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610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广布

B.辽宁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C.沈阳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D.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B.小河在②河段的流向是西北一东南向

C.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 千米

D.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3.下面四幅图中,哪一幅图P点位置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地处五带中的热带

A.

B.

C.

D.

2015年9月27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

5.当地球运动至乙处时,沈阳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某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张关于“世界地理”的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部分)”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部分)”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由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B地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D.A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

8.歌曲《大中国》有句歌词: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啊......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指出长江与黄河的相同之处是

A.都注人东海

B.上中游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C.都有凌汛和结冰现象

D.发源地都在青藏高原上

9.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人使用。

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速较小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固体淡水资源

C.暖季在每年4月到10月

D.北极熊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10.“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等成语中的“秦、晋、陇、蜀、黔”对应下列省级行政区全称,排序正确的是一组是

A.山西、陕西、四川、甘肃、贵州B.陕西、山西、贵州、四川、甘肃

C.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D.陕西、山西、甘肃、四川、贵州

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2.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新疆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3.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漠广布B.气候干旱

C.河谷农业发达D.油气资源丰富

14.(小题2)该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A.盆地内部沙漠地带B.盆地边缘绿洲地带

C.盆地周围高山地带D.盆地东部戈壁地带

15.关于下列省级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是甲地区的著名水利工程

②乙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丙地区经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④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解答题

16.读“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

(1)写出A点的经度、纬度:

A_______

(2)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B_______,C_______

(3)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这条纬线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4)对照地图,写出澳大利亚首都的名称_______.澳大利亚的城市、人口多集中在_________沿海地区,主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东、西)半球,又位于___( 南、北)半球。

1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半岛上的人们主要信仰___________,这里的男人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石油资源B.气候特点C.审美情趣D.种族冲突

(3)图中B大洲目前还无人定居的原因是__________,当地真正的“主人”是____,它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4)“地形雨”形成示意图中的C、D两点,降水多的是______点,为山地的_______坡。

18.如下图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山脉,B_____山脉。

(2)北方地区分布有“黑土地”之称的______平原,其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从干湿地区划分来看,主要属于_______地区。

(3)青藏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4)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业为主,受海陆因素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_____(“增多”或“减少”)。

19.读图回答问题

(1)①的全称是________,②的简称是_______

(2)海洋海峡: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邻国:

⑤______⑥________

(4)隔海相望国家:

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广布是气候因素造成的,故A错误;辽宁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故B错误;季节的交替现象是地球的公转现象造成的,故C正确;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比较记忆即可。

2.C

【解析】AB所示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

该图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小河在②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故B错误;

根据比例尺可知,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千米,故C正确;

读图可得,甲点海拔100米,乙点海拔500米,相对高度是400米,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3.D

【解析】

我们以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以0°至30°为低纬度,30°至60°为中纬度,60°至90°为高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到南极点是南寒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是北温带,北极圈到北极是北寒带;据图可知A为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和热带,B为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和热带;C为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和热带;D为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和热带,我国境内,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结合学所知识点分析后解答即可。

4.C

5.B

【解析】

【分析】

4.读图可知:

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丁是冬至,2015年9月27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地球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即③段。

5.当地球运动至乙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我国的沈阳也是夏至。

6.D

【解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其地形都是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7.C

【解析】

A、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B、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B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D、A亚马孙平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要理解记忆。

8.D

【解析】A、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B、长江上中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特别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无凌汛和结冰现象。

D、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

【点睛】

此题主要是考查了考查长江和黄河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9.B

【解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故A错误。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和铁等,南极地区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即冰川,故B正确。

南极地区的暖季是11月至次年的3月,故C错误。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0.D

【解析】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中的“秦对应的是陕西省、晋对应的是山西省、陇对应的是甘肃省、蜀对应的是四川省、黔对应的是贵州省”。

【点睛】

此题主要是考查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熟记即可。

11.B

12.A

【解析】

【分析】

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11.

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位于亚洲的南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区;②地属于高原山区由于空气稀薄,人口稀少,③地较为干旱,④地为寒冷的极地,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生存;根据题意,选项B符合.

故选B.

12.

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学生应主要结合地形、气候掌握人口的分布特点.亚洲的气候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13.C

14.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组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及人口分布等地理概况。

13.塔里木盆地之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极为稀少,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所以绿洲农业相对发达;另外沙漠地下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今,有许多条公路深入大漠腹地,在沙漠中建成了我国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

14.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这里。

考点:

塔里木盆地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是新疆地区的著名水利工程,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②京津唐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③台湾地区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④澳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

我国的行政区划

16.

(1)20°S,120°E

(2)印度洋,太平洋(3)C(4)堪培拉,东南,地处温带、亚热带,并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

(5)东,南

【解析】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A点的经度是120°E,纬度是20°S。

(2)读图可知,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B是印度洋,C是太平洋。

(3)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

(4)根据首都图例可知,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澳大利亚人口大多数居住在东南部沿海的富饶地带,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

(5)以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所以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度的划分与澳大利亚的位置。

17.

(1)逐渐降低,赤道地区太阳直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两极地区太阳斜射,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2)伊斯兰教,B(3)气候严寒,企鹅(4)C迎风

【解析】

(1)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这主要因为纬度因素造成的。

(2)结合图示得知:

A为阿拉伯半岛,主要居住的为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伊斯兰教;该地区的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这与当地炎热的沙漠气候有关。

(3)图中的B为南极洲,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南极地区的象征是企鹅。

(4)结合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图得知:

处于迎风坡的C点降水多,背风坡的D点降水少,这表明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气温的分布及极地的环境概况。

18.

(1)昆仑;秦岭;

(2)东北;甜菜;水田;湿润;(3)藏族;高寒;(4)畜牧;减少.

【解析】

(1)读图可知:

A是昆仑山脉,B是秦岭山脉。

(2)黑土地是指东北平原,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主要产区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3)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4)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经度也很广,西北地区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可见影响植被如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东西差异。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19.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川或蜀

(2)南海,台湾海峡

(3)俄罗斯,印度(4)韩国,印度尼西亚

【解析】

读图可知:

①的全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是四川省,其简称是川或蜀。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图中③为南海,④为台湾海峡。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图中⑤俄罗斯,⑥为印度。

隔海相望国家:

⑦韩国,⑧印度尼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