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141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

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THUNE大坝洪道施工组织设计大坝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THUNE水坝溢洪道介于0+942---1+057桩号之间,设计坝长115m,共设计分为10个坝缝,长均为11.5m。

设计最大堰体(628.50---600.2m)高28.30m。

设有左右边墙,左边墙设计长174m,共分15条横向缝;右边墙长108m,共分9条横向缝。

溢流堰设计固结灌浆孔342个,帷幕灌浆孔19个;左边墙设计固结灌浆孔279个,帷幕灌浆孔6个;右边墙设计固结灌浆孔179个,帷幕灌浆孔3个。

放水设施设在大坝右岸为分层取水,笫一级高程623.00m,为平板闸门,断面800×800mm;笫二级615.00m为平板闸门,断面800×800mm;最后一级取水洞进口最低高程607.00m,平板闸门,断面为1800×1800mm长方形,后接直径¢=1500mm钢管。

主管长为88.08m,支主管长为42.43m的压力钢管,尾部设有DN=1000mm放水蝶阀二个,DN=800mm放水蝶阀-个。

1.2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详以下统计表。

主要工程量统计表1-1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左挡墙固结灌浆个279右挡墙固结灌浆个179溢流段结灌浆个342左挡墙帷幕灌浆孔个6右挡墙帷幕灌浆孔个3溢流段帷幕灌浆个19溢流段护坦锚杆根800溢流段混凝土m346038左边墙混凝土m324015右边墙混凝土m314639廊道钢筋混凝土m3748钢筋制安t770闸门制安台3800×800mm台;1800×1800mm-台启闭机安装台3φ1500mm钢管m88.08变径钢管m42.蝶阀台31.3工程特点分析1.3工程特点分析1.3.1水文和地质条件本工程项目所在区,属干旱少雨地区,但降雨相对集中,强度大,历时短,易形成短期洪水。

据有关资料表明:

坝址区多年平均径流量16.1m3/s。

年均降雨量400mm;年均气温21度,极端最高气温45度。

大坝坝址呈U形状,两岸平缓,多为石英岩,片麻岩,钙质岩。

坝河床表面有图尼构造的粗砂石,沙砾,不规则的覆盖,Tseung构造,主要是风化而形成的砂岩,并伴有粉基砂砂岩。

KarooSupergroup顶的玄武岩位于大坝现场的北部。

大坝现场的基础由Tseung构造的砂石构成基础。

在大坝现场的西南和东南有侵入的粗粒玄武岩(从东到西,从东北偏东到西南偏西)和大量的基石。

在出版的地质地图上,一座东北到西南向的断裂跨越中心线的左翼。

1.3.2原材料供应条件:

水泥在当地市场采购散装水泥,为水化热较低的42.5N级普通矿渣硅酸盐散装水泥,运至工地,能满足工程需要。

钢材:

当地市场有充足符合本工程需要各种型号的钢材,可按照设计尺寸加工运至工地。

木材:

木板由国内采购,方木在当地市场采购运输至工地,能满足工程需要。

碎石:

按照设计各种级配在20km以外自制加工车运至工地,分级配堆码,能满足工程需要。

河沙:

经现场踏勘坝上下游河床有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质粗砂,通过筛分运至工地堆码,能满足工程需要。

1.3.3施工特点。

1.3.3.1.本项目种类繁多如固结,帷幕灌浆、锚杆支护、引水金结、溢流堰体砼浇筑、左右两侧边墙砼浇筑、廊道钢筋砼浇筑等,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1.3.3.2.砼浇筑工程量大,战线又集中,对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和合理安排工期等方面有一定的挑战性。

1.3.3.3.工程质量要求高,根据设计资料和重点难点分析,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不然达不到设计的目的。

1.3.3.4,运输特点:

除外运原材料采用汽车运输外;砼浇筑入仓设计为塔吊启吊方式,对左右边墙上游覆盖盲区采用装载机水平运输及汽车吊转运入仓,上部也可采用滑槽人力辅助入仓等多种运输的特点。

1.3.3.5,主要方面难度。

一是引水钢管,管径大制造,焊接,安装等要求高;二是当地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强,气温高,对砼温控制要求比较高,如何降低砼温度,防止开裂施工难度大。

1.3.3.6,关键控制点。

基础处理(包括灌浆,锚杆)→垂直运输→砼浇筑(块石加入)→养护。

2.施工总平面布置2.1布置原则根据枢纽布置,工程施工内容及坝址区地形条件,遵循下列原则进行施工布置。

2.1.1各种设施尽量布置在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范围之内,并充分利用坝区地形条件,做到合理布置。

2.1.2生活设施均布置在坝址右岸635m高程以上,满足施工期间防洪度汛要求。

2.1.3设施布置以交通线路明确流畅,尽量缩短运距,方便施工。

2.1.4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开进行布置,以减少施工干扰。

2.2施工道路布置2.2.1对外交通根据现有交通状况和工程货运特性,本工程对外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

坝址右岸已计划修筑有进场道路,路面为砂石路面,可满足对外交通要求。

2.2.2场内交通场内交通依据枢纽布置特点及砼浇筑方式,施工场地和生活区。

场内公路以简易公路为干线,分别修筑支路到生活区和施工区,砼浇筑用.2.3弃料场地布置按甲方指定的地点设置弃料场堆放弃料。

2.4施工设施布置2.4.1砂石筛分、砼拌和系统根据右岸地形条件,料场选择的位置、开采、运输方式及砼生产、运输就近的原则,将砂石骨料加工系统与砼拌和系统集中布置在溢流坝址下游地段。

其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4.2辅助企业工厂2.4.2.1金属结构加工厂在右岸布置金结加工厂,用以加工工程所需金属结构件,其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2.4.2.2钢筋加工厂在施工场内设钢筋加工厂,用来堆放和加工各种建筑物的钢筋。

钢筋加工厂布置在右岸厂房的上游,其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4.2.3木材加工厂工地设置木材加工厂,用来加工各种流道模板及其它异形模板等。

木材加工厂紧临机械修理车间布置在右岸厂房上游,其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2.4.2.4汽修车间、保养站及停车场汽修车、保养站及停车场布置在右岸约1km项目部附近,主要用于各种车辆、土石方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停放。

2.4.3仓库系统2.4.3.1水泥仓库水泥均采用散装水泥,共设有8个能储藏35t水泥罐和4个灰粉煤灰储藏35t罐,其具体位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2.4.4风、水、电系统2.4.4.1供风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以及工程施工布置的特点,施工区内设移动式供风站两座。

主要提供基坑开挖用风,布置在坝址施工区方便施工处。

2.4.4.2生产、生活用水根据施工总体布置及各系统用水的要求,右岸设置供水站,供水对象为辅助企业、基坑施工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采用打井方式,抽取地下水供生活需要。

抽水泵站装两台扬程40m,抽水量为100m3/h的抽水机,供水管末端设置道加压泵,以保证供水压力或采用汽车运水至蓄水池。

2.4.4.3供电400KW发电机1台、120KW小型发电机1台2.4.5通讯、邮电、卫生工程对通讯为移动电话,用于外联系使用;施工通讯采用对讲机通讯;卫生,在工地设3个移动厕所,大小便统一收集处理。

3混凝土系统布置及生产流程说明3.1混凝土系统的布置3.1.1系统布置工程混凝土总量约为8.544万m3,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溢流坝下游规划区内,主要承担溢流堰及左右边墙和护坦等工程混凝土生产任务。

具体平面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1.2生产规模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最高为0.8万m3,故混凝土系统设计生产能力按30m3/h考虑,设置2座JS110型拌和糸统。

3.2系统工艺流程说明本工程混凝土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由成品骨料运输设施、水泥储运设施及拌和楼等部分组成。

3.2.1成品骨料运输设施混凝土生产所需要的粗、细骨料,粗骨料由已加工运距约20Km至工地,砂利用河床下游优质砂筛分后自卸汽车运至工地。

3.2.2水泥储运设施本工程所需水泥,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散装水泥由汽车直接送至水泥罐内,再由螺旋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输送至拌和系统內。

系统布置共设有8个能储藏35t水泥罐和4个灰粉煤灰储藏35t罐,以满足工程混凝土高峰月浇长强度的需要量。

3.2.3混凝土的生产及上料方式3.2.3.1各种骨料根据施工配料单由设置的电子称量系统称量,称量值事先设定,进入集料斗;再经集料斗进入搅拌罐搅拌。

骨料投料顺序经试验确定。

3.2.3.2水通过电子流量阀控制,外加剂通过电子秤称量同水一起混合后加入搅拌罐。

3.2.3.3搅拌好的砼由搅拌罐倒入塔吊储罐内,再由塔吊垂直运输及装载机水平运输和汽车吊转运多种方式等入仓。

3.2.4主要砼运输。

坝段坝体砼砼现浇运输在下游坝脚左右各安装2台塔吊型号QTZ250(ZJ7030),臂长:

70米,尖端吊重:

3吨;最大起重量:

12吨,起升高度:

51米,总功率:

81.5kW(不含顶升机构电机),电压:

380V,频率:

50Hz,垂直运输入仓浇筑,未辐射的盲区采用装载机水平运输和汽车吊转运多种方式入仓。

4.总体施工部署及安排4.1施工部位及其分项工期要求4.1.1施工部位。

主要分溢流坝,左右边墙砼浇筑,右岸引水工程。

主要项目有溢流坝基础固结,帷幕灌浆;左右边墙基础固结,帷幕灌浆;护坦锚杆制安;右岸引水系统金结等。

4.1.2分项工期要求。

本工程关键控制工期是基础,固结,帷幕灌浆处理,必须在规定时间內完成灌浆工程将浇筑砼工程作面业提供出来,才能嬴得下部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要做好金结加工采购等准备工作,也是赢得主要工期保证措施之一。

我们计划于2010年12月18日前完成溢流坝基础爆破,出渣,淸表等基本达到灌浆进场要求;计划于2011年2月28日前完成溢流坝601m高程基础固结,帷幕灌浆,为下步砼浇筑提供场面;同时2011年2月28日前完成塔基浇筑,2011年3月5日前完成塔吊安装;2011年3月6日至2011年4月6日前完成601m髙程以下4135m3砼浇筑;2011年4月7日至2011年5月15日前完成601m—605.5m髙程以下9189m3砼浇筑,右岸挡墙内开始埋安钢管(2011年5月15日至2011年8月15日前完成);2011年5月16日至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部砼浇筑及金结安装。

在国內砼搅拌设备未位时,前期拟采用临时砼拌合设备来浇筑护坦砼及塔吊基础。

挡墙砼浇筑工程量大浇筑速度与两侧土坝回填速度不-致,因此,土坝回填时采用预留长50m,纵坡1:

3的方法处理,最后采用逐级分层回填夯实,临近挡墙心墙铺土厚度控制在25cm以內用振动碾静压及小型打夯机夯实为宜。

为了保证溢流坝砼浇筑及土坝回填正常实施,二期导流设在溢流堰③④段预留过洪口的办法,待右取水口金结安装结束后再封堵浇筑至设计高。

4.2资源安排4.2.1人力资源安排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负责人到工地负责,根据确定的工程数量,依据审定的工程进度计划,本着统筹兼顾,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充分发挥人员、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原则,进行各阶段劳动力计划分配。

人员安排:

在组织上安排3个专业模板组,每组2名中国工长,辅助工8人;架子工1组2人;钢筋工2个专业组,工长1人,其中:

辅助工5人;混凝土浇捣2个专业,工长2人,下料4人,平仓2人;搅拌3个专业组,工长2人,挂钩2人,机械上料2人;塔吊2个专业组,工长2人;水电维修工1个专业组,工长1人,辅助工1人;电焊工2人;养护凿毛3人;后勤2人;现场管理及质安人员2人,1个现场施工工程师等。

2)、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及主办工长做到全盘考虑认真学习和研究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拟定出本工程各阶段施工所需投入的人力什么时间进场、什么时间退场,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以免造成人员紧缺或窝工现象。

4.2.2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1)、由于本工程任务艰巨,为了加大施工力度,大力提高机械化施工,在机械保障上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进行机械配置。

2)、本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QTZ250(ZJ7030)塔吊2台、JS110砼搅拌机2台、自动称量上料斗2台、装载机上料用2台、400KW发电机1台、30KW小型发电机1台、木工用多功能机床2台、木工带锯1台、吊罐6只、吊罐台车2台、2×7-400B电焊机4台、15m3洒水车1辆、插入式振捣器10台、管理用小皮卡车1辆、转运材料自卸车5辆等。

4.3大坝溢洪道总体进度计划详附表4.4施工工期进度保证措施根据本工程总工程量及施工条件,并结合我公司施工技术和生产能力,经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

详见大坝溢洪道总体进度计划。

4.4.1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法4.4.1.1防洪度汛本工程防洪度汛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拟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保证:

①认真分析水文资料和现场条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可靠的导流方案;②组织充足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加快导流工程的施工速度,提前达到防洪度汛标准。

③利用采提前将上下游阻水河道进行蔬通,扩大过流断面,提高过流标准。

④制定详细的度汛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

来了超标洪水,有应急措施,能保则努力保。

即使洪水太大,不能保住,也要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4.1.2工程进度保证措施4.4.1.2.1从组织管理上保证工期我们将组织充足精干、强有力的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队伍,调集精良设备投入到本工程项目中,并成立由主管生产副经理领导的,由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的生产调度指挥部门,以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指挥能力。

由主管现场生产的负责人为施工调度员,以各施工班组为生产实施对象,形成一个从上而下的主管施工进度的组织体系。

4.4.1.2.2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责任权利体系,定岗定人、授权,各负其责。

4.4.1.2.3各施工班组坚持每天召开一次生产进度布置会,做到当天的问题不留到下一天,明确第二天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以便及时安排布置落实。

4.4.1.2.4项目部每天召开由各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会,及时协调各施工班组之间的生产关系,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物资和人力,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协调好工程施工外部的关系。

4.4.1.2.5每月由项目经理或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主持生产计划会,总结上个月的施工情况,安排下个月的施工生产,及时解决施工内部的矛盾,协调各施工队伍之间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对施工机械设备、生产物资和劳动力安排计划;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施工进度计划落实和完成。

4.4.1.2.6在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坚持逐月逐旬编制出具体的工程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

4.4.1.2.7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出详细的资源配置计划,尤其是关键性、控制性环节的工序要给予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顺利完成。

4.4.1.2.8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合理使用,尽可能组织机械化流水作业,提高施工机械生产率。

施工现场设置修理厂,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以保证正常运转。

对重要的常用机械设备应留有备用应急的配件或总成。

4.5.1.2.9制定严格的材料供应计划,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情况保证各施工期材料的及时供应。

4.4.1.3从技术上保证工期4.4.1.3.1由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项目部另责任工程师若干名,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耽误工期的现象。

4.4.1.3.2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图纸、技术要求或其他技术文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以便提前采取措施,使工程顺利进展。

4.4.1.3.3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分期对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优化,选择工期短、投入少、质量安全保证率高、产出多的方案进行施工。

4.4.1.3.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工序时间,安排好工序衔接,平衡各工序之间的矛盾,使工程能够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4.4.1.3.5实行技术交底制度,各级施工技术人员应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得各级施工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对各施工过程做好跟踪技术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现场就地解决,防止因工序检验不合格而返工,延误工期。

4.4.1.4建立施工进度控制系统4.4.1.4.1工程施工进度监测系统见表4-24.4.1.4.2工程施工进度的调整系统见表4-3表4-2工程进度施工实施进度建立进度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比较检查是否出现进度偏差进入施工进度调整系统表4-3工程进度实施过程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分析该进度偏差对后续工序产生的影响确定影响后续工序的限制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实施调整后的施工进度计划5分项工程施工方法5.1施工导流5.1.1导流标准本工程属Ⅲ等中型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导流建筑物保护对象为3级永久建筑物,工程所在地下游有在建桥梁-座,其它目前没有重要城镇和工矿企业,围堰使用年限为0.5年(小于3年),-期围堰高度为4m(小于50m),相应库容小于0.1亿m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导流建筑物级别定为Ⅳ级。

结合本工程实际,导流时段划分如下:

初期导流(一期):

工程坝址处河床底高程600.00m,相应河床宽为30.13m,河道右侧设计溢流段左边墙有近20m滩地,左侧多为土基陡坎,两岸岸坡较缓,故具备导流条件。

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为溢流段及取水设施施工,因此做好一期导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期导流:

利用溢流堰导流,将溢流堰基础建至到髙程602m后,将溢流堰(左起)3、4号预留作为导流道,待左右土坝及引水工程初具规模后再按照设计溢流堰剖面封堵至设计髙程。

表5-1施工导流标准项目时段设计标准P(%)设计流量(m3/s)一期围堰挡水第1年11月~第2年5月10376二期溢流堰导流第2年11月~第3年5月103765.1.2施工导流选择原则及方式选择原则堰体运行必须满足安全可靠,满足稳定,防渗和抗冲要求围堰型式做到简单方便。

施工在计划工期内按设计要求建成围堰基础应选在水文地质简单易于处理、堰体便于与岸坡或已有建筑物连接的位置等。

一期工程坝址处地形为“U”形河谷,河道狭窄,两岸地形坡度较缓,工程坝址处河床底高程600.00m,相应河床宽为30.13m,河道右侧设计溢流段左边墙有近20m滩地,左侧多为土基陡坎,两岸岸坡较缓,采用右岸筑堤砼防渗明渠导流方式及原河床左岸扩宽,河床清障开挖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方式。

二期工程利用溢流堰预留泄洪口,进出口采用简易围堰方式导流。

详附图所示:

5.1.3.导流程序结合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截流于第1年11月上旬进行,截流后的第一个枯水期利用导流明渠行洪,进行一期工程溢流段基础开挖灌浆及基础混凝土浇筑,第二个汛期在溢流段预留行洪道施工导道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程序见表5-2表5-2导流程序表施工时段设计标准设计流量河床高程水位泄水建筑物流量备注导流明渠堰流年、月、日%m3/smmm3/sm3/sm3/s2.5.1以前20521600.00605.13523.47修建导流明渠3.5.1以前20521602608.10521.965.1.2导流建筑物设计5.1.2.1过水流量计算一期选择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公式:

式中:

R——水力半径(m),R=A/P;P——过水断面湿周,是过水断面固体壁面与液体接触部分的周长(m);J——水力坡度;C——谢才系数(m1/2/s)。

——明渠均匀流的流量模数,——相应于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时的过水断面面积。

谢才系数的计算我们选择了最窄的地方作为控制断面进行水力计算:

控制断面正常水位为605.13m,超高0.5m相应高程605.63m;糙率渠道底坡的糙率n:

0.02500,n1:

0.03500,n2:

0.03500;坡降现场测量计算J=1/千分之;过水面积187.946m2;过水断面湿46.698m。

将以上参数分别代入上式计算Q=523.47m3/s,可以满足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

二期过水流量计算髙程602.00m堰顶厚度δ为26.6m,δ>2.5H故按宽顶自由溢流计算:

Q=mb√2g-H1.5(m3/s)式中:

M=m√2g-=1.47;b=23m;H=6.2m;代入上式计算Q为521.96m3/s,流速u为3.66m/s,满足设计标淮。

5.1.2.2围堰设计一期堰型选择的原则:

安全可靠,能满足稳定、防渗、抗冲的要求;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宜于拆除并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渣料;堰基易于处理,堰体便于与岸坡或已有建筑物连接;在预定工期内可修筑到需要的断面和高程;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开挖渣料中全风化料及石渣料丰富;堰体采用土石围堰能充分利用开挖渣料,地基适应性强,造价低,施工简便,因此本工程围堰均采用土石围堰掺30%粘土防渗的方法。

二期围堰拟定利用溢流堰导流,下游护坦按照设计建成,溢流堰体建至到髙程602m后,将溢流堰(左起)3、4号预留作为导流过水道,待左右土坝及引水工程初具规模后再按照设计溢流堰剖面尺寸封堵至设计髙程。

5.2灌浆工程5.2.1概述。

溢流堰设计固结灌浆孔342个;左边墙设计固结灌浆孔279个;右边墙设计固结灌浆孔179个;深均为3.0m。

溢流段帷幕灌浆19个,左边墙设计帷幕灌浆6个,右边墙设计帷幕灌浆3个,深均为20.0m。

5.2.2施工程序依据各部位灌浆工程施工的工序要求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按照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5.2.3固结、帷幕灌浆施工灌浆试验结束后,将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的详细记录和试验分析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5.2.3.1浆液试验

(1)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对不同水灰比,不同掺和料和不同外加剂的浆液进行下列项目的试验:

浆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浆液密度或比重测定;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或终凝时间;浆液结石的容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其它试验内容。

(2)用于现场灌浆试验的浆液水灰比以及掺合料、外加剂等的品种及其掺量通过试验选择,并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5.2.3.2现场灌浆试验

(1)根据工程的建筑物布置和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与实际灌区相似的地段作为灌浆试验区。

(2)根据灌浆工程施工图纸的要求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定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浆分段、灌浆压力等试验参数。

(3)在每一灌浆试验区,按批准的灌浆试验大纲拟定的施工程序和方法进行灌浆试验,检查灌浆的效果、整理分析各序孔和检查孔的单位吸水率、单位耗灰量等的试验资料,并将灌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4)避免在帷幕灌浆线上进行灌浆试验。

5.2.4制浆5.2.4.1制浆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控制<5%,水泥等因相对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