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153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大豆精炼设计说明书汇总

课程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食品工厂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1600T/D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院系名称:

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

食工P1203

学生姓名:

李彪学号:

201211010805

指导教师:

王动民教师职称:

讲师

2015年11月6日

工艺流程

1.1

碱炼工艺流程(脱胶脱酸)

碱炼油暂存罐

毛油暂存罐

-→袋式过滤器

-→板式加热器-→

多效混合器

-→

酸反应罐

-→盘式

冷却水

碱液罐

↓定量泵

软水

泵↓

混合器→

化罐

-→板式冷却器

-→

碱反应罐

-→板式加热器

-→

脱皂离心机

-→

↑冷却水

磷酸

↓定量泵

↓皂脚

软水

↓定量泵泵

 

1.2脱色工艺流程

白土旋液分离器→真空

↓↑

 

废白土→脱色油储罐

1.3脱臭工艺流程

脂肪酸储罐

脂肪酸循环罐

脱色油储罐→析气器→真空热器1(油-油)→真空加热器2→脱臭塔→

课程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螺旋板换热器(油-油)→板式冷却器→袋式过滤器→成品油→成品油储罐

1.4工艺说明

1.4.1脱胶和脱酸工段

由于大豆精炼油质量稳定、经济效益和大处理量等问题,所以一般采用长混碱炼工艺。

该工艺通过将一定量的磷酸加入到毛油中进行充分的混合,在磷酸的作用下,能够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能溶于水的磷脂从而将其除去。

然后按条件的不同计算相应的碱液添加量,以便能更好的除去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该工艺阶段要求有两台两台自清式离心机,一台用来分离皂脚,另一台用来洗涤,这样不仅酸价炼耗比低、精炼率高,而且脱胶更彻底,产品质量更稳定。

1.4.2脱色工段

向油脂中加入白土做吸附剂,在不断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色素和吸附剂吸附平衡而达到毛油脱色的目的。

经过加热后的毛油在脱色塔内,在真空条件下,与计算确定吸附剂的量进行充分混合,在不断地完成吸附平衡后,在通过泵将毛油泵入压滤机内通过多次循环过滤,将吸附剂与毛油分离。

此过程在负压下进行,操作压力一般为2.5~4.0kPa,一定要避免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到热油。

该工艺脱色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油品的质量好(酸值回升少,过氧化值低)。

1.4.3脱臭工段

脱臭工段采用薄膜式填料塔与热脱色用的传统的塔盘式组合的新型软塔脱臭系统,与传统的塔盘式脱臭塔比较,该系统在真空下压力损失很小,从而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250℃),使用较少的蒸汽(原有量的三分之一),较短的时间(从原有的2.5~3h减少为不到1h),将游离脂肪酸和臭味有效地去除,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维生素E的损失及反式脂肪酸的生成(残存量0.6%~1%)。

2物料衡算

2.1品质要求

河南工业大学

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2.1.1原料油品质(浸出毛油)

酸价

2.7

含水量

0.2%

FFA%

1%以下

残溶

0.03%(300ppm)

磷脂量

2.3%

含杂量

0.17%

臭味组分

0.1%

2.1.2成品油质量指标

水分及挥发物

0.05%

酸价

0.2以下(即FFA%0.1%以下)

杂质

0.05%以下

过氧化值

5.0mmol/kg

色泽

Y20,

R2.0(罗维朋比色计133.4槽)

 

2.1.3各工序品质要求

毛油过滤:

杂质降至0.05%以下

脱胶:

水分0.5%,磷脂含量70ppm,杂质0.01%

脱酸:

AV0.8(即FFA0.4%)

水洗:

水分0.5%,磷脂量20ppm

真空干燥:

水分0.1%残溶10ppm

吸附脱色:

杂质0.05%,色泽Y20,R2.0,磷脂量5ppm

色泽Y20,R2.0,水分及挥发物0.05%,酸价0.2以下,透明

真空脱臭:

度:

澄清透明气味纯正口感好

2.2物料衡算

2.2.1碱炼工艺

1.过滤

输入毛油1600T/D=66666.67kg/h含杂约0.17%

输出设半净毛油含杂量X则X÷[66666.67×(1-0.17﹪)+X]=0.05%

解得X=33.3kg/h

则半净油G=66666.67×(1-0.17﹪)+33.3=66586.64kg/h

杂质66666.67-66586.64=80.03kg/h

2.磷酸计量泵

输入

输出

课程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3.酸混合输入输出

4.加水计量泵

输入油中磷脂量X=66666.67×2.3﹪=1533.33kg/h

加水量2.5×1533.33=3833.33kg/h体积流量V=3833.33/1000=3833.33L/h

输出V=3833.33L/h

5.加水混合器

输入

输出

6.碱反应罐

7.脱皂离心机

8.水洗离心机

9.真空干燥

2.2.2脱色工序

1.白土预混合罐

输入G油=38634.53×25%=9658.63kg/h

加油重2%的白土

G土=38634.53×2%=772.69kg/h

输出G混合=9658.63+772.69=10431.32kg/h

2.立式叶片过滤机

3.安全过滤

2.2.3脱臭工序

1.脱臭塔

输入G混=38480.84kg/h

输出设脱臭油损耗0.2﹪,脱色后酸价上升0.2~0.4,则进入脱臭塔前酸价为0.8+(0.2~0.4),取AV=1.2即FFA%=0.6﹪,设脱臭后剩下的酸价为0.2,即FFA﹪不足0.1﹪

设脱臭后油为Xkg/h

河南工业大学

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38480.84×(1-0.2﹪-0.6﹪-0.1﹪)+X×(0.05﹪+0.1﹪)=XX=38191.8kg/h

馏出物:

38480.84-38191.8=289.04kg/h

2.真空加热箱全精练工艺精练率为

η=38203.26÷41666.67=91.69%

2.3物料衡算表

工序输入输出过滤

酸混合

水化

碱混合

脱皂离心机

水洗离心机

真空干燥

白土混合罐

叶片过滤机

袋式过滤器

脱臭塔

真空加热器

总精炼率38203.26÷41666.67=91.69﹪

3热量衡算及换热器选型

有关计算公式:

油比热C=(C。

+?

T)×4.187(KJ/Kg×℃)

其中C。

=0.465kcal/kg×℃,T为温度(℃)?

=0.0007

选用0.2Mpa的蒸气,汽化潜热为2204.6KJ/Kg,T为120℃,

精炼车间毛油温度取为30℃

3.1脱胶脱酸工艺

(1)E301螺旋板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毛油30℃→80℃

蒸气120℃(液)←120℃(气)

1)毛油比热

C=(0.465+0.0007T)×4.19=(0.465+0.0007×(30+80)/2)×4.19=2.11KJ/kg.0C

毛油吸热量为:

Q=G1Cp△T=41604.14×2.11×50=4385397.75J/h

设热损失5%,则因为(1+5%)×△Q油=△Q蒸气=G蒸气×r

所以G蒸气=1.05×△Q油/r=1.05×4385397.75/2204.6=1927.78Kg/h

2)换热器换热面积A的计算

△t1=120-30=900C,△t2=120-80=400C

△Tm=(△t2-△t1)/㏑(△t2/△t1)=61.70C

所以A=(1+5%)×△Q油/K×△Tm=4385397.75×1.05/(0.5×61.73×3600)

2

=41.44m2

3)选型

选用无锡市雪浪发酵工程设备厂,型号:

I6I16B50-1.0/1000-14

公称换热

面积m2

通道间距mm

计算换

热面积2m

流速Im/ces时处理量m3/h

接管公称

直径dg

型号

参考重量

(kg)

I6B型

I16B型

50

10

41.44

35.3

100

I6I16B50-1.0/1000

1360

1755

-14

材质:

不锈钢;外形尺寸:

φ1000×1500

(2)E302螺旋板式换热器

(3)E303a螺旋板式油油换热器

(4)E303b板式换热器

3.2脱色工艺

(1)E304a螺旋板式油油换热器(加热介质为从脱臭塔出来的脱臭油)

2)E304b螺旋板式换热器

3)E305冷却器

河南工业大学

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3.3脱臭

(1)E306a螺旋板式油油换热器:

(2)E306b螺旋板式换热器:

(3)真空加热器G301

(4)脂肪酸冷却器E307螺旋板式换热器

(5)E308螺旋板式换热器

4设备计算及选型

日处理1000吨,每小时处理量为41666.67kg毛油。

油的密度ρ=ρ15℃-0.0007×(t-15oC),其中ρ15℃=923.1Kg/m3设充满系数为ψ=0.8

4.1脱胶脱酸工艺

1.毛油暂存罐

G=41666.67kg/h,ρ=912.6kg/m3,ψ=0.8,t=0.5h

V=v/ψ=Gt/ρψ=41666.67×0.5÷0.8÷912.6=28.54m3

设H=2DV=ПD2H/4=28.54则D=2.63mH=5.26m

查化工机械手册:

外形尺寸Ф2800×6000mm平底平盖罐体

2.磷酸罐

3.酸反应罐

4.水化器

5.碱液罐

河南工业大学

6.碱反应罐

7.热水罐(软水)

8.皂脚罐

9.污油罐(废水罐)

10.真空干燥器

11.两台离心机

选用PX-110型

处理量t/d:

1300

分离因素α:

8969

电机功率kw:

68.5机重kg:

4190

4.2脱色工艺

1.白土暂存罐

2.

课程设计

转速r/min:

8200

排液压力MPa:

0.1-0.3

外形尺寸mm:

2450×1800×2500

转鼓内径mm:

800

碱炼油暂存罐

3.白土预混合罐

4.脱色塔

河南工业大学

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5.脱色油暂存罐

6.立式叶片过滤器(北京中农康元粮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4.3脱臭工艺

1.析气器

G=38480.84kg/h,ρ=910kg/m3,ψ=0.8,t=5min

V=v/ψ=Gt/ρψ=38480.84×5÷60÷910÷0.8=4.4m3

设H=2DV=ПD2H/4=4.4则D=1.41mH=2.82m

查化工机械手册:

取Ф1500×3000mm两个椭圆型封头

2

3.脱臭塔(软塔脱臭塔)

4.脂肪酸捕集器

5.脂肪酸循环罐

6.成品油暂存罐

5其他定型设备的选用

脱色、真空干燥器用的水蒸气喷射泵

6泵的选型

(1)P301/P302/304油输送泵

查《化工原理》

10

型号

流量

m3/h

扬程

m

转速r/min

效率

%

功率KW必须气

泵壳许用压力Mpa

轴功

蚀余量m

铸铁

铸铜

100Y60A

90

49

2950

67

17.9

4

1.57

2.25

河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2)P303/P307磷酸计量泵

3)P305a/b碱定量泵

4)P306/07/08/39油输送泵

5)P306油脚泵

6)P312/19/20/36/35水泵查

7)P307/11热水计量泵

9)P316/17/18油输送泵

10)P314浊油泵

11)P321油泵

12)P341脱色油抽出泵

13)P322/23/24油输送泵

14)P340脱完臭油泵

15)P325不合格油输送泵

16)P326飞溅油输送泵

17)P329脂肪酸输送泵

18)P330脂肪酸循环泵

19)P342析气器抽出泵

20)P327油泵

21)P329/31/32/33/34水泵

21)P328柠檬酸泵

河南工业大学

大豆油精炼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玉兰,汪学德,马传国.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2.马传国,张永太,梁少华.油脂深加工与制取[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3.[美]Y.H.Hui主编,徐生庚,裘爱泳主译.贝雷: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第四卷)第五版[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E.E.法伊别尔格.油脂加工工艺设计[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38.

5.秦叔经,叶文邦.换热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6.姚玉英.化工原理[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克永.化工机械手册[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8.《食品工厂设计》(内部印刷).郑州:

粮油食品学院,2004.

9.赵军.脱胶效果对油脂精炼影响[J].粮食与油脂.2002,(6):

22.

10.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油脂脱胶技术[J].粮食与油脂.2004,

(1):

15~17.

11.梁少华,王群学,马传国,田华达.食品油脂脱色工艺和脱色塔结构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油脂.2001,26

(1):

22~24.

12.满时勇,胡颍慧.脱色工艺对油脂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1,26(6):

31~33.

13.马传国,王敏,肖学军,丁继东.脱臭工艺和设备对油脂风味影响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4,29

(2):

13~16.

14.程正华.150t/d全连续高级烹调油生产车间工艺设计[J].中国油脂.19980.38,23(3):

35~36.

15.戴礼平.填料式脱臭塔的设计[J].中国油脂.2000,25(5):

13~15.

16.贾友苏,赵宇.板式脱臭塔的国产化设计[J].中国油脂.2000,25(3):

19~21.

17.王宏建,周伯川.油脂精练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国外的差距[J].中国油脂,2000

25

(2):

3-6

18.崔宝贵.精炼车间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油脂,20083(9):

27-28

19.戴礼平.填料式脱臭塔的设计[J].中国油脂,200025(5):

13-15

12

课程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20.H.Applewhite.Bailey'sIndustrialOilandFatProducts[M].A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JohnWiley&Son,Newyork(1985)

21.ImreL.Balazs.RefiningandUseofByproductsfromVariousFatsand

Oils[J].TechnicalNewsFeature,198764(8):

1126-1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