4.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5.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课堂导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古代,这样一举成名的艳羡、天差地别的际遇曾经激励了多少读书人为之狂热。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尤其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有些人也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代表作《儒林外史》,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长篇讽刺小说之一。

【写作背景】

吴敬梓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雍正七年(1729),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61548;《儒林外史》简介

61548;本文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五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61548;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清代规定:

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入泮,游泮,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又称秋闱,亦称大比。

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又称春闱或礼闱。

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61548;多音字

妥帖(tiē)挣扎(zhēnɡ)

帖请帖(tiě)挣

字帖(tiè)挣钱(zhènɡ)

【理解词义】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拙病:

难治的病。

不省人事:

不明白人事;昏迷。

不由分说:

不容人分辩解释。

进学:

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烂忠厚:

过分忠厚。

闯将来:

闯来。

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

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

随机应变。

果不其然:

果然不出所料。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倒霉。

见外:

当做外人看待。

狗血喷头:

形容骂的很凶。

商酌:

商量斟酌。

【课文初探】

听朗读,初识文意

1.找出课文中小说的三要素。

主要人物: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

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

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

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1段):

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

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9段):

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

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3.作者就中举前后分别选择哪些事情来写?

全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中举前写了屠户贺喜和范进借钱两件事;中举后写了范进发疯、屠户治疯和乡绅来拜三件事。

全文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4.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吃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住茅草棚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用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地位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小结: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人物形象分析

(一)】

精彩片断看范进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道,往后一跤跌到,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

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2.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小结:

作者运用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落魄的丑态、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范进长期遭白眼,一旦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情上承受不了。

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任封建统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

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61548;范进形象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总体感知范进的艺术形象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

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除正面描写外,作品还从侧面去写范进的家人、邻居、报录人。

例如:

范进母亲的慌张烘托昏厥样子的可怕;邻居和报录人吓一跳,烘托飞跑的疯狂;众人拉不住烘托疯狂劲之大;众人的对话,家人表现出忧惧;报录人和邻居表现出冷静,能想办法;邻居称范进老爷,又主动拿鸡蛋、酒米,则显现了趋炎附势的世态。

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刻画人物手法】

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如范进喜疯的过程。

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

【人物形象分析

(二)】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幸会!

幸会!

世先生!

张乡绅:

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

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

【明确问题答案】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61548;张乡绅: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人物形象分析(三)】

胡屠户

2.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胡屠户可笑在哪里?

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

“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

“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小结】

61548;胡屠户:

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人物语言个性化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骂女婿和夸女婿的的几段话,范进的几段疯话,张乡绅拉拢新贵的那段对话,都是传神写照、剔肤见骨之笔。

人物形象分析(四)

61548;众乡邻:

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61548;刻画邻居有何主要目的?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

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

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表明封建科举流毒已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深入探究】

1.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刻画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

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4.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社会原因: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封建科举制度队知识分子的毒害,这就是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

(2)个人原因:

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

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说明范进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5.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写法探究】

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

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对比:

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夸张:

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

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课堂总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和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的刻画,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侯晓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