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399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x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过程与方法

  过程:

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方法:

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

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

若是长方形呢?

  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如下图,画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实践与探究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

  参考练习

  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一个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根据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⑴正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⑵正视图

  俯视图

  右视图

  小结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想?

有什么困惑?

  作业设计

  课本第120页练习1,课本第124页习题4.1第3、4题

  §4.1.1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⒉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⒋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⒉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⒊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⒉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直棱柱的展开图。

  难点:

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

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路线方案。

  教师总结:

  若在平面上,壁虎只要沿直线爬过去就可以了。

而在圆桶上,直线不太好找,那么把圆柱侧面展开,就可找出答案。

  如图所示:

  圆柱侧面展开后是矩形,壁虎只要沿图中直线爬向蚊子即可。

若蚊子和壁虎在其他几何体上,如棱锥,正方体……它们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展开图。

  新课探究: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教师先演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提醒沿着棱展开,且展开图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正方体纸盒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方体展开图。

  教师再拿出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纸片,提问:

能否经过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

若不能,如何改变其形状就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其他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学生从其他直棱柱中任选一种,得到它的展开图,相互交流。

教师指导总结。

  让学生分组研究观察三棱锥的展开图。

  归纳:

从刚才的实践过程中,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同一个几何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展开图也不同。

  你能想象出下面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多面体?

动手做做看。

  提问:

通过实践,说说以上平面图形叠成什么多面体?

  上面的图〈1〉及图〈3〉可以折叠成正三棱锥,所以它们都是正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图〈2〉不可以折叠成正三棱锥,所以它不是正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归纳:

一些平面图形也可以围成立体图形。

  提问:

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

  老师引导得出:

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小结

  一些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它们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作业设计

  课本第124页习题4.1第5题

  课本第125-126页习题4.1第11、12、14题

  §4.1.2点、线、面、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

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问题1]

  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①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教师对以上结论加以总结、完善.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例子,并把课前准备的挂图和物品等展示出来和学生交流.

  [问题2]

  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

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①教师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

  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③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

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

  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④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

  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

  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一摞壹元硬币……

  [问题3]

  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小结.

  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能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4.2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性质的研究,体会它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总结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难点:

直线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

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因此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展开。

  点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

点无大小之分。

如何表一个点呢?

  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二、探究新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哪些线?

  直线、射线、线段

  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形象,试举例说明?

  请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

学生画图,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给出规范的表示方法.

  如何表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

  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三、讨论交流:

  你能结合自已所画图形寻找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吗?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端点个数延伸方向

  直线无向两方无限延伸

  射线一个向一方无限延伸

  线段两个不向任何一方延伸

  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

从一条直线上如何得到射线和线段?

  归纳: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动手做一做:

  过一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让学生动手画,结合图形描述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过两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在墙上过定一个板条,你认为至少要几颗钉子?

  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性质定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这个基本事实。

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直一条直的参照线。

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引申:

过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引导学生按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分类讨论。

  课堂练习:

  按下列语句分别画也相应的图:

  直线EF经过点c;

  点A在直线外;

  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线段AB、cD相交于点B.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思考:

1.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它们能组成多少条线段?

四个点呢?

试想有n个点,则能组成多少条线段?

  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4部分,那么3条直线把平面最多分成几个部分?

4条呢?

n条呢?

  作业设计

  课本132页习题4.2第2、3、4题。

  选做134页习题4.2第11题。

  §4.2直线、射线、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线段大小比较,学习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通过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用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有两种方法:

  如图,作射线Ac,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三、比较线段的大小

  怎样比较两位同字的身高?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实践、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

度量法、叠合法.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已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规纳总结.指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

  ②叠合法:

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大小的数量表示方法.

  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四、等分线段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

  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给出线段中点的三种表示方法

  A=B;A=B=;AB=2A=2B.

  结合图形若给出相应数量关系也可得到的中点.

  什么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四等分点?

  教师边画图,边给出表示方法.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

  五、两点的距离

  问题:

教科书第130页思考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

  什么是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注意:

两点的距离不是线段,而是线段的长度.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已总结,不全面的由其它学生补充完整

  七、作业设计

  课本133页习题4.2第5、7、8题.

  34页习题4.2第9、10题。

  §4.2直线、射线、线段练习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加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会运用线段中点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如图:

已知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画直线AB,AD

  画射线Ac,cB

  连结cD,BD

  活动2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

图中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几条?

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图中共有几条射线?

能够用所给出的字母表示的有几条?

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活动3画图说明以下问题:

  过三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吗?

  有A、B、c三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共有几个交点?

  活动4.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直线EF经过点D,点c在不在直线EF上;

  线段AB、cD相交于点B.

  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线段b与直线a不相交.

  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不相交.

  两条不同的直线,要么有一个公共点,要么没有公共点,不能有两个公共点.这是为什么?

画图说明.

  活动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是Ac中点,N是cB中点

  Ac=2c,Bc=3c,求N的长?

  A=1c,Bc=3c,求AB的长?

  AB=5c,c=1c,则NB的长?

  探究: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是Ac中点,N是cB中点,且,你能猜想的长度吗?

写出你的结论,请说明理由,并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描述你发现的结论.

  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满足,是Ac中点,N是cB中点,你能猜想的长度吗?

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参考练习:

  一、填空:

  一条直线有个端点,一条射线有个端点,一条线段有个端点.

  如图A、B、c分别是直线上的三点,要有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条直线,可以分别表示为

  如图,E、F是线段BD上两点,图中共有条线段,它们分别是

  如图,点A在直线上,也可以说直线经过点A.点B、c在直线外,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线B.射线比直线短

  c.线段有两个端点D.射线的端点不包括在射线内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c.线段AB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D.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

  如图,PQ为直线,N为线段,oH为射线,则图中两线段相交的是

  如图,直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下面语句正确的是

  A.射线oA与射线oc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Bo与射线BD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BD与射线oD是同一条射线1.

  .如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三、计算题:

  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B=3Bc,D是Ac中点,Dc=2c,求AB的长

  把线段AB延长到c,使Bc=2AB,再延长BA到D,使AD=3AB,求Dc与AB的关系,Dc与Bc,BD与AB,BD与Bc的关系.

  有一个底面半径为5c的圆柱形储油器,油中浸有铁球,若从中捞出质量为546πg的铁球,问液面下降多少?

  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6c,Bc=2.4c,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4.3.1角

  教学目标

  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直角、平角、周角,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能进行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能够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角的准确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观赏画面和实物,请在画面中的共同点――――角.

  探求新知:

  请举出生活中角的实例.

  归纳、总结角的概念:

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提醒:

平时画角时,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即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

  小学曾接触到角,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角是如何来表示的?

角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

用什么工具去度量呢?

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结合图形讲解角的表示方法

  用三个大写字母:

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用数字:

∠1,∠2;

  用希腊字母:

∠α,∠β;

  用一个大写字母:

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o.

  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设计:

观测钟表,发现角是由线旋转而成的,从而可以从运动的观点定义角.

  角的第二定义:

  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说明角的始边、终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直角、平角、周角等概念,进而得到两种特殊的角:

平角和周角.

  平角:

当射线oB绕o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A与起始位置oB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周角:

当射线oB绕o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A与起始位置oB重合时,形成周角.

  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我们常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成3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就是角度制,从角度制不难发现,角的度数在进行运算时,是60进制的.

  填空:

  周角=01平角=0

  0=′1′=″

  实践与应用

  例1如右图:

在∠AoB的内部有两条射线oc,oD,请问图中有几个角?

  例2如图:

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角:

  ∠а表示为∠FcG表示为

  ∠r表示为∠1表示为

  ∠BDE表示为

  例3把3.620化为度、分、秒.把50023′45″化成度.

  例4一天24小时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共组成多少次平角?

多少次周角?

  小结与收获

  角的两种定义、

  四种表示方法;

  度分秒的转化、角度制

  作业设计

  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7题。

  §4.3.1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