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195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docx

中考物理试题全国集合

2016全国中考物理试题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

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3.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

“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视野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速不同D.音色不同

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

请你写出一个:

5.探究:

 探究音调与响度提问:

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器材:

断钢锯条,硬纸片.   

(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

6.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

(2

)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德市试题】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力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龙舟到达终点后,虽然停止划水但由于__________,龙舟会继续请进一段路程。

答案:

振动、相互、惯性

[点评]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应该考查的知识,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

可以设想,在观看赛龙舟的现场,我们的学生如果能用准确的科学语言将事件描述给家人和周围其他人听,内心必然充满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福州市试题】

如图所示为硬导线与螺丝压按式接线柱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点评]

这是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试题,它取材于学生实验和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问题,也是他们不够注意或含混不清的问题,而这一技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且重要的。

可以说试题对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福州市试题】

2002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如图所示)。

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

答案:

下面给出主要的三种原因,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即可.

 

(1)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汽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的形变加大,容易引起路面断裂.

 

(2)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僧增加,轮胎个数不变,接触面积基本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车对地面压强成倍增加,对路面破坏加重.

 (3)车轮与路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受到的摩擦力也就成倍增加,导致路面磨损加快.

[点评]

试题情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类似的问题生活中也很常见。

试题图文并茂,描述问题真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该题不仅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且具有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

试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典型体现

【上海市试题】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的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分)

(1)无关;(1分) 

(2)1与4(或2与5,或3与6);(1分) (3)当圆柱体的材料相同时,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1分)(4)(a)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1分) (b)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1分)

[点评]

本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考查了知识与技能,也考查了过程与方法,但试题文字冗长,阅读量较大,过于繁琐,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且分值仅有5分,赋分值明显不合理,这属于繁难试题,与新课程理念是不相符的,其测试的效果必然达不到考试目标

【安徽省试题】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一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答案:

如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地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

试题是开放的,去除一些约束,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才智,答出比较完美的答案,事实证明,安徽省试卷中,关于这题的答案里,有许多人文精神很强,甚至充满文学色彩,令阅卷教师赞不绝口

鄂州市试题】

如图所示,6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悬浮一空心铁球,当溶液温度降低20℃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球下沉;

(2)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点评]

这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综合题,打破了学科界限,命题的目的不仅考查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试题的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堰市中考试题】

如图所示,电路里有两根导线的端未连接,把它们浸在硫酸铜溶液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L正常发光。

小华用滴管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

A、灯泡L逐渐变暗,慢慢熄灭

B、灯泡L立即熄灭

C、灯泡L的亮度不变

D、灯泡L被烧毁

答案:

A

[点评]

该题是电学与化学间的结合,试题既考查了物理学科主体知识,也在试题设计中贯穿了新课程“注意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了解自然界事务的相互联系”的理念

【镇江市试题】

小宁同学随科学考查队乘坐“科普”号船对太平洋海域进行科学考查。

到达某海域,利用超声波测位仪测得海水深度为1000m,然后他把一只装有一些铁砂的普通玻璃瓶密封后,投入大海(设海水密度均匀,海水对瓶的阻力不计),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玻璃瓶漂浮于海面上,②玻璃瓶悬浮于海水中某一深度,③玻璃瓶下沉到某一深度后破碎,④玻璃瓶完好无损地沉入海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

B

[点评]

本题的问题情境系人为编造,题意缺少必要的限制说明而显得不够清晰,造成答案准确性欠佳

【宁德市试题】

重为2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运动了一段路程,做了50J的功。

请补充一个适当地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

(至少选择两种解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类型的条件,提出不同问题)

答案: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属于半封闭限制性题型,并解答问题,既有过程与内容的开放,也有答案的多元性,试题不仅考查了陈述性知识,更重要的考查了程序性知识,这对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一种较好的题型

【武汉市试题】

为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在普及煤气和天然气使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若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易引起爆炸。

当你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煤气味时,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安全的是()

A.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

B.立即打开门窗,关闭煤气源

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

答案:

B

[点评]

本题学生从生活常识判断即能选出正确答案,但其考查目标应该为打开用电器开关,产生电火花,意发生爆炸的物理知识,但是电火花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没有涉及,因此,题型设计应改为填空题来考查爆炸的原因,可避免依靠答案提示而做出判断,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测量所要考查的目标。

因此,命题人员应认真研究如何使题型设计充分体现考查目标,发挥题型考查的功能

【黑龙江省试题】

夏季的早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

请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物理现象,并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这是液化现象。

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

[点评]

试题描述的情景在秋冬季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是极常见的。

往年考查“液化”知识的试题总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容易引起死记硬背的弊端。

而本题除考查了物理知识外,还对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合理要求,这也是物理教学培养目标之一

【武汉市试题】

三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各种用途的航天器进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1)我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如图所示,氧和氢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

将它们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2)图中甲为某火箭发射场,乙为山区,丙为城市。

发射场正在进行火箭发射实验。

该火箭起飞时质量m=4.6?

05kg,,竖直向上的起飞推力F=5.88?

06N。

飞船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g=10N/kg)(3)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和电视信号。

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信号所用电磁波的波段为中波,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电磁波的波段为微波,为了不让山地阻挡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实况,必须通过建立山顶转发站转发无线电广播信号还是电视信号?

简述理由。

(4)用“长征三号”发射的某航天器,它的一部分光电池板面积S=8m2,正对太阳能产生U=120V的电压,为工作舱提供I=10A的电流。

若太阳光照射处每1m2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功率P0=1.0?

03W,试估算该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

(5)某些航天器为研究的需要建有回收舱(或载人舱,返回舱),务必要保证它安全降落到预定的回收位置,当回收舱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做匀速运动,则回收舱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如何变化?

(6)为减少太空污染,一般航天器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应使它坠落销毁.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航天器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气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

航天器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

已知:

从圆轨道坠落开始时航天器的机械能E=4.0?

0m12J,质量M=1.17?

0m5kg,入海时残片的质量m=1.2?

0m4kg,温度升高Δt=3.0?

0m3℃、动能Ek=0.7?

0m9J;航天器材料每1kg升温1℃所需能量c=1.0?

03J;航天器材料每销毁1千克所需能量μ=1.0?

0m7J,试导出用以上所列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E并估算E的值。

答案:

[点评]

本题立意真实,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时代气息,所描述的问题具有浓厚的现代科技信息,也是全世界所关主的。

以次进行命题,正是当前所提倡的。

但其中多处考查要求超出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现行的教学要求,同时试题太过冗长,初中学生难以阅读理解,其中还带有一点人为“想象”的痕迹

【常州市试题】

如图是某电池外壳上的说明,由说明可知该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V。

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可判断出“500mA穐”中的“mA穐”是物理量____________的单位。

电池中含有汞(Hg)、镉(Cd)等多种重金属,电池外壳锈蚀、腐烂后会污染环境,危及公众健康。

请说明图中左边的图案表示打“住?

/SPAN>的普通垃圾箱,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RECHARGEABLE:

可再充电池。

STANDARDCHARGE:

标准充电)

答案:

1.2、电量、废旧电池不要随意丢弃(或:

不要当普通垃圾扔掉、垃圾分类、注意回收等)

[点评]

物品的铭牌或商品的说明书在生活、生产、学习研究等方面随处可见,物品的许多信息(如规格、性能、使用方法等)都反映在上面,因此能读懂铭牌或说明书,能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上面所含有的物理信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本题通过电池外壳文字(相当于铭牌)的认读考查了以上教育思想,特别提醒了使用电池时要注意环境保护,树立自觉的环保意识。

另外,试题用了英文标准,也有学科渗透的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相符的

【北京西城区试题】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下图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境。

通过读这首诗,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一些物理概念、现象或规律。

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评]

试题体现了多学科的综合。

试题材料取自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让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物理知识,充分发挥想象,答案丰富多彩。

题目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用物理语言表述能力的同时,渗透出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

一幅山水画,更增添了试卷的美感,让学生体会到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上海市试题】

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

03N,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              E.U—8888

日期              02-05-28TAXI

   车费发票

车号              E.U—8888

日期              02-05-28

上车              10:

00

下车              10:

05

单价              2.00

里程              6.0km

金额              16.00

上车              10:

00

下车              10:

05

单价              2.00

里程              6.0km

金额              16.00

答案:

(1)300s,

(2)20m/s,(3)1.8?

/SPAN>107J

[点评]

出租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规范管理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试题源于生活,又有所抽象,这正是物理认识社会生活的有效之处。

试题考查的知识基本而又简单,但需要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这是目前提倡的

【毕节地区试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水下考古工作是2001年6月在云南省澄山县抚仙湖进行的,考古工作者从湖底打捞出一批出水文物。

其中有一长约70cm、质量为100kg的石块,考古人员是用气囊把从它从水中浮起拉离湖底的。

经测算可知,石块受到气囊向上的拉力为600N时,它恰好能在水中匀速上浮。

求:

(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该石块的密度。

(取g=10N/kg)

答案:

400N,2.5?

/SPAN>103kg/m3

[点评]

近几年电视媒体对诸如沉船打捞等事件多有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尽管打捞设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基本原理和本题是一样的,因此本题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试题考查的知识难易适当,考查效果较好

【新疆建设兵团试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如图甲所示,若待测电阻阻值在10Ω左右。

(1)在图甲中的“○”内填出相应的电流表。

(2)某同学实验时,能正确测量和读数,但在忙乱中在稿纸上记录的数据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他把数据整理好,并按实验要求填在表格丙中。

(3)测得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评]

本题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有关数据进行反推其它数据,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形成在实验室中拼凑数据的做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的品质都是极其有害的;而且学生在记录混乱的不良习惯是不值得提倡的;同时本题也不能达到考察与区分学生是否真正做了这一实验的目的

【黑龙江试题】

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

煮饺子时,从水烧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来的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其中的两个。

答案:

[点评]

在生活与自然中有许多现象都与物理有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众多物理现象里,只要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现象回答出两个,使答案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发挥

【武汉市试题】

试试看,你能发现什么?

某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和测出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2所示,由此请将你的发现用相应的各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

 

 

表1

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R=U/I、F1L1=F2L2

[点评]

本题表面上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与规律,以达到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但由于试题设计过于简单,只要学生知道电阻的定义及杠杠的平衡条件的知识就立即可以作答,从而失去考查能力的作用,本题属低信度试题

【顺义区试题】

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300cm2。

体积为2000cm3、密度为0.6?

03kg/m3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密度为4?

03kg/m3的矿石B沉在水底,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2N。

若将B从水中取出后放在A上,静止时A恰好全部浸入水中。

(g=10N/kg)

求:

(1)矿石B的体积;

(2)前后两种状态下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

(1)2?

/SPAN>10-4m3;

(2)200Pa

[点评]

浮力知识被认为是初中阶段最难的,难点之一就在于解题。

本来这部分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有较强的兴趣,但如果教学中过于强调解繁难、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题,则会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这是课程标准不提倡的。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浮力“难题”,在中考中出现,会对教学起负面的导向作用。

但遗憾的是本题还被“顺义区”自评为“最满意的试题”

【黔东南试题】

给你一把刻度尺、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支温度计和一块秒表,你能用这些测量工具,或单独使用,或组合起来使用,直接和间接测量出哪些物理量?

(要求至少说出6个能被测出的物理量)

答案:

长度、力、温度、时间、速度、质量、功、功率

[点评]

该实验题的没计摆脱了传统实验试题的设汁框架,从目标设计看,考查了物理学科的最高目标,即判断与评价;从试题质量看,既有设计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考查了质的深度;从试题的内容看,考查了力学、热学等多个物理实验,这对物理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镇江市试题】

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0W

B、写字台台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C、洗浴时洗浴水的温度约为60℃

D、一瓶镇江香醋的质量约为500g

答案:

A

[点评]

这虽然是一道常见的题,但由于各地每年都很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从而使这类试题内容有所改变,我们认为这是很必要的。

因为学习物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使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与物理相关的量有一个定量的认识。

因此命题中不仅要坚持这一方向,还应做出进一步探索。

【北京市怀柔区试题】

如图所示是家用自来水表的表盘,利用物理学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读出该水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米3。

答案:

1123.2

[点评]

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与课本教材中完全相同的情境几乎是没有的,这就要求把在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而合理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应用。

知识能进行迁移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城镇居民中,水表几乎是家家都有的,如何读水表也是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迁移、创新意识,也是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比较优秀的例子

【某地中考试题】

如果白炽灯的灯丝断了,可以把灯丝“搭上”后再用,“搭上”灯丝后的灯泡比原来的更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解释过程中结合依据的公式说明问题)

答案:

[点评]

根据此题的答案分析,此题中所指的灯丝断了的情况是指灯丝从接线柱处断开或从中间断开,这样才能接上,而实际生活中考生可能这方面的经验很少,这就阻碍了考生有效地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并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初中考生来讲最好在题中配以插图加以说明

某地中考试题】

就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患近视眼的人配戴的眼镜片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患近视眼的人配戴的眼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答案:

[点评]

此题中答案B、C正好相反,则必有一个是错的,因此即使考生对照相机和放大镜和近视眼没有任何概念,也可以看出选择就集中在答案B、C上,这样猜对的概率就从原来的1/4变成了1/2。

因此,试题的编制不能给考生以猜测的线索。

在考试,特别是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中,试题的编制非常重要,如果试题中不小心提供给了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