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876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docx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

《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

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关系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做好每一份切片并保持优良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做好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标准化三方面工作,三者相互关联为一整体,不可偏废。

由于涉及问题较多,以下仅就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标准化,促进质量提高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标准化是组织病理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之一。

只有逐步达到并实现标准化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标准化,包括自接受标本到制成切片,以及以后的资料整理归档全过程的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工作,标准化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及时解决切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质量提高。

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应分以下几步进行。

一、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标准化

(一)制片前

制片前过程从标本送到实验室至包埋结束为止。

包括。

1.标本的交接编号记录及检查

(1)实验室人员收检标本时人必须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包括:

送检标本种类和数量与送检单上填写的是否一致;容器上的联号或姓名与送检单上是否符合;固定液的种类(通常要求为10%中性缓冲甲醛液)和量是否符合要求;送检单是否按规定用墨水笔逐项填写清楚。

若发现有错误、疑问或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查询清楚和适当处理,在合格后方可签名接收。

如标本已干涸、腐败或其它明显不符则不应接收。

接收标本应在初级人员接收后,再由中级人员和主检或具体负责人员复核,以确保没有差错发生。

(2)收到标本后应按标本顺序逐一在申请单上编上病理检查号,并在标本容器外壁贴上相应的号码,然后按号码先后顺序排列放好,再在申请单上打上收到日期。

将收检的标本,按申请单逐一向负责处理的医师交代清楚,包括标本种类、数量、临床诊断及有无特殊注意事项等。

(3)取检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认真记录填写好工作单,包括标本号、块(包)数、有无特殊处理、标本名称,如标本全取、标本过小等均应记录在案以备日后查对。

对一些易碎、小而少的标本应用尼龙丝小袋或擦镜纸包裹好后再做上机处理,以防丢失。

标本的取材块通常控制在2cm×2cm×0.3cm左右。

标本取检多于一个包埋块者,在标本病理检查号后缀写-1或-2等,以便于查找校对。

取好的标本应及时浸泡在指定的固定液中,来不及取完的标本特别是大标本应缝上号码投入固定池内以备次日再取。

标本取检完后,自报告发出之日起,通常规定小标本保留1月以上,大标本保留6月以上。

(4)标本在上机处理之前,必须由初级和中级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检查标本总数与申请单和工作单是否一致,确定无疑后方可上机处理。

2.标本的处理

利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处理机处理。

(1)固定程序二道,固定液为10%中性缓冲甲醛液,时间为45min,设置加温50℃,加压,搅拌。

(2)脱水程序八道,前四道为95%乙醇,后四道为100%乙醇,时间均为60min,仅在最后一道的95%和100%乙醇设置加压、搅拌。

(3)透明程序二道,第一道为硬脂酸和石蜡,比例为3:

2,第二道为硬脂酸和石蜡,比例为2:

3,时间均为60min,均设置加温65℃,加压,搅拌。

(4)浸蜡程序二道,均为56℃~58℃纯蜡,时间均为60min,设置加温65℃,加压,搅拌。

所有试剂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测定期更换,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标本的包埋

利用自动包埋中心处理。

首先清点检查标本,确认完好无缺后方可开始包埋操作,操作时应注意核对标本与工作单记录是否吻合。

包埋的石蜡温度应尽量与标本浸蜡温度一致,大约控制在65℃~70℃之间,温度太低会造成包埋平面凹凸不平,尤其是内镜活检等小块标本,易出现切片不完整而发生漏诊现象。

包埋时,先取大小合适的不锈钢模型,注入蜡液置于热台上,液面刚好与模型的上缘平齐,不得低于或高于此限。

取出包埋盒内的组织,校对正确后用干净的热镊子将所有组织悉数放入模型的底部,待组织与模型内的蜡液充分融合后,按要求排列后迅速移动模型至冷台,至底部石蜡刚开始凝固,用镊子轻压组织数秒,待组织埋平后,迅速盖上包埋盒注上蜡液,约过10sec~15sec,包埋盒与模型周边的蜡液凝固后,再次补充注入少许蜡液,以增加包埋盒的稳固性,注意液面高度不得高于包埋盒上缘,加盖包埋盒时一定要保持与模型底部平面平行,无前后左右倾斜的现象。

待蜡块在冷冻台彻底冷却后,从模型内取出修去包埋盒周边多余的石蜡。

清点包埋好的蜡块总数,按大小类别放好,冷冻备切。

(二)制片中

制片中过程从预备切片开始到封固切片为止。

1.每天切片之前

应先检查切片机的角度并将其调整固定,即刀座的角度约在10°,夹具的上下二边与刀刃平行,左右二边与刀刃垂直。

预备切片和正式切片过程中所有角度均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2.预备切片应用轮转式切片机(附二档进样装置)装上旧的一次性刀片操作,将蜡块表面多余的石蜡及不平整的组织修去,至组织尽量暴露最大面,用毛刷刷净,重新冷冻以备正式切片。

遇有钙化或硬化组织可用5n盐酸对蜡块表面进行软化处理。

3.正式切片

用毛刷将切片机打扫干净,换上新的一次性刀片准备切片。

切片厚度通常规定为4μm,切片的完整性平整性要求组织完整,厚薄均匀,平整无皱,无刀痕。

选取平整光滑无污染的切片置入水面,用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捞取切片时使切片与载玻片沿长轴方向平行。

漂片仪的温水须每日更换,保持清洁,温度范围在45℃~49℃之间。

在载玻片上写上正确的号码后迅速放入烘片箱内,烘片箱温度设置为80℃~90℃左右。

通常烘烤15min~30min即可染色。

4.切片染色

所有用于染色的液体每天过滤,定时更换。

每天正式染色之前最好用对照组织试染,检查液体是否正常有效,如苏木素染液有无结晶和沉渣,伊红染液色彩是否保持鲜艳等。

染色结果要求核桨分化清晰,对比适度,避免现出现切片过蓝和过红。

推荐使用gill苏木素染液代替传统的harris苏木素染液。

其优点是配制简便快捷,不易产生大量的结晶和沉渣,染色结果鲜艳,尤其是一些在harris苏木素染液中不易显示的黏液物质,在gill苏木素染液中却能被染成漂亮的湖蓝色。

伊红的配制选用酸化加醇化的方法,色彩艳丽,着色力强。

根据部分地区气候潮湿的特点,在脱水的无水乙醇与透明的二甲苯之间,增加一道苯酚(即石碳酸)二甲苯混合液,比例为1:

4,利用苯酚吸去组织脱水不足的水份,以保证切片下步透明的质量。

5.封固切片

结束染色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固。

操作时用滤纸轻轻吸去组织周围的液体,保持组织切片的轻度湿润,滴少许树胶,用镊子取盖玻片轻轻盖上。

注意封片时不能让组织切片干涸,否则会出现人为色素即“中性树胶色素”。

封片动作要轻,以防产生气泡或溢胶。

树胶浓度要适当,预先可用二甲苯调试好备用。

太稠不宜操作,太稀易出现气泡或溢胶。

(三)制片后

制片后过程由封固切片结束到上交切片为止。

1.封固好的切片,由初级实验技术人员按号码顺序排放在切片夹内,与相应的蜡块进行校对,检查切片与蜡块的号码是否一致,有无错号。

检查切片与蜡块中组织的形状是否一致,是否切全。

仔细粘贴标签后交上级人员复查。

2.上级人员根据申请单或工作单上的记录全面仔细检查切片,评分内容、标准及其分值如下。

外观(5分)。

清洁,无溢胶。

载玻片及盖玻片完整。

标签(5分):

清洁,号码清晰,粘贴牢固,贴在指定位置。

裱片(5分):

组织裱贴在适当位置上,方向合适。

厚薄(5分):

切片厚薄均匀一致。

平整(7分):

切片平整无皱折。

切痕(8分)。

切片完整,无破裂或划痕。

透明(10分):

切片透明,无云雾状,组织固定脱水彻底。

颜色(18分):

核浆着色正,对比度清晰明显。

层次、气泡(5分):

染色有层次,深浅分明,无气泡。

细胞形态(12分):

无挤压、皱缩及膨胀变形。

污染(15分):

无异物或其它组织混入切片。

洁净度(5分):

玻片内无残留染料。

如有上述不合格项目,按评分表格标准扣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甲级片,90分~80分为乙级片,80分以下为丙级片。

3.切片检查完毕后登记交接给负责诊断的医师。

二、常见组织切片的缺陷及消除方法

1.颤痕即组织切片在与刀刃平行的方向上产生有规则的波纹状痕迹,其原因可能是刀和包埋块高频率的颤动所致。

如果改变刀角度或切速则可消除。

若局部出现颤痕,则可能因组织结构不均匀或包埋块硬度不一致所造成,调整切面部位或改变石蜡硬度,则可消除。

2.空洞空洞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标本内有硬组织或钙化,使包埋剂(石蜡)不能充分渗透到这一区域;或组织内含有小气泡、脂类成分较多、浸透不良等都可导致空洞形成。

消除方法为改变包埋石蜡的融点使其与组织硬度一致或将组织内硬化部分修掉。

3.皱折产生皱折的原因可能切速过高、包埋块太软或刀片太钝等因素造成。

可采用改变切速、调整包埋剂融点或更换新刀片等方法消除。

4.刀痕多由组织内有硬化物或刀片有缺口所致。

应更新刀片或修掉硬化组织。

5.切片厚薄不均原因是刀钝或包埋块浸透不好。

应更换新刀片或重新包埋。

6.跳片由于刀片不锋利、组织较硬、包埋块或刀座夹末夹紧等所致。

更新刀片,拧紧包埋块夹具或刀座夹可解决此问题。

7.切片不能形成连续的切片带其主要原因是切片边缘不整齐,使切片在水中盘旋所致。

可重新修整包埋块致规则形状。

关于组织切片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还可参考第二篇中的相关章节。

三、促进标准化的质控调查法

切片的缺陷表现多种多样,但影响质量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人员、材料(试剂、染料等)、仪器、方法、环境条件等五类。

通过标准化的过程,不断地有的放矢地调整这五类因素,使其适合于实际,技术质量定将得以提高并稳定在一定水平。

促进标准化的质控调查法有以下三类。

1.回顾性调查

主要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切片质量进行调查,从而对该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下一段时间的工作。

这种调查样本较大,概括性强,易于找出影响切片质量的主要因素,指导下阶段的工作。

2.日常性调查

主要是每天调查当日的切片质量,随时掌握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在进行调查时,当天工作情况就在眼前,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较为切实,如何做好次日工作心中有数,对提高质量甚为有效。

实际工作中应将这种调查制度化,在每天制片完成后坚持进行。

3.专题调查

这是针对某一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对象较单一,调查内容较集中。

例如对某种组织的切片进行质量调查;对某种方法处理的组织切片的质量调查;对某个人员所作切片进行调查等;视具体需要而进行。

例如某技术人员开始单独进行工作,对他初期工作逐项进行质量调查,并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促使其工作稳步进行,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解:

1,、唇裂:

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2、口凹:

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

3、面裂。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4、牙胚。

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胚的分化○蕾状期

○帽状期

○钟状期

5、牙囊:

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牙乳头: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6、蕾状期:

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7、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8、游离龈:

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9、腭裂:

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10、釉板。

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11、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12、牙内陷:

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13畸形中央尖:

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14双生牙:

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

15.融合呀:

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两牙的牙本质相连。

16.结合牙。

两个牙沿根面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融合。

15、turner牙。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16、氟牙症。

又称斑釉,氟斑牙。

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17、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18、龋病。

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19、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20、获得性薄膜。

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21、过度角化。

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22、棘层松解。

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23、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疱:

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24、溃疡。

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25、丘疹。

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26、龈袋。

又称假性牙周袋。

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增大、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龈袋。

27.骨上袋。

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28.骨内袋。

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29.角化不良又称错角化,为上皮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填空;1.牙周膜的功能。

支持功能、感觉功能、营养功能、形成功能。

2.涎腺功能。

消化功能、润滑,保护和防御功能、抗菌功能、内分泌功能。

3.【平滑面龋的四层结构,从外到里】

1.表层2.病损体部3.暗层4.透明层

4.慢性牙髓炎的分类。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5.牙菌斑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其致病性主要通过菌体内毒素、细菌酶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与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并通过细菌抗原成分活化宿主的多种防御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牙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6.牙源性鳞状细胞瘤来源。

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

一,【如何鉴别釉质浑浊症和氟牙症。

釉质浑浊症氟牙症

形状;白色不透光的混浊斑块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矿化程度;釉质矿化不全釉质表层过度矿化对称性;无有压面特征;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斑块。

不规则凹陷二,【简述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因为菌斑中可积聚酸,这些酸足以使釉质脱矿。

菌斑中的细菌可将糖代谢转化为酸,酸是局部ph明显下降,当ph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弪磷灰石中的钙丢失,晶体溶解。

当菌斑中的糖消耗30~60min以后,ph上升至中性ph附近,过多的离子造成菌斑中矿物离子过饱和,釉质发生再矿化。

因此,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唾液—菌斑—釉质界面上不断发生脱矿再矿化。

但是,在有龋活动的口腔内起始ph较低,产酸后ph的下降会更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菌斑—釉质界面上ph低于临界点,菌斑中造成压面上矿物离子丢失,这种情形持续发生,使脱矿大于再矿化。

最终导致彻底脱矿和釉质龋的开始。

三,【简述口腔黏膜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按所在部位和功能分为三类,即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口腔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而且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

被覆黏膜包括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所有黏膜,其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且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

特殊黏膜即舌背黏膜,与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都不同,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乳头,且黏膜上皮内有味菌。

四,【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排脓途径。

答:

病理:

早期脓液聚集在根尖周,患牙浮出感,咀嚼痛,随脓细胞增多,炎症向根尖周牙槽骨蔓延,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

排脓:

(1)脓液通过骨髓腔达到骨外板并穿破骨密致达骨膜下脓肿,最后穿破骨膜突破黏膜或皮肤排脓,突破口常靠近唇颊侧牙龈

(2)根管粗大及根尖孔也较大的牙经龋洞排脓(3)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也可经深的牙周袋排脓。

五,【根尖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答。

早期,根尖组织在根管內病原刺激物得作用下,根尖周牙周膜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慢性炎症细胞侵润,病变范围较小,局限在根尖周牙膜。

病原刺激继续存在,炎症范围逐渐扩大,根尖周组织结构破坏,伐之以炎性组织,即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散在侵润。

炎性肉芽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生,限制炎症向周围扩散,这是机体对病原刺激的防御反应。

肉芽组织中可见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呈灶性分布。

六,【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

病因:

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厌氧菌,存在于龈沟或牙周袋深部。

发病时数量增多,毒性增强,发生于营养不良及口腔不洁的儿童。

病理变化:

是非特异性炎症变化,病变表面有纤维性渗出及组织变性,坏死。

结缔组织纤维性水肿,內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侵润,为密集的炎症及组织坏死区,病变表层为细菌螺旋体。

七【,简述牙周袋的发展过程及进展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答:

发展过程:

(1)始发期:

龈沟区的沟內上皮与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龈沟液渗出增多。

(2)早期病变:

结合上皮出现以下细胞为主的大量淋巴细胞侵润。

结合上皮开始增生,临床表现典型龈炎表现(3)病损确定期:

主要为慢性龈炎表现,上皮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形成较浅牙周袋(4)j进展期:

出现牙周溢脓,牙松动等典型牙周症状。

进展期病理变化:

(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

(2)牙周袋內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

(3)沟內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

(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侵润。

(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收明显(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

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

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周袋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致牢固的附着。

八,【总结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鉴别点。

答:

(1)白斑:

大体观:

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坏,边界清楚,与黏膜平起成略为高起,舌舔时有粗糙感,分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均质型表面平坦,起皱,呈细纹状或浮石状,非均质型白色病损中夹杂有结节疣状溃疡或红斑样成分。

镜下观:

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

单纯性增生主要变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

上皮顶突可伸长课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完整,固有层,黏膜层有淋巴浆细胞侵润。

(2)扁平苔藓:

大体观:

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似滴了一滴牛奶。

皮肤病变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型扁平丘疹,中心凹陷,由鲜红色-褐色班。

镜下观:

白色条纹处,为上皮不全角化层,发红部位上皮表层无角化,血管扩张充血。

基底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使其细胞排列混乱,界限不清。

黏膜固有层有密集淋巴细胞侵润。

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电镜下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肿胀,胞浆內出现空泡,半桥粒数量减少。

(3)慢性红斑狼疱:

大体观:

皮肤外露部位出现蝴蝶斑,口腔部位多发于唇颊黏膜,为红斑样病损特征。

可有糜烂,出血或结节,陈旧性病变可有角化萎缩,病损周围呈白色放射性条纹镜下观:

上皮层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可见角质栓塞或角化层剥脱;棘层变薄,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膜不清晰;下结缔组织內有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侵润,cap扩张,管腔不变,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

pas阳性,管周淋巴细胞侵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增厚。

九,【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

简述其病理变化】

(1)继发性改变多样性

(2)排列结构多样性(3)细胞形态多样性(4)组织结构多样性

肉眼观察:

多呈不规则结构节状。

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白色条纹可见囊腔形成,囊腔內含透明黏膜,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

多数周围有厚薄不一的完整包膜,少数观察:

肿瘤细胞的类型多样。

组织结构复杂。

其基本结构,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

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

十,【简述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

答:

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

平均直径3cm,质地中等硬,呈侵润性生长,一般不活动,向表面突出不明显。

无包膜,肿瘤突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內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导管上衬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卵圆形,大小较一致。

胞浆少,通常透明,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较大深染。

变异肌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梭形不规则形。

两种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突性结构。

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分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

(1)腺性筛状型:

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pas染色弱阳性

(2)管状型:

主要特点是以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pas强阳性(3)充实型:

细胞较少,胞浆少,嗜碱性,核分裂浆较多,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课变性坏死。

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变,易向神经、血管和骨呈侵润性和破坏性生长,术后有复发。

十一【,简述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牙本质主要由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图周间隙。

细胞间质包括;①管周牙本质②管间牙本质③球间牙本质④生长线⑤托姆斯颗粒层⑥前期牙本质。

十二,【试述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

口腔黏膜上皮是外胚层分化来的复层磷状上层,自基膜起,由深至浅共分四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或表面层。

构成上皮的细胞有四种,即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麦克尔细胞,后三种细胞都属于非角质形成细胞。

十三,【试述牙髓组织结构细胞成分和功能。

①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周围,是柱状并紧接前期牙本质排列形成一层呈极性分布的终末分化细胞,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

②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主要细胞呈星形,有胞质突起互相连接。

核染色深,胞质淡染,均匀,主要功能是可增生,分化新的成纤维细胞或牙本质细胞。

③组织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周围,形态不规则,有短而钝的突起,胞核小而圆,染色深,功能是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④树状突细胞位于牙髓中央区的血管周围和牙髓的外周区,如成牙本质细胞周围,有3个以上的胞质突起,直径可达50mm,具有提呈抗源,免疫作用。

⑤淋巴细胞,主要的免疫反应细胞。

⑥其他,如血管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施方细胞等。

十四,【以平滑面龋为例简述秞质龋的病理变化。

平滑面龋。

常发生于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早期表现为灰白色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时间稍长,由于色素沉着,此白色病损区,可变为黄色或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

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周围釉质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最终可形成龋洞。

早期釉质龋未脱矿的磨片,在光镜下结合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及显微放射摄影术观察,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

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

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龋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