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010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届九年级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最新】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2.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成正比。

现在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氢氧化钠B.硫酸钾溶液C.碳酸钠溶液D.碱式碳酸铜

3.2002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

7:

1

C.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3%

D.吸烟有害健康

4.下列各物体中,受到的重力最接近2牛的是(  )

A.一支铅笔B.一本科学课本C.一张课桌D.一个初中学生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钠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⑤

6.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正在升空的“飞机”B.地面刮起的“龙卷风”

C.漂浮在水面上的“橡皮艇”D.乒乓球运动员拉起的“弧旋球”

7.小九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的示数为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

A.3.8NB.3.6NC.3.4ND.无法确定

8.竖直握在手中的瓶子没有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

A.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B.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急救病人

B.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10.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某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

A.Ca(OH)2NaOH

B.NaOHCu(OH)2

C.稀HClCa(OH)2

D.NaOHBaCl2

11.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势能最大

1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3.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

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B.苯甲酸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15.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B.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C.使用该装置(集气瓶装满水)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a导管进气

D.使用该装置(集气瓶无水)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b导管进气

16.为完全中和某一盐酸溶液,需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反应后的pH值()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判断

17.在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FeB.Fe2O3C.CuOD.FeO

18.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0.4牛,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溢出容器的水的重力为0.3牛,关于物体所到浮力大小,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F浮≥0.4牛B.0.3牛≥F浮C.F浮≥0.3牛D.0.4牛≥F浮≥0.3牛

1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化学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白磷比红磷更易点燃

组成元素不同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凝聚状态

 

A.AB.BC.CD.D

20.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小九同学先取2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加入足量盐酸,观察现象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

21.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终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2.质量为57千克的小九,背着3千克的书包,每只脚的接触地面的面积为200厘米2。

当他从停车棚行走到教室的过程中,他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牛,他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帕,到了教室后他坐在椅子上,跟走路时人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坐下后人对椅面的压强将_______(选“变大”、“变小”、“不变”)(g=10N/kg)

23.某工业盐酸中含有H+、Fe3+、Cl-,该盐酸中所含杂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溶液中H+与Cl-的个数比为91:

94,则Fe3+、Cl-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

24.16克某二价金属R的氧化物与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5.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

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B装置制取CO2,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应将X换成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6)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

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

实验结果如图丁所示,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6.质量为270g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

(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

(2)球的体积是多少;

(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7.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

C3H5OXNa。

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

8,请计算:

丙酸钠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X=_______;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28.【最新】11月的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获得下届G20峰会举办权。

次年2月28日,杭州电视台发布消息:

杭州已成功获得峰会举办权,而这个夏天,杭州向全世界展示了具有独特韵美的杭州蓝!

【最新】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正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杭州,早已将低碳纳入“生活品质”内涵之中。

在低碳经济这个高度上,杭州、杭州人作出了思路超前的选择。

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打造以“免费单车”为特色的“五位一体”大公交系统等一系列举措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H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乙酸(CH3COOH)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酸的通性。

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用食醋泡鸡蛋,蛋壳上缓慢地有气泡产生,蛋壳也会慢慢变软。

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三、简答题

29.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中和石油中的硫酸________________

(3)硫酸厂排放的尾气中有二氧化硫,为避免大气污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0.同学们,你玩过“化学扑克”牌吗?

“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

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即可出牌;若多个玩家牌中的物质都能与上家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则按反应现象明显优先的原则进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

接下来就让它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化学知识的海洋:

溶液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图甲是已出的一张牌,ABCD是四位玩家手中剩余的一张牌.

(1)甲图牌中的物质属于_____(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接下来出牌的玩家是_____(填字母),该玩家与甲图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本局二、三位玩家的出牌顺序是_____(填字母,下同)、_____.

(4)已知金属活泼性强的金属可以将活泼性弱的金属置换出,金属活泼性:

铁大于铜(生成物中铁为+2价),反应通式:

AB+C—CB+A,根据信息写出最后两位玩家手中牌的物质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分析铁碳混合物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0g经粉碎后的生铁,把800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37.6

15.2

4

4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中铁和碳的质量分别是、.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32.小九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62.4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

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所取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

33.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___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______

(4)分析图像可知: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

(5)实验结束后,小九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

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___,理由是:

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ƒ/N

0.6

0.8

1.0

1.2

1.4

34.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1)

(2)

(3)

实验操作

现象

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溶液变浑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

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探究二:

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

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_______.乙同学的猜想中,_____(填序号)合理.

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量取3毫升的液体应该选择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量程50毫升的量筒误差太大,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选项错误;

C、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推注射器时,锥形瓶中的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拉注射器时,长颈漏斗的管口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D、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被干燥的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多功能瓶,选项错误,故选C。

2.B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反应,能够减少生成氢气的质量,选项错误;

B、硫酸钾既不能和硫酸反应,也不能和镁反应,只减少了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消耗了硫酸,减少了生成氢气的质量,选项错误;

D、碱式碳酸铜也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消耗了硫酸,且生成的硫酸铜还能与镁反应,大大地减少了生成氢气的质量,选项错误,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A.1个尼古丁C10H14N2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的,共26个原子,故正确;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

(1×14):

(14×2)=60:

7:

14,故错误;

C.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7.3%.故正确;

D.烟气中含有有毒气体,吸烟有害人体健康,故正确。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A.一只铅笔的质量在10g=0.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1kg×10N/kg=0.1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2kg×10N/kg=2N,故B符合题意;

C.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15kg×10N/kg=150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故D不符合题意。

5.C

【详解】

①苛性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变质从而质量增加,故正确;

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少,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而使质量减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加,但是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变质而导致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A.飞机的机翼呈现流线型,故飞机在运动时,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故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所以飞机能起飞,故A不符合题意;

B.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由于空气流速加快,内部压强变小而上升,故B不符合题意;

C.漂浮在水面上的“橡皮艇”,利用了浮力等于重力实现漂浮的,不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球的急速旋转,带动了空气的旋转,球的上方空气的旋转方向与空气相对于球的运动方向相反,两者抵消,空气流速慢.而下方空气的旋转方向与空气相对于球的运动方向相同,两者迭加,空气流速快.故球的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流速大,压强小而下沉,故D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

【详解】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弹簧所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没有校零不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因此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3.6N-0.2N=3.4N

故C符合题意。

8.C

【详解】

以瓶子为研究对象:

瓶子不滑落下来,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瓶子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得到,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而手的握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C。

9.B

【解析】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急救病人,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用作燃料,错误;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

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碱液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时应从Ⅱ端吸气,装置Ⅱ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从I端呼气,装置I用来验证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故选A。

11.D

【分析】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根据物体是否受力平衡来判断其是否为平衡状态.

【详解】

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张彦同学做引体向上,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他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他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是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开始一段无沉淀既是中和反应的过程,选项正确;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气体,气体为零,选项正确;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是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硫酸铜生成,溶液不变蓝,选项正确;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反应时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即使是沉淀完成后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应的现象也是该图象的情况,选项错误,故选D。

13.A

【解析】

【详解】

A、苯甲酸属于酸,溶液的pH小于7,故A错误;

B、苯甲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故B正确;

C、苯甲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苯甲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D正确。

故选A。

14.B

【解析】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以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A

【详解】

A、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则a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a端为气体输出端,使氧气从b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故A说法正确;

B、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B说法错误;

C、使用该装置(集气瓶装满水)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b导管进气,a导管出水,故C说法错误;

D、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使用该装置(集气瓶无水)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a导管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