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342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docx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

夏季一般补钙不是第一位的,先补锌。

在瘦肉,鱼肉,鸡蛋,海产品(牡蛎里锌含量最高,但是宝宝不一定适合吃)葵花籽锌含量也蛮多的,宝宝不会吃,可以买点葵花籽油。

只要做到每天均衡添加辅食,补锌不难。

补钙最需要做的是晒太阳,食物里的钙质一般是足够的,但是没有VD的帮助钙质的吸收,钙吃进去也会穿肠而过,晒太阳可以帮助宝宝把身体里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VD帮助钙的吸收,夏季每天晒一次,每次10分钟,阳光强烈的时候,防止晒伤,可以在大树下,通过阳光的折射来获取阳光。

晒小PP和小胳膊,小腿就可以了。

一:

缺钙有如下症状

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儿童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父母发现儿童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婴儿尖叫

④1岁以后的儿童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儿童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儿童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7\佝偻病的防治既要补钙,又要补充维生素D,还要多晒太阳.

儿童为什么缺钙呢?

由于儿童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常引起钙的吸收不足而导致各种缺钙表现。

儿童缺钙的症状各种各样,父母应学会根据表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以便在缺钙时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

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二:

造成缺铁性贫血;易疲劳;脸色和指甲苍白;手脚发凉;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儿童发育迟缓,智力受损;心跳加快;食欲下降;头晕。

婴幼儿屏气发作有些婴幼儿在受委屈或某种目的达不到时会大声哭叫,继之出现屏气、呼吸暂停、两眼上翻、面部及口唇发紫,约数分钟后停止屏气,发出哭声,面色转红润,四肢变柔软。

这种屏气发作多见于1~3岁的幼儿。

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屏气发作的患儿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与铁蛋白都低于正常儿童,给患儿补充铁剂后,发作即减少或停止发作。

而停止发作的患儿,上述化验值都已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屏气发作与缺铁有关。

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征有些小儿,尤其是女孩子更为多见,常会发作性出现双下肢伸直交叉,或使劲夹紧两腿摩擦,两眼发红,上肢屈曲握拳,同时伴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孩子阴茎勃起,过去认为是“小儿手淫”,后来又认为是孩子受寄生虫骚扰。

近年来,临床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大约有70%的患儿血中铁蛋白降低,认为此症系由体内贮存铁不足,引起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的结果

含铁量最高的食物是苔菜和晋中红蘑。

含铁丰富的食物还有动物血、肝脏、瘦肉、鱼、禽等。

鸡蛋黄、兔肉中的铁含量虽然较高,但人体仅能吸收3%。

黑木耳含铁最高,鸡血,芝麻,猪肝,鸡肝,燕麦片,黄豆,豇豆,绿豆,豌豆5.9,菜花,花生仁,猪血

三:

锌:

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锌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能达到抗衰老的作用;锌可加速创伤愈合,刺激性机能;微量锌可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锌能保护心肌免遭异丙肾素导致的心肌损害;锌与利尿剂合用能加强降压作用,有利于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对生长发育中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更重要的营养价值。

人体缺锌,将引起锌酸活力减退而产生营养不良、嗅味觉丧失、视力下降、贫血、肝脾肿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症状,同时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

消化功能紊乱:

食欲不振、厌食、偏食及异食癖

**生长发育落后,智力发育不良:

缺锌性侏儒症

**免疫力低下;

感染性疾病;

含有锌的蔬菜和水果也不是很多。

瘦肉、猪肝、鱼类、蛋黄等。

其中以牡蛎含锌最为高。

据化验,动物性食品含锌量普遍较多,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毫克,并且动物性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锌的吸收。

植物性食品中锌较少。

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1毫克。

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比较高的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葵花籽锌含量也蛮多的

四: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适量的硒可调解人体对维生素A·C·E·K的吸收,促进机体中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避免产生毒性等重要作用。

富含硒的食品除啤酒酵母、小麦胚芽、大蒜、芦笋、蘑菇及芝麻外,还包括许多海产品,如大虾、金枪鱼、沙丁鱼等。

另外,有一些植物特别具有富集硒的能力,如黄芪、莎草、紫苑、滨藜及苜蓿。

如黄花每克含硒达10毫克,苜蓿可达到32-122微克,十字花科甘蓝属的蔬菜也有较强的聚硒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食品中硒含量高,并不等于人对其吸收就高。

一般而言,人对菌类有机硒的利用率较高,可以达到70%-90%,而对鱼类及谷物所含的硒利用率较低,只有70%左右。

因此硒的正确摄取方式是多吃强化补充有机硒的食品,如富硒酵母及富硒大蒜等。

另外,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C、E的食品有助于硒的吸收。

事实上,富含硒的食品也富含维生素E,这两种营养素有相互的作用。

五:

铅超标可以吃黑木耳,金针菇,猪血,绿豆等帮助铅从体内排出。

建议你给宝宝吃一段时间的新稀宝+钙之缘,补锌又补钙,同时还能够促进排铅。

铅对多个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中的特定神经结构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和小脑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组织;而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运动神经轴突则是铅毒害的主要靶组织。

其中铅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

(1)使铅中毒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例如成人铅中毒后会出现忧郁、烦躁、性格改变等症状,而儿童则表现为多动。

(2)铅中毒会导致智力下降,尤其是儿童会出现学习障碍,据报道高铅儿童的IQ值平均比低铅儿童低4-6分。

(3)铅中毒会导致感觉功能障碍,例如很多铅中毒病人时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

视网膜水肿、球后视神经炎、盲点、眼外展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眼球运动障碍、瞳孔调节异常、弱视或视野改变;或嗅觉、味觉障碍等。

(4)铅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影响是降低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损害是严重铅中毒的典型证明之一。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作用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二是缩短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这些影响,最终会导致贫血。

铅对心血管系统的伤害主要表现在:

(1)心血管病死亡率与动脉中铅过量密切相关,心血管病患者血铅和24小时尿铅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

(2)铅暴露能引起高血压。

(3)铅暴露能引起心脏病变和心脏功能变化。

骨骼是铅毒性的重要靶器官系统,铅一方面通过损伤内分泌器官而间接影响骨功能和骨矿物代谢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毒化细胞、干扰基本细胞过程和酶功能、改变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耦联关系并影响钙使系统从而直接干扰骨细胞的功能。

六:

微生素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

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继而发生丘疹,好发于上臂外侧及下肢伸侧、肩部、臀部、背部及后颈部;由于呼吸道上皮发生角化,气管、支气管易受感染,幼儿还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眼部表现:

常表现为暗适应能力下降,即当从光亮的环境突然进入到黑暗处时,人的眼睛看清楚暗处物体的时间延长。

严重者在暗光下无法看清物体,成为夜盲症,俗称"雀目眼"。

严重维生素A缺乏者还可引起干眼病,表现为结膜干燥,儿童可出现结膜皱摺,结膜增生变厚。

有时眼睛角膜外侧与眼球平行线上形成一个底边向内的三角形或圆形、椭圆形的斑点,颜色呈灰白色或银白色,状如细小的肥皂泡,擦不去,称为"毕脱氏斑"。

眼球结膜和角膜光泽减退,泪液分泌减少,或不分泌泪液。

更严重的可引起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完全失明。

维生素A缺乏症的预防:

注意平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或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因为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同样可起到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作用;也可选用适当的维生素A强化食品

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

膳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源于两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例如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其它动物内脏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富含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

几种常见食物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

猪肝、胡萝卜、鸡肝、菠菜、奶油、油菜、鸡蛋、西兰花、瘦猪肉、橘子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长期缺乏可引起脚气病易患人群:

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补充者;婴儿型脚气病通常发生在2~5个月的婴儿。

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干性脚气病:

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

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

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

湿性脚气病:

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

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婴儿型脚气病(脑型):

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脚气病的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所吃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并注意各种副食的补充。

同时,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不要加碱,尽量不用高压锅蒸煮,以避免维生素B1遭到破坏

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坚果类、瘦猪肉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部分常见食物含维生素B1:

猪肉(瘦)、花生仁(生)、猪肝、黄豆、猪心、小米、羊肉(瘦)、小麦粉、牛肾、大白菜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我国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易患人群;各年龄组人群均易因缺乏而致各种疾病。

临床表现:

口角炎:

口角湿白、口角裂开、出血、糜烂、结痂

舌炎:

舌肿胀、裂纹、疼痛、萎缩、舌苔厚、部分脱落形成地图状

唇炎:

嘴唇发干、裂、肿胀、出血、溃疡

眼炎:

视力模糊、怕光、流泪、视力减退、眼易疲劳、角膜充血

皮肤症状:

引起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鼻翼两侧、脸颊、前额及两眉之间。

男性阴囊发痒、红肿、脱屑、渗出、结痂并伴有疼痛感。

女性阴部瘙痒、发炎、白带增多

继发性贫血:

可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一系列表现

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平时注意多食一些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B2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如肝、肾、心,以及鳝鱼、蛋、奶等含有丰富的核黄素;植物性食物中以豆类及绿叶蔬菜含量较多,谷类、一般蔬菜和水果含核黄素较少

常见食物含维生素B2

猪肝、牛奶、猪肉(肥瘦)、小麦粉、羊肾、油菜、鸡肝、大米、鸡蛋、黄瓜

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醇,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严重的临床缺乏症已少见

易患人群:

成人、幼儿均可能因为摄入维生素B6不足而患病

临床表现:

成人维生素B6缺乏症,表现为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脂溢性皮炎,随后扩展到面部、前额、耳后、阴囊及会阴等部位,并在颈项、前臂和膝部出现色素沉着;唇裂、舌炎及口腔炎症;急躁,精神抑郁、无表情、嗜睡、肌肉萎缩,体重下降。

幼儿维生素B6缺乏症,发生烦躁、肌肉抽搐和惊厥;呕吐、腹痛,以及体重下降等。

婴儿长期维生素B6缺乏,还会造成体重停止增长,低血色素性贫血。

预防:

平时注意含维生素B6丰富食品的摄入,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

含量最高的为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其次为动物肝脏、豆类和蛋黄等;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B6含量也较多。

部分常见食物含维生素B6:

金枪鱼、牛肝、鸡内脏(油炸)、牛肾(生)、鸡肉(油炸、烤、煎)、油炸花生(加盐)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称为钴胺素、氰钴素,其缺乏较少见,可见于胃切除病人、胃壁细胞出现自身免疫的病人、老年人、萎缩性胃炎患者等。

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

1.恶性贫血:

当缺乏B12时,导致红细胞中DNA合成障碍,诱发巨幼细胞贫血。

2.神经系统损害: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斑状、弥漫性的神经脱髓鞘,出现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四肢震颤等神经症状。

3.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并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缺乏症的预防: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平时注意摄入适量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B12的主要食物来源:

膳食中的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食品,主要食物来源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

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维生素B12。

部分常见食物含维生素B12:

牛肉、鸡蛋、羊肉、鸡蛋黄、猪肉、鸭蛋、猪肝、生蛤肉、焖鸡肝、墨鱼干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可引起坏血病

易患人群:

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因摄入不足而患病。

儿童坏血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坏血病的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精神烦躁;牙龈疼痛红肿、出血,严重者牙床溃烂、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皮肤干燥,皮肤於点、於斑,甚至皮下大片青肿;下肢骨膜下出血、腿肿、疼痛;患儿两腿外展、小腿内弯呈"蛙腿状";眼结膜出血,眼窝骨膜下出血可致眼球突出;骨膜下出血,易骨折,骨萎缩;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贫血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维生素C缺乏症的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但食用蔬菜时要注意正确的加工及烹调方法--多爆炒,少熬煮,不加碱,以尽量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红柿、橘、橙、酸枣等;动物性食物仅肝脏和肾脏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部分常见食物含维生素C:

橙、大白菜、柿子椒、苹果、菠菜、橘、油菜、香蕉、红果、牛奶

维生素D:

易患人群:

小儿佝偻病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儿;成人骨软化病多见于孕妇、乳母及老年人。

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小儿佝偻病的表现:

患儿常有多汗、易惊、囟门大、出牙迟及枕秃等症状。

患儿患病3个月以上,出现乒乓头,即两侧后枕部下按有乒乓球感;前胸部两侧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凸成"肋骨串珠";肋下缘外翻;胸部前凸成"鸡胸";脊柱后凸成驼背;两下肢膝部外弯成"O"形腿或内弯成"X"形腿;腕、踝部圆凸成"手镯"或"脚镯"等;腹肌软弱无力,腹胀。

患儿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低,易患肺炎、腹泻等病,病死率较高,容易骨折。

成人骨软化病的表现:

腰背部和腿部不定位时好时坏的疼痛,通常活动时加剧;四肢抽筋,骨质疏松、变形,易发生骨折。

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

适当户外活动(每日至少2小时);有意识地补充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或选择适当的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以维生素D制剂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进行户外活动,只要人体接受足够的日光,体内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除强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常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大马哈鱼和红鳟鱼罐头、奶油、金枪鱼罐头(油浸)、鸡蛋(煎、煮、荷包)、炖鸡肝、烤羊肝

维生素E:

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几乎可贮存在体内所有的器官组织中,且在体内贮留的时间较长,一般不会造成缺乏。

易患人群:

维生素E缺乏已很少见。

脂肪吸收不良(患口炎性腹泻、胰腺病变)者、新生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者,可能会引起维生素E的缺乏。

临床表现:

维生素E缺乏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出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症状。

维生素E缺乏还可能导致一些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新生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E缺乏症的预防:

注意平时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品的摄入,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种油料种子及植物油中,某些谷类、坚果和绿叶蔬菜中也含一定量的维生素E,肉、奶、蛋及鱼肝油中含量较少。

几种常见食物含维生素E:

豆油、芝麻油、花生油、小米、葵花籽油、玉米面(黄)棉籽油、菠菜、色拉油、猪肉(瘦)

叶酸: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多存在于蔬菜中,成人缺乏较少见,但孕妇有缺乏发生。

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

1.巨幼细胞性贫血:

当缺乏叶酸时,骨髓中幼红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细胞体积增大,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巨幼细胞贫血。

2.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3.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叶酸缺乏的预防: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平时注意摄入适量含叶酸丰富的食物。

叶酸的主要食物来源:

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

富含叶酸的食物为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

部分常见食物含叶酸:

猪肝、黄豆、猪肾、菠菜、瘦猪肉、油菜、鸡肝、西红柿、鸡蛋、花生需要说明一点,在这里面我只列了预防,没有列治疗,我希望如果朋友们有正样的症状,那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因为维生素A、D、E、K等,如果服用量过大,有可能导致中毒。

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

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

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

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主要食物来源:

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

早产婴儿最需补素K

婴儿维生素B_1缺乏病1例报告

病例介绍:

患儿,女,4个月,以厌食、烦躁半个月,加重伴呕吐、苍白7天就诊。

半月前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天后突然出现厌食、烦躁,临床按“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无效;症状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吸吮无力,每日进乳量200~300ml,颜面苍白,四肢肌力低下,至就诊时并发Ⅱ度营养不良。

常见微量元素缺乏症

铁和锌是人体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一旦缺乏将会对宝贝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家庭喂养上要注意采取科学喂养方法,以防宝贝体内缺铁、缺锌。

缺铁  

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各国一般人群中,缺铁的发生率很高,大约占总人口的10%-20%,尤其是早产儿、出生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及妊娠后期的孕妇。

  缺铁原因:

  1.胎儿期母亲供给不足

  胎儿具有非常强的吸收铁的能力,特别是在孕期最后3个月,每天至少要从母亲体内摄取3-4毫克铁。

如果母亲体内缺铁,就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摄取,造成胎儿体内储存不足。

  2.采取人工喂养

  现代母亲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人在产后无奶或少奶,只好给宝贝喂牛乳。

而牛乳中不仅含铁量低,且因含磷多而影响铁在肠道吸收,因此人工喂养的宝贝很容易发生缺铁。

  3.对牛乳过敏而致肠出血

  研究表明,有56%的婴儿血液中都存在“抗鲜牛奶不耐热蛋白抗体”。

所以,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常会发生小量肠道出血。

如果每天失血2毫升,就会很快发生缺铁性贫血。

专家建议,父母要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以便及早发现肠道出血的现象。

  缺铁表现:

  对于婴幼儿来说,缺铁的结果最多见是引起缺铁性贫血,这对他们的呼吸、循环、消化、免疫、智力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开始,宝贝只是脸色和口唇有些发白,容易疲劳。

如果未及时纠正,宝贝变得不活泼,不爱玩、不爱笑、没精神,还总爱哭,经常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

同时,宝贝不爱吃饭,容易发生腹泻和呼吸道感染。

虽然有些孩子从脸上看又圆又胖,实际上体重不足。

严重时,宝贝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

有些宝贝因缺铁引起的口腔黏膜感觉不适,特别喜欢过量吃冰冻食物,甚至出现“异食癖”,即出现吃土块、墙皮等。

  家庭喂养对策:

  1.母亲在孕期注意铁储存

  母亲在孕期就要注意在体内储存铁,使胎儿得到充足的铁,以防出生后5个月内摄取不足,因为这一时期宝贝体内对铁的排泄率大于成人3倍,很容易造成体内亏空。

  2.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

  这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

母乳中的乳酸和维生素C含量高,有利于肠道吸收铁,要比其他乳类的吸收率都高,且在体内的利用率也高。

但乳母要注意摄取富含铁的食物,一旦自身缺乏,乳汁就不能为宝贝提供丰富的铁。

  3.适龄添加富铁的辅食

  宝贝4-6个月时开始添加蛋黄,它是这一阶段宝贝唯一可添加的富铁食物。

6个月后为宝贝提供肝泥

儿科保健医生指出,在给宝贝吃含铁食物时,如把鸡蛋、植物性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汤同食,会大大增加铁在肠道的吸收率。

  美国儿科营养协会对于防止缺铁,建议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1.给婴儿开始补充铁质的时间,足月儿不要晚于4个月,早产儿不要晚于2个月。

  2.给婴儿补充铁应该持续到1周岁。

  3.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添加以铁和维生素C强化的谷物粉状食品。

  4.人工喂养的婴儿,应该以强化铁的奶粉补充铁。

  5.为出生6-12个月的婴儿所提供的牛奶,应该经过加热处理,防止鲜牛奶导致的胃肠出血。

  富铁食物推荐:

  动物类:

肝脏、蛋黄

  蔬菜类:

黑木耳、海带、芹菜、韭菜

  谷类:

芝麻、大麦米、糯米、小米

  豆类:

黄豆、赤小豆、蚕豆、绿豆

  锌

  锌对宝贝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

缺锌会使宝贝生长发育停滞,补锌则可加速生长发育。

而且,锌还与智力有关,缺锌的宝贝智力发育迟缓甚至低下,精神抑郁,大脑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缺锌原因:

  1.孕期母亲体内缺锌

  研究证明,如果孕期缺锌,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与存储,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锌。

特别是在怀孕最后1个月,是体内储存锌的黄金时期。

  2.宝贝长期偏吃素食

  有些宝贝长期只吃植物性和谷物食品,不吃荤菜肉食,而植物性和谷类食品中的锌含量相对较少,植酸盐和纤维素较多,会影响锌在肠道吸收,导致体内缺锌。

另外,谷物中含有的6-磷酸肌醇也会阻碍锌的吸收。

  3.其他原因

  过分好动的宝贝易缺锌,因为汗水是人体排锌的渠道之一;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与锌形成不溶解的物质,使锌吸收减少;有些研究认为,感染发热、败血症、外科手术等,都可使肠道减少对锌的吸收。

  缺锌表现:

  宝贝体内缺锌后,唾液中的味觉素合成减少。

而味觉素是维持口腔黏膜正常生长和功能的必需物质。

由此,会造成口腔黏膜易于脱落,而脱落的黏膜细胞一旦堵塞住舌头上的“味蕾小孔”,就使食物难以和味蕾接触,不易引起味觉,出现食欲低下或厌食的表现。

由于口腔黏膜很容易受到破坏而脱落,所以缺锌会反复形成口腔溃疡,口舌也常易生疮。

  临床医生指出,缺锌的孩子胃口很差,经常挑食、厌食,多见于1-4岁的宝贝,这些现象可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宝贝身上。

临床发现,缺锌的孩子还易患异食癖,而这些孩子大多不吃荤食,或有异常心理症状。

锌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连。

造成抵抗力下降,一旦感染反复迁延不愈,如呼吸道感染、拔牙伤口、皮肤湿疹、胃溃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