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911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docx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一章总论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为实现青白江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以及《成都市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成都市青白江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本规划旨在指导“十一五”期间青白江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促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奋斗目标的实现。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9)《四川省环保“十一五”规划》

(10)《成都市青白江区分区规划(2003~2020)》

(11)《成都市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二章青白江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

一、自然环境现状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青白江区地处新华厦系四川沉降带成都断陷东部,南靠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分界线的龙泉山脉断褶束,东临金堂县,西接新都区,南邻新都区、龙泉驿区,北与广汉市接壤,幅员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39.4万。

西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东南部为低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区政府驻地红阳街道办事处,距中心城市成都25公里。

2.气候

青白江区属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在14.9℃-16.7℃之间,日照率1238.9小时,无霜期273-279天,年平均降水量925.4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6-9月,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

3.水文

青白江区境内主要有清白江大河、毗河、西江河三条。

清白江大河:

属沱江二级支流,水源自岷江,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在彭县长寿桥始称青白江。

境内流长2.75km,具有典型的平原性河流特征。

毗河:

属沱江三级支流,水源自岷江,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南,至郫县石堤堰始称毗河,经新都邵家寺入区境,汇入沱江。

境内流长17.5km。

西江河:

属沱江四级支流,是区境内最大的山溪河流,发源于龙泉驿区山泉乡柏杨沟,在两河口以下称西江河。

从新都石板滩入区境,境内流长19km,在祥福镇接龙村汇入毗河。

二、社会经济及产业现状

2005年,青白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4亿元,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4.7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17亿元,增长8.3%,“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5.95%、16.9%和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5元。

1.产业结构中工业占较大份额

青白江区产业结构体系是经历了五十多年历史演变而形成的,既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又是一个新兴工业区。

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据绝对份额,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体现出工业区的特征。

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8.2∶65.4∶26.4。

2.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01~2005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速为10.1%,是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速的2倍,三条铁路干线、两条高速公路以及大件路过境,使青白江区成为成都北部最理想的物资集散地,同时科技、金融、保险、信息等各项社会服务设施迅速崛起,促进了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3.农村农业结构城郊型明显

随着成都市城区的外延扩展,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传统的小而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逐渐解体,农村产业结构向以城市为依托的城郊型农业结构转变,基本形成了粮、经、药、果、林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区。

三、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1.交通

青白江区交通发达,纵横穿越境内的有宝成、成渝、达成、北环线等几条干线铁路,以及川化、攀成钢、成桥等5条专用铁路线,有4个客货运输火车站。

区内的华铁国际储运公司是国家二类口岸,可就地办理“一关三检”手续,集装箱可以在此出关运达世界各地。

成绵、成南高速公路横穿区境,大大缩短了青白江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这两条高速公路与我区境内的大件路(国道108线)、唐巴路(省道101线)、川陕路、城太路、成环路等10多条干线公路构筑了区内密集的交通网络。

已启动建设的成青(金)快速路,成绵峨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将进一步完善青白江的对外交通。

2.供水

青白江区水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于1985年,占地面积3.3万m2,经三期工程扩建,生产能力已达6万m3/d,供水量4万m3/d以上,供水区域涵盖大弯、红阳街道办事处和大同、城厢、弥牟、姚渡、清泉、祥福等镇,用水人口超过10万。

3.供电

青白江区是西南地区电压等级最全的供电枢纽。

境内有500千伏的变电站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5座,供电条件较为优越。

4.供气

青白江区的主要原料与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年用量约为9亿立方米。

境内有川东输往成都的DN720、德阳输往成都的DN630天然气管线经过,现有输气(调压)站6座。

四、环境质量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市主要的工业基地,集中了成都市主要的钢铁、化工企业。

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1.空气环境质量

2005年青白江区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污染主要来自于在建的建筑工地。

它的日均值为0.009~0.363mg/m3,年均值为0.135mg/m3。

其它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的标准指数Pi范围为0.01—0.99,无超标情况出现,本底状况良好,氮氧化物标准指数Pi范围为0.11—0.71,年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类型为煤烟型。

特征空气污染物氨(NH3)年日均值0.114mg/m3,未超过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标准限值。

2.水环境质量

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中石油类和粪大肠杆菌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

地表水:

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TP、COD、BOD5,表现为典型的有机污染特征。

枯水期地表水水质明显低于丰水期,河流流量对水质改善有显著作用。

枯水期超标污染物有10项,丰水期超标污染物为7项,丰水期地表水污染仍很严重。

石油类和粪大肠菌两项指标枯水期和丰水期都出现超标,粪大肠菌群最高超标倍数为12倍,石油类最高超标倍数为64倍。

地下水:

青白江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而变化,具有明显峰值动态特征,多年年平均水位变化2.06m,丰水期地下水位平均为1.49m,枯水期平均为3.55m。

地下水水质量较好,主要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其次是重碳酸、硫酸—钙型水。

3.声环境质量

2005年青白江区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5dB(A),其中受生活影响点最多,Leq值54.4dB(A),受交通影响点次多,Leq值57.3dB(A),其他影响点Leq值48.2dB(A),受施工影响点Leq值54.8dB(A)。

2005年青白江区城区95.5%的网格面积和94.5%的人口暴露在60dB(A)以下,噪声污染情况较轻。

4.固体废弃物

青白江城区生活垃圾产量约80多吨/日,生活垃圾运往长安垃圾填埋场填埋。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为89.7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85.11万吨,贮存量0.32万吨,处置量1.28万吨,排放量3.05万吨。

5.主要工业污染源

工业废气重点污染源为: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水泥厂青白江分厂,双桥水泥厂。

工业废水重点污染源有: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蓝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宝洁有限公司、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工业固体废弃物重点污染源为: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水泥厂青白江分厂、双桥水泥厂。

第三章工业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一、规模以上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青白江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主要有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明玻璃纸有限公司、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巨石成都公司等企业。

基本形成以冶金、化工、建材和机械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废物代谢链网络基本形成(见表3-1)。

表3-1成都市青白江区主要规模以上企业及产污状况一览表

序号

单位名称

主要产品

主要废弃物及处理情况

1

攀成钢

钢管、无缝管、线材等

废水、煤气、固废

2

川化集团

合成氨、尿素等

废水、固废

3

玉龙化工

合成氨、尿素等

废水、固废

4

成都桥梁工厂

铁路桥梁、电杆等

废水、固废

5

华明玻璃纸

粘胶短纤、玻璃纸等

废水、废渣

6

蓝风集团

洗涤用品

废水(内部处理)、废气、废渣少量

7

区磷肥厂

过磷酸钙

废气(达标高空排放)

8

瀚江建材

离心玻璃棉

废水(内部循环)、废料(内部回用)

9

天马轴承

铁路精密轴承

工业固废(氧化皮等回收)、废水(少量)

10

国龙金属

金属钢丝、钢绳

工业固废(废钢回用)、废水达标排放

11

胜达玻璃

特种玻璃

工业固废(包装纸、箱,边角料,碎玻璃)

12

巨石集团

玻璃纤维

工艺废水零排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13

三州核能

核电、核能产品

废水、工业固废综合处理

14

王牌汽车

轻型汽车、农用车等

废渣回收

15

青上化工

化工制品

废水达标排放、工业固废综合处理

16

台玻

玻璃

废水达标排放、玻璃渣回用

17

米高化肥

化肥

废水达标排放、工业固废循环利用

由表3-1可以看到,青白江区规模以上企业产生的废物主要为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

废水大部分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少部分企业层次消化,回用于生产过程;大部分在园区层次销纳,主要用作水泥、砖等建材的原材料;还有极少部分在园区外消化。

二、重点工业企业产污及循环利用现状

1.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重点产品有石油用管、船舶用碳钢无缝钢管、液压支柱用无缝管、航空用结构钢厚壁无缝管、螺纹钢、线材等,已形成年产铁150万吨、钢180万吨、钢材170万吨的生产能力。

攀成钢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废渣)和噪声。

具体产污情况见表3-2。

表3-2攀成钢公司产污及循环利用情况

产污

单位

污染物种类

数量

治理措施

循环利用情况或排放情况

设备冷却水、冲洗地坪水

0.52×104t/d

物理沉淀法、过滤

内部循环、部分排到动力厂

煤气、工业废气

276×104m3/h

重力、多管除尘、电除尘、布袋除尘、喷雾除尘

煤气利用、废气达标排放

炉渣、高炉渣、

除尘灰

95×104t/a

综合利用

外销、综合利用

设备冷却水、除尘废水、连铸废水

0.46×104t/d

物理沉淀法、化学法、

过滤

内部循环、部分排到动力厂

煤气、工业废气

126×104m3/h

文氏管除尘、电除尘、

布袋除尘

达标排放

炉渣、钢渣、除尘灰、污泥

45×104t/a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设备冷却水

0.42×104t/d

物理沉淀法、过滤

内部循环、部分排到动力厂

废气

工业废气

8.5-8.8×104m3/h

自然达标

达标排放

废渣

炉渣、氧化铁皮

1.5×104t/a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线

废水

设备冷却水

0.8×104t/d

物理沉淀法、过滤

内部循环、部分排到动力厂

废气

工业废气

10×104m3/h

自然达标

达标排放

废渣

炉渣、氧化铁皮

1.0×104t/a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废水

回用水、达标废水

2.2×104t/d

物理沉淀法、化学法、

过滤

“零”排放

废渣

污泥

少量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攀成钢公司产生的工业废水主要为设备冷却水、除尘废水和连铸废水,厂内部循环使用后,排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炉渣、除尘灰、含铁污泥、氧化铁皮等,大部分返回烧结作配料,少部分出售做建材原料。

虽然利用率较高,但利用的价值却不高。

按照清洁生产标准,攀成钢公司仍需达到以下指标:

(1)资源能源利用:

可比能耗≤680kg标煤/t钢、炼钢金属料消耗1080kg/t钢、生产取水量≤6m3水/t钢。

(2)废水排放量≤2.0m3/t钢、烟/粉尘排放量≤1.0kg/t钢。

2.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化集团公司)主导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

合成氨56万吨、尿素83万吨、三聚氰胺6.46万吨、硝酸铵(含NP肥)24万吨、浓硝酸2万吨、工业硫酸12万吨、催化剂2500吨、双氧水2.2万吨、食品二氧化碳1.2万吨、硫酸钾3万吨、盐酸3.6万吨、赖氨酸3.1万吨。

川化集团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

废水、废气和废渣。

其中废水主要有氨氮废水、硫酸废水、有机废水、各种冷凝液等;废气主要有含氨废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工业固废主要是硫酸厂废渣。

具体产污情况见表3-3。

表3-3川化集团公司产污及循环利用情况

产污

单位

污染物种类

治理

措施

循环利用情况或排放情况

数量(总计)105t/a

废水

废气

废渣

一化厂

二化厂

三胺厂

废水

氨氮废水

水解、气提(与生产装置同步)

达标排放

230

11

1.2

废气

含氨废气

硫酸厂

废水

含金属废水

加石灰石沉降

达标排放

废气

二氧化硫

氨吸收

废渣

硫铁矿渣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硝酸厂

废水

氨氮废水

回用

回用

废气

氮氧化物

氨还原

达标排放

气体厂

废水

有机废水

分解、沉降

达标排放

动力厂

废水

酸碱废水

中和

达标排放

川化集团公司工业废水主要为各种生产废水(如氨氮废水、硫酸废水、有机废水)和各种冷凝水,产生量较大,除少部分循环使用外,其余达标排放。

固体废物主要为硫酸厂废渣,出售做建材。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废水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按照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川化仍需进一步实现以下指标:

(1)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适时升级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在氨合成生产环节实现水闭路循环;

(2)开展生产装置清洁生产审计,实施节能、节水、降耗、建污的清洁生产方案,实现综合能耗≤38GJ/t尿素、氨利用率大于98%、新鲜用水量≤20t/t尿素、废水产生量≤20m3/t氨。

3.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玉龙化工)主要产品及规模:

合成氨10×104t/a,其中尿素13×104t/a、碳铵3.5×104t/a、液氨1.5×104t/a。

合成氨消耗情况:

气840m3/tNH3、电990KWH/tNH3、折标煤1420kg/tNH3。

玉龙化工生产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

具体见表3-4。

表3-4玉龙化工公司产污及循环利用情况

污染物种类

数量

治理措施

循环利用情况

或排放情况

废水

319.2×104t/a

氨氮

179.5×104t/a

尿素深度水解装置、解吸装置、在线监测系统油回收装置

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或作循环水补水

COD

111.4×104t/a

BOD

3.4×104t/a

SS

162.4×104t/a

石油类

6.2×104t/a

废气

204812×104m3/a

91.5×104m3/a

旋风除尘、水膜除尘、污水澄清回用、洗氨装置和膜分离技术

水膜除尘器污水循环利用,驰放气中氢经膜分离回收利用,氨经洗氨塔洗涤回收,甲烷等回直转系统作燃烧气

粉尘

96×104m3/a

二氧化硫

513.2×104m3/a

烟尘

90.2×104m3/a

氮氧化物

104.9×104m3/a

废渣

触媒

450t/a

生产厂家回收

锅炉炉渣

煤灰

14000t/a

堆场滤干

出售做建筑材料

4.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明玻璃纸公司)现有生产能力为:

粘胶短纤40000t、玻璃纸6000t、二硫化碳15000t。

公司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工业固废以及废气。

生产废水全部经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入青白江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固体废物100%综合处理;烟气经高效水膜脱硫除尘器除尘后排放

第四章循环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1.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坚固的基础设施

青白江区自然条件较好,江河年水量为326.9亿m3,年平均气温15.5~16.6℃,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雨量充沛,较利于工业生产。

地表水天然资源为4.86亿m3/a(含外引水量3.37亿m3),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29亿m3,可开采资源为0.79亿m3,全区均属都江堰自流灌区,用水方便。

青白江供电、供气条件较为优越,交通便捷;区内建成有日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能力达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为企业的环保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2.具备了现代化工业城市的雏形

随着东郊工业结构调整,青白江区作为东郊企业外迁主要吸纳地,已入驻了攀成钢公司等东调企业,城市规模扩展速度加快,2005年建成区面积14.07平方公里,较1999年9.54平方公里增加了4.53平方公里,年均增幅为1.3平方公里。

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在内的城市物质要素配备较为完善。

2005年城区现状居住人口13.5万人。

3.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化工基地,青白江区目前已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8%,工业对GDP贡献率达72.5%,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强势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4.循环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工业。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市的老工业基地,随着工业发展的加速,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发展循环经济,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资源节约型道路,已成为全区的共识。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三年,相继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成了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煤气和蒸汽余热回收利用“四大闭路”循环体系,年可新增产值和节约成本达2.28亿元。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投入资金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与创新。

项目实施后,每年节水1200万吨,回收三聚氰胺400吨,硝铵476吨,氨2700吨。

成都华明玻璃纸有限公司、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取得成效。

同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青白江区坚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理念,注重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能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企业和项目。

2005年,新引进总投资1.03亿元,建成投产的四川鑫沙矿渣微粉公司就是利用攀成钢公司高炉废渣为原料生产水泥添加剂,实现了“双赢”。

农业。

青白江区围绕“优质水果、食用菌、精细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打破区域界限,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及新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运用,使全区农业实用先进技术应用覆盖面达到98.6%。

二、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废水。

2005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978万吨,主要以化工企业为主。

川化集团废水排放2300万吨/年;玉龙化工256万吨/年、华明公司450万吨/年。

煤气。

攀成钢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33.1亿m3/a,年利用量约27亿m3,剩下的因回收工艺和用户问题,目前还没对回收利用。

粉尘。

攀成钢公司产生的烟气中含大量的粉尘,主要有烧结灰、高炉瓦斯灰、转炉灰、转炉污泥和提钒污泥、轧钢铁鳞等。

对这些粉尘的利用途径,基本都采用返回烧结作配料,利用率逐年提高。

但这种处理方法难以有效除去这些有害杂质,装入高炉易造成高炉内有害杂质的恶性循环,危及高炉的正常操作及炉衬寿命,也影响高炉冶炼的稳定运行。

再有,化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中还存在含有氨、氮氧化物等可以回收利用产生经济价值的粉尘和废气。

固体废物。

攀成钢公司、川化集团公司、成都玉龙化工公司等几个大型企业的废渣基本都出售作建材,综合利用率较高,但综合利用价值有待提高。

其他中小型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使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目前的实际综合利用率仅为60%,低于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规划指标75%。

2.制约因素

工业生产结构加工型特征明显。

青白江区工业内部结构中份额较大的有化工、冶金等行业,其原辅材料自给率较低,大多依赖区外购进,以加工型为工业内部结构特征的产品价值的实现受市场影响程度较高。

支柱产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全区30多个行业门类中,化工、冶金、机械、建材是全区工业的主要行业,但在这几个行业里,化工、冶金占的比重很大,但总体效益不理想。

从主导产业产品结构看,技术含量低,结构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

城市公共安全隐患突出。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市的上风向,区内氨气、煤气等大型危险化工品储藏较多,安全隐患因素较大。

废弃物综合处理配套基础薄弱。

青白江区污水处理厂由于接受的工业废水量大于生活污水量,其选用的氧化沟工艺存在一定的缺陷;区内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部分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全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

200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及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国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提出了《循环经济省(市)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规划指南》、《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指南》,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建设引入科技含量高、规范和高效的轨道。

国家的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白江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方面西部大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和科技教育投资为重要内容,对吸引外部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加工产业,对青白江区的冶金、化工、建材、机械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

随着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青白江区可在资源依赖型产业以外形成新的市场导向性产业,带动区内工业发展。

2.面临的挑战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的约束不断加剧,青白江区以资源利用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现有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较高的现状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五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区,生态工业高地”战略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