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354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docx

模拟IC实验报告MOS管基本特性测试等

实验一MOS管基本特性测试

1.电路原理图:

2.测试mos管的输出特性:

测量的是一个noms的输出特性,noms的参数为w=1.5um,L=600nm.

横坐标为Vdd从0—>12V,纵坐标为漏极电流ID;

3.mos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横坐标表示输入电压Vgs从0-5V变化,纵坐标表示的是漏极电流ID

从转移特性曲线图可知,mos管的导通电压Vth=0.853V

4.改变Vdd,做出一组转移特性曲线:

横坐标表示输入电压Vgs从0-5V变化,纵坐标表示的是漏极电流ID

由上至下分别表是Vdd1=12V,Vdd2=9.6V,Vdd3=7.2V,Vdd4=4.8V,Vdd5=2.4V时mos管的转移特性。

5.改变mos管的w/L,观察输出特性的变化

解答:

比较不同w,L的输出特性曲线组图,可以看出宽长比W/L越大,输出的漏极电流也就越大。

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漏极电流与mos管的宽长比成正比。

6.修改mos管的w/L,观察转移特性的变化:

由不同W/L下的转移特性图可知,当Vgs=6V时,W/L越大,漏极电流ID也就越大,而gm=ID/Vgs

所以gm也就越大.

实验三mos管共源放大电路的分析

1.电路原理图:

2.共源电路的电压传输曲线:

3.在电压传输特性中选择一个适当的输出电压值作为工作点电压,并测量对应的偏置电压。

由测得的共源电路电压传输曲线,选取Vout=6.78V作为工作点电压,此时的偏执电压为VOFF=1.04V(斜率最大)

4.测量电压传输特性中工作点附近的斜率,即电压放大倍数。

如上图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所示:

求得AV=(7.28-6.78)/(1-1.04)=12.5

5.在偏置电压上叠加毫伏级正弦电压时的输出波形,并计算放大倍数:

有图可求得放大倍数AV=(6.2-5.0)/0.1=12

6.测量电路的幅频响应:

7.将幅频响应中低频增益和正弦电压增益以及电压传输特性斜率(增益)作比较。

幅频响应的低频增益=21.2dB正弦电压增益=20log12=21.58dB

电压传输特性斜率(增益)=21.94

由上可知三种情况下的增益基本相等

8.根据理论知识,设法提高电路的低频增益。

根据AV=-gmRD可知可以将电路的RD增大

也可将电路中mos管的宽长比增大,如下图所示增大后的电压增益

实验问答:

2.根据测试情况分析电路的工作情况。

如果要提高电路的增益,应当在那些方面作改动?

答:

由本实验第八部可知,要提高电路的增益可以增加电路中noms的宽长比,或适当增大电阻RD的阻值.

3.小结实验中的三种测试方法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

答:

实验中用到了电压传输特性测试斜率法,这种方法感觉不准确,因为不知道怎样测量不同点的斜率值,只能根据测得两点的值,作计算估计。

对与正弦电压测试法即在直流的基础上加上小信号进行分析测试。

最后是幅频响应测试法,因为管子是理想的,没由低频的fL只有fH.

4.小结电路增益提高的途径和结果。

答:

提高电路增益的途径

(1)适当增加mos管的宽长比

(2)适当增加电阻RD的电阻值

RD的增加不能太大要保证管子的工作条件

实验四差动放大器的研究

(1)

1.测量图示电路差放管的漏极电压,并测试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

测量结果与实验3比较。

原理图:

首先做直流分析:

得到静态工作点的电压Vds=7.0V

在加入小信号交流调节电路到静态工作点上

得到Vgs与Vds

电路的增益AV=(7.007-7)/0.005=1.04基本没放大..

2.把差放管的负载电阻改为电流源,入下了图所示

同时改变了R6和R4,同时增大了电流源mos管的宽长比

由此可以计算出电路增益Av=(7.12-7.05)/0.005=14

实验问答:

1.估算图一的漏极静态电压,和实验结果作比较.

答:

理论计算VDS=VDD-IA/2*R=12-0.5*10=7V实验结果的VDS=7V理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2.图二的电路增益提高了多少?

答:

13dB.能提高这么多是因为我将电流源的mos管的宽长比也增加了,如果不增加mos管的宽长比调好久放大倍数也不理想,而且漏极电压很难调。

3.电路增益能否提高到60dB以上.

答:

没达到,估计有点困难,因为增益要提高到60dB原来电路肯定不行,改变mos管的参数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路的增益,如下所是我改变了电流源和差放mos管的参数使得增益达到了32.4dB此时的放大倍数为40

4.增益提高后漏极电压调整是否有困难.

答:

是,电路增益提高会是漏极电流提高,而要保障漏极静态电压保持不变又要减小电流

5.提出便于调整静态工作状态的方案.

答:

固定Vgs调节可以改变差放电流或电阻的量,采用变量的形式,去不同的值测输出端的电压,寻找瞒住条件的VDS,然后在固定对应的参数。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的研究

(二)

1.分析图示电路。

解释M6,M7如何起到稳定共模电压的作用。

答:

当输出端的电压增加,即M6,M7两端的电压,则导致M6,M7的电流增加使得控制电流源M5的电阻R4两端的电压增加,即增加了M5的电流,M5电流的增加使得M1和M2上的分压真多,因此两差分mos管的分压也就减小,反之输出端的电压减小时,差分mos管的分压也就增加,这就起到了稳定共模电压的作用。

2.调节好后的电路图:

分析:

由于调了多次R4,也不能将电路调到需求状态,因此我将差分mos管的参数作了一些改变,增大了宽长比,最后达到了需求状态。

2.测量电路的增益

由图可计算出增益Av=(7.08-699)/0.005=18

实验总结:

对仿真结果作分析,总结出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总结:

对与差动放大电路,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静态工作点,在根据静态工作点去调节加入小信号之后的电路参数,这些参数要起到能直接或间接改变输出电压的作用,然后通过设置变量,在变量下观测输出电压的变化,找到静态工作点附近的参数,将电路的参数规定,测电路的增益。

实验问答:

1.图1电路中那些参数对电路的增益有贡献?

答:

图1中电阻R3,R7,V2对电路的增益由贡献.

2.分析电路中直流负反馈的形成.

答:

当VDS增加的时,M6,M7的Vgs增加,使得R4上的电流增加,R4的分压也就增加,电流源上的电压增加,电流源的电流也随着增加,电流源的电流增加使得M1,M2上的分压也就增益,这样就使得差放管的分压就减小,即使得VDS减小。

3.R3的阻值变大,R4应当怎么变?

电路的增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

R3增大R4应该减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会下降,增益也就会下降。

4.为什么图3电路的增益比图1电路可以提高?

答:

因为图三存在反馈,可以起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而图一的静态工作点会偏离导致增益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