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0029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

议论文写作素材29则

1、清官孙叔敖与嗜鱼不受鱼的公仪休清官

 

在我国史籍中谓之“循吏”。

司马迁为循吏作传,第一人就是楚令尹孙叔敖。

孙叔敖幼年时,在路上看到一条双头蛇。

他听说见了双头蛇人就要死,为防别人再受害,就自己上去勇敢地将这条蛇打死掩埋了,乡人均称其贤。

后来,孙叔敖被庄王封为令尹,他整伤律令,振兴农业,办了不少好事,“民皆乐其生”。

而自己则破车劣马,糙米菜羹,食“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

个人的棒禄,他也广施于人,至死“无分株之蓄”,死后妻儿还得靠打柴度日。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则讲过这样一个清官:

鲁相国公仪休喜吃鱼,各地官员纷纷送鱼投其所好,但都被他一一谢绝。

他的门生问道:

“先生爱鱼,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鱼拒之门外?

”公仪休说:

“恰恰因为我爱鱼,才不得不谨小慎微。

如果我来者不拒,必因拘私受贿丢官罢相,甚至性命难保。

那时,想吃鱼能吃上吗?

现在我廉洁奉公,保有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鱼啊!

”公仪休“嗜鱼不受鱼”的故事是很发人深思的。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少年时形成的良好品质,对一生作用至关重大。

2.可以论述清正廉俭应是为官者的基本准则和首要美德。

3.可以论述为官者克服私欲,清风两袖,方可自保。

2、孔子的感叹与自责

荀子《肴坐》篇中曾讲过孔子参观奇欠器的故事:

奇欠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的,水装得不空不满时是端端正正,一旦满了就要倾覆。

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

孔子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歌”。

叹道:

“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

又据《吕氏春秋》中载:

孔子绝粮于陈国、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不得食,只好无精打采地睡在那里。

这时,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煮到快熟时,颜回抓起一把就吃了。

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故作神秘地说:

“我刚刚梦见先君了,应该把干净的食物献给他们。

”颜回马上回答:

“这可不行!

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弄脏了饭,我抓出来把它们吃了。

”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是多么不应该。

事后,孔子叹道:

“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并不可信;我用心思考,但心有时也靠不住。

弟子们切记呵!

"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谦虚固然不错,空虚也不可取,自满必然导致自损。

2.可以论述不能轻率判断,多思多想多看,才不致迷惑于表象。

3.可以论迷勇于自责和补过是圣者的风度。

3、庄子入木三分与伊索一针见血

宋人曹商奉命出使秦国,得车数乘,回到秦国后,不知怎么讨好了秦王,又赏他车百乘。

曹商回来后对庄子说:

“像你这样住在穷闾陋巷,真让人难以忍受。

一下子使万乘之君心动意悦,获得百乘以上赏赐,才是我的特长。

”庄子说:

“秦王因病求医,能为他挤脓疮可得车一乘,能为他舔肛门上的痔疮可得车五乘,是医治的地方越肮脏得车越多。

你是为秦王甜过痔疮吗?

他为什么如此厚赏阁下?

请你走开!

"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原是一个奴隶,后获自由,曾协助吕底亚国王处理政务。

伊索的寓言昭示了世间的善恶美丑,也常常影射奴隶主的暴虐、骄横和虚伪等。

因此,奴隶主虽然表面上承认了他的地位,实则恨之入骨。

有一次,伊索作为特使出访德尔裴,当地奴隶主竟捏造罪名,指控伊索裹读神灵,将伊索关进监牢,后又被推人爱琴海处死。

伊索临死,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从未进过城的老人想进城看看。

他不知进城的路,但他养的驴认识,老人就决定跟着驴走。

行至中途,大风刮来,驴失前蹄,连老人一道跌进深坑。

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说:

“要不是和这些畜牲混到一起,我怎么能导致这样的下场?

"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仁人君子的傲骨以及贫践不移的人格取向。

2.可以论述迷恋权势不可取,丧失人格、国格更不可取。

3.可以论述统治者不会容忍对立者,阶级调和只是幻想。

4、“四知先生”五代清正家风

东汉名臣杨震,到东莱当太守时经过昌邑,曾受过他推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来访,以十斤黄金相赠。

杨震不受,王密就说:

“暮夜无知者。

”杨震怒道: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愧然而退。

后人遂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一向为官清廉,生前不给后人置私产,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在杨震教育下,其子杨秉,官至太尉,因刚直不阿免官。

时“家至贫寒,并日而食”,一天的饭要分成两天吃。

可是,“故吏以钱百万赠之,闭门不受”。

杨秉从不饮酒作乐,妻子亡故后不纳小,时人称赞其为人“淳白”;他自谓一生有三不惑,即“酒、色、财也”。

此后,杨震之孙杨赐、重孙杨彪、再下及至被曹操杀掉的杨修,杨家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因此,杨震乡里人曾为之立庙祀祭,谓之“四知庙”。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君子临财毋苟得,取之有愧,贿人有罪。

2.可以论述人应有“慎独”精神,自觉洛守良知道义。

3.可以论述为后代留德不留财,礼义传家,家风清正

5、饮“贪泉”而不贪的吴隐之

唐代初期的杰出的诗人王勃,写过一篇传诵很广的文章《滕王阁序》。

《膝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意思是说,就是喝了贪泉的水也会觉得爽快,置身于干涸的车道中仍然能感到欢乐。

那么,贪泉是怎么回事呢?

东晋时,有一位官员叫吴隐之,为政非常清廉。

据说,他的薪水俸禄,大多用来周济了穷困亲友和普通百姓。

因此.自已苦得到了冬天连好一点的棉被都盖不上,衣服也只有一套,需要洗涤时只好把被絮披在身上。

那时候,广州一带是珍珠之乡,还出产名贵药材,官员们的贪污和搜刮也十分猖撅。

朝廷为了肃正当地风气,就派昊隐之到广州当刺史。

吴隐之奉命赴任,走到距广州20里的一个叫石门的地方,这里有一股清冽冽的泉水。

但是据说谁喝了这儿的水,立刻就会产生贪欲,变成贪官。

所以,就把这股泉水叫作“贪泉”。

吴隐之马上取来“贪泉”的水,痛饮了几大杯,并随即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大意是:

古人说这儿的水,沾上一口就会不断地想捞大钱,但如果让伯夷、叔齐这样的人饮了,他们的心是绝对不会变的。

伯夷、叔齐是我国商、周之交的两位高士,昊隐之以这二人自比,表达了自己饮“贪泉”而不贪的决心和信心。

果然,吴隐之到了广州后,律己更加严格。

每天只以青菜、干鱼下饭,日常用的器具能简陋尽量简陋;除维持官署起居的必需之外,多余的收人一律上缴公库。

有一次,有人将一些剔去骨头的鲜鱼送他,却被他狠狠地责罚了一番。

吴隐之离职北返时,行装中了无长物。

其夫人私下里节衣缩食,买了一斤名贵药材沉香想带回家,在路上被昊隐之发现,立刻拿来扔进了水中。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作到不随波逐流,不唯利是图,是难事也不是难事。

2.可以论述具有清正廉明的坚定信念,就能作到一尘不染。

3.可以论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廉洁形象来自于实际行动。

6、晏子、于谦与海瑞的廉洁形象

春秋时,晏子为齐相。

但他上朝时只乘旧车,驾劣马。

齐景公觉得汗涔寒碜,就派人给他送去一套上等车马,晏子一退再退,坚决不受。

景公十分不悦,晏子便说:

“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您让我管理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努力作好表率。

如果我坐上豪华车,摆阔讲气派;那么,必然助长吏民的奢侈之风,他们就会举动越轨,不讲德信。

那时,我就无法制止了。

晏子不仅拒绝换车,而且拒绝换房。

他的住宅低矮潮湿,破旧不堪。

景公让换,晏子不允。

于是,趁晏子出使晋国时.景公就下令拆了他的旧房,扩建成华屋一套。

晏子归来后并未致谢,而是将多占的地方拆除,重新修复了自己的旧宅,搬回原处。

他的作法虽有些过激,但精神确实可嘉。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33岁就是正三品高官,曾在山西等地主政19年。

但他一向主张“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平时衣无锦绣,食不兼味,出行只乘普通骡车,自己的棒禄多用以救济贫穷,曾开仓赈民几十万。

当时贿赂盛行,可他每次赴京,绝不送礼。

有人劝他,不送钱、就是带上点山西土特产也可以。

他却说:

“我只带两袖清风。

”并作诗日:

“丝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却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

”后来,于谦因辅佐明景帝而被屈杀。

抄家时,无余资,仅书籍而已。

明代另一清官海瑞,常以“公而生为明,?

俭以养其廉”自勉,认为这两句话是治国安民之“要道”。

他平时着旧袍,鞋修补多次仍穿在脚上,有客来访仅以蔬菜招待,为母亲做寿才买了二斤肉。

时人称赞“海公清苦之行,举朝不能堪,亦举朝不能及”。

他死后,点其行囊,只有“傣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在场同僚无不坳哭,万民为之送葬。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位居高位,克己自律,是肉食者应该具备的起码品质。

2.可以论述为官清廉俭朴,以身作则,才能世风纯正,民心归一。

3.可以论述当今某些人的奢华阔掉之风,有悖先贤,有害国家。

7、诚实的晏殊与钻营的培根

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七岁时就获神童之名。

后破格与1000多名进士一道参加殿试,由当时的真宗皇上直接主考。

题出后,晏殊一看就报告说:

“这道题我十天前作过,请另拟!

”后来,朝中需一名东宫官员即教育太子的官员,真宗想用晏殊,吏部认为他资历浅。

真宗说:

“听说馆阁臣僚游山玩水,吃喝饮宴,唯晏殊等闭门读经,处事谨慎,不是很适合教育太子吗?

”晏殊知道后,便如实回答:

“不是我不想干那些事,是没有钱,有了钱也会的。

”真宗更加赏识他的诚实。

英国哲学家培根是一位杰出学者,其辉煌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与《新工具论》等光昭后世,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但据载,他却有极恶劣的另一面,利欲熏心,官瘾十足,很会钻营。

为了“政治权力”和享有“1000个仆人”,他曾不择手段地讨好宠臣埃塞克斯,埃也曾将因放荡挥霍人狱的培根保释,并多次予以提携。

可是,当埃塞克斯失宠被捕后,培根竟不顾事实,诬告恩人阴谋篡位,并引经据典要求重判,终于使之走上断头台。

后来,培根又肉麻地吹捧国王,匍匐在其脚下摇尾乞怜,讨到了大法官的位置。

最终,他还是劣性不改,因贪婪受贿被指控而再次人狱。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人要敢于坦言自己的内心,越是诚实越易获得信赖。

2.可以论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成就并不能掩盖缺陷。

3.可以论述事物均有两面性,不能简单地看问题论功过

8、割席、贮豆与富兰克林的“疗程”

三国时,管宁与华歆皆为名士,华还举过孝廉。

相传二人少时同席读书,间或也干点农活。

一次.二人在菜园锄地.刨出一块金子,管宁看了一眼,像没事似的继续锄地。

华歆却赶忙拾起,后见管宁不为所动,才不好意思把金子扔了。

又一次.二人正在学习.外面有大官坐车经过,华散忙跑出去看热闹.管宁却照旧埋头苦读。

华回来后,对大官的排场津津乐道。

管宁就用刀割断席子说:

“你与我并非志同道合,我们分开吧!

”管宁的作法也许不符今天之现实,但个中的精神值得我们吟味。

明人徐溥在求学时期,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

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有一个好念头,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黄豆;否则,在另一瓶中放一黑豆。

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厉,律己更严。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日增,黑豆则屈指可数。

徐溥就凭着这样的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行道德,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美国的富兰克林也有类似的轶事:

富兰克林从1733年起,开始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他罗列了诚实、节制、果断、勤奋、公正、冷静等13项美德,决心每周严格遵守一项,13周完成一个“疗程”,一年四个“疗程”。

每天,他都要检查得失,凡违反了要求就要记上黑点。

这样,富兰克林也成为一名德行俱佳的科学家。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人应该清心寡欲,不为世俗所累,追求更高境界。

2.可以论述通过有效手段警戒自我,激励自我,才能走向完美。

3.可以论述不断地区分是非,坚持以恒,有助于改恶向善。

9、韩愈送“穷”与宋濂论“宝”

唐人韩愈写过一篇《送穷文》,以自己想送“穷”去但“穷”以相随40多年而不去人话,介绍了五种“穷”:

“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实际上是阐述了自己为人刚直、学风正派、文多针贬、不趋炎钻营、不损人利己所遭致的坎坷。

最后又以“穷鬼”之口说明:

君子小人,其心不同;穷可使人立名,百世不朽;故欲逐穷而求富,不舍以珠玉换羊皮,小聪明大糊涂也。

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人格取向。

明人宋濂也讲过:

西域商人来兜售一种宋可爱谓之“王阑”的宝玉。

艳美无比,索价十万。

濂问他:

“此宝可以充饥吗?

”答否。

又问:

"以除病吗?

”答否。

再问:

“可让人孝父母、兄弟吗?

”回答还是否。

宋濂说:

“既如此无为何要价这么贵?

”商人说:

“这种宝玉产地偏远,采掘危险,甚难获得。

”宋濂笑而去事后他对弟子们说:

“黄金虽贵,但吞下去会死人久矣研成粉可以弄瞎眼睛。

我与宝玉绝缘但我有件最珍贵之宝,用之可安天下,不用可洁自身;火烧不坏,日晒不黑。

可惜,世人不知求它岂非舍近求远?

”显然,宋濂心目中的宝,指的是人之德行、学识。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人格高尚,利己,虽贫扰富。

2.可以论述珍宝珠玉,贪多损德而易遭害。

不趋炎钻营不损人积之劳心而无大用

3.可以论述君子应自洁自爱,以修身立节、报国为民为至宝。

10、感谢鞭挞与忏悔恶行

我国明代朱国基在《涌幢小品》中记:

御史吕光询之父,早年横行乡里,被县令曹祥用鞭子狠抽了一顿,结果竟痛改前非。

十几年后,儿子吕光询当了大官,见了比他级别低的曹祥,仍念念不忘:

“没有您,我父亲怎能弃恶从善?

他感谢您,十几年如一日呢!

"并以重金相赠。

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和法国思想家卢梭,少年时均品行不端。

奥古斯丁混迹街头无赖之间,打人骂人兼偷窃,“饱餐犯罪之乐”,“炫耀自己的污浊与下流”。

卢梭则“又懒又喜欢撒谎”,他早年当佣人时偷了主人的旧丝带,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败坏了人家的好名声。

后来奥古斯丁与卢梭都写过《忏悔录》,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赤裸裸地解剖自己。

最终都走上弃旧图新之路,在学术与事业上作出重大成就。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迷正视惩罚,汲取教训,才能弃旧图新。

2.可以论述抛却过去,浪子回头,利在本人,惠及子女。

3.可以论述勇于忏悔,深刻反思,人要敢于否定自己。

11、“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为山西永宁州人,清顺治18年45岁时方出仕,65岁时当上封疆大吏,任两江总督。

清时的官场,有下级向上级“馈银”之恶习,什么“节礼四百两”,什么“生日礼一千两”。

这些银子均来自官员征收钱粮时向老百姓的“加征”,当时谓之“火耗”银,类似现在的“乱摊派”。

于成龙出任直隶巡抚时,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

后来,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又制定《兴利除弊条约》,再次斥责这种“以小民之膏血,供多官之结纳”的歪风。

他曾任福建布政司,这是个管司法、管财政的大肥缺。

于成龙为了警戒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一幅: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带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娟。

”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作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

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

作为两江总督的他,却“自奉简陋,日惟以粗拐疏食自给”,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于青菜”。

有一次,他的儿子要返回山西,于成龙无物可带,只割了半只咸鸭嘱其拿回家中送给母亲,又被人称为“于半鸭”。

于成龙赴任就职时,从来是只带一名随从,租驴车一辆,沿途自投旅舍,而不烦国家公馆,更不用官员迎送,也不出席接风洗尘之类的宴会。

68岁时,于成龙死于任上,其遗物仅柳条箱一个,内中只有官袍一身、靴一双、内衣一套,瓮中则只有粗米数斤与几个调料小罐,余皆为书籍。

因此,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一身正气,所以才有胆量革除弊政,惩治腐败。

在其任职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心惊胆战,百姓无不称快。

他死后,江宁(今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哭罢市”。

灵枢归葬的那一天,“江宁守及门下诸生合士民数万人步行二十里外,伏地哭,江水声如不闻”。

场面之感人,至为罕见。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廉洁奉公,简术自律,中国的清官传统应发扬光大。

2.可以论述关心民间疾苦,不横征暴效,肥私害民,乃为官至要。

3.可以论述清风两袖,流芳百世,爱民之官吏即可获民爱戴。

12、劝世精品《好人歌》

明代大会儒吕坤曾经写过一首《好人歌》。

原文主要内容是:

“天地生万物,惟人最为贵。

人中有好人,更出人中类。

我作好人歌,四座请听记。

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梯。

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仪。

好人不纵酒,好人不漂妓。

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

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

好人不恃众,好人不奸智。

好人不作害,好人不贪利。

好人不欠粮,好人不诡地。

好人不教唆,好人不妒忌。

好人不说谎,好人不谑戏。

好人没闲言,好人不谤议。

好人不帮诱,好人不讴欺‘好人没歹朋,好人不浪会。

好人不矜夸,好人不负义。

好人不傲人,好人不出位。

好人不多事,好人不败类。

好人不徽惰,好人不妄费。

好人不诱随,好人不纵意。

好人不轻浮,好人不华丽。

好人不歪强,好人不暗昧。

好人不坏俗,好人喜劝世。

好人惧法度,好人有义气。

好人救患难,好人施恩惠。

好人行方便,好人让便宜。

少年作好人,德望等前辈。

老来作好人,声名重千倍。

弱汉作好人,强者自羞愧。

恶汉作好人,遮尽一生罪。

好人相帮宝,好人国家瑞。

好人动鬼神,好人感天地。

好人四海传,好人千古记。

我欲作好人,一生学不会。

愿与我宗族,同附好人类。

”孟子说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仁、义、礼、智“四端”,也即具有理性、道德和良知。

《好人歌》所言,实际上就是“四端”的具体化。

这首刊刻于明万历已亥年即1599年的诗距今已有400多年,但其中讲述的为人准则,仍可以作为我们永恒的篇铭。

《好人歌》是一篇难得的劝世精品。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指南。

2.可以论述行为道德规范有时代性,但做好人的标准有共同性。

3.可以论述做好人是理性、道德和良知的体现,条条须记心田。

13“野蛮其体魄”的毛泽东

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抱定了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

他深知这样的人生道路将会充满艰难困苦,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道,开始了严格的锻炼。

那时,古代斯巴达的勇士是他们崇尚的偶像。

每天清晨起床,他们便像斯巴达战士一样用一大盆冰凉的井水浇身,而且不分冬夏,终年不辍。

骄阳似火时,他们脱掉衣衫,赤膊站在烈日下进行太阳浴;大雨倾盆时,他们甩掉外衣,接受瓢泼般的洗礼;大风飞扬时,他们就敞开胸怀,迎风站立,进行“风浴”。

岳麓山更是他们经常光顾之地,他们或者在山顶面壁冥坐,或者在林中大声呐喊着奔跑,或者在山下的池塘中奋臂击水。

为提高自己在困境中的生存毅力,毛泽东于1917年暑假约了好友萧瑜,故意不带一分钱,徒步游历了湖南5县。

他们或卖文糊口,或登门乞求,经常露宿野外,两个月克服了重重困难,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得到了极大锻炼。

毛泽东将此自比为读“无字书”。

后来,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给世人留下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名言。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没有高尚的目标,就不会产生忍受磨炼的动力。

2.可以论述经受严酷的身心锻炼,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

3.可以论迷体验生存的艰险,有助于精神的文明化。

14、共产主义殉道者的“清贫”

前不久,江泽民主席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讲话中,盛赞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所写《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中的一段话: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我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案似的住所!

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

这些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

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方志敏所言,实际上就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记录。

方志敏长期担任党的重要职务,经手过的钱款达数百万元。

但他被捕时,除一支水笔与一块手表、几件旧的裤褂与几双缝上布底的线袜外,敌人连一个铜板都没搜出。

鲁迅先生收人不菲,他资助的革命青年数不胜数,但自己却极为节俭。

他一生写过5000多封信,其中大部分信封都不是买的,而是鲁迅先生自己将旧信封一个一个翻过来重新糊的。

鲁迅先生平时也总是穿着旧布鞋和一件打着补丁的褪了色的布袍。

作为大学教授,他却总是用一块红底黑条的旧包袱包讲义。

曾经是他学生的许广平说:

“代表着钢铁与热血两种色彩的印花包袱,无疑把鲁迅坚定如铁、热情如火的整个人生展示给大众了。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卓绝生涯与无私无畏的栖牲。

2.可以论述有了坚定的革命信仰才能具备自觉的“殉道”精神。

3.可以论述清贫简朴应该是革命者的人生本色和道德标的。

15、严复吸毒与张学良戒毒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等著作,将西方“进化论”与进步的社会科学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

可严复后来却吸了毒,终生难以自拔,对事业影响极大。

晚年并因此重病缠身,痛悔无加。

在临死前一年他写道:

“寄语一切男女少壮人,鸦片切不可近,世间如有魔鬼,唯此物是耳。

张学良青年时也曾吸毒。

1933年春他主持热河防务,指挥抗日。

可毒瘾竟大到每天需几十支针剂,在前线汽车每行巧公里左右就得停下来为他注射。

因此,身体严重受损。

以至有时连各部队的位置都搞不清,甚至把军令装在大衣里忘了发出。

几次戒毒,都因手下人不忍其痛苦而夭折。

后来,他下了死决心,将自己关在屋中,身边放着手枪,无论毒瘾发作得多么厉害,多么难忍,也不准手下人进来,否则开枪格杀勿论。

这样折腾苦斗了一段时间,终于熬过难关,戒毒成功,活到近百岁高龄。

【论述指要】

1.可以论述毒品危害至极,毁人至深,切不可近。

2.可以论述功高名显,更须自励,一步走错,误国误己,悔恨莫及。

3.可以论述改大错误须下死决心死功夫,意志不坚,必难成效。

16、马寅初的“北大精神”与钱钟书的“猖”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大校长马寅初著名的《新人口论》。

该文认为,中国人口增殖率超过2%,呈几何级数递增,而生产力与粮食仅以数学级数增长,长久下去必有危机,故主张“非控制人口不可”。

这一见解因与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观点相抵触而遭到围攻。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判”文章,他毫不退缩。

周恩来亲自找他劝其写个检查过关,他婉言拒绝。

最后,学校开会“批判”他,他搬个椅子坐在那里若无其事;有人大轰大鸣喊口号,他说:

“我不管多冷每天洗冷水澡,现在给我洗热水澡,我更不在乎。

”到1959年,他居然在《新建设》杂志写出“声明”: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些批判者们投降。

”凛凛有正气,铮铮铁骨,令人仰之弥高。

马寅初是著名经济学家,1916年即出任北大教授。

在北大建校29周年时,他曾发表演讲,指出北大有一种“作人民思想之先导”、“虽斧械加身毫不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种精神当永久不死”;“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

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至高之鹊的。

”马寅初用他的行动,写下了“北大精神”极为光彩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