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646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

重难点分析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

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例1.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

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

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例2.百米赛跑时,如果计时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测得的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的要(A.好一些B.差一些C.与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所测得的成绩一样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3.《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4、听觉的传播途径:

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

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

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例4.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

例5.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

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例6.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

A.回声效应

B.双耳效应

C.骨传导

D.声音立体效应

例7.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例8.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的响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秒的回声

B.体育教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

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例9.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

D.为了增大音量

例10.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

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频率。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符号为f,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

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4、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

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5、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在大体上没有区别,而在小的振动处有区别。

6、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例1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例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

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

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

响度与频率有关

C.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

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

调与振幅的关系

D.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例13.老师经常提醒发言的同学“要大声些”,这里的“大声”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例14.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

“是刘欢在演唱!

”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速不同

D.响度不同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例15.下列哪一种应用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A.超声波诊病

B.超声波洁牙

C.次声波预测海啸

D.声纳测距

例1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D.听到雷声,就知道将会下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例1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例18.下列不利于保持考场周围环境安静的是(

A.禁止汽车鸣喇叭

B.考场周围的工地照常施工

C.轻拿轻放文具盒

D..轻轻移动桌椅

沙场练兵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3.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音

D.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8.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10.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有(

A.关闭教室的门窗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1.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利用音调可以区分是否是吉它声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12.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苍蝇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A.苍蝇飞行的响度大,蝴蝶飞行的响度小

B.苍蝇飞行的音调低,蝴蝶飞行的音调高

C.苍蝇飞行的音调高,蝴蝶飞行的音调低

D.苍蝇飞行的音调低但响度大,蝴蝶飞行的音调高但响度小

13.采了花粉的蜜蜂因载重量增加,其翅膀每秒钟振动次数减慢.有经验的养蜂人凭听声音就能辨别出蜜蜂是载满了花粉回家还是没有载花粉回家的.养蜂人判别的根据是(

A.蜜蜂声音的响度不同

B.蜜蜂声音的音调不同

C.蜜蜂声音的音色不同

D.蜜蜂飞行的高度不同

14.把吉他弦调紧或放松,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无法确定

15.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一条长约千米的半椭圆形隔音屏南北向纵跨北京动物园上空,这是为了避免给动物带来噪音而精心设计的.它是京城第一条全封闭隔音屏道路,银灰色的空中通道似飞跃的“蛟龙”显得格外壮观(如图所示,建造全封闭隔音屏这种防治噪声的方法属于(

A.在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

B.在噪声传播环节防治噪声

C.在噪声的接受环节防治噪声

D.以上都不是

1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8.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9.用二胡和吉他弹奏同一首乐曲,听起来感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乐音的不同.一个同学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不同.另一个正在拉二胡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会使二胡发声的不同.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它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很大.

20.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第20题图第21题图

21.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子里装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ruai”“mi”“fa”四个音阶,则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22.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23.如图所示,一片树叶在老伯的口中也能吹出动听的音乐.老伯吹树叶时主要靠树叶的发出声音,我们听到这种声音是靠传播的.这位老伯还有能模仿不同鸟叫的神奇口技,他主要是模仿小鸟声音的(填写声音的特性.

2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我们对着一处山崖大喊一声,6s后听到回声,则山崖离我们的距离有

m.有人形容我们的喊声“声振屋瓦”,这是描述声音的特性.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将(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第23题图第25题图第26题图

25.如图所示,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至少低于Hz的次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你认为次声武器(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理由是.

26.声音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图所示,向水瓶中倒热水时,会引起水面上方空气住的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可见,随着倒入水瓶中的水越来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选填“高”或“低”,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不用眼看我们也可以判断水是否倒满了.但有些声音也有可能变为噪声,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防治噪声,临街的房屋关闭窗户,这是在防治噪声.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

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28.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

(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

29.二胡乐器(如图甲所示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那么弦的振动频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被钩码拉着,轻轻拨动琴弦,琴弦产生振动.为顺利完成实验探究,小明又找来不同材料制成的粗细、长短不一的各种琴弦,琴弦规格记录在表中.

(1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2小明想探究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3小明想探究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30.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

(1问: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优化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3.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6.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

8.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小明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贝贝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D.外界杂声干扰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现象,这说明.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

现象,又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