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27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9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docx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新区东南部全景•

二.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现状瀛州路南端,道路东侧有黄海机械厂,厂区内绿化环境较好,但由于该厂处于生活用地中间,对周边居民有一定影响,因此规划将予以搬迁。

新区内绿化环境总体较好,现有一座城市公园——苍梧公园,公园内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植被较多,利用了现状水系造景,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沿瀛州路、龙尾河、东盐河两侧均有较宽的绿化带,加之大片的农田和花果山、凤凰山天然景观形成环境背景。

但从新区发展需求看,现状无论从用地构成、建筑布局,还是景观风貌和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均不能适应需要,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环境整合。

由于新区正处于建设开发过程中,多个小区正在建设,新区内的居住人口变化较大,难以真实统计,加之现状人口对规划影响较小,因此对于现状人口不作过多评价。

三.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由于该区域为城市新区,是城市近期发展建设的重要区域,区内除一些早期建的低层高密度住宅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建筑外观比较呆板外,新建的建筑质量、建筑造型都比较好,以办公楼、住宅楼以及一些大型公共设施为主。

根据建筑的年代、结构、设施、外观等综合评价,将建筑质量分为四类:

一类建筑:

结构完好,设施基本配套。

二类建筑:

结构基本完好,设施配套不全。

三类建筑:

结构较差,设施不配套。

四类建筑:

结构破损的简棚、危房。

各类建筑比重详见下表。

对于一类建筑,规划基本予以保留;二类建筑部分保留,完善配套设施;三类、四类建筑逐步进行改造。

评价类别

建筑面积(m2)

比例(%)

一类建筑

979180

二类建筑

133158

三类建筑

79414

四类建筑

8854

合计

1200606

100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提升连云港市城市形象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注重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的性质、开发强度和建设要求,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

2、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通过大片绿化的引入,提高城市新区的整体素质,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重视时空环境的研究和城市视觉形态的研究。

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及其过程中人的心理、视觉对环境变换的要求,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形态;

4、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划突出控制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便开发建设既能遵循政府的意图,又符合公众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7、贯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分期实施”的方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先地下后地上,实现开发建设的有序化,避免短期行为。

(二).规划目标

努力创造新世纪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营造功能布局合理、城市环境优美、建筑景观新颖、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安全舒适、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五.总体构思

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六.新区人口容量控制

新区人口由居住用地内的居住人口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两部分组成。

1、居住人口

规划新区总用地公顷,其中居住用地公顷(不含中小学用地),根据城市新区人口毛密度控制在250~300人/公顷,因此新区居住人口应为~万人。

规划新区内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分为规划新建的多层住宅用地和现状以二层建筑为主的低层高密度住宅用地,对不同的住宅类型,规划确定了相应的控制指标。

一类居住用地

新建的二类居住用地

一、二类混合居住用地

用地面积(公顷)

平均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m2)

56700

2340600

81360

户均面积(m2)

250

120

150

户数(户)

227

19505

542

户均人口(人/户)

人数

795

64367

1790

按照规划住宅类型测算,城市新区可居住万人。

另外,沿街商住用地内居住总人口按1100人左右计。

综上分析,新区居住人口规模以控制在万人为宜。

规划以幼儿园:

35-40人/千人,托儿所:

10人/千人,小学:

70-80人/千人,初中:

35-40人/千人,高中:

30-35人/千人的千人指标取值进行幼儿园、中小学测算。

新区幼儿园(含托儿所)的具体位置及规模详见规划分图则或规划居住人口分布图;

小学两所:

规划考虑新区内有部分学龄儿童仍将就读于现状老城区内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新区规划设博纳花园小学(30班小学)和东盐河以东、建设路南侧的小学(48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

为24班小学,48班初中,共72班;

新海高级中学一所:

为高中部。

随着新区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可在周边地区增设小学、中学为本区服务。

2、学生人数

新区内有高等院校用地公顷,规划参照高等院校的用地规范标准,根据连云港实际情况,按照70平方米/人,估算新区可容纳学生人数为7600人。

七.功能分区及布局

(一).功能分区

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新区以东盐河绿化风光带为界,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为连云港市的政治、文化科技艺术中心,西片为新区生活性用地,并配套发展片区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

其中东片为体现市政府的中心地位,并兼顾考虑文化设施可容纳大批人流的要求,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规划打破传统方格网的路网格局,以市政府为核心,形成环状路网,并将市政府与各类行政办公用地、后勤服务设施、会议中心、宾馆以及文化科技艺术中心有机组合,形成统一整体;西片则以街坊形式布置居住用地,依托现状,沿道路布置带状商业,适当向纵深发展,形成朝阳路与巨龙路“╋”字形商业中心,在瀛州路与苍梧路、海宁路交叉口分别形成两个公共设施节点。

运河西路与科苑路之间,依托东盐河的自然条件建绿化风光带。

(二).体育中心选址的分析研究。

本次规划重点对体育中心的选址进行方案比较。

方案一,苍梧路南方案,面积32公顷;方案二,淮海工学院北方案,面积47公顷左右。

 

体育中心方案比较一览表

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区位

与新浦地区的生活区比较接近,依托宁连公路,基本可以满足全市需求。

与城市生活区比较接近,并可兼顾连云地区,可以方便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交通

用地毗邻宁连路与苍梧路的立交口,而体育中心人流、车流较多,路段交通将较更为复杂,不能快捷的疏散交通流。

周边有两条城市主干道(凌州路、科苑路)和两条次干道,并且与宁连公路有便捷联系,可以方便快捷地疏散交通流。

现状用地

现状为空地,基本无拆迁量。

现状为空地,基本无拆迁量。

用地布局

用地被城市干道一分为二,使得各功能区之间联系不够便捷。

同时由于用地的不完整,导致“三馆一场”不好安排。

用地完整且宽裕,可以合理安排“三馆一场”,功能分区清晰。

空间景观

可以成为苍梧路标志性建筑,但由于体育馆、体育场的建筑体量过大,距市政府又很近,空间效果不够理想。

在城市大范围空间上可形成由体育中心至淮海工学院、市政府、文化中心,以及凤凰山的景观轴线,空间舒展。

资金投入

由于苍梧路已形成,近期投入较少。

地块靠近海连东路城市主干道,近期只要将凌州路东延过东盐河500-800米即可,近期投入较方案一稍多。

综上所述,规划选用方案二。

八.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1、规划道路以“三横四纵”的新区主路形成新区道路网的主骨架,根据不同地块的功能要求完善次路和支路系统,以利便于城市合理开发。

(道路等级与总体规划中的道路等级有区别)

“三横”——苍梧路(50米)、朝阳路(郁州路以东80米,郁州路以西60米)、海宁路(60米)。

“四纵”——瀛州路(60米)、郁州路(60米)、科苑路(60米)、学院路(40米)。

次路主要有运河西路(40米)、巨龙路(32米)、龙河路(20米)、公园南路(郁州路以东32米,郁州路以西20米)、建设路(32米)。

支路的道路红线宽度根据各功能区车流量的大小,分别控制在18~12米左右。

宁连公路现状为一级公路直接入城,随着同三国道的建成,规划该路段将作为城区快速干道,它与苍梧路设有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与朝阳路、海宁路设有机动车出入口。

2、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以及新区用地功能分区,规划保留现状苏欣汽车站,并在瀛洲路与海宁路交叉口设置一个大型汽车站和一公交站场。

新区共设公共停车场四个。

停车场主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和文化区,对于行政办公区和成片居住区的停车场地,则在其用地内部根据相关规定统筹布置。

九.空间组织及绿化系统规划

空间设计强调突出形象清晰、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设计原则,将水体、远山的空间环境作为城市的衬托背景,用虚实结合的轴线空间手法,使新区与周围的空间协调有机地共存。

注重在城市规划中将整体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场所、形体环境与文化脉络和现代使用要求结合起来。

增加场所行为的活力,并力求形成连云港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居住区的空间规划上,尽可能提供完整的地块和适当的规模,探讨便于开发和社会管理的居住区模式。

用简单明快和风格多样的空间布局方式,增强识别性,并将居住区的空间结构设计形式,纳入城市特色的范畴中。

规划新区将以市政府为中心,加强与老城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紧邻花果山风景区的区位优势,以南部的凤凰山为背景,以“三纵一横”的景观轴线为纽带,通过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布局,使新区的城市形象更具特色。

1、轴——城市景观轴、绿化轴、水景轴

城市公共空间轴:

以市政府为核心的轴线,它串联了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有行政中心和文化科技艺术中心,规划通过标志性的建筑(市政府、宾馆会议中心、科技馆、展览馆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个性化的构筑物(城市雕塑、柱廊、景墙等),构成了空间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轴。

该轴线一直向南延伸,直至远处的凤凰山,与绿色生态轴相联系。

城市生活空间轴:

沿巨龙路两侧商业金融设施构成了新区生活轴线。

新区联系轴:

朝阳路是联系新区与老城区、城区与风景区的联络线,其道路两侧布置了重要的办公、商业、金融等设施,它不仅将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联系,同时也将花果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引入城区。

绿色生态轴:

由东盐河绿化风光带构成,将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城市中心区,使市民可以充分地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充分地享受到阳光、绿色、空气。

水景轴:

规划以东盐河水系为纽带,形成新区的水景轴线,规划注重沿河的绿化,对沿河布置的建筑严格控制,创造出新区良好的沿河景观。

2、节点

规划在新区轴线交汇点,以及重要道路交叉口,形成若干个景观节点。

规划重点三个节点:

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市政广场与市民广场;城市生活空间节点——朝阳路与巨龙路交叉口;城市交通节点——瀛州路与海宁路交叉口。

这三大节点,是形成新城区新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城区新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

另外,龙河广场、朝阳路与郁州路交叉口、东盐河绿化带中的市标广场等,以及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均构成新区的景观节点。

3、标志性建筑

新区具有代表性、标志感较强的建筑,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建筑,一般位于重要的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的关键位置。

现状公安局大楼是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新区的制高点,随着新区的不断开发建设,其制高点的地位必将被取代。

规划新区标志性建筑主要有市政府、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金融大厦、高层酒店宾馆等。

4、城市设计控制地带

规划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功能、不同性质,以及对城市空间景观所起的作用,确定城市设计控制地带和一般设计地带。

规划将严格控制城市设计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重点控制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造型、建筑体量、建筑外部空间等等,使得整个新区和谐统一。

而对一般设计地带内的建筑则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总体把握其布局的情况下,控制其基本风格、基本色调即可。

一十.规划管理及规划实施建议

1、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连云港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结合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建设条例和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

2、加强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

要强调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的法规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把新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规划实施的制度,使人人为城市的发展出力、献策。

4、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新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突破土地所有制的界限,进行土地的产业置换,提高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

5、新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用地的原则,确保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短期行为。

要把基础设施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切实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规范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和区域共享。

6、在整个新区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之中,应始终如一地注重新区的环境效益,使新区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7、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广开资金渠道,保证比较稳定、正常的新区建设资金的来源。

8、在新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一十一.专业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本新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约米左右,区域内大部分为农田菜地。

给水管道主要沿龙河路、郁州路、瀛州路敷设,管径为DN300~DN800。

2、设计依据

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⑤《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3、给水水源

本区给水水源由连云港市城市给水管网供应。

4、给水方式

整个起步区供水由城市道路上的给水干管为主要供水管,再在起步区道路上敷设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保证供水的可靠性。

5、给水压力

接入起步区管网的压力要求不小于。

最不利点压力要求不小于。

6、用水量指标

根据用地性质及规模确定用水量指标。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人均指标,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地均指标,如下表:

用地性质

用水量指标(m3/公顷.日)

居住用地R

一类居住用地

250升/人.日

二类居住用地

250升/人.日

一类、二类居住混合用地

250升/人.日

中小学用地

50升/人.日

公共

服务

设施

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

50

C2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30

C3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50

C5

医疗卫生用地

30

C6

教育科研用地

50

道路广

场用地

S1

道路用地

10

S2

广场用地

10

S3

停车场用地

10

市政设施用地U

市政设施用地

25

对外交通用地T

对外交通用地

20

绿化用地

G1

公共绿地

10

特殊用地D

特殊用地

30

室外消防用水量:

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一次灭火水量15升/秒。

未预见水量:

按总用水量的15%计。

时变化系数:

K时=

7、规划用水量计算

根据用水指标和地块面积,计算规划用水量。

计算结果见地块给水、污水计算表:

 

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人口

(万人)

用水量指标(m3/公顷.日)

污水量指标

(m3/公顷.日)

用水量

(m3/日)

污水量

(m3/日)

居住用地R

一类居住用地

400升/人.日

320升/人.日

320

256

二类居住用地

250升/人.日

200升/人.日

16800

13440

居住混合用地

250升/人.日

200升/人.日

500

400

中小学用地

50

40

771

617

公共

服务

设施

用地

C

C1

行政办公用地

50

40

1520

1216

C2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30

24

1442

1153

C3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50

40

364

291

C5

医疗卫生用地

30

24

120

96

C6

教育科研用地

50

40

2670

2136

道路广场用地

S

S1

道路用地

10

1436

S2

广场用地

10

101

S3

停车场用地

10

21

U

市政设施用地

25

10

86

34

T

对外交通用地

20

10

193

97

G

G1

公共绿地用地

10

706

D

特殊用地

30

80

E

河流

小计

27130

19736

根据计算,用水量为27130m3/日。

未预见用水量为4070m3/日。

总用水量为:

31200m3/日。

平均时用水量为:

1300m3/时。

最高时用水量为2340m3/时。

8、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龙河路、郁州路、瀛州路、朝阳路、科苑路敷设,管径为DN500-DN800供水管道,并形成环状给水管网系统。

在内部支路上规划DN300~DN200给水管。

给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为路东或路南,给水管的埋设深度控制在米左右。

结合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120米。

新区内多层建筑实行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一系统,低压制供水;高层建筑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设置消防系统

新区建设市要留足消防通道,保证道路的通畅。

(二).污水工程规划

1、设计依据

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修订本)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④《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2、设计原则

①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②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污水经集中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然后进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污水量预测

①污水指标确定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

②污水量计算

根据计算,污水量为19736m3/日。

污水量计算见《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4、污水处理

新区内公建生活污水需设置污水化粪池预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所有污水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5、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郁州路、朝阳路、科苑路上敷设污水主干管,管径为W600~W800,在其它路上敷设干管系统,管径为W400~W600,然后汇集到朝阳路上,由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过河送至科苑路污水主干管内,向北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污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通常布置在路西或路北。

6、污水泵站规划

规划设提升泵站一座,位置在朝阳路与运河西路交叉口东北,规模为8000m3/日,占地公顷。

(三).雨水工程规划

1、设计标准

设计重现期P取2年,按5年校核。

2、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ψ综合值取。

3、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连云港市的

(1+

q=—————————————升/秒*公顷

(t+

4、雨水量计算

Q=ψqF(升/秒)

Q—雨水量(升/秒);

q—暴雨强度(升/秒.公倾);

ψ—径流系数,取—;

F—汇水面积(公顷)。

5、雨水管线布置

布置原则:

采用雨污分流。

根据河流位置地形道路等划分汇水区域,布置雨水管道,分片收集,排入附近河流

雨水管道管径最大d1200,最小d500。

雨水管道在道路下的管位,当为三块板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时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

雨水管道出水口采用八字式。

(四).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①《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②《江苏省城市配电网络规划设计技术规定》;

③连云港市2001-2015年电网发展规划(连云港市供电局);

④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电力要先行,电力发展的速度应略高于新区的建设速度,在电网结构上要求安全可靠,质量合格,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运行,调度灵活。

在连云港市电网规划基础上,使新区电力系统与全市电力系统相协调一致。

电网布局清晰合理,使配电网络基本保持长期不变。

(2)规划原则

①根据新区开发的特定条件,容量的控制应满足逐步开发、灵活多变的要求。

②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减少迂回,降低投资。

③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过渡协调,实现规划。

④定性定量预测出合理的用电负荷,保证供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

3、供电系统规划

(1)负荷预测

由于新区以住宅、公建、教育为主,兼有部份服务设施,用电负荷指标的确定应满足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