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354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docx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第六章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理论30学时,实训16学时,共46学时)

学习目标:

能简单叙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和组成,能正确描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电子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组成、主要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能简单叙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用检测诊断仪的使用性能、使用方法;

能正确描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和3个子系统的检修方法;

能正确描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讲授内容:

汽油发动机对混合气的要求

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对混合气的要求

1.冷车起动

此时发动机温度和转速都低,混合气雾化的效果不好,加上气缸内部温度低,不易点燃混合气,因此需要很浓的混合气,A/F为2~8。

2.热车起动

此时发动机转速较低,温度较高,混合气雾化的效果稍好,因此不需要很浓的混合气,A/F为8~13。

3.暖机

冷车时混合气雾化效果不好,发动机从冷车怠速向热车怠速过渡,混合气由浓向稀变化,A/F为8~14。

4.正常怠速

A/F比理论空燃比略浓,为13~14。

5.小、中负荷

此时主要考虑发动机的经济性,A/F为经济空燃比,为15~17。

6.大、全负荷

此时主要考虑发动机的动力性,A/F为功率空燃比,为11~13。

7.急加速

此时真空度突然减小,汽油汽化速度突然下降,因此此时应该瞬间多供油。

8.缓加速

此时真空度缓慢减小,汽油汽化速度不是突然变化,因此此时供油量应逐渐增多。

9.减速

此时真空度突然增大,汽油汽化速度突然上升,此时进气管内壁的汽油瞬间蒸发,因此应减少供油,甚至停供。

二、排放对混合气的要求

1.HC

当A/F在14和17之间时,HC的排放量很低,小于14或大于17时排放量明显上升。

2.CO

A/F大于14后,排放量下降。

3.NOX

在15.5到16之间,排放最高。

三、现代汽车的相关措施

1.采用EFI系统,精确控制A/F;

2.安装废气净化和控制系统,如TWC、EGR等;

3.改进点火电路,提高点火能量,改善燃烧效果。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一、作用及优点

精确计算喷油量,有效控制A/F,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高效抑制废气的排放,能实现良好的自动控制。

二、汽油喷射系统类型

1.K型:

30~50年代;

2.KE型:

50~2003年,现已逐渐淘汰;

3.EFI型:

起源于60年代后期,现已发展为多种类型。

(1)按进气检测分:

L(LH、LD)型、D型;

(2)按喷油器数量分:

MPI(MFI)、SPI;

(3)按喷射时序分:

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4)按喷油位置:

缸外喷射、缸内喷射。

三、EFI的控制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由传感器向ECU输送各种信号,如CPS、MAF、TPS等,ECU计算出最佳喷油量,然后控制INJ喷油。

2.点火控制:

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和发动机的工作要求,计算最佳点火提前角,并进行闭环控制。

3.怠速控制:

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和发动机的工作要求,计算和控制发动机的怠速转速、点火、喷油量。

4.排放控制:

通过TWC和O2S、EGR来减少废气排放。

5.进气控制:

有废气涡轮增压、惯性增压等,提高进气效率。

6.警告:

系统出现故障后,通过警报灯告知驾驶员。

7.自诊断:

检修时帮助维修人员查找故障。

8.失效保护:

某些元件(或系统)失效后,ECU启动备用系统。

四、EFI基本组成

1.燃油供给系统:

(1)电动燃油泵:

将汽油泵到燃油分配管,并达到一定油压;

(2)燃油滤清器:

过滤汽油中的杂质;

(3)油压调节器:

调节系统油压,保持喷油压力恒定;

(4)燃油分配管:

固定喷油器,分配燃油;

(5)喷油器:

受ECU控制,将燃油喷入进气歧管末端;

(6)冷起动喷油器(已少用):

冷车起动额外供油,改善冷车起动。

2.空气供给系统:

(1)空气滤清器:

过滤空气;

(2)MAF:

计量进气量,作为ECU计算喷油量的基本信号;

(3)MAP:

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作为ECU计算喷油量基本信号;

(4)TPS:

检测节气门开度,作为ECU修正喷油量的信号;

(5)ISCV:

接受ECU的控制信号,调整怠速转速;

(6)THA:

检测进气温度,作为ECU检测修正喷油量的信号。

3.电子控制系统:

(1)THW:

检测发动机冷却水,作为ECU检测修正喷油量的信号;

(2)O2S:

检测排气中含氧量,作为ECU检测修正喷油量的信号;

(3)CPS:

检测曲轴位置和转速,作为ECU计算点火和喷油的主控制信号;

(4)CPS:

检测凸轮轴位置,是气缸判定信号,是点火主控制信号;

(5)KS:

检测爆燃信号,作为ECU修正点火提前角的依据;

(6)VSS:

检测汽车行驶速度,作为ECU控制点火、喷油、自动变速器的信号;

(7)开关信号:

有STA、PS、AC、Brake、NSW等,作为ECU控制喷油、点火、怠速的信号;

(8)ECU:

是电控系统的核心,各输入信号经过它计算、分析、比较和处理后,输出控制指令,使执行器按预定要求工作;

4.辅助系统:

(1)EVAP:

回收燃油箱内的蒸气,送入进气管,然后进入气缸内燃烧,减少浪费和污染;

(2)EGR:

将少量废气引入气缸内,降低气缸内的最高温度,减少NOX生成;

(3)进气控制装置:

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调整进气量;

(4)自诊断系统:

自行诊断电控制系统中的故障。

 

电动燃油泵

一、电动燃油泵作用

将汽油从汽油箱泵到燃油分配管,并达到一定的压力(MPI为0.25Mpa以上,SPI为0.075~0.13MPa)。

二、安装位置

BENZ、VOLVO在油箱外,其余大多在油箱内。

三、结构及工作

由直流电动机、油泵、滤网、限压阀、单向阀组成。

油泵在电机的转动下,汽油经滤网、油泵、电机、单向阀输送到滤清器;发动机熄火后单向阀防止汽油回流,以利于下一次起动;限压阀防止油压过高时损坏油泵。

为避免电机过早损坏,油箱存油量不应太少。

四、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动力不足,发抖。

原因:

泵油量少,滤网堵,限压阀关闭不严。

2.现象:

发动机不能工作。

原因:

泵油量太少或油泵不工作,滤网严重堵塞。

3.现象:

发动机有时会突然熄火。

原因:

电机轴承磨损,偶尔拖滞。

五、电动燃油泵的检测方法

1.检测电机电阻值,1~5欧姆;

2.检测工作电流值,3~6安培;

3.检测泵油量,大于1L/40S;

4.测量不着车时系统油压,大于250Kpa;

5.发动机熄火后,油压应保持5min不下降。

六、电动燃油泵控制电路

1.油泵电路的工作要求

(1)接通点火开关,油泵工作3~5S;(因车而异)

(2)起动时油泵工作;

(3)发动机运行时油泵工作;

(4)发动机转速高时油泵的转速也高,泵油量多,反之转速低,泵油少,延长油泵使用寿命。

(因车而异)

2.典型油泵控制电路

(1)无转速控制的油泵电路

根据电路图讲解两种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

(2)有转速控制的油泵电路

根据电路图讲解有级和无级调速两种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

3.油泵电路的检查

(1)短接油泵检查插头,油泵工作,说明油泵良好,否则检查油泵及其连接线路;

(2)检查油泵继电器,良好则检查控制信号。

燃油滤清器

一、作用

滤除燃油中的杂质,减少喷油器堵塞的可能性。

二、位置

装在燃油泵出油口与燃油分配管之间的油管上,多位于车架或发动机室内。

三、结构及要求

由纸质滤芯和金属外壳组成。

一次性使用,每3~4万公里更换一只。

四、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动力不足,怠速发抖。

原因:

燃油滤清器堵塞,油压下降。

2.现象:

发动机不能起动。

原因:

燃油滤清器严重堵塞,油压极低,甚至不来油。

五、检测方法

1.检测进、出油管的油压,压差应少于0.05MPa;

2.外壳无渗漏。

油压调节器

一、作用

调节系统油压,保持喷油压力恒定为0.25MPa。

二、位置

燃油总管末端(连有真空管)。

三、结构与工作

有真空室、弹簧及膜片、阀门、进回油管。

进气歧管的真空作用在膜片上方,使阀门向上运动,作用力随真空度而变化;弹簧与汽油压力使阀门向下运动,作用力基本不变;当真空度上升时,阀门开度增加,油压下降,反之压力上升,保持压力差恒定。

四、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怠速偏高100rpm左右,油耗偏高。

原因:

真空管脱、裂,阀门胶粘不开启,油压升高,混合气浓。

2.现象:

冒黑烟,热起动困难,油耗高。

原因:

膜片破裂,汽油从真空管漏入进气管,混合气过浓。

3.现象:

发动机动力不足,怠速发抖,起动困难。

原因:

弹簧变软,调节油压过低。

五、检测方法

1.拔下真空管,管内不能有油渗出,观察真空管不能有漏气现象,与进回油管之间不相通。

2.发动机正常怠速时,拔下真空管,油压应上升0.05Mpa,转速提高100rpm左右。

3.如果油压偏低,拔下真空管后,油压不上升,则夹紧回油管,此时油压若上升,说明调节器有故障;如果油压不上升,则说明是供油不足造成的故障。

 

电磁喷油器

一、作用

将汽油从燃油分配管喷入各进气歧管末端,并形成良好雾状。

二、位置

进气歧管末端;进气总管(单点和冷喷嘴)。

三、结构与工作

由电磁线圈、小滤网、回位弹簧、针阀偶件组成。

ECU给电磁线圈通电时,磁力使针阀开启,汽油经小滤网、阀门喷出,并形成良好雾状;断电后针阀关闭,喷油停止;由通电时间决定喷油量。

四、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动力不足,发抖。

原因:

喷油量少,个别喷嘴不工作,雾化不良,滤网堵,阀门堵,针阀卡滞。

2.现象:

发动机不能工作。

原因:

喷油量太少或多个喷嘴不工作,滤网严重堵塞。

3.现象:

油耗大(黑烟),热起动困难。

原因:

针阀磨损,关闭不严,滴油。

检修:

检测滴油、喷油,清洗或更换。

五、检测方法

1.检测线圈电阻值,11—17欧姆;2—3欧姆(低阻);

2.直通电,检测工作情况;

3.检测喷油量(拆离歧管,保持系统油压正常),连续喷油量为50—70ml/15S,之间相差小于10%(5ml);

4.滴油量不超过1滴/60S;

5.喷油雾状均匀,并有一定锥度。

六、喷油量控制

1.冷车加浓

2.加速加浓

3.高速和减速断油

七、冷起动喷油器及其电路

1.电路组成与工作过程

由冷起动喷油器和热控正时开关组成。

发动机冷车起动时,冷起动喷油器喷油(喷油时间由热控正时开关控制,与水温成反比,一般为3~7秒);连续冷车起动和热车起动(冷却水温超过50度)时不喷油。

2.常见故障与检测方法

(1)冷车起动困难

喷油器或热控正时开关有故障,不能喷油。

(2)热车起动困难

喷油器关闭不严,热控正时开关有故障,起动时常喷油。

(3)油耗高

冷起动喷油器关闭不严,滴油。

 

燃油系常见故障检修

一、故障现象

发动机不能起动或很难起动,怠速不稳,动力不足。

1.故障原因

不来油或油压低,多个喷油器堵塞或喷油不良。

2.故障部位

(1)油箱内无油或油太少;

(2)汽油泵不工作或泵油量不足;

(3)汽油滤清器堵塞;

(4)油压调节器调节油压太低;

(5)燃油管泄漏或被夹扁;

(6)喷油器不良。

3.故障检修

(1)检查油箱存油是否足够;

(2)检查油管有无泄漏或夹扁;

(3)检查系统油压是否达到0.20Mpa以上;

(4)若油压正常,则检查喷油器;

(5)若油压为0,检查油泵是否工作或损坏;

(6)若油压低,检查滤清器、调节器。

二、故障现象

发动机热起动困难,油耗高,冒黑烟。

1.故障原因

油压高,汽油泄漏到进气管内。

2.故障部位

(1)调节器真空管脱落、开裂;

(2)调节器膜片漏油或调节油压高;

(3)调节器回油管被夹扁;

(4)喷油器滴油;

3.故障检修

(1)检查调节器真空管有无脱落、开裂、回油;

(2)检查回油管有夹扁;

(3)检查系统油压是否过高;

(4)检查喷油器有无滴油或雾化不良。

 

空气流量计

一、作用

检测进气量,并转换成电信号送给ECU,作为ECU计算喷油量的基本信号之一。

二、位置

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体之间。

三、结构与工作

1、叶片式

由叶片(或圆柱滑体)、电位器、电路板、回位弹簧、壳体等组成;用于早期车,如CAMRY2.0、PREVIA、MAZDA929、BMW525。

叶片在流动空气的作用时旋转,受回位弹簧的反作用力保持平衡,进气量变化,叶片和电位器的转角也不同,电位器输出电压信号给ECU,作为进气量信号。

回位弹簧的预紧度可调。

调整旁通气道的开度可改变CO排放。

油泵开关决定油泵的工作与否。

2、热线式与热膜式

铂合金热线、惠斯通电桥、放大电路、壳体,热膜式在热线上覆有保护膜;多用于中高档车,如BENZ,GM车。

热线作为电桥的一臂,工作时被加热到120゜C左右,电桥平衡;有空气流动时热量被带走,电桥失衡,热线电流增加,温度回升,电桥恢复平衡为止,取样电阻两端电压的增量作为进气量信号送给ECU。

有自洁功能,将污物烧掉。

3、涡流式

由发光管、反光薄板、光敏管、放大电路、壳体(平面状)、THA等组成;多用于新款车、中高档车用,如MISUBISHI3000、LUXES400。

进气在涡流体形成涡流,使反光薄板随之振动,发光管发出的光被间断地反射到光敏管,与光敏管串联的取样电阻两端输出矩形波信号,其频率反映出进气量。

四、检测

1、叶片式

A、检测电位器的磨损情况;

B、检测信号端输出电压,应呈线性变化;

C、检测油泵开关的通断情况;

D、检测THA的性能;

E、调整回位弹簧的预紧度(须有废气分析仪);

F、CO螺钉一般不调。

2、热线式和热膜式

A、自洁功能(6线式),发动机熄火后热线有无烧红现象;

B、检测工作电压和搭铁情况;

C、输出电压随转速上升而增加,一般为1.5—3.5V,急加速时更明显;

D、可拆下、接上线后,吹气进行模拟测量。

3、涡流式

A、检测工作电压(5V)和搭铁情况;

B、检测THA的性能;

C、KEYON时KS电压接近5V,运行时为2.8V左右;

D、KS输出矩形波,为25—350Hz之间。

五、常见故障

1、叶片式

A、现象:

在某一车(转)速时有动力不足情况;

原因:

电位器磨损;叶片卡滞。

B、现象:

每次起动后很快就熄火;

原因:

油泵开关不能接通。

C、现象:

油耗大,动力略有不足;

原因:

回位弹簧变软。

D、现象:

加速时转速变化不大,动力不足,CHECK灯亮;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ECU启动备用系统。

2、热线式和热膜式

A、现象:

动力不足,加速不良;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搭铁不良。

B、现象:

加速时转速变化不大,动力不足,CHECK灯亮;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ECU启动备用系统。

3、涡流式:

A、现象:

动力略有不足;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

B、现象:

加速时转速变化不大,动力不足,CHECK灯亮;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ECU启动备用系统。

歧管压力传感器

一、作用

检测进气歧管真空度,间接得知进气量,并转换成电信号送给ECU,作为ECU计算喷油量的基本信号之一。

二、位置

A、歧管上,如SANTANA、广本、JETTA、ALTO;

B、引擎室旁边,多数车型,如CAMRY、HONDA;

C、ECU内,少数车型,如GM、FORD。

三、结构与工作

由真空室(膜盒)、电路板等组成;多用于中低档车型,如CAMRY、HONDA、SANTANA、ALTO、XIALI等。

真空膜盒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压敏元件(电阻器或电容器)所受压力变化,参数随之变化,变化的信号经放大后输出给ECU,作为进气量信号。

有一真空软管与进气歧管连接。

四、检测

A、检测真空管有无脱落或开裂;

B、检测工作电压(5V)和搭铁是否正常;

C、检测输出信号,转速稳定时,电压为1.6—2.2V,加速时电压上升(跟加速快慢有关),达到3.0—3.8V,减速时降到1.0—1.5V,转速稳定后回到稳定值。

D、怠速时拔下真空管,发动机会发抖、冒黑烟,甚至熄火。

五、常见故障

1、现象:

冒黑烟,怠速不稳,易熄火,动力略有不足;

原因:

真空管脱落或开裂。

2、现象:

动力不足,CHECK灯亮;

原因:

输出信号不正常,传感器及其电路有故障。

TPS

一、作用

将节气门的开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给ECU,反映发动机的负荷。

二、位置

节气门体侧面。

三、结构及工作

有开关型、线性输出型和组合型三种。

开关型主要由怠速和大负荷两组触点组成,可以反映怠速、中小负荷、大负荷三种情况,输出信号为矩形波。

线性型为一个电位器,反映所有工况。

组合型在线性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怠速触点。

四、检测

1.检测IDL和PSW分别在怠速和大负荷闭合的情况,若开、闭不正常,可先进行位置调整;

2.检测电位器的电阻是否连续、均匀变化,在线测量时,电压也应连续、均匀变化。

五、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加速不起,约2000转时就游车。

原因:

怠速触点不能及时断开,ECU总时收到怠速信号。

检修:

调整安装位置,若不行则应更换。

2.现象:

发动机怠速高,CHECK灯亮。

原因:

IDL触点开路,ECU得不到IDL信号。

检修:

调整或更换TPS。

3.现象:

加速中有不顺畅、发闯现象。

原因:

电位器碳膜局部磨损,信号间断。

检修:

检测确认后,更换。

4.现象:

大负荷时动力不足。

原因:

PSW触点在大负荷时不能闭合。

检修:

调整,若无效则更换。

ISCV

一、作用

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执行ECU的命令,自动调整发动机的怠速。

二、位置

节气门体侧面。

三、结构及工作

有电磁式、步进电机、旋转滑阀(少用)三种。

电磁式由电磁线圈、回位弹簧、阀芯、阀座等组成;ECU的占空比信号改变阀门的开启比例,从而获得不同的进气量。

0为全关,100%为全开。

步进电机又分为四线和六线两种,前者有两组线圈,后者有四组线圈。

当给每一组线圈通电时,电机旋转一个角度(移动一步),给另一组线圈通电后,电机又能工作一次。

B1、B2接正,S1、S2、S3、S4依次接负,阀杆逐步伸出,阀门开度减小;S4、S3、S2、S1依次接负,阀杆逐步缩回,阀门开度增大。

开度大小完全由ECU根据发动机的工作而进行控制。

四、检测

1.磁脉冲式:

检测电磁线圈的电阻值,为18—25欧;通电能听到吸合声;检查阀芯和阀座应无污物。

2.步进电机式:

检测各绕组线圈电阻为10—50欧且阻值相等;发动机熄火后听到回位声;发动机工作时,用解码器读出工作步数;拆下来逐一线圈通电,观察阀芯动作;阀芯和阀座无污物。

五、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怠速低、不稳、发抖。

原因:

ISCV不工作、阀芯卡死或阀门脏堵,进气量太少。

检修:

检查ISCV及连线、ECU信号、阀门。

2.现象:

发动机怠速高。

原因:

阀芯卡死,ISCV失控,进气量过多;ECU输出信号不正常。

检修:

ISCV及阀门,ECU的输出信号。

3.现象:

不能自动调整发动机的怠速。

原因:

ISCV及连线、阀芯卡死,ECU接收不到相关信号。

检修:

检查ISCV及连线,ECU相关的输入信号。

 

进气系统常见故障检修

一、故障现象

发动机起动困难,怠速不稳,动力不足。

1.故障原因

混合气稀,混合气少。

2.故障部位

A.空气滤清器堵塞;

B.MAP或MAF有故障;

C.TPS有故障;

D.进气管漏气;

3.故障检修

检查有无故障代码出现;

检查真空管有无开裂、脱落;

检查TPS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检查进气歧管真空度,怠速时约为—50KPa;

检查空气滤清器有无堵塞;

检测MAP或MAF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检查ISCV有无脏堵、工作不正常。

二、故障现象

发动机热起动困难,油耗高,冒黑烟。

1.故障原因

混合气过浓。

2.故障部位

A.MAP真空管脱落、开裂;

B.MAP或MAF损坏;

3.故障检修

A.检查MAP真空管有无脱落、开裂;

B.检查有无故障代码;

C.检查MAP或MAF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D.检查喷油器喷油时间,确认有无启动备用系统。

三、故障现象

发动机怠速不正常。

1.故障原因

怠速控制不正常。

2.故障部位

A.ISCV或线路损坏;

B.怠速控制信号不正常;

C.ISCV阀脏堵。

3.故障检修

A.检查ISCV有无损坏,线路脱落或开路;

B.检查阀门有无脏堵;

C.检查各种怠速信号是否正常,如AC、NSW、PS。

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一、作用

检测曲轴的转角位置,给ECU输送G(G1、G2)和NE信号,作为ECU计算喷油量和点火时刻的信号。

二、位置

A、多数在分电器内;

B、曲轴前端皮带轮旁,后端飞轮壳上;

C、凸轮轴上。

三、结构与工作

磁脉冲式

由触发齿轮和G、NE线圈组成。

分电器轴旋转时,传感器转子使得G、NE线圈产生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信号。

曲轴转一圈产生一个上止点信号(G),NE产生转速信号,用于确认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

光电式

由发光管、光敏管、光电盘等组成。

光电盘在转动时,发光管的光线间断地传递给光敏管,光敏管的电阻值高低变化,从而输出高低变化的矩形波信号。

霍尔式

由霍尔元件、永磁铁、带缺槽的叶轮组成。

叶轮在转动时间断地阻挡磁场,使得霍尔元件间断地产生高低变化的矩形波信号。

四、检测

磁脉冲式

A.检测线圈电阻值,正常值为150—250欧,也有少数车型的为几百欧,G和NE线圈的电阻值一般都相等;

B.起动时用示波器测量其输出信号,或用万能表测其输出电压,应有正常的脉冲电压产生;

C.若无信号输出,应注意分电器轴是否旋转。

光电式

A.检测工作电压和搭铁是否良好;

B.起动时用示波器测其输出信号,应有矩形波输出;

C.拆下用手转动,用万能表测其输出电压,应有高低电压输出;

D.若无信号输出,应注意分电器轴是否旋转。

霍尔式

A.检测工作电压和搭铁是否良好;

B.起动时用示波器测其输出信号,应有矩形波输出;

C.拆下用手转动,用万能表测其输出电压,应有高低电压输出;

D.若无信号输出,应注意分电器轴是否旋转。

五、常见故障

1、现象:

发动机不能起动,无起动征兆;

原因:

CPS无输出信号,可能是正时皮带断、传感器工作电压不正常、线路开路等。

2、现象:

发动机不能起动,有起动征兆;

原因:

正时皮带跳齿,点火不正时。

 

氧传感器

一、作用

检测排气中的含氧量,并转换成电信号送给ECU,作为ECU识别混合气浓度和修正喷油量的信号;使空燃比控制在14.7左右,保证三元催化器能高效工作。

二、位置

A、主氧传感器在三元催化器前端;

B、副氧传感器在三元催化器后端;

C、有的车只有主氧传感器,有的车主、副均有。

三、结构与工作

由陶瓷体、氧化锆(钛)等组成;有的还装有加热线圈(多用于副传感器);因结构不同有一、二、三、四线四种。

混合气浓,输出电压高,反之电压低,一般为0—1V之间。

混合气浓—→电压高—→ECU减少喷油—→混合气稀—→电压低—→ECU增加喷油—→混合气浓;形成闭环控制,要求控制变化次数为4—8次/10秒。

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和变化次数若不正常,CHECK灯亮。

四、检测

检查线路有无开路,是否达到工作温度(300度以上);

读故障码,中速时测量输出电压或波形,电压和变化次数是否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